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thSIFF#朵云轩#20240616
可能是本届SIFF最喜爱的片子了,喜欢的镜头,喜欢的调色,喜欢的独白和对白,喜欢的梦境,喜欢的推进节奏,喜欢的配乐,喜欢所有出现的人物。白天洒满阳光,夜晚海风习习,古老而又涌动着矛盾和变革激情的马赛,三两亚美尼亚好友在店里品尝着茴香酒,难民收容所里啼哭和关爱互为映照,教堂里人们专心筹备着聚会、练习着合唱。被政治和家庭困扰的强有力的女人和被女儿抛弃的内涵稳定的男人,在夜晚结束延迟的晚饭后,在公寓楼下轻柔地开着玩笑,轻轻地拥抱,摇摆起舞,音乐响起,镜头缓缓拉远,夜色如此安静,让人眼眶湿润。究竟是被什么感动到了?也许是两颗美丽而优秀的灵魂,互相照亮彼此,政治也好、家庭也好,此时此刻一切仅余单纯而美好。 |
|
嘴巴上讲着左翼和理想,在性别、家庭维度的价值观却陈旧得跟彻头彻尾的右翼有一拼,这样的电影别包装成女性叙事,放在咱国做“喜闻乐见”的连续剧比较合适😅 #2024 SIFF |
|
#SIFF 和另一部关于马赛的电影《世界的胜利》感觉相似。「马赛好人」的故事荷马都看在眼里:占领教堂后的合唱队,Activists组织的像诗一样的纪念夜晚,明媚的海和那个「Le Jolie Port」餐厅。读着Eco《故事中的读者》的Jean-Pierre Darroussin都七十多了! |
|
B+/不像某些只爱新闻头条的电影,盖迪吉昂爱人物无法逃脱的过往,爱他们凝望他人的眼神,爱他们声音中频率参差的颤抖,爱他们所生活的空间中的光亮与阴影,更爱他们在其中相辉映的面容。所以什么时候去戛纳主竞赛把肯洛奇那个半永久位置替换掉啊??? |
|
煤山雀引导,茴香酒醇厚,你一定要去亚美尼亚。荷马虽然瞎,但是他不聋,他听得到民众的呼唤。妈妈对孩子说,我需要一个拥抱,我做爱了好想继续。也对孩子说,去领养孩子吧,就像你一直让我骄傲的那样。开完会出来看到他在夜色里读书,世界变得温柔。梦到父亲的摩托车,想到倒塌的危房,派对还要继续。 |
|
一种超越个体的温柔目光包裹着每个人。情节剧中所有需要经过成长、变化、曲折才能和解的问题,被轻而易举地给出答案。处在阶级、人种、身份危机中的人们,仿佛永远蒙受着恩典。看看Sarkis自始至终的傻笑吧,即使这一切抗争终究不能带我们去向更好的世界又如何呢 |
|
SIFF2024|很遗憾,我们没有这样参政的权利和能力 |
|
#SIFF26# 这个导演的片子看了几部了,都不是特别喜欢,总觉得他的片子里不缺社会政治议题,但是总是试图杂糅太多内容,呈现的总是有点拧巴。唯一get到的地方是,女主角最后选择了退出从政道路,但是正如片名所言,派对还在继续进行,总会有更多的年轻人站出来去带领这场游戏继续下去的吧。 |
|
家庭片和政治片的融合。温暖的家庭、爱情,主角参与政治的初心是为了帮助他人,都让这个政治片显得的温柔,而不同于其他政治片的激进、愤怒与悲痛。女性的政治观念通常与男性的不同,她们不侧重自由、正义、传统、真理等大的命题,而把政治当做关心、帮助他人的工具,女性的政治观似乎更加温暖。
6.6 |
|
非常好看!私人生活、家庭生活、公共生活三个层面被精心编制在一起,非常完整的构成了个人-家庭-社区-社会及文化这样一个交织网络的刻画。并且最后的广场的高潮戏,竟然是近年来少有的真的打动我的同类型场面展现。看完是真的非常感慨,公共生活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建设,真的不是一句空话,对于本片刻画的人群来说这就是他们的习以为常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市民日常啊…… |
|
#26siff 浪漫但杂乱。但年轻一代的市民精神还是挺振奋人心。 |
|
把一些政治思想融入家庭片,去客观地记录这个混乱的时代。有提到亚美尼亚民族的一些故事,他们过去被屠杀,现在又一直被卷入战争之中。当然我觉得整个片子更像展现的可能是法国社会的一种割裂。党派尽管口口声声说着要为坍塌事件死去的人们做点什么,但却又一直陷入互相的争执之中,那些死去的人仿佛只是这场派对的佐料罢了。整个片子融入的东西相当多,有亚美尼亚的民族故事,有非法移民的命运,有老年人的第二春,有那些住在危房里的人们,但我始终觉得他的每个点其实都讲的比较一般,都不够有力量,除了最后演讲的那段,同时也不像片名那样充满讥讽。 2024-6-16看 |
