|
不立战功,不下战场。泪目啊,回想现在21岁的自己在寝室混吃等死,真的是,不好说什么了😂
真的很赞,哭的稀里哗啦的,室友以为我又在看韩剧了 |
|
主持人存在感太强,重点应该在信啊,真的不用您中间插几句阅读理解……舞台效果也太乱,书信是朴素形式中见力量见真情的,搞成这样有点气。 |
|
杨洋的那一句“不立功!不下战场”
50年代的志愿军战士就是这样去朝鲜决战!他们胸前是战场,身后是祖国,没想着活着回去。
张少华老奶奶把英雄的母亲那种悲伤和希望并存演绎的淋漓尽致,让人动容!
笑点就是唐国强,一开口我就以为是毛主席😂
瞿秋白的家书太甜了!写信三年,都没写过这么甜的 |
|
形式大于内容。应该读完一封信再点评,边读边点评情绪不连贯。张少华朗读的是黄继光母亲写的信,太表演化了,应该生活化、自然一些。 |
|
求别赞了,还害怕请喝茶。 |
|
节目立意真的很好,在这样的快消时代,很少有人会手写信了。编排可能是为了吸引眼球吧,但多少有些喧宾夺主。其实第二部分最感人,杨洋虽然是很多人眼中的小鲜肉,但是看得出来事前准备很充分,几乎脱稿,是真的把自己融入进去了。我觉得观众没必要吹毛求疵,这种沉下心来的节目不多,还是值得鼓励的。 |
|
央视手痒了,吊打的方式真是层出不穷,做好传承,做好文化 |
|
舞台效果浮夸,观众浮夸,读信人,, |
|
杨洋和张少华那段很有感染力,老太太台词功底太厉害了,真的服气。不过整个节目还是有种主旋律刻意煽情但又不太煽得动的尴尬……感觉这个节目的观众比《歌手》的观众还会演…… |
|
超级感动,很有感染力 |
|
这节目很央视。 |
|
《见字如面》的改编版吧,解说与读信交融,多了配乐,有渲染情绪的作用。这些信件都是比较红色的,所以叫信中国,当代小生和老戏骨同台,既保证流量又保证口碑,还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还是觉得读信人应事先做好准备,不要出现情绪偏移、过度铿锵、断句不当的情况。 |
|
黄继光那段真的……哭出来,那个老演员的台词功底真的超棒,想到现实中的母亲形象,超难过。杨洋台词也很不错了,可能是曾经的军旅经历吧,他真的入戏了,低头那一笑,声音放柔了,就是一个跟妈妈说话的孩子啊。该激情的时候又很热血的感觉。啊反正就是,好棒。(原谅我的词语匮乏) |
|
央视文化节目 渐入佳境 |
|
这些信值得打五分,但是这个编排真是一分都不想给打,背景信息、点评还有各种主持人的嘉宾的感受感想填的太满,弱化了信的内容,明明是个很沉静的听信读信的过程,却显得那么闹腾 |
|
杨洋那一句不立功不下战场真的很燃!全场都在振臂高呼! |
|
有见字如面就够了,信中国,呵呵。看到人家好眼红了 |
|
挺有教育意义,提议让学生看看,了解历史,铭记苦难过去,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又能增长见识! |
|
一段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一场场经典的诵读,很棒 |
|
拍的不错,有诚意,蛮有意思的题材。 |
|
情感烘托上不如《朗读者》,连贯性上不如《见字如面》,综艺性上不如《声临其境》。总之编排上令人失望。 |
|
形式大于内容 就不能好好读一封信 |
|
朱军第一次让我失望。
形式太大于内容,感觉竟都没办法超过《朗读者》《见字如面》《声临其境》任何一个。大概这些节目里最好是见字如面第二季第一期了吧,能让人闻声落泪。
另外问一句,黄继光的信,朱德的信,江姐的信,不是说信的内容不好,但是如果脱离了当性原则,我们就办不好文艺节目了吗? |
|
如今的幸福生活里有无数不知名的人为我们负重前行,珍惜现在,致敬英雄。 |
