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较低龄且表面,展现原住民的生活是很好的,但如此隔靴搔痒最终也还是无济于事。 |
|
真·音乐课是体育老师教的,很好笑很套路但还好也充满真情。强行以最煽情方式通过坍塌山路,而之后传来留在坍塌后方的大人们的歌声其实动人得多。是近期在戏院看的哭声最多的电影 |
|
从知足到拍手歌 |
|
ella好可爱哈哈哈 |
|
1.还蛮喜欢这样淳朴的电影,让我再次回想起《只有大海知道》《阿浪的远方》等影片(这些年我们老家农村很多大人带孩子去了外地,留在村里读小学的儿童也挺少的);2.片头字幕音樂總監看到陳建騏的名字;3.甄选会上有个小朋友清唱阿信作词作曲的《洋葱》,而后合唱的歌曲竟然是五月天的《知足》,让我这个五迷惊喜一下;4.为了增加故事的戏剧性,让剧情更跌宕起伏有可看性,编排了好些略抓马的情节,因而不像《教室里的一头牦牛》让我感觉更真实;5.「本片由真實故事啟發」,是馬彼得校長呀,我今年10月刚好看过《马校长的合唱团》,又被惊喜到了;…… |
|
這是一部很可愛的電影,很開心能夠有資格和原創們一起看。感情真的很飽滿,也被孩子們真誠的歌聲和演出所打動 |
|
真实事件改编的原住民小朋友合唱团的故事,背景可以很复杂,比如原住民小朋友求学、废校、生存状态或者与平地人之间的交流融合等等,但本片几乎淡化以上所有,专注于简单地真善美化这个合唱团,对于高山上的生活一笔带过,要到后半段才开始反思自身特色,参加比赛是为了正视、接受自身的不同,也是种族的多元化教育之一,那句“刚刚好的好听”很有意思,可惜这种探索还是停留在表面的说教。请了陈嘉桦同张惠春两位女性音乐人做主演却都未让她们开声,只借了Saya的身份玩了个梗,也是比较浪费了。TW有非常丰富的华语音乐人资源,却没多少音乐电影,很遗憾。 |
|
教育启迪心智,音乐洗涤人心。 |
|
华语自我感动系的电影还是得看湾湾 |
|
电影看到一个多小时,女评委道出了我的心声,你们不赢是因为你和别人没什么不同,而且并不优秀。这是一部讲原住民小学要被废校,学生和老师希望通过歌唱比赛获奖来保留学校的故事,你如果和别的电影没什么不同,甚至还拖沓,不那么有趣,又怎么吸引人呢?所以后半段学生们不再唱其它人都可以唱的《知足》,而是从村里老人那里学习了自己民族文化的音乐和歌唱方式,让评委和观众感到了新鲜和感动。电影整体比起轻松,但是真实情况却很沉重,如果废校这50多名学生几乎没有几个能去最近的20公里外的学校继续学习。 |
|
平平淡淡。 |
|
很感動,是一部很值得進戲院看的戲… |
|
我其实不喜欢SHE 觉得她们都是很油腻 但陈嘉桦的音乐性意外还不错。但演老师这个角色演得不太好 和学生的交流很见外不接地气 方老师就好很多了。但演技不重要啦 就像他们说他们有阿妹有萧敬腾 我想只要有唱歌热忱和诚意才是最重要的。PS没让张惠春唱个歌太可惜了。 |
|
2021.4.4想看.2022.6.11看见开分7.2.简单的故事看哭了。第443个标记看过 |
|
真实的故事,清澈的童声,不需要拍得多好,这部影片就足够感人了。我觉得大陆也可以拍出来这样的片子。 |
|
故事和《唇上之歌》很像,不过是关于原住民合唱团的真实故事,拍得也更好看 |
|
用歌唱作为钥匙,来敲开积极向上的主题表达在近些年屡见不鲜- -无论是《欢乐合唱团》,还是之后的《非同凡响》还有没那么成功的《热血合唱团》…本片也不例外。但融合地域特色和真人真事,孩子天真嘹亮的歌唱依然不同,依然是另抹色彩。“黄韵芬”、张惠春的角色说“你知不知道我和阿妹很熟”还挺好玩,俗套中也带着一丝简单真挚的稚气。 |
|
厉害了,没有半段没猜到的剧情。乡村小学校在外来音乐老师的要求下组建合唱团。练习唱歌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家长不理解等。好不容易参加比赛却名落孙山,主要原因是没有唱出自己的特点,高山族唱什么五月天,要唱就唱民族歌曲。于是,第二次比赛时,合唱团唱了一首感动很多人的民族歌曲,获得优胜。以前看这种电影,再穷的地方都觉得比我们山区好,现在再看,是真的穷。乡村版“放牛班的春天”,可惜歌不动人。高山族的歌,最让我感动的是《阿莉芙》里那段,改天找出来给大家听听。 |
|
难得一见的干净纯粹,能让人们感知真实世界的一角,才是一部电影之所以成为艺术而非消遣的的最大理由。 |
|
老套路,挺温馨 |
|
就我很喜欢耶。又矫情又可爱又自然又亲切又温柔又好听。很棒。(ella有点生硬耶,但这份生硬就刚刚好,很奇妙) |
|
最后那一首合唱就值得5颗星 |
|
一眼看到底的类型,模式化恰饭,只能说台湾人很喜欢也很擅长拍这种类型,如果你有情感共鸣需求可以看看,如果对模式化电影嗤之以鼻那这片子绝对是1星典范 |
|
音乐是体育老师教的,最后的演出就也很特别哈哈。电影拍得很标准,其实算缺点,但因为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可以+1 |
|
音乐是体育老师教的,所以他们就是这么与众不同。 |
|
