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妇女崛起吧,别再愚蠢地结婚伺候男人了 |
|
破除传统糟粕,不是一切传统都是好的,愚昧的妈宁可卖地凑嫁妆好逼女儿嫁人也不肯用更少的钱让女儿去上大学,老婆都走丢了还遵循风俗不肯告诉别人丈夫的名字还怕丢脸不肯去警察局,这都什么封建糟粕,快破除了吧。农村真落后。最后两个走丢的新娘都有了很好的结局,想上学的那位被黑警从坏丈夫手里救下,自以为妈妈家教极好的走丢后多少终于见到点外面的世界。担心她在外面走丢被强奸还好有好心穷人和卖小吃的奶奶救了她。温暖女性电影。 |
|
印度版上错花轿找自己。 |
|
叙述方式富有喜感,看得心情很好,印度电影里的印度警察罕见地干了点人事,结尾美好得都有一点童话的感觉了。/ 5.29 后知后觉,发现是阿米尔汗监制的电影,难怪看的时候就觉得故事写得不一般。 |
|
不要为有梦想而道歉~影片里的有些台词还不错,还是好人居多!其实还蛮想看贾娅学成归来还有布尔,迪帕夫妇他们一起去车站看望曼珠·麦奶奶的!不过结束于贾娅开始追梦也很OK,迎接新的黎明,抓住新的微风,飞向金色的光芒! |
|
真girls help girls电影 特别是火车站卖小吃的大妈 |
|
题外话。
我套入了一下中国的背景,故事2分钟就剧终了。。
除非是拐卖绑架或者其他犯罪,成年人走丢半天找不到只能是在过于不发达的社会了。。 |
|
结局很各得其所的大团圆,但是中间的女性情谊确实值得欣赏。 |
|
阴差阳错,火车上有多对披着婚纱的新娘与新郎。新郎各有不同,新娘却看起来都一样。如此,错乱情节造就的喜剧就开始了!两个被丢失的新娘成为某种象征,深刻表露了印度社会的现实百态和普通民众的生活境遇,以及主人公的命运与追求等…… |
|
“要是你仔细想想 女人根本不需要男人 但如果所有女人都想明白了 男人就会完蛋” 很好的故事,看到流泪。希望所有的贾娅、布尔、曼珠都能幸福地生活! |
|
上影节。通俗大众,适合送片下乡科普基础女权,和《想象之光》不是一个赛道。有些狗血电视剧的拍法,比如女配有空说八遍“你听我解释”但就是不说正事,比如女配一想计谋就张颂文批评式表面化演技,比如还是停留在大团圆结局。男主宛如废物,能把老婆弄丢,弄丢后不是蹲车站自我感动就是借酒消愁打朋友,竟然还问爹要不要电报告知老婆家里……大哥你老婆丢了你还瞒着?正常人第一时间急的满世界通知满世界找!唯一有用的海报还是女配想的。不反对女主傻白甜恋爱脑,但至少得有个能强大保护她靠谱的老公吧?男主完全配不上。奶奶和女配很高光。 |
|
结局有种不真实的美好,真要多读书啊 |
|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印度版的“上错花轿嫁对郎”。两个新娘的阴差阳错,一个新时代女性的自我觉醒,以及一群善良热心的陌生人。7分 |
|
一场误会刚好成就了两位女性,一个追求学业,一个遇见爱情,还有可爱的小吃店老奶奶教年轻的女孩学会独立,自力更生,掌握赚钱的力量后会有多强大。本片堪称“girls help girls”的典范:要是你仔细想想,女人根本不需要男人,如果所有女人都想明白了,男人就会完蛋,这就是 欺诈。 |
|
印度的父权制糟粕:女性成为夫家的归属品要掏巨额嫁妆,钱权两空的处境下就更不可能获得独立。本片更像一个温和的童话故事,被美化过的印度男人和印度警察,这种美化让我觉得无意义且有误导性,没有反婚,只是反对“不公正的婚姻”,但婚姻的本质就是剥削和不平等。但本片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最起码有这样一个发声:你可以不沾男不结婚,你永远要先追求自己的学业和事业。再提一句,以老年单女身份出现且思想清醒的Manju奶奶在国产剧中完全是罕见形象。 |
|
我可以说一整句英文吗? “i love you” 哈哈哈哈哈哈哈 |
|
