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流纪录片的拍法,一边是滔滔不绝的口述历史,一边是通过表演去情景再现,再一边就是寻找历史视频做人物活动背景,还是很扁平。人物本身很有魅力,感情生活、家庭背景、演艺生涯,随便一个点都是故事,可以拍得更好的!从上海到香港,到伦敦,再到美国,周采芹老太太的生命力很旺盛,年轻时是一枚性感尤物,符合白人对东方女性的想象,她的内心很执着,天生就是吃演员饭的,以前在老版007、放大、傅满洲等电影里见到她,还以为是越南人。 |
|
己亥58. 那高昂的自尊。一个完整的人。说句题外话,从这个纪录片其实可以看出,采芹并不适合演贾母。她其实一直是个孩子,没有老去,一直怀抱着儿童的完整的天性和赤诚,自己完整的性格,从未被深刻的“雕塑”过。贾母虽然心性爱玩,但是仍然是大家族的长者,一个经年累月的精明的老人,一个投入了相当大的神思、精力在管理自己儿女身上的人。采芹与贾母在外的特征上似是有重合的,但是精神内核完全相反。所以她扮演的贾母,眼神里飘出的,总不是书里贾母的心和情态。 |
|
知道自己是吃哪口饭的人真幸福 |
|
正如映后交流会上一位老先生提出的:片名叫《上海的女儿》,其实片中讲英国讲美国,独独篇幅最少的就是上海。周信芳先生教诲子女“覅忘记侬是中国人。”这句出来的时候,大家还很惊喜。没想到这也是全片唯一一句上海话。哎罢了,周采芹一生绝大部分时候生活在海外,电影也是真实的映射吧。今晚不知是刻意安排还是命运巧合,点映的朵云轩贴隔壁就是她父亲的上海京剧院,也是令人感慨人间沧桑。 |
|
豹子一样的周采芹女士,魅力简直要溢出来了。裘丽琳其实也很传奇,虽然周采芹说她更像父亲,但包括周采茨都是很明显的“虎母无犬女”,母亲骨子里的那股劲儿传下来了。有关父母的回忆都非常唏嘘,离开上海时周信芳对她说“不要忘记你是个中国人”,母亲到英国探亲,说英国的海没有中国的好,告诫她不要说中国的不好,最后只有一句母亲在伦敦机场永远地走出了我的生活,下个镜头红旗飘扬。印象深刻周采茨说的那句,人家说时间会把这些东西抹掉,其实看不见,抹不掉。还有“If I were tender, I will die”。 |
|
2019-06@SIFF,爱她喔,她的身上母性弱一点童心多一点,拥有浮华奢侈的生活品质时可以坦然享受,潦倒寂寞时也一点也不怕,永远无畏向你走来 |
|
一流的海外人生,二三流的纪录手法,其实对周采芹这么独特的老太太,可以从新的角度挖掘更深点,绝不该止于《艺术人生》《档案》那样综艺访谈式的浮光掠影。不过看完后也大概知道了海外生活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美,周强硬的个性也是被生活磨练出的,就像她引用自述的那句话,“我一温柔,我就死了。” |
|
三星半,其实将采芹的魅力跟“难缠”展现得很到位,也蛮有趣味。只是一方面,有些问题不知是否二次剪辑过,看得人一头雾水——比方说跟儿子的结局。再就是……这片名起得也忒不讲究了……除了籍贯为上海,这影片本身有展现采芹跟上海的关系吗? |
|
2019.6.27 朵云轩上海首映礼&主创交流场。周采芹本人很棒,但是导演很烂,不是金刚钻为什么要揽瓷器活…当中有几段拍现在段落填充到过去是几个意思 |
|
技术层面,完成不错,采访与画面的混搭,剪辑以及配乐。不过就人物纪录片而言,最重要的还是人物,周采芹这位老奶奶太有意思,太有气质了……表面看,是一位传奇女性的一生,时代与个人交互。但往深了思考,其实是在讲述父亲对女儿人生的深刻影响,再往深处看,是舞台对周采芹的人生影响。3.7 |
|
片子拍得挺差,但老派上海人那种优雅真是迷人。 |
|
周信芳的女儿,名噪一时的苏丝黄,哈佛大学的图书管理员,出演《红字》的舞台剧演员,《喜福会》、《艺伎回忆录》、《红楼梦》,这些标签下,隐藏着真实的周采芹。
