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该加个前缀吧,“山西的文物守护人”,全是山西的文物。最美好的画面是摄影师小姑娘躺下,问,你不想躺会儿吗?她还跟游客打架被投诉,挺可爱的。这个小姑娘和她的同事们有一个好领导。最后的路易也不错。山西的文物确实多,但是文物保护任重道远。不足:8集里基本上就没有女性文物守护人,或者说,这些文物机构没有女领导。 |
|
以岁月为文明。 |
|
看过~ |
|
在考古工地看的哈哈哈,白天上班挖土绘图,晚上回来看纪录片 |
|
东大寺啥的起码还算个单位,像灯寺这种太偏僻没人愿意去,待遇也没有的,就只能谈奉献了。 |
|
在山巅,在河边,在闹市,在乡间,前人垒木为梁,凿石为基,砌土成墙,绘粉做饰。先人以非凡的匠心,将生活与智慧注入木石之间,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流转到我们面前。也有这样一群人,自青春韶华至白发苍苍,仿佛只是一瞬的时光,他们选择与木石搭建的古建筑为伴。如同守护神一般,在一次次危机中,守护着看似坚硬但又脆弱的文物。他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超越言语的默契。这源自于千百年来的积淀,是时间与智慧共筑的高墙,给予他们勇气与力量,护文物安然,让文明绵延。 |
|
打破零评,出第一集就迅速冲了。很好,山西文旅开始发力了,好事,作为山西人,真心希望这些散落在大山深处的国保古建能够火起来,让更多人看到。
第一集主角是长治金灯寺的守护人冯大爷,日复一日,克服孤独守护着文物,和佛像处成了家人。山西不知还有多少这样为文物付出了一生的村民,穷乡僻壤每个月也就几百块钱的补助,山西冠绝全国的古建数量和吊车尾的经济,给古建保护出了大难题。未来谁能接上守护人的职责呢? |
|
走过晋北晋中晋东南,见过云冈佛光龙门寺,但依然觉得无论多少次探访也只是过客,在山西的亘古千秋面前显得微茫渺小,所以更加钦佩那些投入自己的一生与窟寺遗构缓慢生长又老去的人。山巅河谷、村落闹市,三晋风烟,万古长新。 |
|
是时候去一次山西了 |
|
8.5分,应该叫山西文物守护者,其它省份篇幅几乎没有。最后一集和第二集略差,其它6集拍的很好 |
|
【2024.56】犹记得去年夏天在山西“重走梁林之路”的19天古建之旅,从晋南到晋中再到晋北,遇见同样喜欢古建的姑娘,摸过佛光寺的猫咪,在永乐宫描摹了2小时的壁画,在雁门关观雨,在应县木塔下面泪目,从云冈石窟开门逛到关门……吃了19天不同的面食,坐了这辈子最多的绿皮火车,学会了抬头看古建。我太爱山西啦,可惜小西天和悬空寺还未去,下次一定补上 |
|
呼吁各地各行各业集思广益拯救应县木塔 |
|
有很多这样平凡普通的国保守护人。可以考虑拍第二季。ps,大佛光寺真美啊! |
|
主要介绍了山西的文物,时长偏短,相比于介绍文物守护这份工作,更侧重于让观众与里面的守护人共情吧。 |
|
4.5 看到了一群因为热爱而坚守的人们,但他们能坚守多久?闻名如佛光寺都留不住人,所以很多地方只能铁将军把门,采取最"经济实惠"的保护方法。
好喜欢应县木塔那集,站了970年,身上早已千疮百孔,狂风来袭时,树都连根拔起了,她也只是抖下一车土,仿佛只是松了一下筋骨,有种老人家守护着子子孙孙的感觉。
山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见,希望局长最后的愿景能尽早实现。下一站,山西! |
|
山西文保单位工作人员的情怀与热情,还是可以给我这个打工人活血化淤的。 |
|
最后一集 哈哈哈哈 感谢甲方 |
|
希望还能有第二季 |
|
真挚最动人。有理由怀疑摄影师利用拍摄文物守护人之便,给自己大开拍摄毛茸茸之门。ps建议佛光寺的齐少女认真观看第3集画面,应该会对提升拍摄水平大有裨益。 |
|
难的永远是文物以外的人和事,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去金灯寺,不知到时候大爷还在不在 |
|
第二集金灯寺守护人老冯有点可爱,孤独但是坚持,遇事不争。原来有这么多默默守护着文物的可爱人们 |
|
叙事有情感,稍微乱了些。 |
|
第一集的基调有点莫名其妙,后面就好起来了。最喜欢第三集。 |
|
金灯寺石窟、壁画、小西天、斗拱爷爷……但还是最爱佛光寺啊,是游客进不去的香风花雨楼 |
|
“在山巅、在河边、在闹市、在乡间,前人垒木为梁、凿石为脊、砌土成墙、绘粉做饰。先人以非凡的匠心,将生活与智慧注入木石之间,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流转到我们面前。
也有这样一群人,自青春韶华至白发苍苍,仿佛只是一瞬的时光。他们选择与木石搭起的古建筑为伴,如同守护神一般在一次次危机中守护着看似坚硬但有脆弱的文物。” |
