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夏夏夏》后最爆笑的洪。似乎是洪第一次选择从家庭内部解构语言,甚至联想到小津的嫁女故事,在一种极度亲密又各自疏离的语言节奏中建立起一致向外的对话策略。三女一男的家庭构成,餐桌戏上处于绝对中心位置的母亲、侍酒助攻卸下其防备的父亲、投弹引爆现场的姐姐,而女儿显然是被排除在外的。表面上看是男友完成了一次失败的测试,事实上女儿早已经历过无数次类似的测试。洪的存在主义危机不再只是因为沟通失效所积郁的迷茫与消沉,而是不得不塑造出各种面向的真假难辨功能齐备的“我”,以保护那个不被任何人接受和认同的唯一的“我”。 |
|
3.5。同一辆破车,穷小子开着就是寒酸,有钱住大house的权大叔兴致勃勃开起来就成了vintage。同样是啃老,大小姐啃的心安理得理直气壮,换做是养活不了自己的工薪族就会被前者嘲笑质疑是不是能力有问题。同样是写诗,中产阶级太太是闲情雅致,壮年低薪小伙就会被背后议论是没出息成不了大事浪费生命和青春。不是你做的事有问题,而是你的阶级身份金钱背景决定了这事儿的档次和价值。一个微观角度出发对于中产阶级价值观的隐含嘲讽和穷文人孤傲又低贱的心酸无奈。概念挺好,出发点精准,只是拍摄的太过简略,导致片子有只剩骨架,血肉未长齐全的干涩。 |
|
四星半。诗人见到自然总能诗性大发,可免费拜访园舍与实质拥有之间千差万别。是贫穷的自由,还是富庶到无感?35岁的男人其实很明白他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大自然教会你的比想象中更多。洪常秀用模糊的视线,让你学着擦亮双眼看清更多。 |
|
一度怀疑我要重配眼镜了 |
|
berlinale75 # 字字句句都在克制地表达着青年困境,惊讶于后半段的台词和场景能如此精准地缩放东亚家庭的现实,日常且深刻。 ps.我觉得那首诗写得不差 |
|
#SIFF 2025# 7.0。洪常秀近年來最通俗「好看」的一部。他用如手術刀般精準的洞察力解剖了人性偽裝的運行機制與有效的刺破方式,並將其按不同比例配置於各類日常對話場合中。此種水準之作,也很難帶來更多驚喜。 |
|
老洪头稳定发挥,但在今年屎一样的主竞赛片单中显得格外亮眼… |
|
#SIFF2025# 一个城市富二代文青女婿误入浙江有机农村的故事 |
|
1.原以为只有姐姐是人间清醒,没想到一家子都看得挺透。对可能成为未来女婿的酒桌测试一段,真实有趣,是男人的噩梦;2.“你还有你爸呢”“但你已经有你爸在你身后了”“他都三十五了 这年纪啊 基本上就能看出一个人是什么样了”“只要有钱 就能装成诗人 一辈子都在逃避现实 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 跟一帮差不多的人混在一起 互相吹捧”“他对人生太不了解了 这样是当不了真正的诗人的 得把命拼进去 得都坦诚才行”“最乖的猫最会偷腥”;3.靠爸爸的人说别人背后有爸爸,写诗的人说别人没办法成为真正的诗人,乖巧的男人说别的乖巧的男人最会偷腥,果然同类最了解同类。 |
|
本质上就是“创作对你说了什么”。有一些微妙的变化,但远不如《在溪边》里的那种巧思。我坚持认为没有敏后的洪片就是意味着部分作者性的缺失,姜素伊在表演仪态和表演语态上也明显在向敏后靠拢。男主驼着个背,留着胡子,戴着眼镜,简直就是年轻的洪嘛,建议下次干脆找赵震雄来演中年的洪呗。既然我也看乐了,那还是给个及格分吧。 |
|
siff27)這什麼東西.看了好幾部這個人的電影了,懷疑成名完全是因為娶了金敏悲。破相機白平衡也不調。 |
|
#11054。75th Berlinale-主竞赛入围。9分。接近最好的洪常秀。倒不是说他这次终于讲了个用心编织的像样的故事,而是这部影片用后期风格进行了一次很真诚的关于创作的自我剖析。男主角似乎又是导演自况,留着同款胡子,自绝于资源,不被人理解,只被一个人深爱着(所以那段斗嘴是日常吗哈哈哈)。摄影机变焦的时刻与虚焦的时刻,音乐响起的时刻,几乎都是神游天外的灵感时刻(因此哪怕是喝多了焦点也是稳的),其他三人因为庸常才会“重复”,因为不理解才会挑剔和算计。而创作是赤诚的,是超验的,是神性的。这部比之前柏林得奖那些片真诚太多了,完全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了……这部给什么奖都可以!给金熊都可以! |
