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有两种电影,一种是戈达尔的电影,另一种不是戈达尔的电影。如果电影里一个青年走进咖啡馆,谈论着革命调戏着第一次见面的女孩,那肯定是戈达尔;如果一个青年在客厅里和刚认识的女孩谈论着哲学并商量去乡下度假,那肯定是侯麦。如果一个青年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四处乱逛,别说着一些只有他自己能听懂的话,那是戈达尔;如果一个青年在海滩上或者在度假屋惹女孩怄气不久之后又和好了,那是侯麦。 |
|
戈达尔的论文电影,政治,性,文化,消费主义无所不包。1.纪录式访谈长镜,松散情节,宣言式大字交错穿插,既解构传统电影,又彰显后现代社会的疏离与断裂。2.声画错位,复现的枪声,影院单镜头内的断续配乐。3.拆字:男性=面具+屁股,女性=空无,F____IN。4.投诉画幅,借火自焚,马克思与可口可乐的孩子。(9.0/10) |
|
伯格曼评价戈达尔:我从他的电影里看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他们都是那种让人思维混乱,假正经并且死气沉沉的电影。他的那部叫《男性,女性》的狗屁电影是最没趣的一部,亏得还有那么大的名气。 |
|
恐怕是最感同身受的戈达尔。男性如太阳一般, 披荆斩棘却处处破壁,用锋利的口舌时刻战斗着;女性如月亮一般,风花雪月却自得其乐,用温柔的眼眶无限包容着。世界是更开放还是更封闭的?是紧紧咬合的还是全然错位的?镜头紧紧包裹着人物,如星系一般以万有引力互相牵制着,却始终在框定的空间中打转。戈达尔要的是影像意识的无限大,以及在参照系对比下感官层面的极度渺小。 |
|
利奥德跑到放映间指责画幅放映错误的段落看得我老泪纵横。 |
|
她蹩脚的跳跃姿态以及他怪癖的吞烟动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ymCp2dacJQ |
|
4.5/5 masculine包含masc和cul,而feminine除了最后的fin一无所有。 |
|
戈达尔惯常的玩世不恭和虚无主义弥漫全片。令人吊诡的是,其实在类似采访的镜头下,一种表面追求客观的视角却记录的相当主观而非理性的叙述。由此引发的结果导致提问者也被带动,问题开始变得可笑而没有意义。这种反讽是因内心立场不同引发,所以男性女性的话题实则是个伪命题。 |
|
戈达尔说这部电影可以叫做“马克思与可口可乐下成长的孩子”,果然像一片论文。一个完整故事,中间穿插了许多对男女的谈话,涉及的东西方方面面。 |
|
the children of Marx and Coca-cola; we control our thoughts which means nothing, and not our emotions which means everything; it's impossible to always live alone, without tenderness you'd shoot yourself |
|
男人的问题女人给不出任何答案。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桥梁并不是沟通,而是矛盾与性爱。戈达尔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这是对话的姿态,也是电影的某种本性,即与观众对话的本性。可口可乐女孩选择发声,马克主义者选择沉默。我揣测戈达尔的观点应该是,男人是贪婪的,女人是无知的。 |
|
7。男权社会必如此 |
|
大占经典 |
|
让男人看女人,让女人看男人,世界很纷扰,戈达尔的内心很细腻。【你杀了人,你是杀人犯;你杀一百个人,你是征服者;你把他们全杀了,你就是上帝。】 |
|
"Masculine/Feminine" 披着15章论文式电影的外衣,戈达尔招牌式的黑屏语录,从另个角度刻画了六十年代年轻男女冷静的疯狂和迷茫,记录和反思“The children of Marx & Coca-Cola"的遭遇:战争、革命、性解放、消费主义etc Madeleine梦呓: "孤独的灵魂深处...全裸女性额头..海洋..梦中..两人死一般站着 |
|
围巾土 |
|
思路清晰明确,议题讨论引人深思 |
|
戈达尔说,“我认为自己是写论文的,用小说方式写论文,或将论文小说化。只不过我不是用写而是用拍的。”戈达尔极尽影像和视听之能事,用自己的方式通过电影来探讨生活乃至整个社会中的问题,涵盖范围广,但在内容上缺乏一定深度(不知道后期会不会更加深刻),这片子倒是合我口味,影片里有,法语中“男性”(masculine)这个包含了“面具”(masc)和“屁股”(cul),“女性”这个词却没有再拆分,但是在片尾,戈达尔给了我们答案——“女性”(féminin)包含了“结局”(fin)… |
|