|
2024上影节第一部,从映后稀稀拉拉的掌声,就能知道大家的一个大致观感。导演想说的太多,但是这不是把这么多人物都塑造的这么拧巴的原因啊。 |
|
拧巴 |
|
看到生儿子的部分就看不下去了、 |
|
基本上是《世界的胜利》的延续,每一个场景绵密且温柔,可以看出导演对笔下所有的人物都充满了爱,有社会性的议题但从不执着于此。盖迪吉昂可能是最适合拍一千集连续剧的导演。 |
|
#26th SIFF 3.5 |
|
.5 |
|
#上海国际电影节# 2⃣️ 完蛋了,电影拍成了诗歌,“法国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国家”这个刻板印象加深了(别信是诈骗)。本以为是紧扣时事有些激烈的,但却把革命老城拍出了很多温柔。“这里没有资本家、没有种族歧视者、没有狂热分子法西斯,马赛都是好人。” |
|
之前去法国,听说马赛很多移民很乱,就没去,下次要去,找找影片里的荷马半身像。喜欢一句台词:「在马赛,做什么都不会太晚。」 |
|
2024siff @朵云轩。
都怪红与橙后半段动不动就看时间,看他这么不耐烦我就揣测他估计不喜欢这个片,本来这个电影我就闻所未闻,想向他学习学习才买票的,虽然我原本还觉得挺好看的,但看他不喜欢,那我肯定就觉得这个电影必有我尚未发现的缺点啊,我就一直找,一直找,想方设法地挑刺,没毛病也硬是觉得它有毛病,变着法地嫌弃这个片,结果出场后他说他没有不喜欢,只是习惯一直看时间而已,唉,被他坑惨了。 |
|
有种想要的太多但是实在塞不下也没法确定重点的感觉,每个人物都在等待成长和转变,但只有rosa的故事稍微完整一些,其他角色都在靠说服力一般的突变 |
|
26SIFF这样的事永远激动人心!结尾听见旁边女生及有几人和我一起小声啜泣!坐电梯去影院时才反应过来,party还有其他意思!激动
文学性太强,远远压过电影本身,导致不时走神 影像跟不上 真正的电影性不强。听说他有两部片子很好,一定会看!
表扬百丽宫!散场布置了小桌子,凭票领水和湿巾纸。 |
|
3.5,如果只是拍层级较低的情节剧,对盖迪吉昂来说,拍出《北斗七星》更像在舒适圈内的事。而要融合对一座城市、一个族群的历史见证,对一场抗议的策划与排演,以及在家庭的散点透视与个体的心理写照之间来回缩放,目前的组织方式,显得比较粗糙。对一些庸俗现实主义情节如何转折与过渡的处理上,功力不如从前了。 |
|
7.0 Camille… publicize but not publish,像一口一口吃下去的棉花糖,甜甜的充滿愛 |
|
马赛宣传片,男儿子想生孩子那段看的太不适了,俩老人也太甜了。另外法国人也泡脚啊? |
|
真tm的令人作呕 这里每个男的都是大爹 皇帝 无限庞大且正确 每个女的都无力 徘徊 需要男的支持和继续 但凡离开男的帮助就一无所成 女性明明在一个家庭中却几乎毫无关联 别说篇幅不允许 哥哥弟弟老丈人到无时无刻称兄道弟 就这还装模作样的包装成女性叙事 简直笑掉大牙了 另外撇开性别问题导演还什么政治正确都想沾一点 要环保 要反资本 要反政治 要控诉疫情 要热爱人民拯救社会 又哪处真的提出了观点 全都是口号 投机取巧 洋洋自得 坏透了 |
|
盖迪吉昂 请继续拍下去😭😭 |
|
一种隽永的解构性的左派传统重生了,它不采取立场,而是投身其中。无论如何,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叙事。 |
|
盖迪吉昂是马赛人的贾樟柯,数十年如一日的用熟悉的演员(包括自己的老婆阿丽亚娜)拍摄着形形色色的马赛故事。只不过盖迪吉昂是真正热爱着这片土地和人民。 |
|
2024siff#观看过程非常舒服,温情和社会现实并举,国内的社会斗争与移民视角的亚阿冲突同在,在这样的严肃氛围中,老年人萌发爱情,青年人解决问题,共同点是他们都在互相鼓励打气、坚定个人选择和政治信念! |
|
我觉得有些梗或是细节只有本国人懂吧 但是挺带劲。有点通俗?可是独白又有点日本电影的调调…… |
|