|
@Berlinale2025 咋没金敏喜, |
|
#Berlinale75# 不一定是最好笑的洪,但一定是最尬的洪,尴尬的沉默背后是语言的全面退化,词不达意的交谈里每句话都要重复两遍,然后洪常秀告诉你:直觉胜过语言。于是这次没有了精巧的结构和技法,用随手拿来的设备拍摄不经雕琢的时空,大自然的声响填满了语言的空白,有语言的地方视线变得模糊,只有在那些魔法般灵光闪现的电影时刻里、醉眼朦胧中,语言不再存在,摄影机终于合焦。到了这个阶段已经不是洪常秀需要金熊,而是金熊需要洪常秀,柏林请对你为数不多的作者导演好一点 |
|
自我解构背后就是一种类似失败者的自我托举。之所以留有一点余地尚未崩塌当然不是因为那辆出了女朋友家才坏的二手车,而是因为还在爱他的女朋友。真的不知道这种短暂的“自洽”是不是只有东亚才有。看的时候忍不住想起《红色天空》,但我想这部的女性角色更失真了。对比就是靠父亲的女朋友姐姐和只有一次表达了不满而其他时候都在失语的女朋友。虽然不想让人用世俗的眼光去评价自己,甚至接受这种评价,但是忍不住用世俗标准评价女性,也不给她们理由。之后给自己找理由没找到,就光靠“大自然”了。我真的不觉得这叫讽刺。不管是成功叙事还是失败叙事,都是一种自我解释。 |
|
3.5 一种判断必然迎来另一种判断的制衡,“Don’t be judgmental”不才是电影最核心的理念?所以共情男主而觉得一家人都是混蛋抑或反之,恐怕都有点顾影自怜和一厢情愿。然而“天性”对你说了什么?无论女儿男友、老妈老爸,人物都只能遵从自己的内心,透过自己的判断理解他人和世界。正因如此,虚焦显然不是机械地模拟男主的视点,而是映射男主那句“模糊一点也没什么不好”,告诫所有人看清之处便是严肃无趣,看不清之处才诞生诗意。似乎也恰是这种完全的模糊、淡然和不加评判,又基本没有建立起无奈/无常/物哀感,以及三个年轻演员都没啥说服力的表演,引向了近来最让人无感的洪常秀。 |
|
#Berlinale 75th
【A+】满分。这里的“自然”不止是随处可见的绿色,和每一章节结束前和自然场景的呼应,还是在最“自然”的结构与时间状态下,随性的场景选取,鸡鸣狗叫,人声琴音的背景收音,甚至随心所欲的虚焦。以一个典型的窝囊废角色为基础,提供源源不断的幽默桥段,但远不仅如此。就像在丰盛的吃饭中途出门欣赏日落,而下一幕直接切回继续吃饭的食物特写的幽默那样:随时停下等待“绿光”,又随时继续享受食物,一种让人流泪的美好。就像那首烂到极致的诗,夜晚的花开,我不再害怕。可没有谁会像男主那样真的在夜间注视野花,又在山上跌倒。大自然之所言或已揭晓,对愚蠢的咏叹,难道不是生活能达到的最浪漫的美好? |
|
原本以为即将为人父的老洪已经温和的来拍家长里短了,结果重磅在酒桌测试,尤其权海骁夫妇那番对话:“装成诗人一辈子都在逃避现实,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和一帮差不多的混在一起互相吹捧。”很多豆瓣文青脸孔在发烫吧(笑),但是,诗人就是要我行我素啊,吃饭至一半去看落日,夜半看一朵花等待月亮,不管旁人怎么看,大自然自会抚慰落魄潦倒的人。 |
|
大自然对你说的便是当“不顺”时或许是时候开始做出一些改变了!提前准备好?根本就不存在吧! |
|
看出一种“就算我省钱随意拍但因为我是大师所以你们还是会老老实实鉴赏分析”的傲慢。 |
|
4.5 近年来最平易近人的洪 |
|
填充的内容,太无聊。导致空白与闲笔的部分,也没有什么触动了。在说废话、抽象内容,和结构、提喻写作之间的,摇摆之作。 |
|
权海骁可以拿个银熊吗,这哥们太好笑了,去年旅行者的需求戏份太少了不好拿,这次是不是可以了 |
|
