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其实还原了双雪涛和郭敬明一体两面的本质。 |
|
国内文艺片三要素:大段的沉默抽闷烟+破败小镇和倔强少女+暗的啥也看不清的画面。陷入窠臼的套路,感到疲劳的审美,再加上周冬雨永远换汤不换药的倔强病娇少女,人狠话不多,偶尔嘿嘿傻乐。整体看的非常难受,结尾无疾而终,一口噎在喉咙的感觉(非褒义),是啊,一生都想逃离的小镇,然后呢?谁能共情女主啊,好端端的乖乖女怎么就一夜之间成了和爸爸亡命的狠角色了,人物又成了为所谓的氛围感的工具人。真不建议看,现场投票打了三颗星支持国产,来豆瓣就实话实说吧 |
|
之前一直把片名看成平原上的火锅,今天定睛一看才发现原来是叫平原上的火焰,感情不是讲美食的电影啊,草率了。 |
|
想学《白日焰火》,也想学《燃烧》,结果最后一落脚还是青春疼痛文学 |
|
去看这部犹如给二位随了份子钱 |
|
keep fighting. dont compromise. |
|
故事不错,但拍的稍微做作了点……刘昊然的演技拖后题…… |
|
#ffmuc 同样是华语电影,真正的佳作《椒麻堂会》没几个国人问津,《平原》却全场售罄坐满八成留学生,聊天录屏不断。刘昊然的演技太平,无法作为核心主演撑起整部电影。虽有刁亦男监制,却只习得《白日焰火》的皮毛,叙事节奏也十分混乱。故事是好故事,没有讲好。 |
|
刘昊然在演什么东西,他和周冬雨的台词还能再烂一点吗?庄树真的爱李斐吗,为什么我觉得他看李斐的眼神连木头都不如???刘昊然,你真的有演技这个东西吗?周冬雨抛媚眼给瞎子看。
剧情非常平,不,应该说,导演的拍摄手法还有剪辑手段,非常的平,我一直在等,我在等一个高潮,一个爆发的点,结果车祸,重逢,杀人这些片段,一个拍好的都没有!全程都是平的平的平的!让我觉得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
|
从原著来说就真的改编难度大,在处理了多线叙事非线性叙事的文本难题之后,在确保内容通过的情况之下,整理保存的情节算是尽了大力了。电影质感还是加了很多分,还原了东北小城市的荒芜冰冷又野蛮生长的蓬勃生命力。人性的剖析差点意思,尤其是李斐写得真碎真不完整。但周冬雨的表演给了这个不完整的角色最大生机。表演难度角色复杂性都超越以往了。一旦开了这个窍便一往无前了。 |
|
成功地把每场戏都拍的如过场戏一般无关紧要。处在全然不同表演体系的一众演员(电视剧的话剧的真人秀的杂志封面的)在别扭的同框尬演中不约而同地孤芳自赏。 |
|
在电影节看了,不算差,但也确实说不上好。同样是九十年代下岗潮中的东北犯罪故事,同样的风格,真的很难不让人想到白日焰火(连名字都有交集),但是又整体不如白日焰火。看了一下导演是新人,可能真的是刁亦男手把手教的吧。
刘昊然只能说及格,无法像廖凡那样给电影加成和提高,不过也不拉胯,周冬雨倒是比桂纶镁好很多(突然发现她俩还有点像 桂纶镁主要输在口音 ),就中规中矩吧,没有惊艳表演。
电影一个比较明显的缺点就是真的太暗了,不知是放映厅的问题还是导演的,好多镜头人物全背光根本看不清脸,看得我几度觉得自己要瞎了,以后谁再这么拍电影罚款好吗?
