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这种爱好收藏的我还是很喜欢的!就是有几集确实拍的浅了。 |
|
看了钟也棠这一集,感觉主线太碎了……而且,从头到尾只说“需要有人传承”,但是采访嘉宾和摄制组对应该怎么传承也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资金扶持,文化传播,乡村旅游,品牌合作,能讲的点很多;片子里却只讲一个“需要”,实在是太轻飘飘了。 |
|
看完第一集爆哭 爷爷长命百岁 第二集是涨知识了 手作书太美了! |
|
略失望吧。一方面不是所有收藏都感兴趣,只觉得收集化学元素那个太酷了。其他的多多少少都有消费主义陷阱强迫症。。。玩具衣服甚至缸子。。。这些都是人造的。。。拍摄手法也不咋行。。。 |
|
1.这种题材最好有专业主持人。2.整个剪辑手法太过休闲up主化。3.背景音乐和节奏非常不搭。 |
|
1.新疆民宿老物件。2.艺术家民服馆手作书,达利的。3.60年代猫壶。4.民服馆。赫哲族鱼皮画。鱼皮衣。5.各种各样乐器。6.化学元素。7.陨石戒指,透光的辉石。目击陨石和非目击陨石。西藏踏遍青山未找到陨石。9.老搪瓷杯工厂的。10.手办,雕像。11.kaws积木熊收藏,李茂换太子导演,设计电影元素的熊乙方可太难了。 |
|
参差不齐,推荐第1 2 4 5 7 8 12集,不推荐第6第10集 |
|
第一集老爷爷为收藏爱好有趣,真情,奶奶走了泪流满面
太好看了,这个纪录片后面的几个玩具收藏玩家实在是太有心了,我好好奇,好喜欢这样的收藏家 |
|
书、猫壶。人在万千世界里找寻自己安静的小角落,真的能看到他们的灵魂,他们介绍自己藏品时候,是纯粹又美好的。 |
|
第一集结尾处还挺感动的,对老物件的“执念”也是对故去人的思念。 |
|
人无癖不可交 |
|
“收藏癖”大多情况下不被多数人理解,这部纪录片的闪光之处在于,表现收藏爱好者们的沉迷、入迷、不自由中取悦自己的自由 |
|
能不上纲上线地用25分钟静下来讲述普通人的极致热爱简直太难得! |
|
破铜烂铁的童话屋里盛放着吐鲁番爷爷的毕生所爱,点石成金的图书馆里收藏着不同艺术家的生命时光。预告片里发问:喜欢一样东西到底需不需要理由?不同的人会告诉你答案。家有博物馆是外在,纯粹真挚的精神世界,才是这部纪录片真正打动人的地方。 |
|
20230522 |
|
【B-】分集质量差距比较大 不过这个主题还是很深得我心的 毕竟我也算是个强迫症收集癖患者了 模型雕塑和B熊的收藏品那两期真的给我看的两眼放光 手作书那集也是 |
|
“少年倔强,老来顽固。”突然就泪目了。希望我们都可以坚守初心,保持热爱,不畏世俗,活出自我。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
|
吐鲁番老爷爷是最好看的,呜呜呜,好感人,第一百次怀念新疆 |
|
老物件:真挚总是最动人的。艺术家手作书:这玩意更多是艺术,而不是书,和阅读相关性不大,用此来批判碎片化阅读纯属路易十六援美摸不着头脑。认认真真写作的书才是最美的,而不是金玉其外。猫壶:超赞,赶紧开展啊。民族服饰:再zz不zq我也要说,真的丑,汉服简直是水滴撞出的春节两千响,审美碾压级别的。奇怪乐器:太过顺遂的人生是艺术家的大忌,会导致创作没有力度和深度。化学元素:构建虚拟世界进行逃避,又能获得知识,又不影响他人,很棒。陨石:恐惧才是生活的动力。老照片:白鹤喝水真美。搪瓷杯:日记、老工厂、梁羽生散花女侠,这才叫时代残影啊。比老照片更深入了历史的角落。玩偶:油腻宅男藏品就别归类到博物馆了吧。熊:上集宅男收藏的至少还在多元化审美的范畴内,这个纯粹一个模子换脸了。西洋古装:精神白皮 |
|
目前看完了第一集。80年代就开始玩老物件收藏,花3万买到赝品,运老物件的途中车祸导致后遗症……本以为会有全家吐槽爷爷的固定环节,不曾想,看到的画面是爷爷骄傲地向别人介绍,那鼎力支持自己爱好的奶奶。兴趣相投的夫妻共同打造了这座童话般的收藏屋,一点点将两人50年的相伴之旅填满。奶奶离世后,爷爷依旧会为收到了心仪的老物件而喜悦,只是这些喜悦中夹杂了填不满的思念。午夜时分,他坐在家门口,望着满屋成对的收藏,与爱人的灵魂对话。 |
