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妻擒马记。挂女性主义羊头卖家庭最大狗肉。泛滥无意义的空镜和跳减只是为了情绪而情绪。映后自述从先有故事才有一切,结果最后都只是个家庭奇情故事。 |
|
太棒了。哭了好几次。最后一次哭是演员表上来时,我在那个余韵里为有这样的电影和演员感到感谢与尊重而哭。
今年我看过的最棒的电影。 |
|
29th BIFF01 很有诚意的小成本之作,交替叙事黑白拍摄,但是故事很清晰,爱惨了孝女那段戏 |
|
这真的不是在消费议题吗。哪怕不评价这些拙劣又过度虚张声势的人名、身份和叙述trick,从根源上看这也是一个千疮百孔到没法看的剧本,每个人物都不可信到了极致,说是故事会都抬举了,像没有任何生活阅历的人对着社会新闻合订本空想出来的东西。除此之外表演也很莫名其妙,大家都在各忙各的,忙什么呢。 |
|
真心覺得林書宇值得一個最佳導演的提名,因為我覺得他拍得比徐漢強好。「小雁」是閩南語中的瘋子、「吳愛麗」是無愛你和我愛你的掙扎,兩位女性角色都困於複雜的家庭矛盾之中,嘗試擺脫、逃離的不知是愛還是恨,在父權的打壓下母女兩人對對方萌生了詭異的情感。本片的最高潮其實是開頭,而小雁及吳愛麗兩條線同時進行著,當觸碰到了節點關鍵角色會合,才發現小雁和吳愛麗互為彼此的倒影,有時候看著鏡子裡的那個人竟會產生強烈的恨。到最後相同的場景上演,閉環便默默地完成了,只是這次結局會不同吧!夏于喬這次的表演令人驚艷,因為以前對她的印象從來跟演技毫無關係,但林書宇真的把自己老婆拍得很有演技;城哥也是顛覆印象的演出,也確實值得入圍演技獎 |
|
个人非常喜欢,狗血奇情被处理的很克制,母女也并非传统模式的相爱相杀,学表演部分有点李沧东《诗》的感觉,孝女那一段哭戏反而是败笔,但有杨贵媚的加持,一切都稳妥。拍摄地是高雄美浓,以及春面乐队的片尾曲,非常浓郁的台南味儿。 |
|
個人年度最佳華語片候選+1。從劍拔弩張,到彼此諒解,在小雁與吳愛麗之間,Allie構成了一座別樣的橋樑,小雁通過Allie為母親更為自己重新活了一次,吳愛麗通過Allie看到沉默造成的創傷萌發覺醒之心,而小偉則又是另一座的橋樑。Allie在孝服之下對父親喊話,在看的當下並不理解,父權陰影的籠罩令人有些喪氣,似乎對母親喊話會是通向母女和解的更好選擇,但回味時又理解了,小雁達成了“弒父”的完成時,與吳愛麗對仁哥的反抗相呼應,不僅要母女和解,更要自我和解,母女二人才拋下包袱奔向明天。林書宇蛻變到了成熟期,對於黑白影像的駕馭更是讓整部影片更添沉穩與冷靜。楊貴媚的精彩演出無需贅言,夏于喬的脫胎換骨也顯而易見,張詩盈恰如其分也不應該被忽視,有人驚喜葉全真客串,我則更欣喜張捷與林書宇的再次合作,令人夢回16年前的《九降風》。 |
|
2.5 父親/父權的壓迫如何摧毀一個家庭,以及兩個女人的一生,即使在父親逝世後,陰影會持續揮之不去;學會放下是一場備受煎熬與痛苦的旅程,而且和解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重新回到父親的懷抱:對死去之人所作所為的恨意(和思念)不會隨之消逝,放下只是為了讓作為倖存者的自己和母親能夠向前看,不被無日無之的仇恨束縛,絕不是一封信就能解決的問題。《小雁與吳愛麗》在呈現父親/男人對女性成員身心施加的慢性折磨(儘管是側面描寫),以及女性角色如何面對和化解這種精神壓力,開啟新人生,比類似題材的《破·地獄》好看太多。 |
|
#BIFF 黑白摄影美。杨贵媚演得也非常精彩。两段式的结构部分交叉,叙事挺有节奏感。但编剧有很多地方不尽合理,以及,总觉得要是最后是一个悲剧会更符合逻辑更有力量。 |
|
釜山电影节看的,小雁是吴爱丽,小雁不是吴爱丽,小雁到底是不是吴爱丽? |
|
29th BIFF |
|