|
唉……央视的钱花错地方了吧,简简单单地读一封信不好吗? |
|
综艺也是一种文化传播,至少看了第一期杨洋朗读的黄继光的家书之后,我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黄继光的事迹了,还有其他先烈,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敬佩了解的人呐! |
|
典型央视风格。朱军一如既往的热泪盈眶 |
|
不立功不下戰場這段太有渲染力了!透過這些信可以感受到以前的歷史文化,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現代人很少再用書信溝通了,這也失去了紙筆書寫下最真摯的情感 |
|
一个立意非常高的综艺。但读信人从接到任务一直到准备的的过程也要剪进成片吗?这难道不是在刻意模仿真人秀?另外,立意太高会和观众有距离感的。比如第一期朱德和黄继光的信,我都没有哭……不是因为不感动,而是朱军在刻意拔高这种感动。并且杨洋真的不适合朗诵信啊,编导们应该能感知到吧…… |
|
黄继光家书那段我都看哭了,演绎得很好,也让我重温了历史,点赞 |
|
哇,英雄的信字字戳心。 |
|
节目模式抄袭《朗读者》和《见字如面》,刻意煽情,请一群流量来炒热度,以及粉丝控评。花絮是最大败笔。 |
|
这样的节目如果能再早几年就好了~ |
|
信都挺好,换个主持人会更好。 |
|
不错的节目,认真听了第一集,被张少华老师所折服,直接演绎什么叫声情并茂!虽然信的内容我暗自吐槽了一下,以前要给狗买棺材烧香,现在不也一样,在小区里撞死没牵好的狗要巨额赔款还要给狗磕头的新闻不少,社会贫富差距还是那么大…… |
|
舞台效果很棒。但你毕竟是个读信的节目而不是诗朗诵,感觉有些明明是该比较平淡念出来的,却念得过于“演”了。还有主持人的注释一言难尽。 |
|
一条鸿沟。信又红又专都不算问题,是割裂。气氛割裂气场奇怪,完全不是读信的状态。打断烘托,再打断再烘托。看得出节目是他攒的局,更像他自己的秀场。同样的信同样的嘉宾如果到了见字,完全可以变成对的路数。当然,见字信件选取范围之广,跨度之大,内容之泛,才是真正的杀手锏,张力深度之所在。 |
|
很不错的节目,将那个时代的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重现,很有意义。 |
|
书信写下的是文字,记录的是心声。很感动的节目,大半夜的,把我看哭了。 |
|
信是好信,可是舞台很奇怪。另外,请不要搞得和个娱乐节目一样,又是节目卡,又是一些没必要的演员的生活内容,矫揉造作之至。还有,找一些素质高的观众,不要那么吵,这不是在天桥上看打把式,这一点见字如面的观众很好。 |
|
180330《史砚芬遗书》 |
|
央视爸爸已经不止一次刷新我对综艺的定义 一直不喜欢那种用各种流量明星耍宝pk的综艺 打心底喜欢这种可以真正打动人的节目 张少华读黄继光母亲信感动到泪奔 这才是中国综艺该有的样子 赞赞赞! |
|
恐怖,观众站起来的那一瞬间像是在传销。爱国非得这样吗? |
|
央视大型主旋律教育节目,政治色彩如此浓厚的综艺节目恐怕也只有央视能搞得出来了=.=信件的选择太局限了,要不节目改名叫信·革命年代得了。 |
|
只看了W&W组合的两期 |
|
看的泪目,英雄的故事值得更多的人了解并致敬! |
|
有那么点感动,也很考验信使们的台词功力…… |
|
挺正能量的节目,综艺多样化挺好的 |
|
好看,完美!很有意义的一部影片,非常棒了! |
|
央视滑铁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