没想到今年影展上有比内陆帝国更糊(literally)的片 奇特的巨幕体验 洪的心态似乎有变年轻 是好事 |
|
【1700】狗的面庞朦胧地浮现之前,狗叫声只是剧中人的工具,花在手电灯光的照耀以前,花的形象也只存在于乏味的诗句里。洪也是拍上鸡了,鸡好 |
|
8.6 看似相对透明的一部,后半段有些尤其平易近人的外貌。其实并不太享受前1/3的观感,相比于近作,显得平常且老人味,像是围绕老车、小山、住宅和多重自我的随机自动写作,大部分可能的预期也被作者挑散。然而,借由酒精和诗歌的“催化”之后,交谈显现出更多的头绪,尤其到两位年长人物看似无比透彻的那次交谈时,人世万物开始呈现出透明的假象,看似透彻但也展现出另一种老人味。当人物再次回到曾经去过的空间时,更多抽象的感受也出现了,这里的空间借由夜色自然地展现出更加神秘的多重样态,就像《在溪边》中的夜晚,树叶与电筒光的交流也对应起树叶与风的交流。 |
|
又回到早期表里不一猥琐男的塑造路子,但这次的结构太简单。鸡鸣、日落、远山构成的大自然景观在电影里更多是一种对照式的反讽力量,反衬出“诗人”内心的荒芜与虚空。 |
|
#SIFF 洪常秀也能拍sitcom。话里话外客套的嫌弃,语言不循规蹈矩自然的不得了,实则设计得精准的不得了 |
|
-,进场前找厕所,一不小心跑进了男厕所。然后入座的时候,忘了拉座椅一下子坐到了地上,旁边的小姐姐把我扶了起来。是近年最喜欢的洪之一,每个形象都显出“夜里花瓣的裂痕”,以及那辆弹奏着一切的小蓝车。 |
|
更接近的体验是《我们的一天》,小猫消失了,自然的草木泥石与时辰的光线充当了这一整天里观看的目光,并在电影中成为了牵引的标点,一下、等会儿、之后,1、2、3、4,由日到夜,如此衔接成时日。除了最重头的晚餐戏份,影片对人物组进行了多重的拆分,形成多段密语,观众在期待交汇,但电影却并没有发生。海报的这场戏是真好,手机的闪光灯照耀在树叶上,手机本身成为近似透明的光源,叶片上的光线反射到人脸,光成为介质,传递语言。 |
|
讽刺到位啊。文青/理想主义/愤世嫉俗,还不是对一种自我的投资和美化,假如真的自洽,干嘛还需要一个酒桌作为舞台去表演,为何需要一个对象来仰慕?洪片里男男女女的爱都是一种自恋罢了…每天搞些生死哲思,车抛锚了还不是一样要打电话来拖车。。。save it to yourself。姐姐有智慧,但是缺历练!爸妈是真的智慧,看破不说破,适度保护。洪导果然是要当爸了… |
|
终于没有长篇废话了 谁能想到洪常秀也开始探讨现实婚姻问题了呢😅 |
|
内容整体比较平缓,前面大半部分的视角中枢紧密靠近男主角,似乎像是又一次自传故事。从搞笑的诗歌朗诵开始,开始有些松动。主角摸黑进入开着灯的房间,是全片第一次突然的空间变化,而对话内容也从拘束的社交礼仪彻底变成了开放而彻底的解剖。很难不想到,洪笔下电影人物,同样也是在每一个这样的夜晚,这种松弛又激情的交流状态中诞生。固然有缺点有包袱有很可笑的迂腐,但又怎样呢,仍然让它顺溪而下,自然发展。草地上的金敏喜,山坡上的河成国,都在汲取月光的能量。 |
|
2.8 |
|
#SIFF2025# 其实是老丈人说了什么,丈母娘说了什么,大姑子说了什么。大自然从不言语,只是任人感受。
近几年最好笑、最尴尬、最易懂的洪常秀。 |
|
总是架一个定景让带着原始野性的二手汽车横冲直撞地闯入或冲出画面,完成场景切换。住宅则是异质、可“处于”却无法“属于”,甚至内部割裂的存在。可以一个摇镜头从客厅打向楼梯开掘高层空间,但摄影机从未贯穿连接不同的区块。在这部家庭情节剧里,住宅的封闭空间充斥着对精神意志的规训,从而无法带来真正的、绝对意义上的自由和成长。只有东华独自在山顶写蹩脚诗的时刻,zoom out,广阔的世界随即收进景框。到结尾,遭遇了一系列混乱和言语暴力的东华筋疲力尽,“遍体鳞伤的汽车”成了自我身份认同和时空定位的锚点——而他在考虑将其抛弃。它坍缩成临时性的住宅,事实上也消弭了“汽车”可能喻指的自我主体的身份体认,被建构出的“成长”在外部世界的裹挟下被迫重新开始。洪把这种“秩序的倒塌”所带来的不安、局促、混乱拍得特别好。 |
