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LGBTQIA+FF#虽说是泛亚洲群体形象,但是既然做出了区分,为什么把中国角色(陈冲)塑造的完全美国化?只有韩国角色是具有独特民族属性的。除了这个不适感外,所有主要角色的表演都虚的不行,近乎一种歇斯底里的玩闹。导演的功底太差了,先不说扯出那么大的一个无聊甚至尴尬的戏剧冲突,丝毫没有任何解决方案就一起“包饺子”子了,对于整体节奏的把握可以用差劲形容。俗气到不行的故事外加无法掌控的走向,看的真是惹人发笑。可取的点我想只有尹的表演了,跟别人演的感觉是两部戏📽️ |
|
原版很喜欢的点在于,通过伟同一个人,把他生活中原本毫不相干的各类角色联系在一起,从他们的相处中很自然得探讨了“东亚亲子” “亚裔移民” “跨文化同志情侣”多重议题。新版改成了友情群像,角色间关系更近但反而戏剧张力浮于表面。对比原版那些真实迫切的问题,新版3个美国人加一个财阀少爷的烦恼更像是first world problems |
|
It’s like Panda Express, Americans will tell you it is Chinese but it is not the same if you have had real Chinese food. |
|
看得甚至有点生气。把酷儿当token但是毫无酷儿性,酷儿符号在这里不过是陈旧大团圆叙事的点缀而已。嫁接了李安那部的皮但是粗糙得完全模糊掉了那些更幽微的心灵细节。after all 这本就是一部美国人电影 我早应该知道自己能期待什么但着实是被美国人trigger 到了—你们怎么能把什么东西都拍得这么轻飘飘?The only thing that truly got me laugh 是那句queer theory takes all the fun of being gay ( I do love queer theory tho |
|
好想做Lily Gladstone的女人 |
|
四个年轻人一个比一个拧巴 尹奶奶秒杀全场所有人 全片就她在的片段最好看 陈冲也不错 总体就是没必要拍 |
|
喜欢。还以为会改编成类似火烧岛的抓马喜剧,原来是一部更沉着更温情queer小品。虽然也有很好笑的部分但我真正喜欢的是里面每个角色都那么温柔可爱。甚至是两位应该是代表传统一派的家长也在尽力地支持自己的孩子(可能是导演想要守护美好也有可能现在美国那边的亚洲家长都很开放了吧!有意思的是原来尹汝贞是在她同性恋儿子的说服下接了这部戏的)。
另外这部电影的视觉和音乐部分也好加分。对几个主人公的设置也是别出心裁非常中产,不是科学家就是艺术家园艺师,住在绿植环绕的木屋里这不就是梦想中的同志之家吗😭 |
|
bowen你也是演上了 |
|
不要带着看原版的期待来看这部电影,这是一场更符合新时代Queer community的“喜宴”。尽管人物和剧情过于和谐顺畅,但它笑点和泪点齐飞,更符合当下的语境。陈冲和尹汝贞两位“家长”可以说是相当完美了,特别是尹汝贞的好几次对话特别打动人心。 |
|
#Sundance2025# 首映,跟原版剧情元素基本不沾边也更直白不埋伏笔。陈冲和尹汝贞两位演技比较突出,杨伯文也不错,韩基灿秀英文纯属搞笑。Dream pop风格的配乐还可以,最搞不懂的就是全片没看到喜宴,韩式传统婚礼也就短短几分钟,感觉像被片名骗了hhh |
|
不难看,可惜有原版珠玉在前。李安的“喜宴”通过语言障碍搭建出戏剧的隔间,让中西方观众在文化碰撞中感受到假结婚的真实荒诞。翻拍版换了时代背景就显得可有可无了,所有抓马说到底都是没苦硬吃。陈冲饰演的虎妈戏份不多但抢眼,韩基灿天选下海人啊,从韩腐一直腐到好莱坞去了... |
