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4】真·老人电影,感觉充满了导演对死亡的焦虑(也许确实也到达了这步)。平平淡淡展现了面临死亡的几组家庭,最终轮到男主本人(作家的身份也是如此典型法国电影)。中规中矩,但是最后一个选择安乐死的老太太和得了乳腺癌切了乳腺的医生还是touching了一下。 |
|
#BJIFF 2025# 5.5。像是「聽」了場大型病友會或者醫生的案例匯報,整體結構彷彿加夫拉斯把素材收集階段的創作手記簡單拼湊了下就搬上銀幕,主要角色在對比之下反而成為只起到串場作用的空殼。 |
|
Nothing surprising |
|
15th BJIFF mark 忘记在哪看到的——观察者看似是最坚硬的人它看过各种生老病死的故事,但其实观察者是这世界最软弱的人,因为他始终不在也不肯上战场。 |
|
你得随时想着这事 |
|
途遇乡间家族遛马,航船计划被永恒打断。两只蜗牛去参加枯叶的葬礼,还来不及哀悼便走入了生机勃发的春天。像拉康般向患者家属解释绝症:“我一直在陈述真相,但不是所有真相,人类不可能企及所有真相。”台词里引用了上半句,而整部电影拍出了下半句:“而正因这‘不可能’的存在,真相才能为之真实。”九十多岁的导演科斯塔-加夫拉斯直视死亡之作,respect#北京电影节 |
|
07/20-2025FR 前段时间看另一个片子,狗不行了,没有送到医院,理由是“每个人在离开人世之前都会试探着接近死亡,不应该剥夺汪星人试探死亡的权利”。这部片子是地球人版。 |二刷:把核磁共振仪器发出的声音当成电子乐里的节奏点实在是棒 |
|
恐怖片加学术片 |
|
今年北影节最佳,散场时看到不止一位老人坐在观众席。死亡如同呼吸一样,必须存在。 |
|
"Le diable sera dans les détails, mais le plaisir de vivre et le combat pour survivre aussi." |
|
#BJIFF2025#跟死亡有关的作品总是非常沉重,中间有一段昏昏欲睡,最让我惊艳的是:红衣贵妇最后体面又绚烂的结束自己的生命。屏幕上所有人在笑,而屏幕下的我们都在啜泣。 |
|
重剑无锋。安宁疗护题材,关于医生、病患、家属三者之间的权力与界限。非常法国,行文结构也有参考价值。 |
|
我在电影里看到了我的卡塔西斯!
关于哲学,关于生死。
我泪流满面,不是被感动,是恐惧是害怕是震撼是惊讶。当死亡的恐惧如此赤裸裸地贯穿整部电影的时候,我流泪了!人类表达情绪的方式真的太单一了,我找不到任何语言,动作,唯有流泪。
曾经以为哲学是欲求不死,现在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贩卖希望的商人,魔鬼藏在细节里。可是啊,关于爱与美好也并存在细节里,没人知道有没有来生,因为恐惧所以产生了艺术、哲学、音乐、诗歌…哲学不是欲求不死,而是教我们有勇气直面死亡。
这是唯一一部在电影院里看过的观众哽咽着鼓着掌看完片尾谢幕最后一个字出现场灯亮起才离开的电影。 |
|
北京电影节第8部,第7部是经典动画短篇集,能感受到不同时代的电影反映了当代人的认知和期望,以及时代价值观,挺不错,从骄傲的将军,猪八戒吃瓜,到小蝌蚪找妈妈,不同的视角和内涵。第8部是关于安宁疗护的电影,为这个题材给五星。另一种形式的死亡教育我们如何面对死亡,缓解焦虑,是一生的课题,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现在的医学忽视了感情和爱的力量。 |
|
片名翻译缺点感觉,更喜欢片中的副标题Life and the end of life。
观影时有着和Fabrice一样的情绪:藏在细节中的焦虑。想哭但不敢哭,因为还不能做到持续地思考,更不能做到给自己答案,还处在拿touch wood做定心丸的阶段。这确实是一道别人告诉你标准答案也没用的题,祝自己来日会找到。
(隔壁俩大姨不仅是脚动的座位还频频高谈阔论,嘘也没用。这么喜欢研究MRI回家看医疗纪录片吧,别凑这个北影节的热闹了好吗?) |
|
3.5 触及到死亡的话题总是沉重的,临终关怀下探讨死亡、害怕死亡、面对死亡和接受死亡。有人想要有尊严的体面的死去,有人挣扎的拼命的想活着,都是生命的一部分。#15thBJIFF |
|