|
一开始看感觉没什么,河成国的造型就像从《旅行者的需求》里突然变老了一样,看他和权海骁聊得还挺好,莫名感到安心,磕头那块突然给我笑了一下,还有好几个笑点反正也是挺自然的吧,但是最后的餐桌戏不知道怎么就看哭了,我觉得大自然就是在用落日这样壮观的东西引诱我们,等到人放松警惕,就给我们看一朵花陷阱一样的、悲伤的轮廓。反正还会重看,先给四星吧。 |
|
《驾驶我的二手车》
表面嘻嘻哈哈不停어,그래,实际爹妈心里门儿清。这小子没有激情啊,他成不了诗人的,他没有真正和这个世界对撞过。 |
|
终于又看到认真讲完故事的洪尚秀 是什么让他像滨口一样把话说得这么满呢?即将再为人父的心境?与其说导演自己的独白 更像是父亲写给孩子的家信。伴随金敏喜身怀六甲的消息 多年不变的赞美“你好漂亮”也进化成了“有一天她决定怀上孩子 她做的决定总是对的” with E #Berlinale75 #Urania |
|
没有敏后的洪老头总还是少了点味道,但这也是没有敏后的洪老头最好的一部作品了。开头依然是恰到好处的非常经典对味的洪式尴尬,这么来看原来从一开始就埋好了冲突和不满,贫穷的自由,富有的拘束,但这自由是真的自由吗,拘束者真的羡慕自由吗?电影其实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很妙的是,母亲说父亲有时候也有一点和那个男孩一样,父亲却反驳。我说洪尚秀还是懂自己这个年纪的中年老男人是什么典型样儿啊。另外:老头真的好冷漠啊,话不多说一句,红毯也不咋留,蓝板也不停就直接走了。好想念敏后。(and老头真的nbcs 蓝板前全是等敏后的 听说她不来直接上楼走了 姐我们这么爱你你为什么这样辜负我们🥺🥺🥺 |
|
♂自恋的念念有词,narcissistic drone, 源于生活低于生活,我这辈子头一次看电影看到睡着。这种东西居然有高分影评,不要太爱男导演。 |
|
#SIFF 比较不一样的一部洪常秀。偶然的女婿见丈人,渐渐演变成一次集体心理/语言分析,而控制(经由语言)与失控(经由酒精)的时刻总是极具揭示性。河成国和权海骁如同洪常秀的两个alter-ego;而姜素怡的侧面和表演也透出金敏喜的神采。「模糊」是重要的意象,表面上是诗人的自我选择,而当丈人问这样看女朋友究竟是不是更美时,主观视角与客观真实之间的裂缝似乎被挑明了。自然环境也为洪的对话增添新的元素,比如开头诗人和丈人的谈话伴随着公鸡不断的叫声,平添几分嘲讽。 |
|
#SIFF第三场/几个话题反复出现还是很有趣的/去年没买到的洪常秀今年看上了,之后还是在小屏继续看他吧/旁边人一直在玩手机散场还要说好喜欢/散场走路,听到旁边人说这个「好泳包子」很有名但是关门了,又一次感觉大家在接受一样的信息过一样的生活 |
|
回归轻小品风格的老洪,贡献了久违的超尴尬餐桌戏,竟然是daddy issue,止增笑耳。 |
|
洪常秀的服从性测试,我不接受。我喜欢对话里反复出现那些符号,二手车,河律师,烟,眼镜。当一朵花在夜晚开放,从里面发光,我将不再害怕,但是花朵的光是用手机打的,所以这种程度的机械回归日常生活的尝试我并不接受。 |
|
我仿佛也坐在那张餐桌旁。 |
|
确实洪看待关系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多了许多温情。我们看到真正的对话和关注,那些幽默反复不再只是为了反讽。引入父亲的角色,不再是油腻中年男。还有未曾出现过的夕阳、树影、晨光熹微,不吝啬的爱和相信。 #siff2025 |
|
驾驶我的车拜见岳父大人,我的跟焦员这时错那时也错。 |
|
4.5,最后一幕,仿佛回到了00年代的洪导演,重现了男性情感破灭的沮丧,从形而上的诗学幻想跌回形而下的物欲社会,大自然的音色在社交场的噪音中,显得格外跳脱,近视的朦胧视线下,是否软化消解了一部分对话的尖锐性呢? |
|
还挺喜欢前段那些自然的时刻,农场里的鸡鸣胜过人与人之间的鸡同鸭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