#HKAFF2024# 本片是林書宇導演在《夕霧花園》後時隔五年的新作,這次不再有大歷史的傷痛,但仍充滿對女性的關照。導演用優美的黑白攝影構建出一個籠罩在父權暴力陰影下的影像世界,並用頗為精妙的敘事方式講述一個看似《雙面薇若妮卡》實則是女主角一體兩面的精彩故事。這既是女兒主動尋求改變試圖擺脫父權陰影的選擇,也是嘗試打開與母親愛恨交織的複雜關係的進一步可能。不管是手刃父親的女兒還是不肯離開的母親,我欣賞的是導演對女性情感依舊細膩的動人詮釋以及對父權絕不原諒的鮮明態度。 |
|
#HKAFF# 年度十佳!林书宇新作一气呵成,灰阶明了的黑白影像与母女关系的双重叙事讲述少女哪吒弑父后的家庭裂隙修补,演员全员惊艳(特别提及客串的叶全真),戏剧疗愈的方法让人想起滨口龙介,不过以“哭丧”为眼做了更好的本土化处理。扣一星给有些泄气的宽容结局,女性保持愤怒不代表不可以正常生活。10.21于PE |
|
本以为是苦情片,没想到蛮好看的!林书宇很会导小孩戏。杨贵媚就是台湾女人的集大成者! |
|
台味十足的影片 镜头和景别透露着无解的哀愁 都是在讲述东亚家庭内部暴力与伤痛不断轮回的沉重题材 这一部明显更女性向也更温情化处理 而韩国的“绿头苍蝇”则是彻头彻尾深刻的悲剧 另外 是的 死人造成的伤害并不会随着他们的消亡而化解 人生已经改写 追问一个答案是没有意义的 |
|
吳愛麗的台語多像我愛你。孤兒院在台灣得到了更柔和的代稱育幼院;有過前科的人被稱作更生人——自力更生的新生意味。表演課女兒小雁借來媽媽吳愛麗的名字介紹自己,對鏡重複著同一句即興有意的台詞「我討厭你吳愛麗」,鏡頭視角卻是無意撞見這幕本想等你一起回家的媽媽那份無措失落。鏡裡鏡外是同一個女人的兩半,討厭母親,也討厭討厭母親的自己,我恨你我愛你。 |
|
No.19 黑白摄影真美,杨贵媚真是一直在演这样的角色。故事转得硬了点,如果写成悲剧,妈被杀了呢? |
|
有前科,朝九晚六,午休一小时,工资6600(大概率有双休和法定节假日) |
|
有點失望。感覺其實還是被行銷害了一點同時又救了一點,小雁與吳愛麗的關係明明是個trick,但在引人矚目的預告環節其實已經完全劇透了,以至於其實延展出來的情感濃度有一些時候其實是起到反效果,比如說,比起夏于喬聲嘶力竭地在喪服裡哭泣,反而會覺得中段在洗衣店應征時經理對小雁的回答那段關於更生人的解答才是有經過田調的,而在此理解下,在家暴進行時渾身發抖的夏于喬,不知道演過多少次純樸老闆娘的楊貴媚,都更多是“演戲”。想想應該會很精彩的雙面人生在沒有完整想好劇本走向、並且想要追求“反套路”的情況下,反而更多變成一種只存在表演的刻板創作習慣,實在很難令人滿意。 |
|
情緒渲染得頗為到位,但最後和解得莫名其妙 |
|
人家隔壁社媒可能没有“先斩生物爹”的流行说法,但人家已经拍出电影出来了嗳。到底谁在夜郎自大喂! |
|
用黑白影像与跳叙手法,是增强了影片的情感张力,但这故事实在是无聊平庸。一句话形容的话,就是"这就是那种台偶里的那种平庸导演努力多年终于拿奖上台痛哭流涕感谢家人的片子" |
|
男性创作者试图讲女性视角的失败案例,看似真实际假。故弄玄虚的黑白摄影和说不清理由的跳叙意在导演自我展现,而不在真诚地讲故事,导致片中只有激烈的情绪,看似捕捉到一些女性所处的困境,但都没有充足的展现。观众的敏锐不是用来陪导演耍小聪明的,该讲的话要讲,观众没义务脑补那么多。本来漂亮的女朋友都能拍这么丑,拿科长拍涛比实在高攀了,林书宇真是个庸才。另外夏于乔这个夸张的演法是怎么把谈善言挤下去的? |
|
夏于乔其实是有进步表现与突破的,提名金马女主也合情合理;杨贵媚太稳了,四两拨千斤已经看不出来表演痕迹,是另一种平淡如水的境地;意外看到叶全真。 |
|
#29thBIFF# 是完全能够relate的题材,天知道有多少次做梦或者幻想过类似的情节,导演用了一种不遮掩的方式讲出来了,挺好的。完全能够理解杨贵媚在映后说的,对这个角色的喜爱,感觉到她是一位活生生的母亲,这个角色其实比女儿的发挥空间甚至要更大,但是对于分视角讲述的这种方式稍微存疑,感觉有点笨拙了。另外,私以为夏于乔的表演还是有点痕迹过重,尤其是最后那场戏。片子的节奏倒是把持得还不错,沉重但不哀怨,苦情但不滥情。 |
