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爱玲曰。通往女人心的通道是阴道。 |
|
我们看到花很美总忘了花其实是生殖器,我们想起来花其实是生殖器就又忘了它很美,我们给它太多期许和评价的时候,却忘了它只是花而已。男主演技好过女主太多了…… |
|
北美首映,有人批评此片过多的性爱情节,片子开始也令人困惑,可看下去才明白,性只是此片探索女性解放的一个方式,并不是主旨。夹杂在两种文化中的人最痛苦,面对道貌岸然的留学男的虚伪道德观,及单纯法国男毫不掩饰原始欲望的直率,她鲜少言语,却是最清醒的人。私人化题材缺流畅主线,需耐心观看。 |
|
女人容易陷入到一種自以為是的感情中,通過做愛(被做愛)獲得存在感,營造一種兩人間自認為深厚的維繫。這就是愛情嗎?我想花心裡也不清楚。她很被動,因此她只會隨心所欲,而衝動的自由和壓抑的穩定,好像都差了甚麼,又甚麼都想要。BTW,政治觀點的插入是為何?電影是否可以僅為表現某種真實? |
|
8.6;yes, I still can recall the best moment that ever happened all through my life, and oh how I know it is |
|
娄大神果然能把全世界所有城市都拍成一个样儿。与前两部相比,这个故事显得简单却更贴近现实,重点是一种两难的状态。唯一的失真点在于女主角言行举止很显然不是在中国长大的。PS:不知剧情如果换成中国男人搞外国女人是否会让“道德帝”们觉得“有尊严”些? |
|
那些因本性单纯仁慈而轻易委身很多男人的女人宛若母神(这里所说的母神为字面本意),却被虚伪卑劣且精神阳痿的男人诬蔑为“母狗”或“婊子”…… |
|
让一个MAN WHORE看一个BITCH的故事,这简直太有共鸣了,抛开物质层面只谈精神层面的爱情,老外身上的那股野性,浪漫或者说某种类似骑士精神的东西倒是(片中的)国人身上所没有的。性是种容易上瘾的东西,爱情也是,一旦真的爱了,再提尊严就太可笑了。突然想到那句“爱的滋味就是疼”,呵呵。★★★★ |
|
爱情这东西跟毒瘾一样,即便越陷越深到失去自我却仍浑浑噩噩的混着。影片还总带着些无力的漂泊感,离开法国回到中国就真的是解脱么,逃离不稳定却会有新的痛苦,总觉得这个爱情关系还夹杂了导演自己的处境在里面。 |
|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法国文艺片的道路上,娄烨老师吃太多尾气了。 |
|
娄烨从不让人失望 |
|
1、敢把两性关系拍那么真,也就娄烨;2、性比爱更诚实,爱比死更冷酷。 |
|
一句一起五道口买衣服,全场都笑了 |
|
阶级性大于女性主义的意味 |
|
头一回跟这么多人一起看毛片儿 |
|
喜欢电影摒弃价值观的视角,真实而细腻地刻画出了焦躁而不知所措的青春末梢,却并未对轻浮的表象予以更深入的剖析。花的人格展示仍不够完整。 |
|
跟原作相比,删去了所有物质层面的内容,只留下了精神层面,“爱”。床戏拍得蛮节制。最可惜的是删去了原作中那些与电影相关的内容,女主角在法国读的简直是社会学。所以如果没有读过原著,放眼看去只是肉和肉。娄烨招牌式的手持、低照度和跳切。竟然想起三毛与荷西。男主竟然好像小法,萌啊…… |
|
遇人不淑有时候是因为你自己不淑,当然,被称为Bitch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一种向外寻求安慰的渴望,中国文化才是最大的“花/Bitch”的复合体,但是对此娄烨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花”最终的无依和性别无关,而是一种存在的无依,是绝对的,这才是可怜之处。 |
|
“娄烨成功把北京陌生化了。”“怎么办到的?”“——晃!”晃得真头晕。。。x镜头有点多,有点吃不消。。。女主的侧脸好美! |
|
娄烨没让人失望,《花》拍得挺好,依然那么美的手持摄影,迷人恍惚的色调。娄烨是最会拍女性情绪(或文艺女青年)以及身体质感的导演;能透过女性视角细腻窥探当代中国人混乱中的爱与痛。这个片子有很多符号性的东西值得说一说,得闲写一篇长文试试。《花》不是娄烨最好的片子, 不过值得四星推荐。 |
|
她打开了眼界,她通过赤裸的性感受到了激情,她不想再回到那个一尘不变毫无新奇的家里了,她又回到法国,她又迷失又孤独,不知道自己这时究竟是想要什么。 【就像所有人一样,所有听起来对这个文艺逼的故事不屑的人一样,你们在那样的情境下也没法儿像看戏一样对自己深陷其中的愚蠢无助和孤独指指点点 |
|
爱情不可或缺一部分的就是自虐;手持+情欲+隐晦指涉+禁史。(原短评已被shan) |
|
