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司令鲁尼玛拉法鲨娜塔丽波特曼之间各种两人和三人任意搭配组合卖萌炫富旅行秀恩爱以及凯特布兰切特的乱入,为什么我看得那么开心!导演让高司令做了人类能想到的一切事情。。。但我还是想让他还我生命之树的门票钱。 |
|
马力克太适合给田馥甄拍MV了!!天生一对 |
|
这就是和Mia分手之后的Sebastian的人生。 |
|
鲁尼玛拉这种戏路五年如一日的苦瓜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 |
|
这是Terrence Malick,他不存在扑街,只能是在自己的风格中走的更远。完全摒弃了故事的牵绊,无拘无束的表达,一往无前的创作,你要欣赏他,就要学会放弃在电影中寻找主题和答案的欲望。他在现实与梦境,意识流与幻想中自由行走,他甚至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倾斜式镜头。最后还有Patti Smith惊喜现身! |
|
我不管。马力克的镜头对我来说是一种voyeurism,一个隐蔽、游移的窥视者,而独白像是对秘密心事的窃听。请给我更多司令视角和麻辣恋爱、麻辣视角和司令恋爱、法鲨视角看麻辣司令恋爱、法鲨视角和娜塔莉小姐恋爱、司令视角和魔王恋爱、所有人和所有人做爱,所有人的迷茫与释然与混乱与恨与欲与爱。 |
|
B/ 第二部马力克。空洞华丽的现代布景与装置符号的堆砌竟然真的从另一个角度摆弄出了几分安东尼奥尼式的迷乱空虚,甚至觉得风格的统一性更胜生命之树。而与后者相同的问题是要抱着残破的故事框架不放,完全可以进一步弱化情节把更多交给视听的喃喃自语。因而体量也可以缩减很多,冗长。 |
|
再剪掉20-30分钟,可能会好很多。 |
|
好想见识下剧本,如果有的话... |
|
片名有欺骗性,里面基本上没有歌。马利克越来越像老年的小津了,几部片相似度越来越高,如果演员再固定一下,挖出一个段落来可能都无法辨认了。他可能已经没法用“寻找生命的意义”以外的角度来讲故事了吧,看看俊男美女也不差,虽然主角换成一般人那就纯粹是矫情了,但反正我没睡着哈哈哈 |
|
导演中毒太深,自从提名了奥斯卡,就沉溺于诗意画面和神叨独白不能自拔。我这般下里巴人,自认道行不够,自此不敢再恭维了。 |
|
第一次为了一部电影想动身出国 |
|
马力克脑残粉,作为大师中的杀马特,从来没有考虑过观众的感受,我只管自己剪切,美图,滤镜就出品了 |
|
有点像另一版的[圣杯骑士],但各方面都差点火候:卢贝兹基的手持广角倾斜鱼眼不那么灵了;依然聚焦现代人的欲望、空虚与迷失感,故事却说得太清晰失了余味(意识流剪辑不够彻底);高斯林和法鲨演技不若贝尔传神。PS:相比马力克过往作品,宗教感也有所减弱。又见水底仰拍与楼底/桥下水域场景。(8.0/10) |
|
也许法鲨的下体的确比高司令大很多,但只有在高司令面前你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什么叫做低到尘埃里。马力克可以重拍《一个巨星的诞生》。镜头一次又一次飘向巨大的落地窗边,是一种令人迷醉的穿透力和失重感。 |
|
第一,不知道导演是何方神圣搞定他们了。第二,这四个人是多想拍文艺片做艺术家。第三,两个半小时mv宝宝睡特别香。 |
|
居然真的是跟圣杯骑士套拍然后硬生生剪出来两部片 |
|
《生命树》和《通往仙境》后,《圣杯》和这部都是在不断重复自己,但至少保证不见新招也没有难看。好几个瞬间感到郭敬明附体,突然意识到这种形式的先锋如果拿来拍这些生活,似乎也不会显得多有意义。 |
|
“憋了多年拉出一坨屎”系列。能把多角恋拍成这样枯燥乏味不明所以大概只有马力克老师才能做到了。各种手持+超广角,卡司基本是清一色的好莱坞当红中生代,加上鲁妮妹子全程压着嗓音故作深沉的独白,以及各种一点也不隐晦的性暗示,马力克爷爷拍这部片大概只是想勉励下自己:我还没老我还能飞起来... |
|
纵观马利克的创作生涯,是逐渐抛弃叙事走向意识流的过程,这部当然不是他最好的,甚至可能是最差的,我不觉得这是他已经超凡入圣的表现,而是被自由束缚住了,因为生命之树已经把能拍的拍尽了,再往后这几部就显得空洞乏味。影像上比之前也没什么突破,甚至有很多退步,几处跳剪略有惊喜。 |
|
看了后半部,看的时候就寻思为啥跟tree of life 一个意思…结果是一个writer. 有很多非常美的镜头--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高司令拿一个狗尾花挑逗女朋友的鼻子,或者放一只毛毛虫在她头上,爱意很浓,让人relate,但故事还是太碎片化了,比较像记忆或梦魇。 |