通过几个男女间的对话与小故事,戈达尔表达着对于当时社会各种现象、男女关系以及新思潮乃至意识形态的观点。所谓“马克思与可口可乐并存下成长的孩子”。戈达尔注册商标式的跳接,声画不相对的突兀,新浪潮的新潮。 |
|
7.9;消化道 |
|
超出意料的好看,太棒太棒了 |
|
“哲学家就是用良知对抗观点的人:要有良知,就得对世界开放。要做到忠实,就要去行动,仿佛时间并不存在。真正懂得人生的人才有智慧。” |
|
“我从他的电影里看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他们都是那种让人思维混乱,假正经并且死气沉沉的电影亏得戈达尔还这么有名气”——英格玛伯格曼。有道理...... |
|
4-10-2009 3:00pm science museum |
|
这一次,我终于和伯格曼站到了一边。 |
|
与后期万花筒一样的剪辑差天共地,这时候的疙瘩儿反而是个纪实派的导演,大量景深长镜头,大特写,突然蹦出来的画外音。探讨了男女,社会主义,哲学等问题。“意识不能决定存在,但存在可以决定意识。”处于战后混乱不堪的巴黎年轻男女,既厌恶又关心政治,一腔荷尔蒙到处发泄,对突如其来的现代化充满恐惧,他们的空虚与快乐永远无法复制。结尾是标准的疙瘩儿抖机灵F_in |
|
7.7 真人真事:看的时候扔掉了喝了一半的可口可乐,因为我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青年。 |
|
我想我一定是把你跟你重叠在了一起。
“方松点,ポール。”
“アモ!アモ!”“男人的心漫溢着孤独,你回首仰望我眉眼间的女性美,我的爱瞬逝深海。”
“在梦中,我们同样抗拒死亡。”
|
|
MF和BB在里面小露了一脸 |
|
愤青的理想主义革命生活。这次做得像是一个集锦式的碎片化的私人论文。我们回答问题时映照的不是现在,而是过去。 |
|
爱啊,爱啊,孤独的灵魂深处,我仰望着你的容颜,全裸的女性额头,我的爱就是一片海洋,梦中,两个人死一般地站着。 |
|
戈达尔电影的全部意义 |
|
我很羡慕他们,有一个可以大肆书写的时代。我也羡慕他们有大肆书写的自由。我喜欢的剧作家说影像会限制我们的思维,但戈达尔的片子本身就是一种开放笔触。我在想是我会怎么拍,大概最终也不能绕过政治不谈。不要产生思维定势,因为生命本无常。男女主角都很年轻漂亮,连作态都是美好的。 |
|
3.5 |
|
在美国,生活节奏快,而且自由。某个女人打死了男人,只好卖淫以养活孩子。“我们老是被配音”几首女生配乐很好听。“你要是杀了一个人你就是凶手,杀了百万人你就是征服者,杀了所有人你就是上帝”。男人爱搞政治,后来死。女人为是否流产他的儿子而迷茫。
|
|
04.12.2010 电影课“从文学到电影”专题观看 |
|
怎么怎么招的都到了政治 |
|
印象比较深的是女孩儿说“巴黎的劳动者都很得体”“你说那些工厂里的女孩儿 她们都是怎样的 她们连做爱都没有时间” |
|
in the heart of man is solitude,and your face thrown back and here we are against death ,and love that was a lie.女主美的可爱 |
|
风清扬 |
|
毫无疑问是我最喜欢的戈达尔电影。Chantal Goya比Anna Karina强一百倍,因为戈达尔只可能用她一次。无论如何,我看到了一个不满18岁的戈达尔,一种全新的戈达尔式喜剧。 |
|
很好玩很戈达尔。剧情简介很烂。 |
|
论文式 |
|
4.5 又想cinema verite又想自我表达,又要拍革命电影又跳不出情节剧框架,最终结果就是一部试图探讨现代生活的混乱与矛盾的电影自己比什么都混乱和矛盾。戈达尔这个时期太浮躁了,想法一大堆但都浮在表面,为实验而实验,最后还得靠低级的自我重复来打圆场。女主和歌是亮点。 |
|
戈达尔的轻柔小品。 |
|
很喜歡里面的幾個女演員。 |
|
戈达尔说:“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散文作家,我用小说的形式写散文,并用写散文的形式写小说:但我拍摄它们,并不用笔去写”。这就是在实验电影、剧情电影,纪录电影之外的第四种电影——散文电影。
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固定机位长镜头纪实的对话场景,戈达尔对于电影艺术的探讨,文字游戏电影,时常出现在电影里的政治、社会问题,男性和女性。
“我们理想的电影,不仅仅是我们想要创作的电影,也是我们想要生活在其中的电影” |
|
以前看照片还以为女主多好看呢,看了之后才知道是真丑,还是碧姬芭杜出场靓 |
|
20091004 1500 Science Museum |
|
戈达尔每一部电影对我都是一次挑战,大哥什么脑回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