娄烨拍的其实是私情电影啊,放置在中国的传统中,其实和《三言二拍》讲故事的方式很近,用身体对抗又被身体吞噬,去政治同时又无处不在的政治,看了这么多之后觉得,对于性到底是什么,我们即使谈论再多,又能有什么答案呢?人们只是是生活和实践而已。 |
|
心情复杂。非常理解非常羞耻。代入感太强以至于现在的我无法做出评价。三年之后再回来写一篇长影评吧。以及,原来某国某阶层世界观中有“接受单独约会=可操”。感谢娄导提醒。 |
|
露骨的情欲传达对政治性诉求的不满,但矫情做作的政治性符号嵌入看似“激进”,“民主”,实则陷入公共知识分子的怪圈。张、崔、郝的露面,彻底暴露娄烨在政治上幼稚的偏见,而且其试图在《浮》的上映等问题上继续与体制斡旋,实不明智。一个成熟的艺术创作者应持更优雅更成熟的姿态,而不是如此般呈现 |
|
文艺青年就是喜好折腾感情啊,娄烨是吃准了女文青这块人群的心理鸟……北京说唱走进这种情色文艺片实在不协调 |
|
你有什么权力评价别人?当你追求物质,当你攀附权贵,当你出卖色相,当你在污浊世界里逐渐迷失了本心,价值观一去不复返时,回头再看看自己,到底比她好多少?她只不过是一个遵从本心,漂泊异乡的女子,为了幸福遍体鳞伤,道德帝的你我,有什么资格看轻她?底层人物的命运,幸福的人如何会懂? |
|
不太找得到點在哪裡,女性主義的失敗?崔衛平和張獻民又夾帶了一把私貨,這回還捎上了郝建。 |
|
不敢标“爱情”的标签真的是因为里面的所谓感情也太过轻浮虚幻和廉价。虽然几个角色很难得到认同,但娄烨真是拍什么城市都是同个味道啊,这点还是可以的。。然后就是我真的觉得女主不像大陆的女生,一查果然不是 |
|
花隐约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主动但总主动得不是时候,我倒是希望她再放开点儿。这里面的男人才个个是bitch! 也毫无意外,就知道讨论区,短评里会有很多酸葡萄会大骂女主人公。 |
|
好前卫,看不懂。。 |
|
绽放是一种撕裂,交媾是一种破损,相爱是一种妥协。 |
|
我们把孤独表达出来,只是为了欣赏它在聚光灯下的姿态吗,这对孤独本身算是尊重吗?娄烨似乎已经陷入病态的自恋中无法自拔了。如果创作只是为了沉溺自虐,把玩痛苦,试图吸引人们的怜悯,却并不打算在其中找到光的话,这样的作品,还值得一再被创造吗? |
|
綁架得多了,婁燁就知道如何得心應手嘩眾取寵了。 |
|
娄烨到现在没有拍过一部我觉得好看的片子,故作深沉,只会卖弄小聪明,以话题性支撑自己影片的导演无疑是失败的。 |
|
3.5。娄烨补齐。《推拿》>《苏州河》>《SP》≈《春风沉醉的夜晚》≈《浮城谜事》≈《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紫蝴蝶》>《花》>《周末情人》>《危情少女》。 |
|
这张碟我留下了,因为有些露点 |
|
手持看着还是晕,姑娘也还是平胸。阉割的文化和压抑的欲望,娄烨从性做切入口是驾轻就熟,我也觉得片名叫《母狗》更切题。快解禁了,不知道导演还准不准备拍LES了 |
|
看完之后去补了小说《裸》。片子过于单薄,出去一贯暗淡的色调之外,第一次看的时候如此多情色的戏份很难让人抓住重点。我一直期待一个更为饱满丰厚的故事,该展开的地方没有展开,未免有头重脚轻重点放错之疑。说到底也只是一个留学生文化冲击的灵与肉的故事。奈何单薄的情欲故事缺乏血肉何处共鸣。 |
|
还不如拍文艺版的小月月算了 |
|
做一个纯粹的婊子多难。 |
|
开头觉着晃,晃着晃着就开胃了。另外,张献郝建崔卫平,他们就是娄烨同学的吉祥三宝。 |
|
比预想要好看,通过女主的视角讲述了一个由性爱和两人各方面差异所产生的矛盾冲突相交织的爱情以及在其中迷失的故事。床戏的确太多,减少中间部分的两三场应该会好点。很喜欢后来北京那一段,由环境造成的巨大落差以及迷失感很有感触。拉希姆幼稚冲动的男性角色其实挺有魅力。感觉片名叫Bitch更 |
|
故事没什么好说的…………这种故事只能让小清新们去随意发挥想象了。文化冲突那一段比较牵强,不太站得住脚。娄烨是一个很个人化的导演: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当然这是每个人的自由。 |
|
这译名什么意思? |
|
借着胶片又看了一遍。当时对娄烨一见倾心就是这片,也该是最喜欢的一部。娄式用镜有最好的表现,影片一半成就来自剪辑。 |
|
除了他们见面的第一个早晨镜头是平稳的,阳光是柔和的,任洁脸上泛着淡淡的微笑以外,全片都是镜头与镜头,语言与语言,阶级与阶级,空间与空间,肢体与肢体之间无法调和的激烈碰撞。最后她站在列车门前,站在来去的夹缝之间。 |
|
“我们连话都没说过 怎么会做爱” “做爱需要说话吗?” |
|
这不就是新浪潮中知识分子的难言之隐吗?娄公子拍的太白太直了。 |
|
花花草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