她见识过最好的,也经历过最坏的,不是一个“好母亲、好妻子”,却是一个survivor。
周家的经历,堪称传奇,充满了分离和心碎,在“大时代”的齿轮下,自尊、公正乃至生命都如此脆弱。
和《卡拉斯》、《摇摇晃晃的人间》相似,纪录片主人公足够耀眼、生动,可以忽略掉电影本身的瑕疵,不知道会不会公映,公映也不会有很好的排场,万幸来看了点映,希望有机会大家可以去影院看这部片~ |
|
她是个很酷的女人 |
|
叙事乱七八糟,毫无逻辑。 |
|
“我是吃开口饭的啊!” |
|
采到周采芹本身就赢了。摆拍的部分还是尬了点。 |
|
搞个女的演年轻时状态的戏实在莫名,很可能是败在这个叫陈苗的导演身上,因为其他部分都很像BBC纪录片思路。信息量还是很大,周信芳老婆厉害的,情义深,远见高。 |
|
点映看的,题材很好,但是各个线索处理的非常差,尤其前半部分无比混乱,看在免费的票上面打三星 |
|
有些话不便说,都寄在歌声和表情里了......传奇女子。果然艺术家比较容易得抑郁呀。周奶奶还真是挺顽强的:tenacious of life! |
|
彪悍的人生不解释系列。 |
|
人物对象很好,但这样的拍法,完全按照生平小传去串时间线,四平八稳得让人犯困,演绎部分也很抽离。怎么看,都更像电视栏目的专题片啊 |
|
闭着眼睛是猫咪,睁开眼睛是狮子,用形容戏里角色的话来形容周采芹也一点不为过。与其说是有趣的纪录片不如说是因为采芹太迷人了。家室和自负性格,表演欲让她凿出了自己的舞台,也让她成为一个对男性有着对抗态度的女人。字幕彩蛋时的NG画面保留了她真实的一面“这段你可以剪掉的呀。”关于她的故事让人沉迷,然而这只是沧海一粟,深深感叹串联起中外文艺圈各路神仙的周家传奇令人上头。纪录片里重新拍摄的真人演绎镜头让人出戏。所有访问嘉宾里最有爱的还是耄耋之年老闺蜜:她怎么就没嫁给一直关心她的人呢?听到吴卓珊和温明娜的评价很意外。没看过喜福会的观众可以补起来了。 |
|
虽然素材的编织基本以时间为主,但对于主线,即周采芹的人生选择和路线,仍然是太碎片了。很难看出导演对于内容的整体建构思路,有些可惜了,这么有趣的人物。 |
|
只能说,人比片子有意思。看完依旧觉得,海报设计真减分,可惜了奶奶年轻时候的美背。 |
|
“我已经看见天了,所以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升到那么高。但这也是我的动力,对吗?”震撼 |
|
拍得四平八稳,就像新闻专题片。周采芹这个人物还是挺有魅力的 |
|
有意思的先锋人物
主角自己讲述就不要考虑客观性啦
片尾点评败笔,瞬间格调就下去了 |
|
多一🌟给采芹女士 说实话 多好的素材 给拍的稀烂 |
|
很棒的女人!不过就纪录片而言拍得不如《三生三世聂华苓》 |
|
采芹父母有时代的烙印可以看得出,可采芹身上看不出时代,尤其中国这样的大环境对她的塑造,纪录片中的时代背景与她很远,所以这么一个西化的人物,用上海的女儿,真的好么?不过,平心而论,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在国外能有这样的影响,确实不容易。 |
|
偉大的藝術家都是排他且自我的,周采芹的故事更可以視作處於異國的亞洲女性自我生命完善史(而非「成長史」),其享受了特定時代與文化環境所餽贈自己的禮物,也獨立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與折磨,能夠永保真誠的純真感卻是令人羨慕無比,紀錄片中自以為是的導演添加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中國文化元素」,還一廂情願將「京劇」作為主線貫穿簡直腦殘無比。 |
|