[视]123.7min,符合预期,难得阳光的印度片,温馨小品,结尾催泪,头巾滑落欲戴未戴有深意。2001年1月29日满月节,失踪四天,火车乌龙,两位新娘奇遇,一边“隐入尘烟”加谍战喜剧,一边<幸福终点站><忠犬八公>,境遇反差,互为调剂。双女主,大女主像劣迹艺人赵薇,容易出戏,有城府的知识女性,匹配背景诈骗新娘案,小女主天真善良遇好心摆摊大娘,过来人与新人的三观碰撞。观影前甚至预期新婚没见过脸,成年人不回家的苦衷,警察高光抢戏,女性抽烟,家暴复仇,纵火杀妻,女性平权,受教育权,就业独立,无头纱不拍照的民俗,女性互助,拒绝命运PUA,两难问题,双向奔赴。前期新娘第一句台词为本片定调,“女人总是被角色和责任束缚着”,讽刺异地恋,网吧和通讯、交通形成反差,高科技低生活 |
|
上海电影节看的第一场,还可以,一部剧情流畅的影片,不知道印度本地对这部剧情如何评价,但能看到这样女性成长的片子还是挺开心的。记得里面一段对话,大概意思是说男人不让女人有接触外界机会的原因是他们害怕,害怕女人知道其实她们根本不需要男人,印象挺深的哈哈哈哈哈。还有,为什么要当体面的女孩,什么叫体面的女孩!有梦想也不是一件需要抱歉的事情!—————————————————————————最后一个女孩步入了婚姻家庭一个女孩去读书实现梦想,两个人都实现了自己的选择,maybe婚姻不是“扼杀”女性的公敌,糊里糊涂地让她度过人生才是。 |
|
多好的一部片子啊 女性 觉醒 ...笑中带泪 |
|
好好看!满溢的女性力量和女性友谊,感觉走了优秀印度片一贯的路子:倒错的开头,赤裸裸的社会现实,动不动唱歌和最后的科幻片结局。说教有点重但是考虑到受众感觉一定量地喊口号还是可以理解的,喜欢看这种科幻大团圆结局,生活已经很累啦,让大家在荧幕前做一个好梦吧。 |
|
比想象中好太多了。 |
|
以为会变成上错花轿嫁对郎的剧情,其实是隔三差五就把女性独立的牌打出来,面纱遮面,不能大呼丈夫姓名,拽错新娘也难怪,正是这一失误,总是被角色和责任束缚的女性获得了觉醒,真心相爱的人重聚,平素坏透的警察也转当好人。 |
|
26th#SIFF#第六场。节奏有些慢了,不过这部喜剧片还是非常值得鼓励与推荐。它有讽刺精神,也有强烈的女性自觉。很多瞬间让人为之一振,比如被规训的女孩将食材放进油锅里的滋滋声,甚至她最后呼唤丈夫的名字都成了人物弧线的最后一环。影片的人设挺精炼的,被规训的女孩是大多数印度女性的缩影,车站婆婆与投身有机农业的女孩是觉醒的女性。最值得注意的是,那个警察所代表的法律也是克服女性困境的关键环节。从故事上看,人物的转变似乎有些突兀,但这似乎寄予了主创的热切期待。@百丽宫影城(来福士店) |
|
赶场堵车错过了开头半小时,但不影响剧情,回头再补。是反映真实环境,但极大的柔化并放置了NPC的大团圆轻喜剧,得有希望和盼头呀!音乐蛮好听的~回头找机会跟印度朋友们聊聊看repo |
|
《迷途的新娘》是九月份最好的女性电影了 虽然逃不过经典的“宝莱坞式”大团圆结局;台词“我们(女性)总是被各种角色束缚着,已经不互相做朋友了”;
结尾的最后一句话竟然是:“不要为梦想而道歉 ……”这句话简直是点睛之笔,说给女主角听,也是说给所有观众听;曾经的我也想有人对我说这句话 后来的我 学会对自己说出这句话 |
|
你不必因为有梦想而抱歉 |
|
可爱温馨的印度电影,小新郎新娘夫妻好搭,遇到的善良的人们都很有爱也很接地气。 |
|
简单又传统的电影,梦回10年代,小两口真甜啊。 |
|
各个国家男人都想把女人打上骗婚的标签,哪怕钱财本来就是新娘自己的。还以为是上错花轿嫁对“郎”,原来是上错花轿找自己的故事。值得一看。 |
|
电影想呈现的是很美好的事情,非常喜欢这个故事。 |
|
siff/虽赠票但我眼里最惊喜的一部!很基础的女权思想却在印度闪闪发光,她们的01年依旧在讨论“可否公共场合大喊丈夫的名字”“可否摘下面纱”“被抛弃后回娘家会不体面”女主人公们也是在最后都打破了这些课题。喜欢里面卖食物的奶奶角色,简直是茜儿的精神导师…把她从大便思维变成鸡屎思维(指仍相信婚姻 但会工作)也算一丢丢的进步吧!剧情也比较好看,除了警察就是机械降神…得亏加场 不然错过… |
|
7 |
|
天哪!四月底用一部温馨高质量的喜剧结尾,太幸福了!虽然结尾是美好的愿望,但!演得太好了,剧本太好了,好喜欢小新娘太可爱了,还有孩子的声音,事业型火车站小吃摊奶奶和小新娘那段好感人,音乐仙得不行了印度版radio head! |
|
还行。整体叙事风格一看就是阿米尔汗的语音风格,这让我对从女性嘴里说出来一些智慧深刻又俏皮的话感到出戏。人美,歌好听,最后一点点揭开真相 以及警察这么优秀,还是让人暖心了一下下。 |
|
太可爱了……😭😭😭😭😭😭😭非常意外的是虽然唱歌了但是没有跳舞!!!(?) |