|
山西真是古建大省 531处国保单位 779处省保单位
文物守护人的工作真的很清苦 也很伟大
第3集第4集拍的太好了 尤其是第4集里的斗拱爷爷 好可爱 对古建是真爱啊
可惜守护人们都步入老年 只有每个月300块的补助 后继没有年轻人 好悲哀
择一业从一生 护文物安然 让文明延续 |
|
挺好的 多拍点 其他省也关注一下呢 |
|
生动鲜活的守护人们和精妙世无双的文物们~每位守护人都特别可爱,镜头和文案对守护人生动工作与生活的捕捉都细腻有温度。但好像这一季都是围绕山西的文物展开,期待还有更多季更多地域的故事。 |
|
不错不错!接地气的纪录片 |
|
每集时间不长,基本上都在介绍守护人,古建筑的镜头和描述比较少,可以作为山西古建筑的入门篇观看。片中的几位文物守护人还是很值得称赞的,他们的工作功不可没👍 |
|
实则是一部山西古建推广。
希望更多为古建筑付出青春和汗水的人被看到,也希望更多古建筑被看到,不止山西。 |
|
去山西玩之前特意找来看 |
|
一边做手工一边听,然后就觉得以后自己也去守着文物养老,心里挺安静的,实际上,这是个非常低收入的孤独的工作,希望能被大家看到,提高收入水平吧 |
|
守护人眼中的古建一直充满魅力。
感觉这些故事被记录。
再次羡慕择一事终一生的幸运。 |
|
其实有比较刻意的地方,但看在有诚意的份上给7分。这是一个好选题,但是讲述的逻辑我认为可以更好更多面 |
|
佛光寺那一集和最后一集挺好,因为人和故事,文物才有趣。 |
|
非常不喜欢网红那集 |
|
太棒了!文物的切入点,不再是孤例和法式,这些远离当前的专业概念,而是亲身接触的人。文物需要这些一线的工作人员,辛苦了,文保部门好样的。不过有些镜头略显刻意,要是能再还原生活些就好了。期待后续 |
|
太羡慕了。文保人有异能,能穿越时空进入宝物本源的世界。也不知道为什么哭。可能是被老师们非凡的匠心和坚忍打动。可能是因为路易老师认同了我们新代人对平等和尊严的追求。知足了。即便早已被贴上无知狂妄的标签,有人仍在为我们悲痛。已知足。 |
|
感谢每一位守护人,我们才能看到今天这些震撼而美丽的文物 |
|
第一集金灯寺的老爷子背着几十斤的佛像往山上藏,叫佛像好好保护自己,对着存放在博物馆的佛像说“你在这里很安全”;应县木塔的老爷子说梦见起火了哭的不行……守护人真的全靠情怀,泪目! |
|
后期做得挺好的,确实高开低走,佛光寺那集还不错。 |
|
开场就是滑翔伞暴击 |
|
“护文物安然 让文明绵延”有热爱才会有坚持 |
|
【宝藏纪录片】EP1金灯寺,水陆殿开篇王炸,这水池也太漂亮了。老爷子和佛像说话让它保佑好自己的画面无比感人,就是朴素的情感流露。EP3佛光寺,拍照比较迷茫和女游客打成一团的碎碎念小妹太呆萌了,小猫咪郭汤圆居然还有名有姓的。胡所这个领导不错,说讲三五句真的只讲三五句doge山西最大的问题就是景点太分散了,所以文保人的待遇也差,留不住人,希望物质更丰富后,能用电子化取代一部分。EP4,斗拱爷爷和另一个文保守护人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啊。EP5,小西天确实震撼。EP6,应县木塔,柱子轮流休息也太好玩了,超大号猫爬架长满了猫猫。复刻太牛了。EP7,永乐宫,哥哥说妹妹叫竣工就觉得这名字女孩子肯定不喜欢,果然改名叫海洋了。EP8,居然一堆人在对林徽因先生打拳,服气 |
|
片子是从守护人的视角围绕古建筑展开的,拍得很有质感节奏也不错。
说起来是日复一日条件艰苦枯燥无味的工作,一个人一个手电筒孤山守石窟,要坐大半天的车几经周折才能下山看望家人,却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坐立难安一心想要回山上去。
青年人的困顿孤独和不甘杂糅在一起,最后只是自在地躺在寺庙院子里的草地上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句美好惬意。是走是留先不想了,此刻阳光正好。
年迈者攀高处摸一把元代的尘土就满足得嘴角都要咧到后脑勺,他们眼里闪烁的精光让我觉得无比陌生,我从来没有在我的日常工作中见过这样的眼神,尽管满身灰尘却又神采奕奕。
神像悬在高处垂眸看着世人,凡人碌碌一生守护神像不受风雨侵蚀。
数十年如一日,无数次沉默的注视,无数次伸手拂去它身上的灰尘。
(最后一集有点拉胯,前面七集都还不错) |
|
几年间陆续去了好几次山西,既看古建,又遇见了各种各样有趣的文物守护人……就像这部纪录片,既拍出了建筑文物的历史底蕴,又充满了人文关怀~ |
|
山西文物真的太值得大家去看了。良心好剧。 |
|
看到守护人说给老人家摸摸灰,守护好游客这种真挚感情流露就很感动,回到自己家都没人记得这位无名英雄。人与人不好过,交往太复杂,一个人就清净了。 |
|
要去一趟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