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集太有意思了!设计不应该高高在上,被老百姓的民间智慧折服!愿更多的品牌和甲方为这种生活智慧买单,踏踏实实做设计和产品,不要搞些故弄玄虚。我永远为生活气感动。 |
|
看了第一集 非常好 |
|
选题和操作都十分扎实,画面的设计也远超我的期待,完全感受到制作团队对设计的热情和尊重。我甚至不吝将它与Netflix的《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相提并论。尤其喜欢第一集“卡宴”、第二集上美影、第三集和第六集整集。相比于画面,纪录片的文本反而有点弱了,不少地方有“优美的废话”的嫌疑。 |
|
我们把它定义为《但是还有书籍》姊妹篇,原班团队,但是做了一些探索,希望大家喜欢。 |
|
很好的设计入门!向设计提问也就是向生活提问,习以为常的生活中蕴含无数设计的可能。每集涉及的领域是进入设计的种种剖面,由这些剖面汲取灵感,也许我们能再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 |
|
选题真不错,纪录片本身也构成了设计的一部分。 |
|
感觉在看一种很新的纪录片,节奏活泼跳跃,呈现样式新颖多样,和设计作品放在一起都不违和,视觉和动画团队也是超棒的设计团队呀~ 刚看了第一集,每个故事都很饱满,民间与商业的融合点直接切入第二个故事好顺滑;卡宴设计师和老总的甲乙方需求对剪好玩儿!确实想住在秃力城wow ,但感觉对设计师和观众对于秃力城的感情没有挖到特别深(可能是作为结尾故事的一个小遗憾) |
|
设计是人本位理念下的美学意识实践。讲述手法亲民且充满创意,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为观众不曾注意过的世间万物开启了新的思考大门。 |
|
每一集的主题都非常用心!一个轻浮的时代往往让我们盲目地去追捧与顺从,而这个纪录片让我看到真正富有创造力的设计往往是扎根于现实的,既是精细的也是可爱的。 |
|
选题都很有意思,六集体量涵盖了设计的六个方面,从接地气到创新突破,看得出团队的大胆与扎实。对于一个曾经的设计学生er来说,设计很容易让人心累,看的时候克服了一些心魔,至少设计是为了让人类生活在一个更舒适的现代社会里。 |
|
很不错的设计入门通识纪录片,将设计融入实用生活,注入历史和情感,循序渐进关照古今。但设计行业很广,目前还有很多细分领域没有讲到,希望能有第二季。 |
|
能看出是想对标《抽象:设计的艺术》。质感在线,风格也非常小河传媒。强趣味和精包装,各集三段式主题叙事,究其根本,依然是短视频思维逻辑在支撑。 |
|
加入了点映会被送了大会员观看的。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好有巧思:尤其是用打麻将的手法来拍摄字体的和谐统一那一部分。其实我对于设计一窍不通,但是看完的当下,我在看身边的事物的时候突然会想,咦,为什么是这样的?是如何功用性又是如何兼具美感的? |
|
质量好高的纪录片,画面内容都做的挺扎实的,有创意 |
|
还行吧 |
|
最喜欢第一集~ |
|
从平面到空间,从静态到动态,从庙堂到民间,从微小到宏大,从具象到抽象,一切都是为了大众更好更直观的体验和接纳,设计的巧思无所不在。意外的是这些设计师都挺有趣有料的,不低俗不媚俗又识人间烟火,大隐于市。纪录片本身做工很精细,除了炫酷的后期甚至还有道具点缀,有品味且接地气。这部片上线了许久却没什么热度,设计是大门类,其实非常值得聊,国内专耕这个领域的纪录片稀少,很希望有下一季。 |
|
很有设计感的设计类纪录片!我特别喜欢字幕设计的小巧思,每次颜色的变换都很和谐适配。让我最有感触的是第四集的轻量建筑,我一直都在从一个环保和便于城市变迁的角度去思考利益最大化,却在设计师最后的一句“不是为死亡而做的设计,是为了重生”中获得了新的观点。人死都会有葬礼,但是土地和城市死去却没有。我们抛下那些包裹着记忆的建筑顺着时代往前走,在遗憾中体会社会洪流人生渺小,或许轻量设计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便捷环保,更是一份恒久的怀恋牵挂。 |