刚看完点映场 说实话对周采芹这个名字实在是陌生的很 但不妨碍我对她的面孔已经熟悉的不得了 有一种愿望想要去刷完她所有的电影 but 整部片子可以说是得益于周采芹本身人生的跌宕起伏以及她个人性格形象的鲜明 导演似乎真的记录的过于普通平淡真的只是在“记录”而已 但却真实的感动流泪! |
|
天津的点映场,非常好看啊,主要是周采芹的人生太精彩太丰富太硬核了,好看的不是这个片子,是这个人的整个人生。 |
|
传奇一生。周采芹有个性,有魅力,很值得深挖。这个拍法有些笨拙了。 |
|
片子不如人物有趣是真的 |
|
她创作了自己燃烧的人生 |
|
一个女演员的传奇,一个家庭的辗转反侧。主人公的气质让人难忘。很不错的传记类纪录片。 |
|
毫无疑问,周采芹很有魅力,但片子的挖掘还是停留在表层,包括用和父亲(祖国)的关系(京剧作为传统文化)来做frame,也是生硬又讨巧。 |
|
周采芹可谓传奇女性,却感觉拍得好空洞,几乎感受不到主线,平铺直叙观者也不会跟着有太大的感情起伏。上海的女儿,上海的戏份几乎没有。老太太倒是真的精神好,82岁了还思路清晰。 |
|
从上海到英国到纽约,从戏箱到舞台到大学。远离父母姊妹到异国,始终不能割舍对难归故土的牵绊。父亲周信芳的死给她很大打击,却不想替父报仇,因为排练剧作讲的是宽恕,草枯叶落已深秋,就这样把戏活成了人生。我已经看到天了,所以到不了那么高。忽然起落无常的人生,好歹还有那些辉煌过泛黄的剪报。 |
|
周采芹的故事其實是中國人參與到西人塑造中國人形象的“跨文化書寫”的典型案例,但這部紀錄片並未以這一點及其歷時變化為綱,而主要還是強調主人公於跌宕起伏中闖蕩西東的人格魅力。2019年7月4日15:30於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3號廳。 |
|
完全是电视纪录片水平,可惜了这么好的素材 |
|
20190627@朵云轩(点映):纪录片电视化风格的平常(庸),个别技术细节的粗糙背后是逻辑的模糊,这都盖不住主人公本身的熠熠生辉;托生舞台的父女隔空辉映,虽然很想抛开老牌光滑后的本真,但也许不可能也不必要。 |
|
岁月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样貌和气质 |
|
因“一条”视频而找到本片——很一般,浪费周采芹如此精彩的人生经历。苏丝黄,邦女郎、喜福会、红楼梦、傅满洲这些感兴趣的标签,均和周有所联系。出国前的父母亲情,在英国与丈夫的离合悲欢,在美国同弟弟的性格相争,后与儿子的重逢,影片均语焉不详。不知是周不愿详谈还是导演功力不够?第一次看到周,是周在李少红版红楼梦中演的贾母。李对周的评价酷肖:闭眼像只猫,睁眼是头狮子!其父周信芳,其母亲为上海名媛,因爱离家出走致家登报与之断绝关系的故事活脱脱的城市传奇。想近之年轻男女仅以奇装异服、纹身怪癖为叛逆,实为可笑。影名上海的女儿,但上海元素太少。去英国,赴美国,再回中国,这中间过渡的心路故事也无更多体现。年轻时在英国待过,去了美国依然还保有那份优雅,片中老太太出境,谈吐仪态衣品配均上佳,海报设计的什么玩意! |
|
周菜芹最大的黑点不是演过傅满洲系列,而是出演了理查鸡儿的《红色角落》。好莱坞式的人物传记片,一个tough woman“如妥协毋宁死”的激荡人生。 |
|
演过辱华电影《傅满洲》还有脸装爱国?恶心!!! |
|
多好的题材,没拍好,制作略显粗糙,有些翻译不当,有些莫名其妙,Harvard拼成了Harverd也是... |
|
祖母级的华裔女星周采芹,看过不少她演的角色,但却不知道她本人居然是那么一位aggressive 完全不循规蹈矩的东方女性,采访中所释放出的强大气场和个人魅力远大于舞台上的表演。纪录片本身比较流水账,没有什么highlight,可能需要补一下同名自传才能更深入了解其人其事。 |
|
除了看到生活不易,其他乏善可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