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并非投票,而是不停止思考。
如果停止思考,不讨论只投票,第一分钟男孩的有罪判决就能定下来。你把这称为民主?对不起,没有反对意见的交锋,就谈不上民主。 |
|
不是关于法律,而是关于仁慈。 |
|
拍得这么花里胡哨干吗?我还是喜欢美国人的老版本 |
|
线索太多,台词嫌冗长,还是更喜欢原作的精炼。 |
|
相对于原版的密闭空间、抽离背景,此片插入了大量时代符号、个人遭遇,不再强调法律公正的绝对性,陪审团显得更人性化,态度的转变源自自身经历,其软弱和动摇更具说服力,也侧面解析了俄罗斯风云变幻的政治格局;表演非常赞,基调更悲凉;想表达太多,略有杂乱,部分指涉无法解读。 |
|
冗长、杂乱而且煽情,还不如中国大陆那版。57版的靠的是严谨的逻辑,理性的自觉,公正的自主,内怀的慈悲,最后不得不令人信服,再叹而伟大。俄罗斯的这个版本,几个人几段人生经历的故事就乎拉碴煽过来了,末了来句“仁慈比法律重要”。若此,信佛祖耶稣即可,要法律何用?7.5 |
|
俄罗斯竞选2008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作品,《烈日灼人》导演新作。没看过原作,这部翻拍的确是很长很叨逼叨…150分钟,第100分钟时小觑了10分钟,醒来已经完全云里雾里了…这是一部你得双眼盯紧字幕、脑子急速旋转、耐心、静心观看的片子…奥斯卡外语片是我也不选它。 |
|
要看第二遍的影片,12个老男人的优秀表演。 |
|
承受的主题太宽大,使得整个过程显得有些漂浮,但仍然是部好电影。 |
|
几年难遇. |
|
尽管是法庭戏,精彩依旧难掩。还在怀念当年的【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导演是天才。 |
|
考验了导演叙述耐心的力作,比57年的版本更丰富丰满 |
|
要完全看懂对白不容易 |
|
撬动投票结果走向另一个方向的过程,难免会自动对比印象渐弱的美版与中版,于是觉得他们虽然演技不差,但通过逻辑与共情把人的观念一步步掰过来的能耐,还是弱了,特别是那些个人悲欢,有了强行浇灌的生分。毕竟他们当中,太缺心中柔软的角色。但也正因此,意料之外的终极反转,才狠狠地替这个故事扳回一城甚至三城。人设有了对应,也更证明,人对人的善心能有三分钟热度,已经珍贵得不像话。所以这电影,不只是对司法提出质疑,对人性做出讽喻,还对被战争改写的局面,被阅历腐蚀的人生,提出无力回天的叹谓,毕竟世道如同体育馆破败了40年却不会有任何变更的管道。如果有那么一点善意甚至善举,真叫人不知所措。三星半。#资料馆# |
|
引经覆古,有得有失。吕美特做的是减法,米哈尔科夫做的则是加法,视听较之丰满,增强了空间感与电影感。虽然厚重,但也冗长。最后从硬性的法律回归到柔性的良知是全片点题之笔。俄版强调公道,即个人的价值准则。美版重视公义,即国家的价值理念。新版的优点在于广博深入,老版的经典在于清晰凝练。 |
|
老骨头们演技太棒了 |
|
7.9 |
|
泣涕连连 |
|
让人想到了《哗变》,12个老男人的戏真棒~ |
|
别人帮不了你。 |
|
换了个地儿重新拍,非常好的延续了原作的神韵 |
|
再看一遍 |
|
不算成功的翻拍,导演加入了很多俄罗斯元素,包括对寡头政治的影射,但导致全片过度拖沓,给观众的感觉并不好,面对演员长时间并不动人的个人叙述,稍微急性的人,很容易会失去耐心。远没有57年美国版能紧紧抓住人心,拍电影有时候1+1并不大于1. |