|
Queer theory ruins all the fun of being gay. 这周写paper提到reproductive futurism的概念现在看啥跟孩子有关的都想着reproductive futurism😖 (15 non-binary kids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角色对Bowen来说有点太严肃了哈哈哈,snl滤镜太重了;更商业化了,更包容了,但是看完还是有点伤感,美国环境对亚裔还是让我觉得太menacing,文化符号最后都会慢慢沦为空洞(这里不是说遵循传统有多重要,是指身份认同根基的松动)……我还得再思考思考我对美籍亚裔电影的看法; 放个2019年的数据:21.5%的同性婚姻有养孩子 |
|
笑着笑着感觉就变味了…发现我真得很不喜欢段子电影,有种你都笑了怎么能给低分啊这种被绑架的感觉🤣and女同是欠男同的吗?我是支持queer family的,这个household也很lovely,但literally最后的所有labor都是女同贡献的(然后生产呢这种很burdensome的labor直接黑屏了不说,最后女同先醒来哄孩子男同说来我们大家抱一个体现support)。男同们自动拥有了温馨的小家。和女同朋友们一起看完之后说让我们来玩儿一个猜猜导演是男是女的游戏(为什么不猜导演是nonbinary/queer呢 当然是因为这个故事not queer enough)你猜怎么着?又猜对了😊/感觉陈冲和李安应该都缺钱了/还是喜欢收房子那段,一个酷儿空间建立的effort被具象化了 |
|
2025.4.5@National Museum of Asian Art导演问答版点映。电影的故事情节和李安的喜宴几乎没有什么关系,重点也变成了酷儿群体伴侣和朋友等等chosen family的关系,和原声家庭的摩擦几乎没有。最大的印象是非常好笑的。我集齐了所有三个亚裔主角的人生烦恼,看着有人在大屏幕上把它们说出来感觉更烦恼了。【剧透预警】非常不喜欢酒后和性别不对的对象乱性的情节,这是生理上可能的吗??也非常不喜欢觉得自己会是个坏妈妈而不愿生孩子的女孩意外怀孕生下孩子的情节。这还在自己亲妈说了“你会是个更糟的妈”之后接受事实生下孩子了?她抱着孩子的时候觉得自己准备好当妈了吗?? |
|
韩国演员演技还行,演出了情侣氛围,但是台词稀烂,停留在“终于背下来台词”的水平,亚裔女主演技妥妥垫底,完全不知道自己在片场要做什么的样子。剧情bug好多啊,有信托的财阀二代想绿卡还需要靠结婚?女同cp居然在做完两次试管婴儿以后才发现两个人对于要不要孩子这件事有分歧??玩儿呢??剧情走向都太好猜了,导演功力真的很烂,有好几个场景明明很容易出效果的,很难想象是怎么拍出这尬样的 |
|
这电影要不是尹汝贞和陈冲在撑着质感 分分钟散架成情节尴尬 演技更尴尬的五毛网大 |
|
喜欢lily喜欢陈冲bowen也是特别好笑 但比起remake更像一种reimagining的网大 |
|
其实大可不必披上「喜宴」的皮,毕竟只是肤浅地掠过了在美亚裔的少数群体,丝毫没有哪怕佯装地深潜他们真正的生活,所有的问题和争吵也都在极力地避免触及到东亚身份,转而更安全/平和地强调一种美国性——但如此浅薄地构建美国似乎也只是逃避现实的说辞,表演的闹剧感加深了这一印象。不如说是SNL超级大电影。 |
|
