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英国女导演果然卧虎藏龙,作为琳恩·拉姆塞、安德里亚·阿诺德、乔安娜·霍格等人的继承者,这位新导演吸收了不少前辈的精髓,在现实主义底色的叙事里悄然融入梦幻色彩,大胆用童话的口吻去讲一个悲戚、残酷的底层人成长故事。前半段病态扭曲的母女关系难免令人侧目与动情,后半段成年女主角的爱情故事远非简单的谈情说爱,而是从人性与道德的角度去勾勒这个底层女孩的成长弧线。从身体自残(熨斗烫度日、盐水泡脚),到不堪入目的性癖好(交换唾液),再到收藏垃圾的怪癖,甚至还有吃骨灰的镜头,实则统统指向她的童年创伤、对母亲割舍不断的依恋。最终学会取舍与放手,才能走出过去的阴影,才能在失败的恋情中成长,获得健全的人格。 |
|
#venezia80 影评人周爆款。这种电影,一生只能拍一次,过把瘾就死。青春的疯狂、痛苦与泪水飞溅。(原译名《宝藏》,更贴切。) |
|
BFI、BBC联合支持,口碑也不错,但看完却感觉平平的,只是情节上挑衅,相比很多稳准狠的新生代英伦作品,手法并不独特,也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 |
|
为了醋包的饺子.. |
|
或许是整个青春期,肋下的疤,性爱时的唾沫,眼角处的反复摩擦,一袋又一袋的垃圾,捧在手心的老鼠,都在重温她的瑰丽童年,都是思念妈妈和小小的她。 |
|
疯疯癫癫但独特有想法!虽然主题是与童年母亲意外去世的创伤和解,结尾也有些强行转折,但很多场戏(床单里电闪雷鸣、斗牛转到搞男人)都非常新鲜有意思!就要女导演!! |
|
看到结尾妈妈Tape更难过了,风格是Aftersun的对立面,内核却都是浓到化不开的情结。 |
|
有点痛,黑色的垃圾袋堆出一个马路上将死的人,salt and vinegar是悲伤的气味,总是要被带走的,房子是由线性叙事搭建起的,记忆是无处安放的,所以要囤积要抖散开来,痛觉和食欲,我的来处与去处。。bins are full of secrets。。 |
|
有趣,导演很疯,有种打我好几巴掌我还乐在其中分析的感觉。(预警: 导演超爱铁皮鼓的 |
|
映后Q&A 说本子是封控期间写的,感觉今年的电影主要就是大家被憋疯了搞出来的东西等封控结束之后开拍,然后一段时间内陆续上映,从盐烧到poor thing 再到这部片子,我真的想hashtag 导演精神状态check 。 |
|
一键查询导演精神状态… |
|
BFILFF white people’s problems seem so trivial now /// 如果不是坐在里面,我一定看到一半就走了… |
|
Wooooooow |
|
完成度很不错,但主题实在太三督屁了 |
|
从来没有在电影院如此痛苦过,打败saltburn和poor things的电影出现了。 |
|
找不到中文字幕,于是我用deepl将英文字幕译成中文。花这么大的精力有点不值得,影片冗长、沉闷、乏味,看了一半我就玩手机去了。 |
|
。 |
|
like u traumatized by childhood memories right how tf am i traumatized by them even tho i remember nothing |
|
有点意思,中间斗牛那段本来挺好的,但男女主在片尾还是脱了裤子。如此再回过头看,斗牛那段反倒欠了点韵味。
另外看短评有人说镜头语言很好,我是真的很好奇具体好在哪里了……说它一句平庸未免有些刻薄,但总之是没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 |
|
谁不是在性爱对象身上重温那种小时候被对待的方式呢 |
|
这是一部女性视角的电影,风格粗粝,但镜头语言很到位。我觉得导演露娜•卡蒙很有自己的一套。女主Saura Lightfoot-Leon在影片中的表现很惊艳。Joseph Quinn在这部电影中很好地起到了陪衬作用。 |
|