(刚配了新眼镜,因为近视度数增加已经很难过了,还要在电影院里再扎心一次!) |
|
除了有些过于残忍以外,这个讲述底层互殴的故事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导演和演员没有把这个好故事撑起来。有很多台词很明显是为了立意塞的,不像正常人会说的话。 |
|
冷静克制,仿佛放大后的《白日焰火》中冰刀划开的平静江面,每个人物的伤痕都历历在目,每个角色的火焰都暗潮涌动,或许是这个冬天最热烈的一次燃烧。 |
|
血淋义肢 塑料凉鞋 被拦腰斩断的宿命感 东北Noir真绝! (呵呵草 一不小心看了个绝版 #电影事业不能这么搞 |
|
刘昊然演的真差啊,真的,他除了当我男友,做啥都差点儿意思。 |
|
结尾看得我失望至极,在北陵公园,两个人最后的对话,竟然都没上船,在湖边两句话,电影就匆匆结束了。小说里铺垫那么久,就是为了两人在湖中心,聊到人心到底够不够诚,湖水到底分不分得开,平原烟盒承载了那么多回忆,电影就这么舍本逐末地结束了。 |
|
在巴塞罗那亚洲电影节看了首映,前半段比较平,节奏慢到不知道导演想表达的是什么。后半段开始发力,有几段小高潮,但总觉得差点什么。结局不太喜欢,最后给的特写还以为有什么反转结果也没有。但是周冬雨和刘昊然的演技不错!虽然在场给了3星,但是这里想给4星,不为别的,就为他俩的cp感😂 |
|
对原著去菁取芜后的一通乱改根本不堪入目:如果说前面对下岗潮时期的处理还算循规蹈矩,算照着同时代类型片中规中矩的模仿,那05年的时间线就完全是一场灾难——强行植入的三角恋纠葛、手套与残疾的X癖、假肢与打药、为对白而对白的台词、蠢到可笑的狗血谋杀与降智自首,各种无意义的桥段与镜头拼贴成一场文青的癔梦;周冬雨装傻白甜与罪恶天使的神经质表演看得令人反胃,摆着文艺的风范演出中专生的矫情与小姐的风骚(这的确很文青),而她朝刘昊然开枪的一幕也终于彻底击碎了观众对影片的幻想。如果说三角情欲为观众提供了足够的文青笑料,那片尾照猫画虎学《燃烧》的烧玉米地就是让人哭笑不得。这片所有基于原著对时代的伤悼都是虚假的,唯一真实的只有编导自作多情的矫揉造作与奇异搞笑的性幻想,花两亿人民币拍出来一场厂二代与女文青的不了情。 |
|
周冬雨在里面诡异到恐怖,笑不是笑,哭不是哭,年少不贴角色,年老凡尘过头,刘昊然的根本没表现出角色的情感,一个不温不火的面瘫表情贯穿全程,就这样对他们的爱情大写特写,毫无火花,在荧幕上互啃的时候太破防了,瞬间联想到《燃冬》,感叹刘昊然没有少年感还有什么。剧情更是一言难尽,荒诞感没拍出来,伤痕没拍出来,氛围感没拍出来,悬疑没拍出来,燃烧的破碎感没拍出来,就剩下一点狗血出来了。这片的主题并不需要靠全员死气沉沉来呈现,只能想到这种直白地表达我也觉得太没想法了。亮点几乎没有,倒是有一种青春疼痛文学的做作。 |
|
不到二十分钟开始坐牢。且不说这故弄玄虚仍无趣至极的剧情,都拍文艺片了,找两个正经说东北话的主演很难? |
|
NYAFF电影+映后 能马上看到在场观众的豆瓣短评太有意思了 盯着前排的姐姐反手打一个一星😂(看完原著看这个就别有expectations了 |
|
看过两遍了。但是什么也不能说。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在影院见到你。到时候我会把这份缺失的影评补上。希望还可以等到你。——“只要你心里的念是真的,只要你心里的念是诚的,高山大海都会给你让路,那些驱赶你的人,那些容不下你的人,都会受到惩罚。”2021.12.24 |
|
莫名其妙。这个小说最不重要的就是这个案子,最重要的是庄德增、傅东心、李斐、庄树他们的一个经历视角,一个世纪末人心涣散、摇摇欲坠、茫然无措的一种感觉,而不是现在这种。它的结局补上了小说,杀掉孙天博这个占有欲强的变态,然后你自首、我拉你进牢房,双雪涛这片小说算不得多优秀,但是自己改成这样子,也算是一种本领,那就是莫名其妙…傅东心的故事,被彻底抛弃,导致宿命感彻底没了,无语。 |
|
每十分钟是一部不同的电影。男女主什么时候有的感情?女主怎么一步步沦落到病态的?河上划船怎么就掉下去了?案件就这么草草了事?五十多岁老人三四个年亲警察抓不住呗?叙事还能再冗长一些吗?数不清旁边白人大哥打了多少个哈欠,实话说把期待放的很低却依然被烂到。 |
|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
|
不知道受删剪影响多大,但从成片看,就是一支离破碎,魂儿都没了。