有真实原型,演员很棒,故事围绕乡村校园合唱团展开,体育老师男主和临时教师女主要克服重重困难,带领孩子们发光发热,有很多正能量和治愈的地方,音乐好听,金句频出:男主的“我不知道我做了会怎么样,但我知道我不做会怎么样”,表达出我们都想要好结果,但人往往会忽略“事在人为”,只盯住了坏结果,可没开始就放弃,就一定不会成功;女主的“为什么不一样就是错的”,表达出只盯着别人,会忘记自己,要自信接受自己的不一样,找到与他人共处的方式,才能创造不一样的人生,和男主与校长的沟通,以及小朋友教男主指挥相呼应;评委老师的话提到了民族的才是最棒的;校长的“孩子的信心,可以用掌声来擦亮”,点出鼓励教育的重要性,但不能飘;老前辈的“没有不好听的声音,只有适不适合的位置”直接点题,需要先学会听,才能明白“唱”和“表达”。 |
|
没触及本质 |
|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表现台湾一山村小学合唱队的故事。小学位于中央山脉中,只有五十多名学生,都是原住民。他们为保住学校不被撤并,组建合唱队展现特色,孩子们也从这一过程中得到信心感受快乐。故事讲述方式与人们的思维,与日本电影很接近。生活于一个安静平和且有秩序的地方,真是人生之福啊。
|
|
关于台湾原住民布农族的片子,很不错的片子。原住民的歌曲也很好听呀,正如那位老族人说,我们的音是不准,但有不准的好听。 |
|
挺不错的。。。
ELLE越来越好看了 |
|
School Idol Project 了啦! |
|
曾经被放牛班感动的春天,再听山地孩子们唱歌,喜爱膨胀成夏天。 |
|
真音乐课是体育老师教的,好久没看台湾电影了,其实故事本身挺有意思的,但感觉讲故事的方式还有待提高,拍成纪录片可能更打动人吧。 |
|
其实还挺可惜的,前半个小时特别好,一直到第一次比赛前都很舒服,然后节奏就变得奇怪了,主线叙事变得很混乱,一会儿孩子们要回家干农活,一会儿要去教堂义演,最糟糕的是人为制造一个掘土机送孩子们下山的假高潮,反而削弱了最后比赛的感染性,马志翔的表演倒是亮点,整部片子还是可惜了,三星不能再高了。 |
|
雖然很重的政治正確、自我東方化、演技不足的痕跡,但選題真的非常溫暖,聚光於布農族的生存、文化和教育的實際(儘管仍不免展演意味)面向,山裏孩子/父母的淳樸和教育投身者的執著,都是催淚爆點。不會因為一場比賽就改變了關校的命運,vice versa,這點非常務實,除了多給孩子們鼓勵和肯定,看見光亮,也要關注民生生態。 |
|
原住民的歌声很好听,但是整个故事下来就是很套路:矛盾出现,个人的努力,家长的不理解,然后小阶段的失败,堆积很多挫折,进而理解了很多,大家迅速成长,然后成功了。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很感人,但是太套路让看的人都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了,没什么新意的温情电影。 |
|
这个真实故事被拍出来,没什么意义。最好的地方就是《知足》这首歌。 |
|
终于看到 歌好听!!孩子们的知足版本一定要找来听听!为什么不一样就要被排挤呢?单一会更容易灭绝。 |
|
台湾主旋律,很烂俗,简直就像刻意做出的一场秀。 |
|
大山深处被激发的梦想和简单的快乐。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更多了 一丝人情味。作为本来就跟别人不一样的群体,独特既可以是特立独行,也可以被理解为你太异常不符合主流。合唱的《知足》旋律很美,少数民族的歌曲听不懂旋律也欣赏不来,但还是很感动。是一部温情脉脉的电影。但是陈嘉桦实在不适合出现在这里,她过于木又过于好形象了,始终没有融入过合唱团的感觉。 |
|
5.5 太缺乏新意,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的那种,还为了剧情冲突把人物性格的转变弄得很奇怪。 |
|
知足 |
|
为这歌和声,满分。 |
|
好听的歌声可以盖掉套路的剧情和说教的台词 |
|
虽然是一部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是什么样子的俗套温情电影,但它主打一个真诚,四星鼓励。 |
|
主题依旧是延续着马志翔这么多年来对于原住民群体的关注。虽然是真人真事改编,但剧本非常烂,电影的表达方式也极度刻板化(杨智麟确实能力有限)。前半段的进程勉强还算紧凑,中段起就略显拖沓,到最后山体滑坡一段假的简直不忍直视。再从表演上来看,马志翔与Ella几乎擦不出任何火花,毫无默契的配合搭上松散的演技,几乎核弹般地摧毁了整部戏。建议二位不要继续在电影中「自我感动」了,马志翔去导《嘉农》,Ella去唱《波斯猫》。都比演戏强。 |
|
我最近真的泪点很低,看这部电影依然看哭了,不知道是真的放开自己去感受音乐,不知道是不再在乎什么了,这部纯粹的电影都是套路的剧情,但是打动我的点,不止一二点,很多源自生活的感动。 |
|
简单纯朴。
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台湾原著民小学生合唱的故事。
布侬族的合唱真的好听。 |
|
值得一看,很真挚的作品。
虽然看多了这类型故事,会觉得规整、老套,但是这个世界就是在一定规则下运行的,歌好听、孩子们很可爱,他(她)们的生活还有未知的未来,有个如此美好的开始就够了。 |
|
故事簡單甚至有點刻板,卻被馬志翔的真摯演出把電影活起來了,真的覺得馬志翔這部片的演出是影帝級。好幾度被他引到泛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