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展开时像是传统恐怖片的逼格,其实这里的“鬼”是夫妻间的道德碰撞,可这种不安的源头似乎是无中生有的。背景置于70年代中期,却没有将政治背景与大环境对嬉皮公社的助长呈现出来。除格玛95之外,并不同于导演往常的风格,而是有点偏好莱坞式,可能是刚从英语片《远离尘嚣》抽身出来的缘故。 |
|
无比失望,连“平庸”都算不上,稀里糊涂地不知道在讲什么,生生浪费了”公社“这个好题材(凭柏阿姨每天见到的狗血,我觉得她对这段三角恋或许可以挖掘的比温特伯格要好)…Trine Dyrholm的表演真是没得挑! |
|
一间公社,可以共食餐饭共度圣诞,却不能共享感情;一群成员,可以分享洗碗机分担丧子痛,却不能分解占有欲。十五年的爱情历经一场轰然暴动,稳定的情侣框架遭遇一次预谋造反,生活只好如电视新闻里的彩条信号,无情中断。孩子还是没能活到九岁,没能睡到喜欢的姐姐,公社设想亦成为虚无缥缈的背景板。 |
|
主题提炼得很好(论另类选择为什么不可能),拍得实在是不咋地,硬生生把一个群像戏搞成八点档,而且挑了所有可能的线里面最烂大街的那条,对人性的反思实在太弱,明明可以更好的啊导演你狩猎不是拍得很好么…… |
|
其實很平庸,關鍵是作者對自己沒啥突破。估計快變成北邊的Moretti了⋯⋯ |
|
溫特伯格在狩獵的路上走不回來了,你是有多喜歡讓一群裸男女跳湖(海)!如果你是要諷刺,那實際上你和你片子裡那一群自以為是的assholes根本無二致!那些喊好的外國大叔,你們是羨慕嫉妒難耐麼。 |
|
拍出《狩猎》的导演,你是被狩猎了吗? |
|
感觉开头B装得太夸张,后面没圆回来 |
|
1. 结尾无力 2. 为了减少后半部分的荒诞感而套了个公社的壳子。。。 |
|
中年白左无法理解的自作自受,在影射默克尔吗? |
|
摆着公社的概念,然后把它浪费掉了。。。其实干脆好好拍个家庭伦理剧就挺好~ |
|
这部影片最吸引我的部分在于对于公社这样一个理想化尝试本身的思考,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的冲突等等,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有对国际社会关系的隐喻。让我有些失望之处在于最后的矛盾只是集中于三角关系的婚外情而非公社本身。 |
|
you white people problem big deal 需要看点拉风踢冷静冷静 @berlinale |
|
有点失望,本来以为会看到很精彩的群戏,没想到套着公社的壳子只是讲了一个我无法理解的婚外情故事。加一星给男主女儿。 |
|
改编自导演同名舞台作品,以不少篇幅表现七十年代公社成员的魅力与缺陷,却无法形成清晰的情节结构,直到影片漫无方向地将剧发展为情感张力类似《家宴》的苦涩家庭肥皂剧,因此无法实现试图通过理想主义公社这一微观社会囊括人类总体经验的野心,对后者的轻描淡写的处理方式最终将实验背景完全架空。 |
|
3.5温特博格对揭露人性冷漠的主题真是越发执着,比起《狩猎》中让人不寒而栗的氛围,他这次颇为大胆地选择了暖色调喜剧的风格。这个选择是危险的,因为它让冷峻深刻的反讽和虚假的形式感变成难分难解的一体两面,好在还算精彩的群戏表演与剧本,将电影推上了正常的轨道。 |
|
想起My Queen Karo(想这电影名字想了好久啊) |
|
一个屋檐下的公社就像今天欧洲的缩影——无家可归者试图在此找到港湾,年轻人在权威瓦解的想象中长大,对个人自由的崇拜几近成为直觉,人们透支未来麻醉眼前的常识,即使连孩子的死亡也无法唤醒。片尾歌舞升平,而最初提出公社概念的人却被流放。二战后的欧罗巴是不是很像当年的魏玛?#Berlinale |
|
与期待不成正比系列。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在技巧上导演依旧呆在原地。故事虎头蛇尾。 |
|
共產主義的實驗嗎?