|
東一拳西一腳,每個點都沒講到位,人物、故事和表演邏輯(夏于喬)都不成立,到頭來還是一個拼貼出來的假女性電影。雙線設置迷惑觀眾(?)實在是毫無意義,表演課既無聊又目的性非常強,「孝女白琴」是什麼破玩意兒。最後不僅要放下對家暴男的仇恨,還要幫家暴男養兒子………真是夠了,看的過程中不停想大喊「太做作了啦」(台灣腔) |
|
【03.06/2160p.HamiVideo.WEB-DL.DD5.1.H.264-DreamHD/30fps/13.9G】 |
|
难看到让人在影院里笑得直不起腰,究竟是怎样奇葩的脑袋能想出这种充满了纯粹荒诞与自我感动的故事?母女在生活震荡中从陌路走向和解的故事原本应该让人极度共情,殊不知在林书宇自以为充满作者巧思实则洒满狗血的情节发展中变成了一处纯粹的闹剧,再加上夏于乔、杨贵媚与曾国城等人完全与情感走向背道而驰的用力过度式表演的无限渲染,更让人觉得这简直就是对于观众彻彻底底的折磨与羞辱,非要搞成这种稀巴烂你就满意了吗? |
|
在洗衣工厂就能洗掉你的过去吗,看不到更生人你就能忘记自己是更生人吗?辣椒酱是你爱吃的牌子,我要在孝女的头罩里跟你说什么。我们明明是你的家人,你怎么能对我们这样?以为你死了就不会在乎这些了,可是现在还是很想知道答案。卖假的刮刮乐,许愿抽到真的奖。常走夜路总会遇到鬼,不想再一直怕鬼。 |
|
@ Cinematheque 夏于喬那個提名是哪個評審提出的? |
|
2.5;母女镜像+双线闭合的结构颇为精巧,但成也萧何败萧何,过于精巧而显得刻意,而刻意感对于这样生活流的电影之伤害是很致命的——太容易外化呈现的情感爆发偏离现实轨迹,而沦为奇情的展现,尤其是为人称道的孝女一段,破绽更大,无论是从拍摄技法还是情感抒遣,都选了一条讨巧而俗套的路。以及,拍成黑白片对电影成效并未加成,意义不大;当然,最难受的还是“我不想再恨了”——不用原谅也能move on啊!(实在厌烦够了东亚儒家大宽容) |
|
能敞开心扉的机会并不太多 盖住头才能尽情释放 |
|
女性题材佳作,完美演绎沉重的枷锁与救赎,冲突和温暖,爱与依偎。杨贵媚拿下金马最佳女配角时她说:今年台下坐着很多位影后,“每一位影后的心路历程都很长,都有很多经历,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努力,再努力。我要谢谢金马评审,谢谢我的导演、‘女儿’夏雨乔,谢谢你们选择我,让我成为‘吴爱丽’的不二人选。尤其是夏雨乔,你给了我很强大的对手戏,才造就了‘吴爱丽’这个母亲。也要谢谢我片中坏坏的‘男朋友’曾国城,这部片你的牺牲最大,也因为你够坏够狠够可爱,所以‘吴爱丽’没有被讨厌!”——教科书级获奖感言。 |
|
小雁与吴爱丽与男宝,爱看《我的姐姐》的观众有福了。结束后才发现女主竟然不是宋芸桦?两天后颁奖典礼的嘉宾我以为是夏于乔了,结果两周后发现那是真的宋芸桦后来才来的釜山?难怪似乎性格和英文都好了一些,但两位的演技应该半斤八两吧,据说夏于乔短短几天內5次被韩国观众认成宋芸桦,笑死这才是真正的小雁与吴爱丽真假女主角,比片里的反转有意思。 |
|
家庭暴力的幸存者,不会用正常的方式生活,不懂用正常的方式爱与被爱,只会在层层做茧中完善对PTSD的防御。7 |
|
三星半。其实还是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可以把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嵌套成平行的两部分,母女二人因为一个死掉的父亲被束缚,相比起女儿最后的自白,母亲在前面吵架时说的缺爱问题还是挺典型的,很多女性就是会重复走入糟糕的关系。 |