【2023 欧美小妞 文艺 青春 英国 改名易姓】[视]豆网演员表顺序有误,30'转折前,海莉和小女孩是双女主,之后,萨乌拉是第一主角,约瑟夫是第一男配,纳比勒饰演邻居闺蜜的父亲是客串。威尼斯一提,导演豆网生涯无一开分,logo7'50,个别桥段令人恶心,有点奇幻,有点疯癫,鸭舌帽皮草皮裤高跟鞋推着超市手推车,家里杂物堆成山,母女非素食主义,女孩自带背景灯控,性启蒙,爆米花穿针引线,盐水泡脚,白毛貂,鼠王。30'转折,十年后,60'转折,孤独患者,女性抽烟,异性知己,一面墙上挂着两个挂钟,熨腹,自残倾向,育鼠,唾液,嗜臭癖,92'借由路人之口道出主题“你无法打破母亲的纽带”。24.7.3当天被人改名,原名“宝库”,现名“囤积” |
|
#80th Venezia# 5/10 Oh my gosh! |
|
够疯的 |
|
180524 HOME MCR maria有精神問題建議去醫院 最變態的還是麥扣 126分鐘也太漫長了 錯過了導演QNA 其實很想問一下裡面有多少來自真實生活的經驗 熨斗燙傷再往傷口撒跳跳糖有點太超過了 還是喜歡原來的中文名字 寶庫/入選了本地電影院的best o 2024 原來這部的production company Delaval Film是曼城本地的 怪不得 |
|
很特别 |
|
疯疯癫癫的电影 |
|
很难评。。。。。导演很搞笑,,, |
|
2023.9.2于威尼斯电影节。之前没有看过任何简介就看一部新电影的体验还蛮特别的。一星觉得里面所有的角色都是疯子。一星觉得演员演得真好,含蓄又奔放。一星听说以导演自身经历改编,把trauma变成art。希望女主角最后是真的走出来了,感谢她身边还有包容和爱。 |
|
童年创伤,看得好痛,不正常……也是不懂硬要安排感情戏是……最好的是活力的姐妹朋友 |
|
垃圾堆nostalgia。口水和伤口的场景超出我的承受能力了啊啊啊啊,很明显电影节喜欢的电影。 |
|
啊啊啊喜欢!好久没碰到这么癫的片了!恶心版八部半哈哈哈哈 |
|
总之…有味道的一部电影…… 前半段小时候的故事很dramatic |
|
2.3 @Gothenburg Film Festival 7/10
挺无语的,前3/4导演刻画“恶心”到了一种偏执的程度,不惜让观众生理反胃来relate和记住trauma的感受。恶心到让我中途感慨“真的有必要做到这个程度吗?”后半程突然怼给我一个小清新happy ending,大姐你?我情愿你一路体液和垃圾狂飞至少逻辑自洽。整体上还不错,相当完整,每一小片童年的碎片都由装酷但其实一点都不酷的男主支持完成了重映,也许所有的都再次体验了就放下执念了?我觉得没那么简单吧。镜头语言漂亮且邪典,中途最大疑问:“谁来收拾?”,结局最大疑问 “他妈的谁收拾好的?” |
|
一开始觉得这也太疯癫了欣赏不来,后面maria精神崩溃我开始共情了……她的房间堆满了垃圾,我的大脑也全都是过去的自己攒下来的垃圾……就是最后一切变好得也太突然了 我希望我的问题也能这么简单地就被解决 想妈妈 |
|
孩童时期垃圾堆的呈现太浪漫了。吃别人的口水、吃骨灰、用熨斗自残、养老鼠等真是视觉和心灵冲击。但中后段有点冗长。 |
|
是第一部在Ox看的电影。镜头和视听语言营造出很好的情绪氛围。童年的不安暴戾和对母亲的依恋交织纠缠。过去与当下,memories with trauma。含蓄与歇斯底里之间,一种奇怪的张力。所有的uncanniness都是和已故母亲、逝去童年产生连接的语言。在无数回溯和重现里,走向过去的尽头,握手言和。女主好美啊啊啊 |
|
cineville 277 @Kriterion 英语无字 被创昏了。看了没多久就想离场,坚持看完觉得癫得很做作,硬刻xp。Poor Things ptsd犯了。女主的毛衣挺好看。 |
|
有点超过,你们英国人多少能被憋出点大病。@IFI |
|
22/05/2024 M.G.O #197 “You piss like a horse.”青春里剩下无所事事的癫狂,叶子和酒吧.把房间变回垃圾场也回不去童年.咽骨灰的时候影院唯三的隔得比较远的观众包括我都能听到彼此倒吸凉气的声音.I Love you more,养母才是那个永远包容的Hoard,看的有点坐立不安的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