北歐的色調真好看
真看不出那位大三學生和原配有任何顏值差別 |
|
#柏林电影节#有笑有泪,很动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欲望(或者说好听点叫爱情),有欲望就会把人分开。电影技法行云流水,看得出导演的老成。唯一的不足是名不副实,片中对公社会员的个体着墨极少,甚至都没有看过每个人的房间长什么样子。套了个公社的皮最后讲了个三角恋。 |
|
人类「互助/民主社会模式」乌托邦的破灭,当私人事务介入「民主流程」,特别是小众团体中各人一心,「理想社会」迅速成为民众妥协之后的怪胎,而更重要的是当事无巨细都需要以「投票」来解决时,无疑成为地狱。 |
|
整套设定和角色的潜力只发掘了一丁丁丁丁丁点,好在基本自娱自乐没像某些前作的强行拖人下水那么招人反感… |
|
群体意识永远高于个人思想,理想中的乌托邦并不存在。虚假的形式只会让彼此间的隔阂更加严重。可以想到导演所到表达,但还是没有进入深层的探讨,难引共鸣。崔娜蒂虹依然出色~ |
|
搞不懂这帮人的脑回路,丈夫出轨妻子居然提议要把小三带回来一起住。。。。最后女儿居然要让母亲搬出去。。。。 |
|
我觉得根本问题是看待人性的角度,导演和编剧似乎默认了自己的知识分子视角,但人性的善恶其实是很多元的,每个人受到的教育是不同的,成长经历是差异的,那么对善恶和欲望的把握必然不会相同,更别谈什么相近或者相互兼容了。所以抱着这样一种视角来看影片,我只能说不理解也不同情。 |
|
公社就是个实验型的小型社会,在这个范围之内公社成员们要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但并不是任何事物都可以共享的。人际关系不管放在哪里都可以演出一场大戏了,乌托邦这样的实验在导演镜头下是失败的,人始终是冷漠的自私的动物。 |
|
4 为了解决个人问题【逃离平庸的生活而寻找新鲜感或经济问题】成立“公社”,而最后又被“公社”抛弃,拥有自由的同时也把个人生活交与了他人手中,两层三角关系【小“公社”】,总有人会被牺牲。温特伯格再次把镜头对准个体在社会中的不稳定性和无力感,不再虐人而颇有笑点。选曲大赞,年代感太棒! |
|
故事本身有值得看的地方但并没在“公社”这个主题上做主要文章啊? |
|
我觉得很残酷。非常残酷的一个片 |
|
公社存在的价值 |
|
切入点还是有些浅 |
|
北欧的知识分子确是闲得无聊,丰富的资源让他们对集体与分享迷恋不已,对于生活总是有一种乌托邦的浪漫情怀。但现实总是很残酷,人性才是最真实的,群居群宿的生活,似乎也只适合于物质匮乏的原始社会。影片中的乌托邦是失败了,但这样的情怀却还在现实中,不时地冒出头来。 |
|
真猛,对丹麦的自由佩服得五体投地,幸福中产三口之家竟然用自家大house组建公社(合租的高级形式),召来各色朋友酒肉相欢投票议事,然而在自由主义温床中丈夫不知不觉出轨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妻子竟然说不能剥夺丈夫寻找爱情的自由提议让小女友来公社一起住,最后发现是自己最先崩溃到不能自已,终被孩子投票搬走,“妈妈你找不到自己了,你该搬走”。天哪,这情节放在我天朝简直匪夷所思。很佩服电影的思路了,查了下似乎丹麦有一段无政府主义的思潮。自由是好的,但就怕众人的自由造成个体看不清自己更深的孤独。公社有美好之处,看你够不够坚定自信,知行合一。 |
|
这些白左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们啊,坚持的所谓自由平等原则,不过是因为自以为条件优越,暗中相信自己一定是大赢家;结果呢,输给了老男人的原始冲动,输给了年轻姑娘的原始本钱,然后困在了自己的主张之中,咋办尼?! |
|
故弄玄虚 |
|
戏剧性有点过火,但以白左和中年危机为前提,缺乏常识和天真几乎都是可以解释的。公社构成有好多明显的隐喻,yellow brick road响起来就像听到了老嬉皮梦碎的声音 |
|
nili北欧中产白人的3P共产主义生活真是太炫酷 原配小三和谐相处的画面太美不敢看 男主用暴躁发火掩饰软弱无能的操作太骚 另外三儿和原配真没看出来是两代人 颜值无差异 |
|
看似吃老本的开篇也有独特的怪异视角 后面展开算是抽离无关 印证主体吧 |
|
每次那个很像x files的主题曲出来我就出戏的不行.... |
|
那啥,就那啥,不会实现的。 |
|
八点档故事集,公社这个题材偏要从三角恋上下手,真的浪费题材,崔娜蒂虹其实是女配,不过全片只有她有一大段展现moment的戏,拿柏林影后也很正常。丹麦一姐有个含金量搞的国际奖项傍身,还是挺好的。 |
|
重点居然没有太放在整个公社成员上面 只有主角家庭的描写 似乎这个概念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它应有的意义 |
|
2017/6/1 |
|
这个故事的本质是核心家庭观念逐渐被社会集体观念所取代的过程,温特伯格对这部戏剧并不成功的改编体现在,他没有处理好被用来支撑故事本质的角色层面上的叙事,角色身上的公社理想在叙事的铺垫段落并没有被很好地传达,这群角色是被疑惑和不被理解与同情的,因此本片在角色层面上的叙事也就缺乏说服力 |
|
看完一臉懵逼,主要事情開始得莫名其妙,但這股莫名延續到後頭,回想起來也是某種真相,所以他人即地獄啊,不可知不可控,甚至自己的心意也是,不可知不可控。 |
|
尽管丹麦在世界版图上是一个「法治指数」超高的国家,但实际上,在这个小的群居《公社》内部也埋藏着许多反人性的不公。一目了然,这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化差异所造成的消极结果,而催旺「桃花」显然又是它的积极作用。可惜,在那间试图「民主化」的公寓里,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被人的私欲搞得越来越模糊。于是,倡导平等却又以暴君面目示人的主人公陷入两难困境。所以最终击败「历史幽灵」的《酒精计划》是编导继《狩猎》之后的一部杰作,而这部以「未来」视角叙述的反乌托邦作品仍然展示出了剧本的特性:作为电影建筑师,编剧擅长以道德底线来划分对称而可折叠的电影标题、空间和结构。你去看吧,他的《劫持》和《战争》都是极具建筑美感的作品。在理性基础异常牢固的丹麦社会里,这间父辈遗留下来因欠缺自律而摇摇欲坠的鬼屋不「原地爆炸」才怪哩。 |
|
有人无法被任何人感动,也不需要任何肢体接触,后来他们死了。无关公社,不过是中年危机和婚姻危机的议题。倒是少女有双看清一切的眼睛。我9岁会死的小男孩是最可爱。那个24岁的大三女学生情人也太老相了吧。“看见了爱是如何从世上消失,看见一个新时代与有意思的开始,所以维拉德离开了这个世界。”
2018-04-27 23:59:08 |
|
《狩猎》的导演去哪了? |
|
结尾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