和原作相比,在人性的莫测层面,似有所进取。原著更像是下岗潮年代的众生态,是一张定格照片,所有人姿态做得很足,也保持到了最后;电影则是倒过来,想拍出命运骤变下,或是时代过山车呼啸而过后,普通人怎么被一个个逼成了变态。且活得越纯粹的人,越不会随机应变的人,变态程度越深。
改编思路成立,碍于篇幅,收缩到庄树、李斐的二人情感也成立,但就是整个拍法太莫名其妙了。台词前言不搭后语,人物状态也是摇摆不定,演员明显是有劲儿没地儿使了,几处最吃劲儿的戏,都被铺垫不足的情境反衬出用力过猛的尴尬。
看到文学策划张悦然(双雪涛也是一点不避嫌),明白了,这不就还是《萌芽》水平? |
|
二刷过后,观感好了很多!故事其实是讲圆了!#SSIFF69#第一场,对原著做了极大的改编,前后两个时代的叙事,通过案件维持着联系,又分别折射出前后两代人的挣扎与彷徨。或许改名是对的,影版中的“火焰”,既是逃脱寒冷的温暖之火,也是企图挣脱绝望现实的救赎之火,更是勾动男女情爱的欲望之火。但是,“摩西”这一浪漫的意象几乎被压缩得不剩多少了。刘昊然蓄胡警服造型非常🉑️,周冬雨则在后半段持续发力,杀死孙的那一刻,甚至让我想起《血观音》里的惠英红一边念佛一边杀人的片段……她在父亲、孙、庄之间的周转是大考验,但是完成得非常非常出色! |
|
燃春。(我其实觉得燃冬还行..) |
|
等了四年我现在宁愿自己没看过这个电影,导演你要不要看看自己在拍什么?说是双雪涛监制我都不信,平原上的摩西被拍成这个样子他真能接受?把导演比喻成高鹗都算是抬举了 |
|
刘昊然在演什么,从头到尾一个表情,不知道的以为在拍杂志大片。 |
|
谁有未删减版 |
|
姐脸上带血的那场戏真美。 |
|
一星不能再多了,烂得全场哄笑。故事是好的,可惜选了一个分不清留白和讲不明白的导演,拍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根本凑不成章节。如果标着喜剧我会给四星。 |
|
周冬雨的演技是封神的,但故事太残缺了,庄德增与傅老师的故事缺失,导致李斐对出逃的执拗仿佛无病呻吟,而李守廉故事的缺失,让那个雪夜下的一连串误会,无法显示出宿命感与命运的荒诞,所以没读过原著的观众大概只会觉得这故事过于离奇,甚至无法理解,李斐的爹怎么敢杀警察的 |
|
如此歹毒的两口子 |
|
3.5 聪明省力的视觉冲击,黑色电影暗夜追凶桥段对比明亮火焰,但火焰只作为一个表面的视觉元素出现,若是联想到燃烧里的火焰,那寓意份量就太轻太轻。一切无来由的祸因都指向女孩,太苦了,无可奈何的苦看得我翻白眼,还要坚守对爱情的美好愿望,但演得无可挑剔。男孩眼神好浅,逊色了,情感涌出的一些瞬间显得生硬,也可能和剪辑有关。虽然上一代的社会变革叙事被大量压缩,但从些许信息里感受到丰富的发展空间,想必原著小说一定很优秀。这部片如果是在电脑上看,前半部分大概率什么都看不见,建议午夜关灯再打开。 |
|
1.上一代人的戏在傅东心的某运动创伤被彻底抽空后,已失去了锚点,显得如此无关紧要又莫名奇妙。2.两个家庭的纠葛淡化之后,男女主的表演以一种失重的青春疼痛文学方式悬浮于社会环境之外。对白过于书面和东北方言感的缺失,加重了游离感。像刘昊然舞厅里那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唱远了下岗工人重聚的时代风尘。3.时代切换时的字幕交待过于笨拙画蛇添足,片末彩蛋式插入的两人车前依偎的镜头也无必要。电影拍他们俩已足够多了,而拍其他人太少。4.理想中原著的电影版应该有点科恩兄弟风味,精炼干脆的叙事平等勾勒小城众生相,而后所有人的命运被卷入乖缪偶然掀动的风暴。 |
|
# 69 San Sebastián # 二刷后又发现了很多之前忽视的细节,这对于剧情的衔接和推进都非常关键,小说里对每个人物设置都非常鲜明饱满,但是却淡化了社会图景,电影很好的弥合了这点不足,深刻描画出众个体在时代洪流下的挣扎群像,当我试图去代入每一个人物时都发现可以和周围环境产生深刻的共情,这对我来说就是一部优秀作品,此外一直觉得配乐是亮点,发现竟然是来自加尔佩里尼兄弟(波斯语课的配乐师),强烈建议至少刷两次,每次保证会有新的惊喜,更多具体内容参见长影评 |
|
两位主演烂片代表 |
|