故事背景放在这个时代还是过时了,从文化隔阂维系体面的喜宴,变作无伤大雅热热闹闹的婚前派对。妈妈和祖母两位大家长形象和表演上最有意思,开朗又包容的态度面对现在的酷儿群体,不是迁就,是真的“为你好”不多的感动也来自她俩 |
|
20250418 the little with YH & K演拉子的妈妈现在是陈冲的舒适区。本片导演超大声呼唤伍思薇。opt用完和婚绿这个话题让留子看着挺闹心,毕竟不是谁背后都有公司等着去继承。Chris的精神状态挺phd的,退学就治好了。美国人喜欢坐成一圈又哭又笑,美国观众大笑,电影院里洋溢着快乐的气氛。 |
|
果然是一团和气的包饺子团圆大作,不喜欢对于冲突和稀泥的做法,多少有点想当然了。回到电影本身,整体是好笑的,也更符合当下的同志议题语境了。同性婚姻都合法了,骗肯定是骗不下去的,所以祖母一出场就必须要揭露真相,而隐瞒对象就落到了那个从头到尾没有露面但一直像一团阴霾笼罩的“父权制”身上。能够看到创作者的批判意图,这部融入了更多更加包容、开放、顺应潮流的多元家庭议题,反父权的表达还在,但也没那么东亚了。事实上我认为全片最东亚的一场戏是尹汝贞跟陈冲餐桌的对手戏,那种压抑的悲剧性甚至不用怎么展开就已经快要漫出来了。总之建议不要把它看成是“喜宴”的翻拍,盛名之下,单纯当成一个同志爱情片看可能会收获更多快乐。最最好笑的地方是陈冲说要办个中式婚礼,所有人异口同声说no!笑死我了,谁懂! |
|
北美千禧世代的同志群體同樂會,與李安的《囍宴》只存在一些衝突元素和戲劇弧線的關聯,大改了故事核心與性別格局,四位男女主角(兩對同志伴侶)的情愫與糾葛 構成了這部鬧劇(喜劇),也導向結局烏托邦似的ChosenFamily(2男2女2嬰兒)…
Min的祖父,不在場/缺席的男性,成為全片最大的“反派”,結婚是為了逃避祖父(父權)的懲罰(斷資),但也有點韓式財閥的刻板印象。那場大型傳統韓式婚禮,Angela的嘔吐,亦是新世代對腐朽異性戀婚姻的態度…(因害怕負責,Chris恐婚、Angela恐育得如此堅決,後面高呼“愛最大”而走向圓滿,難免略顯牽強,以及又落入另一套“成家養娃”的東亞社會規訓…)
陳沖飾演的May氣場超強,帶給女兒控制和壓迫,但母女和解的橋段也略套路…
(25奇幻影展,Taitan廳) |
|
周末去看了,只能说还好跟原版喜宴关系不大,李安可能只是起了一个缪斯上的作用。相较原版,这一版更注重戏剧跟娱乐性,唯一从原版承袭来的关键剧情不是特别合理。主要的看点就是尹汝贞的表演,有了背景故事过后更能理解为什么她在这部品质接近电视电影的爆米花喜剧里演得这么认真。剩下表现依次为陈冲莉莉格莱斯顿和杨博文,剩下的属于不及格。另外证实了我关于“A nice Indian Boy比这个版本更对得起喜宴这个名字”的猜想 |
|
相比原作的先锋细腻,只能说是现代化改编,平淡无奇的温情小品。笑话和配乐的运用都很硬。但让我最不满意的是最终女人还是逃不过母职……非要把阳具戳进女人的下体吗?非要让女同生下男同的孩子吗?非要用你们大学时候睡过一次来justify这一切吗?Angela也许越过了完美母亲的心理屏障,但女性在生育过程中实际的生理痛苦是被忽略不提的,女同在这个剧本里依旧成为被动且被利用的工具。 |
|
在长评里说了:这是以亚洲移民为主角的新时代LGBTQ群像喜剧,围绕一场假结婚展开,试图复刻李安版《喜宴》的结构,但加入了更多现代身份政治、性别多样性、多元亲密关系的议题,想要端出家庭新范式的大餐——但实际上,表面是其乐融融包饺子,里头全是糊涂帐。非传统亲密关系形式被展现,但亲密关系内部的仍然是父权式的,依然存在结构性不公,这是借多元之名、复刻旧制之实的情感再封建。
那么在短评里说点好的!