|
非常有启发性的设计相关纪录片,每一集的视角都很不同,能让人了解到设计其实是到达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印象最深的是第四集成都玉林二路社区改造和轻量化建筑改造,设计和人文关怀原来也是惺惺相惜的。很惊喜的是第五集讲述灯光的,了解到了很多舞剧背后灯光设计的理念。(惊喜是因为能在这里也看到舞剧相关)在达到“纪录”这一目的的同时,视觉美术也做得特别好,还有一些呈现出来的动画。能让一些理念传达更容易理解,也更生动。在想念《但是还有书籍》的同时,能看到主创团队再制作出这样高质的纪录片真好! |
|
很不错,设计知识深入浅出,每一集都很有意思 |
|
真的很喜欢b站的纪录片,一路看过来,bilibili不论是人文社会还是美食、设计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一脉相承。细糠,也是对于设计界的一些科普,很有意思,界面、动画都很好看 |
|
生动、有趣、四两拨千斤——原来纪录片还可以这样拍!一部讲述身边容易被忽略的“设计”的纪录片,本身从字幕、配乐到动画、配音都是很棒的设计。
印象最深的是第3集的第二段故事,讲了渗透在生活方方面面的“导视牌”标识的设计,说实话每次去车站必须做的事就是抬头寻找它们的存在,导视牌做得越清晰,自己出门在外也越安心。希望诸如此类的设计能够被加倍重视,少面临一点被遮挡的窘况。
纪录片幕后团队实在是善于发现细节,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值得被纪录、被讨论。
|
|
印象比较深的是郭锐文的动态视觉,北京上海的城市规划灵感以及第一集的民间智慧,作为一个对生活羊尾多年的观众,主创团队也确实重新唤起了我对身边事物的好奇与追问 |
|
各种有趣的演示动画很出彩,每个例子要是能讲得更详细就好了 |
|
在其他社交平台上刷到过些许的片段,很奇妙,果断选择一口气看完全片。一趟漫长的高铁上,我打开缓存好的影片,进入到了设计的世界。影片的风格非常的独特,国内少有纪录片可以做成这样的风格,又有趣又好玩,原来生活中不起眼的东西出处存在设计的学问,社会的正常运作少不掉设计师们一次次走入群众生活中切身体会并及时调整。6集纪录片几乎每一个门类我都没有真正了解过,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哪怕只是简单的科普也会让我感觉到新的事物而兴奋。推荐大家去看,推荐大家看完以后去感受生活,感受每一个手艺人也去感受生活中看似普通却充满了设计的学问!最喜欢第一集和第五集,更感叹第四集中每一个人的默默付出和努力坚持。期待未来更好的作品! |
|
很有意思,设计其实并不高大上,它就来源于我们最细微但是最真切的需求。 |
|
拍摄质量非常好! |
|
还没给自己做的片子打过分。如果是自己的一集还是4星,但其他集同事们的才华与努力让它值得五星。做的过程十分痛苦,做完之后又在不断重塑自己做纪录片的方式。希望新的一年更精进对人物的感知,更相信自己的直觉。 |
|
好有意思的一部纪录片!尤其喜欢第一集的秃力城和第六集的字体设计,感觉被带入到了一个平时忽略的领域中,好幸福的感觉。片子的后期简直太厉害,是设计大师,想向后期的设计发出提问了! |
|
原来黄河山老师的“秃力城”(Too Rich)源自毕设《野生设计》。“上世纪风靡一时的建筑材料,构建起秃力城最基础的质感;这些建筑建成不过才几十年,却因为中国城市的高速发展而成为旧时代的意象。杂糅了各种城市元素和时代景观,黄河山用他观察到的城市折叠,构建出这个荒诞又真实的浪漫世界。网友们纷纷提供自己身边的‘秃力建筑’,这些巨量的共同记忆,仿佛一个永恒循环的梦境,让人停滞在某种时空切片中。从小镇一点点扩张成高楼大厦,整个过程是混乱且富有生命力的;因此,秃力城是对‘理性规划’和‘精确设计’的反叛。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某一天终会消失,但只要普通人的生活存在,野生设计就会一直存在。” |
|
很喜欢第三集,希望被更多人看到。 |
|