|
有点意思 |
|
卧槽 想做事啊 拦不住的 |
|
因为热爱 所以存在 |
|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第一集的老大爷我真佩服!!!! |
|
收藏陨石那期最震撼,面对星空,我们的想象是一幅画,一行诗,一首歌,可真的有人要跋山涉水,于方圆五公里的山头寻找一块黑色石头,他们的想象是触摸星空~ |
|
怎么说呢 题材很好但是太不自然了……就明显感觉是个采访状态每个人都端起来了,没有了自然的可爱 |
|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
|
题材挺好,拍得挺一般 |
|
每一集都要升华一下收集的动机,只是单纯的喜欢不行么,哪有那么多为什么,这样的升华只会让人觉得收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事情,是为了传承,是为了延续,是为了成就一个事业 |
|
我们都可以走出太空了,但是还是难以走进人内心的宇宙。每个人都需要建立自己的宇宙,在这里才能遇见最好的自己。 |
|
看见不同的人和事 |
|
哈哈看到“玩物丧志”了 |
|
小圈子里每个有趣而执着的人 |
|
痴人,一件事做到极致总归是令人佩服的。但我觉得作为一个纪录片来讲不够,我只能看到主人公的狂热,作为博物馆来说,收藏者和展品同样重要,但对展品的介绍往往没有全貌,而是碎片化、无体系的展示,以及我还想看到另外觉得b站弹幕越来越不包容了,对别人的(不危害社会的)爱好只会说“吃饱了撑的”? |
|
每个人都那么的不同,可是却被迫一样。 |
|
前面还不错,但是后面几个选题有点无聊,没啥新意,然后出镜人有种念命题作文的感觉 |
|
有几集让我觉得藏主精神有问题 |
|
很一般,我家是个博物馆我喜欢这个,以后我的小屋也是我的博物馆 |
|
在大会员过期之前看了一个纪录片儿,里面记录了各种各样的人的收藏品。有几期还挺有意思的,她们展示的是我会喜欢的东西。 |
|
最喜欢第一集,感觉很日常又很伟大。其次是第二集的内容,但是呈现方式还是有点简单,很想看看手作书背后的故事,收集过程中有什么故事,只介绍了他的第一本书,有点简短了。by the way,没找到《书之极》怎么买。很多角度是我们普通人很难接触到的藏品,像陨石,像化学元素。这些真的是很纯粹的爱,大把时间精力金钱学识堆起来的收藏。但是好几集都是很浅的,像第三集的猫猫,应该可以展开讲一下介休瓷业兴衰。整体来说除了第一集都有点端着,不够自然放松,就缺点可爱的意思。但是做这个题材还是很好玩。刚看第三集才几秒的时候,马上截图给我一个玩盲盒和棉花娃娃的朋友,我说觉得她也可以拍这么个vlog去展示她一屋子的藏品。不喜欢后三集,10是因为那个风格太吓人,get不到;11没有亮点;12已经见过更有意思的古着爱好者。 |
|
最喜欢的是吐鲁番的爷爷,找陨石的张勃,收藏艺术家手做书还有稀有乐器这四集,很简单的了解到这么多人的有趣人生。热爱,真的可以带给人太多的乐趣和安全感了,即使翻山越岭也心甘情愿,这是多大的快乐呀。人这一生这么短,为什么不做自己呢,在诺大的世界里享受自己的一方天地。 |
|
恋物癖 |
|
和央视的《最后一个店铺》说想表达的内核是比较像的
但是这个更疯狂,也更癫狂以及更显造作 |
|
第一集的爷爷很可爱 |
|
收集癖患者狂喜就是说,但确实一些拍摄剪辑技法和题材选择上还有所欠缺,好喜欢猫壶那集哦
更新
特别企划里那间放满手办的屋子是我梦中情屋了 |
|
乐器搪瓷杯两集比较喜欢,手碟帅,最期待的模玩篇完全就是人民币玩家堆雕像嘛...不过每个人看着自己的收藏眼里都有光 |
|
好看,但最后两集没兴趣 |
|
乐器收藏那集最好看,本片最佳。b站up主那几集就还凑合,以及,现在B站的弹幕真是让人下头,收藏的人只是分享故事,不知道弹幕在阴阳怪气什么。 |
|
别人的人生真有意思 |
|
很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