陈冲在其中演了一个亚洲小孩心中理想妈!就是那种不仅支持孩子出柜,还在各种骄傲活动上演讲、舞狮、分享经验,还在女儿受挫的时候选择不成为风雨的一部分,而是站在女儿这一边,成为遮风避雨的伞,说“虽然我不是一个好母亲,你可能也不是,但是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你一直都是我的骄傲。”谁懂这种专门针对亚洲小孩的救赎感! |
|
太奇怪了,感觉根本就不需要找李安赞助个IP冠这个名,完全可以做个原创剧本,有《喜宴》这种珠玉在前的作品,反而极大限制了这个电影的自由发挥。90年代初华裔群体对性少数的看法和美国社会性少数生存环境,跟当下Z世代LGBTQ群体文化现状,相去三十年,几乎完全不同了,新瓶装旧酒实在不好喝。开始试图探索华裔女主的母女关系,又没有真正写出深度,再者两对情侣的问题,是单单合伙养个孩子就能解决的吗?方法还是这么绿次方的双重出轨,也不用偏偏致敬原版这个点。表妹这个角色也是个莫名其妙的工具人,不知道她在这家小四口里处于什么位置。全片也就陈冲和尹汝贞的戏可看。 |
|
爱grandma的所有戏份,其他的都算了吧。生孩子的剧情全程不理解,labor全程隐形简单如排泄。陈冲饰演的妈一进洗手间就知道这胎堕不了了,恐怖片。以及bi和pansexual才不像你们这样随便睡人的好吗! |
|
2.5 几乎已经背离了原版喜宴的所有内容,原版是以家为主旨,加上彼此的善意欺瞒和爱,但是新版不在聚焦于家庭,或者不再聚焦于原生家庭,四个主角中三个都是东亚人,家庭的内核和父权社会是相似的,但是剧情却仅仅在于个体对于责任的逃避,这点的确很东亚很准确,当真的没必要如此大费周章,并且真的没必要以喜宴为噱头,还不如把与原版喜宴有关的内容抛弃重新变成新的故事效果会更好。 |
|
小西八现在是连舞狮也要偷了是吗,你棒子有喜宴吗就翻拍 |
|
不会错过任何一个Lily Gladstone being gay的机会!韩国奶奶和陈冲的线也很加分~ |
|
别来碰瓷李安 ok? |
|
陈冲怎么回事啊,当所有人都拒绝一个Chinese Wedding时,你就不能拒绝出演这个电影吗? |
|
节奏太拖沓,前半段铺垫尽是没用的PC文化 |
|
如果只是当一个纯原创性质的作品来看的话 会觉得虽然不适但是还好 但现在即便当它是个纯原创也感觉十分不适十分不好 元素上像得有些过分了//全片最有意思也唯一值得看的是陈冲和尹汝贞同桌吃饭的一场 一中一韩两位女性说着英文交流着几乎最当下的子辈婚姻问题 她们没说什么也什么都说了//完全完全完全不能接受在明确的既定的多元性取向认知情况下异性之间的酒后乱性 最后还四个人一起养孩子???你们男同别想太美了(在骂导演 |
|
基佬蕾丝,全都如此,总是轻易就相爱,总是轻易就分开,总是轻易就争吵,总是轻易就回来,还要集体举杯庆祝舞狮跳神假装结局圆满人生不难。 |
|
我一个gay看了都会恐同的程度… |
|
30年过去了,看上去很多事情改变了很多,实际上其实也什么都没改变。影片虽延续李安对“表演性家庭”的批判,却以和解式结局弱化矛盾,未能跳出“传统包容进步”的窠臼。此外影片对“试管婴儿”议题的探讨流于表面,未触及代孕伦理与女性身体自主权的争议,削弱了主题深度。 |
|
轻松欢乐的叙事但是内核是东亚家族的悲剧。chosen family真的是很多东亚queer治愈自己原生家庭创伤的解药。bowen真的好可爱!以及有的人…看到韩国人/韩裔就自动联想偷文化…先不提舞狮是用在华人背景的angela和chris的故事里,这种带有强烈排它性的nationalist叙事和顺直父权一样傲慢,有多远滚多远 |
|
极大削弱了原版中对于华人传统礼教、性少数、移民和代际冲突等议题的呈现力度,简化为两对同性cp拼好儿的亲密关系叙事,只保留了“喜宴”作为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奇观场面。两位女性长辈都知情且开明,而代表传统守旧势力的父权大家长彻底隐形,这导致两对同性cp要克服的障碍变成了再普遍不过的恐婚恐育,跟其酷儿和亚裔身份几乎无关。一点点性少数刻板笑话还算有趣,15 non-binary children全场最佳。