8.4/10 #NYAFF 文本固然是优秀的,声效与光效也在一定水平线之上(显然有部分刁亦男的影响),但调度与节奏难免生涩且僵硬,但也可视为一种"火焰"未临前的干枯与躁动。因为如此,所以被迫隔靴搔痒,将环境移至人物,把"复仇"伪装成爱情(那一枪显然不只是打在庄树身上,而是痛击那个小城与那个时代)。被隐身的"摩西"究竟在何方?庄树母亲即便懂得那些文化那些宗教,但委身隐忍,而李斐又是否"点燃"出了红海呢?被焚烧的车,被毁尸的人,正式那些坍塌的钢铁(厂),与下岗的工人。受害者与加害者的合体(庄树母与庄树父,庄树与李斐)也无奈地在这片平原上被重复被承接,正如庄树也从蒋不凡那里"获得了"枪。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平原上,没有海,就算有摩西,他又能怎样。 |
|
8分/好喜欢。明显看出为了妥协做了很多取舍,部分片段和镜头画面衔接的些许生硬,但整体的完成度还是非常高。周冬雨不管怎样,她仍然是现役90后最好的女演员。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没有表达的渠道,焦虑,李斐想到南方去但是无法出走,最终出走成功却成为终身残疾,人物的创伤成为从九十年代末至今的社会矛盾的隐喻,每个人都有压力,但是又无处释放,李斐的命运成为普通人命运的影射,我们不再在电影中看到跟“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共振的人物,而是看到了被“改开”和社会变革落下的人。非常爱“火焰”的隐喻,是恶的源头,亦是爱的见证,陪你放一把火变成了伴随一生的伤疤,而真正放了又能怎样呢,时代的车轮会无情的碾压每一个人,小人物在绝望之中又是另一幅模样,慌里慌张,失了方向,唯有玉米地里燃烧的火焰,是爱的开始,也是结束。 |
|
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恶心到家了 |
|
四平八稳吧,有小说做基础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算是低配版的《少年的你》和《燃烧》。但是有些剪辑导致剧情细节上有些突兀,比如97年圣诞前夜周冬雨她爸怎么就要去追她就根本没讲。刘昊然真的不太行,眼神空洞一点戏都没有,很努力了但是没啥效果,同样是演小混混就没有易洋千玺演的好。很可惜肯定是因为审查的原因,前半部分触及的社会问题在后半部分都让位给了青春疼痛爱情,最后很可惜就只剩疼痛了。 |
|
李斐像怀里抱着的鱼,跳不出这个水桶。被印上平原烟的包装,逃不出这个烟盒。口袋里四张去往深圳的车票变成了废纸,窗台上一双属于南方的塑料凉鞋积了灰。庄树说,是人就会犯错。她错在没穿上凉鞋,坐南下的火车,而是执意要放一把火。她终究是没看到那场平原之火,却被时代引燃的命运之火烧成了灰烬。 |
|
又是老一套的东北叙事,人物情绪不铺垫,故事始终悬浮。男人轻而易举实现从混混到警察的跳跃,女人却要被迫和父亲一起当上亡命徒,被侵犯,被自以为是拯救,被从头到尾牺牲。 |
|
你俩还是早点结婚生孩子吧,别再嚯嚯电影了 |
|
4/24SFFilm。太失望了。活生生拍成狗血爱情剧。强加感情戏也就算了,您至少把人物讲讲好,情绪铺垫好吧,总不能上来就拿吻戏糊弄观众吧?刘昊然的水平也撑不起来一个眼神讲明白所有事情啊?作为一个悬疑剧,平铺直叙到像好学生交作业,小说里时空的切换纠缠在电影里插一张黑幕放一段话就解决了,悬疑感全靠黑夜里车追车提供,倘若还有的话。火焰的意象显得相当附会,东北的衰败更仅仅就成为背景里的一张皮,毕竟主要精力都放在这个“跨越了八年的爱情”上了。
可能是期望太高,评价过于mean了,的确有一些新加入的很不错的小细节,但整体来说,原谅我往投票箱里扔了一个poor :( |
|
刘昊然就是我心里的庄树!不敢相信这只是22岁的他。 |
|
即便刪減痕跡很明顯,並不是一個完美乃至完整的作品,但是奈何就是喜歡,甚至是2025年首部可以列入我年度華語十佳候選的作品。弱化了案件的懸疑與推理,以線性敘事將故事聚焦在莊樹與李斐兩個角色身上,時代的創傷與命運的捉弄令人心碎,幸福的可能被攔腰斬斷,拼盡全力也無法分開生活的海,看不見黎明的日出,1997年平安夜的雪下了整整8年,平原上的那一場火溫暖不了破碎了的心。從《少年的你》到《平原上的火焰》,雙方入了戲,確實都很難不愛上彼此,他們都是彼此生命中唯一能夠抓住的救命稻草,是被壓抑到窒息時那一口難得的氧氣。李斐是再一次被周冬雨經驗,無論是殺人戲還是公園戲,都完成得很好,莊樹是劉昊然入行以來,在表演難度和個人能力之間最好的平衡,當然,兩個人的台詞都依然有些問題,不分台詞含混不清得難以忽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