从多种视角展现了设计所能呈现的不同形态,片中的转场动画很有趣 |
|
还原生活本身的设计! |
|
之前就很喜欢同公司出品的《但是还有书籍》,这次新的纪录片《向设计提问》延续了一以贯之的风趣幽默的视听语言,最喜欢关于动画的第二集,无论是花字还是略带实验风格的动画都很可爱,能感受到背后工作人员的专业度和认真细致,同样介绍的上美厂老师也很厉害,设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
|
非常新潮的纪录片!每一集都会根据不同的设计种类而选择符合该设计的视效表达!(蹲第二季,希望看见更多的设计门类) |
|
能感觉到制作团队的用心,立意、选题、叙述节奏、视觉创意表达到整体呈现都超出了预期水平;
以6个主题单元从生活出发讨论设计的定义、边界以及改变了什么,有一定的科普启发性又不会过于专业艰深;
“设计”发现并解决需求—不论在功能性还是形式,感觉它不仅仅可以是针对需求的具体解决方式也可能是一种在观念碰撞时的表达沟通;
设计师可能通常会具备一些共性:细腻敏感,善于理解沟通、分析判断、执行、有独特的审美、对完美的追求、人文关怀等等;
喜欢不简单的路、轻量建筑、玉林的社区共创、字体设计这几个小单元;
日常中的习以为常、理所应当,其实都包含了设计行为—有一群专业的人在为更美好舒适的生活体验而努力,也鼓励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并踏出自己的一步。 |
|
太牛了,很喜欢,又是崇上做设计的一天。 |
|
非常有趣~ |
|
很喜欢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两集——不简单的路和让改变发生的空间,导视系统、厕所设计、人行天桥、轻型化材料、玉林路街道共建,还有很想去亲自体验的“可读的伦敦”。与我兴趣爱好相关的两集——用光雕刻和字体在诉说,舞台设计和字体设计,如果下回能在这个基础上讨论图书馆设计和书籍装帧,那我就更快乐了!设计是什么,设计的边界在哪里,设计可以带来哪些改变?后会有期,希望能有第二季! |
|
切入点很有意思!是那种“深入浅出窥见日常生活背面”的趣味。本身插入的动画视觉也很有趣充满了观众引导,而且非常大工作量呢。整体因为篇幅相对浅显,但是是很好的普及纪录片~
3、4集特别惊喜,看到很多国际前沿的人文理念,很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两集,接受到适用性/步行城市/社区自发自治这些概念!
(第5集电波老师在那执念传统灯具和胶片看得我狂笑hhhhh |
|
深入浅出地讲设计,新奇好看。创新的视听与叙事一直都是走在前面的。 |
|
有趣接地气的话题,全新专业的观察角度,非一般的影像表达形式 ,会讲故事的人太牛逼了。可爱又精彩,平中见奇,发人深思,经验包满满,看得津津有味,超级下饭!设计的魅力都在细节之处。“去交流,去思索,不是只有一种方法正确地活着!” |
|
和《书籍》一样轻快明亮的风格。喜欢第一集!野生的总是可以打动人。需求在民间,高手也在民间。(怎么没人看啊🥲我急急急急 |
|
很有巧思和创意的一个纪录片,有趣。 |
|
嘻嘻 |
|
原来设计有这么多范畴,有些有趣,有些很有意义。特别是改造公厕和人行道的道路设计,真的是有很多我们即使是习以为常但是从来没有思考过的细节在里面。
设计师们都好棒啊。还有很多行业大佬在里面。
分集导演,制片人都是女生。真好。 |
|
设计回到需求本身,这两个字并不空洞,反而充满了巧思和温情。小到一物,大到建筑与人的关系。还好依旧有想做“对”的设计的人。钟情第三集。《辞海》第一版让人感动。 |
|
很可爱的片子,主人公们可爱,剪辑包装也可爱。一起做一名野生设计师吧。 |
|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奇奇怪怪的知识点和生活中的“冷知识”被杂糅到一部片子了,有设计工艺,有人情冷暖,有多维思考空间,有立体显示世界,每个人叙事讲述精炼,微而不浅,影像美学狠设计。 |
|
意料之外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