死亡从一开始就存在于我们体内。死亡是果核,生命是果肉(忘记原台词了),好喜欢这个比喻。关于死亡哲学、医学伦理、医患关系都有诸多讨论。研究老人之死的教授,在自己身上也难以避免深深的死亡焦虑。他一次又一次走进安宁病房,似乎也是在寻找自己的归宿。听着自己喜欢音乐死在哥哥怀里的女孩,和狗狗告别的爷爷,在鲜花和音乐里优雅赴死的吉普赛奶奶...他们在医生的帮助下有尊严地死去。在死亡面前,宗教信仰也变得不堪一击,也许是真的直面它的时候,恐惧已经失去意义,除了接受,别无选择。也因为片子是医生视角,呈现出来的更多是温情,少了尖锐的痛苦和绝望。但就像油滑的制片人所质问的那样,那些更多的没有获得安宁疗护的病人面临的又是什么呢?只能寄希望于社会的进步了。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又还有多少时间能等呢? |
|
几度流泪。
最近死亡焦虑特别严重,来看电影的路上迟到了,我想是我的大脑也在抗拒直视这样一部讨论死亡的电影。
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像果肉包裹着果核。
什么时候才有我的答案呢? |
|
你要如何面对死亡。
你得一直想着这个事儿。 |
|
完美契合最近读的两本书《最好的告别》《命若星辰》 |
|
les soins palliatifs临终关怀,讲了几个小故事,including男主本人。看的时候在想,这样一个病房假设一晚1w,100w人民币也只能支撑3个多月,还是及时行乐享受当下吧。跑题说一句,看完会让人觉得巴黎医疗不如波士顿诶,那边都让你做活检了巴黎说ca va你就又拖半年。la vie est dans les details, le diable aussi, mais le courage et la persévérance de lutter contre le diable aussi. |
|
看的不太认真,但是一本还不错的短篇集 |
|
喜欢开场核磁共振的声音混成音乐,蜗牛之歌。其他的地方看睡着了。但听到旁边好几个人哭了。 |
|
三星给题材。印象深刻是医生对患者生命自主权/隐私的尊重,虽然理所当然,但现下社会往往难以做到。 |
|
3.5 |
|
有表达有思考 中规中矩 |
|
老年哲学家把自己作为方法地瞪大眼睛观看死亡,但是几个故事过于拼凑了。 |
|
对于死亡的关怀不止是哲学家和医护人员的回忆录不是吗?缓慢的节奏下确实是一种对于生死的平静审视,可是总觉得少了什么? |
|
BJIFF 第六部,说实话还是挺失望的,以为里面会有大部分关于死亡的哲学探讨,但更多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插叙故事浅谈,感觉更多的是对于临终关怀的科普 |
|
BJIFF2025.04.24
很法国的片子,浪漫主义,表达也很克制。人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死亡,焦虑恐惧是必然的,但每个人类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死亡方式。希望临终关怀行业好好发展,能让我“用得起”。ps那首蜗牛的歌好好听啊!与之相对,上一个类似主题的片子是《生命的停车场》(日本作品,叙事很东亚) |
|
故事不够完整,后面几个案例讲述的好潦草。整个影片淡淡的静静的,没有特别的高潮,但是也不会无聊,演员也很棒,表演自然,故事情节再深入点就更棒了。
法国的安宁医院太棒了,可以带狗进去,每人单间,家人朋友可以随时探视,太人性了。 |
|
当我们在谈论死亡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安宁关怀是通往天堂的无菌室,直面死亡的焦虑与恐惧,学会告别一切 |
|
mri连起了整部电影,这一设计很巧妙,很喜欢把mri的声音进行创意表达的部分。mri的时间通常很长,躺在那里你会感到有点冷,听着那些声音会胡思乱想,可能是享受蹦迪,亦或是像主角一样对死亡产生恐惧。当然蜗牛歌也是非常棒的,眼泪根本忍不住😑总之是很好的一部电影,最喜欢的是影片戛然而止的小花园风景,让人怅然若失,又长舒一口气。 |
|
很理性、很直给的关于死亡关于安宁关怀的电影,这要是东亚拍的早上价值走温情流泪了。但这片很克制,会跟着导演镜头下的作家以及他的朋友们,一起所看所思。“到底想如何死去?” |
|
能够选择如何面对死亡本身就是一种奢求
#BJIFF15
2025.04.24 |
|
像一部短篇小说。也许是因为最近半年有常常思考生死相关的事情,好几次为之动容。剪辑 调度都做的好好。 |
|
“生命的终结也是生命”生而为人,活就活出个大气磅礴的精神头儿来,就算为自己,直到最后一秒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