|
这种MV连MV,剪成多少个小时也是一样的空洞。 |
|
贡献了我平生第一次中途离场 |
|
花了好几年眼睁睁看着这条目从五星期待的“未命名泰伦斯·马力克项目”变成三星“太乱死·马一个mv” |
|
难看到我在电影院换了一百个坐姿。要不是背景音乐和镜头颜色我真的没耐心。ronney那个面瘫脸和毫无美感的声音快折磨死我。 |
|
没有悬念,没有故事,没有高潮,没有表演,只有一种情绪,这正是马力克的风格。那些一脸懵逼,怒打一星的观众,想是走错门了。 |
|
去你妈的光顾着看法鲨和麻辣 没注意马力克。。。曾经拍出恶土的男子如今一饭三遗矢 晚节不保 从生命之树到圣杯骑士再到对山歌 一步一步沦落为身在名利场心系大农村的神婆 想知道他的身心分别发生了什么 |
|
???????你们摇滚圈的电影是不是哪里不太对。而且既然大家互相都搞过了?为什么不给法鲨和高司令搞的画面?????(闭嘴。 |
|
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喜欢高司令?啊?很饥渴吗朋友?不论哪个类型定位,好莱坞男明星数一圈也数不到他啊…… |
|
演员无病呻吟、演员走T台、演员凹造型、演员暧昧抚摸调情之演员全程不在演戏的风光类型片,矫揉造作、尴尬、别扭、空洞和有点蠢~~ |
|
超迷人的。诗意、弱情节、走心、窗下侧逆光下的美人们、情人间的亲密可爱的小动作⋯⋯一切美的像随时要跳起舞来,人物仿佛就是从画框外飘进来的路人,讲完一个故事就随时又会飘走。马力克漫不经心的镜像切开了万物情感最纤细的一丝一缕,说矫情难看的你们不会懂,内心戏太足是种怎样的感受。 |
|
马利克,可能去了假的Austin limits真的Burning man,且里面一首完整的歌也没有。Yes it's absurdly embarrassing but fun. |
|
丧 to 丧 |
|
导演把自己心水的歌单拿来出,拍了一部电影,以致于你都分不清这是他在《生命之树》之后第几部毫无辨识度的爱情电影了。 |
|
豆瓣评分为何低到惊人……除了中间话多的几段特别不像马力克,其余都很好。剪辑点的选择,非线性闪回,内心独白和演员台词交叉,亮点太多,能这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自己风格且水准稳定的导演真心不多 |
|
马力克的电影大概只有曾经疯狂沉浸在爱情中的人才能品尝到它的好。但,所有一切都成回忆了不是么?所有人都像梦呓一般。快乐,开心,高昂,爱,痛苦,恨,都是经历,也无非都是经历。有总比没有好,爱过总好过一开始就错过。 |
|
难看到惊人,难看到反胃。要不是有布兰切特和鲁尼·玛拉谁要看啊!!!【气 |
|
爱如潮水,紧紧将我包围。I'm in love. /重看,哭到岔气。还有什么意思。All gone。/再重看。You found me. |
|
与其说本片在追寻着什么,不如说是在描绘这种迷失本身。个人风格依旧,泰伦斯马利克却将故事终结在一个通俗的语境中,可惜当哲人般的呢喃被切入到这个相对类型化的故事中时,人物的偏执和释然都被诠释的相当刻意。但和《圣杯骑士》比起来,本片给予了演员更大的表演空间。 |
|
huh? to huh? |
|
马大师已经化逼格于无形了 单说这一点比总是端着的疙瘩似乎要更进了一步 毕竟哈佛哲学博士... |
|
大牌们为奥斯丁市拍了一部关于当地建筑设计和自然风景的二流宣传片 |
|
马利克大师的每一篇电影散文都是直指内心的行为艺术,情欲的呢喃。 |
|
我觉得吧,痛惜马利克拍出烂片的影评人是没找到正确的观看方式。这部片如果喝醉或者呼嗨之后看,当成下酒菜,你就会发现它真是特别棒的下酒菜。 |
|
老法的角色感觉特别像圣杯骑士里的贝尔。本建筑狗一直比较喜欢马老头,因为他拍建筑拍的不错。 |
|
有些人在生命里来了又走,有的人在心里来了就再没离开。仁慈有一颗人心,怜悯有一张人脸,爱有一副人形,和平有一身人皮。困在爱里的人试图用歌声解释,喜欢多人的性癖、迷恋同性的体香、爱上年老的魅力,喃喃自语中情感早已纠葛不清。重逢后一句我们是否见过,原谅了当年的冲动,爱像烟花绚烂后寂寞。 |
|
完全看不下去,故作高逼格的晦涩拍摄手法实在让我爱不起来,可惜毁了我爱的题材啊啊啊~两星全给每一帧精致好看的构图。(有原著我倒是很想读。 |
|
回忆太甜了,太甜了,但愿不要轻易散去 |
|
一群大牌明星合拍的贺岁片。 |
|
其实讲了法斯宾德赢者通吃的故事,越贪婪,得到的越多。他周围的男性合作伙伴,周围女人如何迷失、全然服从到觉醒,重新找到自我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