BTW,男同们都已经恐婚到这种程度了(根据台湾行政院数据,同婚合法五年来,男同结婚登记人数连女同的一半都不到),连结婚都不愿意,更何况是养育后代这么大的麻烦。而顺直们却一口咬定是男同支撑起了全球的代孕产业,好一个贼喊抓贼。在各大医院永远爆满的不孕不育门诊大排长队的都是哪种性取向的人呢,真的好难猜啊。 |
|
抱歉看到Bowen就觉得是在拍digital shorts,真是成也SNL,败也SNL。(虽说设定是西雅图,其实都是在温哥华拍的😂 |
|
其实还行,这版本看着还挺欢快的,两位长辈的表现比几位主演更吸引人 |
|
非常平庸的一部作品,尤其是在有了那么精彩的原版之后,确实没有什么翻拍的必要。起码,没有必要仅是以如此常规的方式翻拍 |
|
当看到gay和les上床就彻底蒙圈了……好吧,我是为了看陈冲的,很棒的状态,奶奶大人也很好啊,还是看两个老戏骨对戏好看。跟我预想的喜宴的调调差距略大……这一代人成长得真的好慢,不过长那么快也没啥好,慢慢来也行,只要自洽。 |
|
只有东亚人能意识到尹汝贞和陈冲坐在一个饭桌上的重量。 |
|
BFI首映+映前|THIS IS THE GAY FILM OF OUR TIME. 男权社会里男人高举投降的双手,终于变成母系新家族里baby mama忙里偷闲伸的懒腰。 |
|
翻拍了李安的经典,重点加入了当代LGBTQ社群里新出现的元素。虽然对电影本身感觉没有那么惊艳,但是很认同导演把电影拍成轻喜剧的立意,这也反映了当下对待这个群体态度的进步,LGBTQ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
|
和原版《喜宴》的最大相似处是陈冲······看了前四十分钟快无聊死了,然后拿酒后乱性当点子,“喜宴”的“喜”怎么能变成“有喜”啊,好崩溃好俗套的剧情冲突。
陈冲和尹汝贞表演出色,可惜年轻演员的戏稳稳地把整体质量拉低到了三流同性喜剧的水平:凯莉·玛丽·陈表演很平,除了“我恨你”的餐桌吵架;杨博文偶尔搞笑,表演上限很明显;韩基灿纯搞笑花瓶;莉莉·格莱斯顿其实演得不错,但是戏份太少,独木难支。
结尾落点 LGBT family 也是蛮无聊的,两对 couple 看不出多少爱和智慧,连 CP 感都磕不出来,好鸡肋。
勉强给老演员们和偶尔几处对话/笑点打三星。 |
|
新版更多元,一开始高期待会有更好的故事发展,但看下来角色和剧情都太扁平了。
变成只是为了绿卡而引发的闹剧,最后结束在大家一起包饺砸~
以及是不是对我们这个多元群体的描绘过于理想化了,如果发生在我身上绝对是没办法接受爱人与他人发生关系后还共同养育的。
好爱祖母,虽然在这里面你只是个工具人❤️ |
|
和预期差不多,snl段子集附赠一些时下的议题切片,想营造出三两好友茶话聊天的氛围,但最终指向的出路却无法细想。都有勇气对中式婚礼say no了,怎么还在把生育当做化解多元群体内部矛盾的解药?稍有点antinatalism的人看了都得扶额。除了尹汝贞动容的表演,最让人好奇莫过于全程缺席的祖父(父权),从另个角度呼应了新版近乎理想主义的天真。 |
|
有几幕是有共鸣和触动的,作为同样来自东亚文化背景的性少数体,主角们所经历的那种莫名其妙无法让人理解的纠结,拧巴,内耗,多少是能共情的,但编剧和导演到演员都真的太糟糕了,镜头语言靠特写和晃动,背景音乐永远不合时宜;bowen感觉一下秒就是大喊New York Saturday Live,Min的演员也是一股韩剧矫情味;相反确实拉拉组合整体演技会更好点,但所有故事的冲突起承转合都显得有点刻意和莫名其妙;只有奶奶是在好好演戏,一个受困于社会和时代的身不由己但真正带着爱的东亚父母辈,看她说自己结婚那段直接大哭,我爱奶奶。
对比旧版唯一的进步是,不在局限于男同性恋的困境,less is more! yea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