|
母女之间的相互映照与小雁在表演课上的自我映射维系着电影持续向前推进,但很可惜的是,不管是小雁对着镜子一遍遍重复台词试图让自己摆脱「讨厌」与「恨」的心魔还是最后一节以吴爱丽某种自我轮回与解脱以牵引出更深刻的对家庭关系和身份的反思,都在面对彼此困境时几乎是本能地向后退了一步,以至于某种情感空隙始终存在于两位人物以及她们牵连出的故事线索中间。而小孩的出现不仅没有填补这种家庭的、女性间的对话缺口,反而成为了搅浑池水的那颗石子,看似用扩散的余纹暂时覆盖了交流的真空,却只是隔岸观火般矗立在那,像一块必须被拍摄的木头。 |
|
【7】电影主题与情感表达以及态度非常好,非常坚定,就是不后悔,不原谅,不改变。但关于电影本身,加入“表演课”这一门来做解离,果不其然其作用为了小雁最后那场自白与控诉,不能说是老套,只能说是过分安全的手法。母亲女儿最重要吵架戏不够窒息与深刻,结尾又不够有力度。这个电影本身需要的是台词,表演上都没有掉链子,是缺乏细节而产生的触觉,感觉。但很庆幸看到本片的主旨终于不是弑父后以及抛夫弃子的女人们撕逼了,止于“女人不再为难女人”。 |
|
没什么新意唉 |
|
#biff |
|
薄 浅 |
|
BIFF观影,观影效果不错,主创们也很真诚! |
|
#BIFF媒体场,出乎意料的好,导演掌控了非常好的节奏,母女故事的另一种讲法,孝女哭悲太惊艳了,不恨才完成了真正的弑父,恨是一种太强烈以至于接近于爱的情感 |
|
前半段欲说还休3分,后半段真情流露4分。 |
|
藏在白布下假借表演之名的袒露并非对失去的父亲的又一次招魂,正视并回应内心的仇恨及其绵延的创伤经验恰恰是“更生”的重要(并非惟一)路径,正如哭灵是为了激动亲属的情绪一样,是无比忠实于生者的动作,而非效劳亡魂的装饰。尽管直面母亲与女儿各自而交叉的困境无法绕过徘徊而惨淡的幽灵,但“父亲”已被剥离为仅余一丝凝滞画像的空壳,亡魂不复沉吟,因此我们才得专注于凝视、重构镜中映照的干净的自我。 |
|
小雁和“吴爱丽”一个人两条线,一个是过去一个是未来,当两人交汇就是产生人生抉择的时刻,结局没有重蹈覆辙,选择了向前看继续努力生活。人总是活在过去的阴影里,只要向前看,过去就变成怀念,这样才能翻越自己和他人的成见。哪怕是一罐辣酱的品牌都会选择假装忘记的日子过去了。 |
|
烂男人害女人、害小孩,还要她们抱团取暖,选择原谅😓母女俩是一体两面,无法彼此分割的存在。咸酥鸡学弟真可以噢~ |
|
【双子影展】一些周而复始的,好似时空错乱,无法认同,心理极度不平衡,其实都已经很好地表达出来,且是用一种重新整理后的视角来展现出来。涉及到的一些关于“以真的方式讲出假话”这样很有趣的议题,可惜没有深挖下去,急于奔向原本已设定好的结局了。大特写果然观众会爱看。3.4 |
|
一種沒有往前走而是沉在過去裡的感覺/看著鏡頭卻找不著心/人物時間的調換結構上沒有幫助推進/倒是拍人物從中景特寫走開到更遠的空間 對空間的感覺 對自我的觀察倒是有點意思/偶爾的幽默/鏡子/母親 女兒 鏡子 孩子 第四面牆/社區大學的可能性倒是有趣的/一種高高在上但要表現一個人的人生的感覺 明明在講一些裡面的東西 但少了「私密」 的感覺/困在過去/村子的空間 屋內的空間 他人的關係 家人的關係 在外的流動 一切一切那麼的散散碎碎/感覺導演對四周有很多認識 演員對角色也有很多想法 而作為觀景窗的攝影 卻無處安放/更似一種原地大喊往前身體毫無關係/人物之間更似毫無關係/媽媽比小雁來得更有吸引力/把人困在原地的戲劇課 |
|
写得一般,夏于乔更是差,徒有随便演演就能拿金马影后的表演空间。黑白摄影除了对开场空镜有帮助外,似乎意义不大。身份反转设计也属无效。看杨贵媚的表演如披沙拣金,“我寂寞不行哦,我不可以寂寞吗?”,鼓掌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