|
一场“拆迁”引发的血案!12位演员的表演非常的精彩。 |
|
如果仁慈凌驾于法律之上,又如果法律无力绳结罪恶呢? |
|
在法律与人情间奔跑寻找自己。 |
|
珠玉在前 |
|
“律法是一个开始,但当那更高的、慈爱的律法被抛弃之后,我们要怎么办?” |
|
找机会看57年的那个版本。 让我思考很多很多。其实电影史上好的剧本也不甚多, 这本应该算其中的一个,是一个谁拍谁拿奖的本子。 |
|
废话太多,又是俄语,不精炼,看得想睡觉,不如原版紧凑。 |
|
幸好,还有自己的东西,不然长了那么长时间的片子,煎熬。 |
|
这个版本比原版更使劲,每个人激动得都要喷唾沫,恐怕也是俄罗斯人民的性格使然吧?改编的结尾,把影片的主体改变了,从法律问题改成人权问题了,每个国家的少数民族确实都承担着不公正待遇啊! |
|
真正的大师水准,视听语言一流,让159分钟瞬息而过,大银幕太给力。【电影资料馆】 |
|
还是原版比较好看~~ |
|
同样的故事又翻拍一版,这版是俄罗斯版的12大叔故事会。虽然新瓶老酒,但正义、公平、法律的尊严需要得到维护~天朝那些草菅人命的司法人员,应该好好反省自己,学会慈悲怜悯认真负责地对待任何生命~ |
|
2008年4月6日
GSCAS
|
|
7/10。少见靠角色推动情节,每个人物都放到了核心位置,内心前史皆有文章,历史语境层层剖析。血水泡涨的泥土、平静骤响的废墟枪炮为前后空间对比,闯入小鸟是代表自由困苦或囚禁存活的男孩人生决择。左右摇镜和轨道环绕、一人一话的调度较重复,疑点推倒、戏剧转变都遵循原版,先入为主的我看罢无趣。 @2015-05-09 01:58:05 |
|
前半段被俄语的弹舌头搞得不淡定了,还有那个破字幕。 |
|
期待原版 |
|
前两小时:真相当然重要,所以还是要怀疑论证。只是和原版要表达的核心主题不同(当然也该不同,否则已有完美珠玉在前,翻拍意义不大),加入政治惊悚情节以串联展示俄罗斯社会政治冲突图景,可惜各位陪审员以自身经历推论的过程处理得既有些拖沓又不够严密,观感于此大打折扣。后半小时:真相没那么重要,更准确说是于当今时代没什么意义,因为什么也改变不了。无罪11-1比有罪11-1更令人绝望,陪审团缩影社会大众。“XXX全是骗子。” 7/10 |
|
如果没有最后的30分钟,它会被无数人喷。 |
|
典型俄罗斯风味X超现实影像的翻拍,个人却觉得比不上美国的新老两版 |
|
一部先入为主的电影。从战争、种族等背景已可预知正义、宽容的结局,而过程中絮絮叨叨的讲述和推断,很难让观众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公正、法律、裁决、人性等主题已预设,但过程和故事无法作出充分的支撑。 |
|
俄罗斯的自我批判。对与错。人情和法律。急躁与冷静。这部片就是一个精华。 |
|
一念之间啊。。。 |
|
多好一个题材,米哈尔科夫你妈逼你就不能好好拍么,非拍得跟傻逼片是的。你个狗逼这他妈是毁俄罗斯电影呢 |
|
如果仁慈超过法律呢? |
|
法律之所以能长治久安,唯有依赖更广大的宽容与慈悲。 |
|
有点长 |
|
很成功的经典本土化改编,特别是结尾导演抛出的道德难题,陪审员辩论的过程基本上牵扯出了当代俄罗斯社会的面貌和隐藏其中的民族矛盾。相比之下,更喜欢原版的在主题上的纯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