前半段涣散的情节组织,导致后半段只能不断拉长。在谈论政治与爱情的同时,还有兼顾一个庞大的家庭群像,太低的叙事效率根本无法完成任务,一些角色仅仅出现两三次,不如做做减法,好好聚焦到主题人物上,至少不会显得这么催眠。 |
|
妈妈太可爱了 |
|
拥有强大灵魂的人并不需要被各种主义左右,我愿称之为反啊美丽卡式政治正确电影 |
|
#SIFF26 辗转出票转票多次,终于看上这部电影。政治性很强,但编排精致、落笔细腻,所以不会让人反感。喜欢罗莎的各种自白,因为她对生活依旧充满热爱、期待:“我的痛苦在阳光下不会让我那么心烦”“我们应该活两世,第一世为他人,第二世为自己”“人生中有风暴、飓风,明智之举是找在港口避风,等海洋平静下来” |
|
3.5,简单的情节剧,他相信充满爱的团聚加上浪漫氛围下的政治能解决眼前之困。 |
|
EFF Sydney AUS | 日常化的文学与修辞传统,日常化的不坚硬的政治活动,与日常化的亚美尼亚族裔生活,永远流淌着左派理想主义的马塞城 |
|
SIFF24,感觉导演想表达的内容很多,并不是很好的融合,甚至觉得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有点长;女主的父亲内容创作能力太强;原来法国电影也会落在女人需要男人、女人因为不能生孩子而对男人感到愧疚;马赛好美 |
|
原本挺期待的一部片,怪只怪百丽宫前排的座椅太催眠!而且从一开始就不喜女主的大儿子。 |
|
[SIFF]The party goes on,法国人的日常政治参与度我在遥远的东半球看起来像天方夜谭,大家基本都怀揣着朴素的想做点什么的心愿,疲惫但还是在向前走的。从最私人到最公共多线编织,独白、歌唱、交谈、争论、呐喊,声音是唯一表达,荷马雕像是否能听见已经不重要了。Alice因为不能生孩子对未婚夫的狂热要娃梦感到内疚伤心这部分挺膈应的。 |
|
24.06.16 朵云轩 siff-3 / 轻喜、结构散都让种族、政治、社会活动和家庭话题有机融合 / 在影展精粹的单元盲选了一部 好过预期 正如朵云轩 开场前看到老年人扎堆以为又是沪北第二 没想到除了有些玩手机的 基本没有不文明现象 就是坡度太低了有点挡字幕 / 但这点也帮助了我复习明天的法语期末考试(bushi / 看完更觉得下半年去马赛要租一个带露台的房子。 |
|
马赛大舞台,有活你就来 |
|
#26SIFF 可能也只有法影能把一部政治片拍成这个气质了 |
|
年轻温暖浪漫版的肯洛奇,好几次觉得甜蜜所以落泪。我们可以同时感觉绝望又同时努力坚持理想主义。那段劝绿党的疲惫会议结束看到爱人在路灯下读书,很想发给岛上的柯p夫妇,他应该很有共鸣。 |
|
Tel politique mais, à la fois tel poétique. On s’aime en agissant comme on agit en s’aimant. |
|
siff |
|
幽默感、磨磨唧唧的速率、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普通人对政治的投入度、对爱情的态度,都是不折不扣的法国电影,而且是发挥出色的那种。知道了亚美尼亚人建立马赛城这个知识点。马赛的最佳宣传片,想去! |
|
#siff26 CMG融媒 第三场 |
|
哇马赛是什么共产主义人士的乌托邦吗?不得不说它有过于甜美的嫌疑,因为转头看到新闻说马赛因为移民问题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确实对法国没啥了解但通过电影可以了解一个城市真是太好了,一直在想陈丹青说喜欢看到上海的城市电影。我猜法国(&欧洲?)观众肯定对这滤镜太厚的叙述没什么好感,但这种生活形态在欧洲应该是相对容易获得?我本以为导演有过度讨好亚美尼亚族裔的嫌疑看到导演维基确实他爸是亚美尼亚人他妈是德国人全家移民来的,感觉整体上对社会议题的处理虽然理想化(甚至有一点轻飘)但猜想这是不是导演自己有意追求的。不过不考虑那么多当成一个轻松小品来看还是太舒服了!(人物和叙事都没什么雷)@CMG融媒影城(第一次来西岸这片园区还挺喜欢的电影院新开的也不错在里面溜达甚至让我想起台北的华山创意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