|
#🍋观影# 怎么说呢,印度这个国家的确奇葩,电影照拍,妇女地位照样低下。可这种很燃的剧,还是令人心动~ |
|
直给的故事,直给的情绪,直接点出女性困境和觉醒。几乎全员无恶人的理想世界,胜在女性找寻自我的主题。片子里的女性友谊很动人,“女人总被责任束缚,都不互相交朋友了”,婆媳、妯娌都可以是朋友,因为她们首先都是独立的个体。 |
|
超好看,里面除了纯情废物、迂腐长辈、势力乡绅、发癫政客,还有因为迷路而学会养活自己的少女,和为陌生家庭中女性启智的姑娘,以及本以为是贪婪官员但却颇有进步思想的警长,都去看,看完让人感觉快乐 |
|
这样的电影真应该引进! |
|
印度电影通常不难看! |
|
父权经年累月禁锢女性的遮颜蔽体律令和缄口夫名习俗反过来变成出逃新娘最好的躲避追踪保护符。本片巧妙地将叙事时空设定在数字监控时代尚未启幕的千禧年初农村,裹着复制大红婚纱被抹除主体身份视为夫家财产的悬置在出嫁仪式半路「迷途」女人因此在短暂错位中窥见人生除了一眼望到头的死局向别种可能敞开的窗口,而身份的认知与建构正从附属烙印褪色的罅隙复位、重启乃至滑脱男权封建社会为女性划定的唯一正轨。虽然影片属于妇女解缚议程成为全球共识的当下虚构影像对过去历史的修正童话式再演回应,转变生硬的脸谱人物和刻意外化的抗争口号等主旋律惯用匠气手段依然不减那些日常身影的凝望片刻烟煴间令说教失色的无言裂变,即使安于宿命重塑已然发生,工整提炼的女性互助组别和处在意识觉醒不同阶段的女性个体肖像纪录也足以构成赋权与发声的澎湃力量。 |
|
SIFF26 第一部,开了个不错的好头。
“当个体面的女孩”是这个世界给你最大的谎言。
醒醒啦,你可以在镜头前自信微笑。不要等人来认领,你该知道自己“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
故事很简单,但处处是恰如其分的巧思。需要“蒙面”才能守护的“名誉”,给故事合乎逻辑开展提供的空间。尤其喜欢车站小卖部老奶奶那一条线,有种养成系温馨感;贪财警察突然正义那一段真的很高光热血。 |
|
打发时间看看的,剧情对我来说没有吸引力。不过故事本身还是可以的。音乐还算不错。 |
|
26thSIFF 第二部
再说一遍我可太会选片了
宝莱坞真的越来越棒
贾娅真的是能干大事的人
芙儿从被规训的妻子成长为可以自己干活赚钱、独自坐火车、知道自己和男人没什么不一样的独立人
每个女性角色都有血有肉有故事
男性角色也同样不是纸片人
讲故事能力吊打xxx(不一一点名了) |
|
印度版的上错花轿,喜剧元素还是不错的,大团圆结尾也感受到导演的善意。但是依然很难用我们的认知来评判印度,丈夫的村落的名字不知道,丈夫的名字不能说,娘家不能回,禁锢印度女性的不止一张头纱,还有那已成为共识的对女性不平等的观念,而影片中的男性形象也是一言难尽,丢了老婆后男主只在家里干着急,议员只为自身利益利用男主,警察依然只是为了金钱而办事(虽然最后做了件好事),还有作为反派的对方丈夫的各种刻板印象,全片的核心应该就是那girls help girls的戏份,温柔听话的普尔,聪慧的贾娅,还有善良的曼珠,一段奇遇换来的是女性的自我觉醒,这在印度这个根深蒂固的父权社会下虽显得微不足道,却也依然散发着光辉。7.6 |
|
不让女性露出面容和头发,是不想让女性拥有属于自己的身份。 |
|
Jaya好好看,好像黄子韬 |
|
反映印度男权社会物化婚姻,禁锢女性的现象,以及女性要求平权的呼声。只是叙事手法传统了一些,乏善可陈。两星半 |
|
非常值得一看的女性主义佳作。导演是Kiran Rao,阿米尔汗前妻。基兰生育困难,多次流产,最后代孕了一个儿子。为了照顾孩子,基兰放弃做导演,给阿米尔汗做了十年制片。这是她婚后重执导筒的第一部作品。剧本是阿米尔汗发现的,基兰看到以后很喜欢,找了编剧二次打磨。火车站茶摊老奶奶这个角色是她接手后加的。结合基兰的人生经历再看电影中的台词,真是妙极。(希望能有更多印度女导演冲破婚姻和家庭的束缚,带来更多女性视角的作品。 |
|
除了这个科幻式的大圆满结局,都挺好的,讲述女性觉醒,国产编剧和资方要不要看看别人都在讲什么题材,我们的题材是越来越倒退,还不如半个世纪前的国产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