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以為你這樣就不荒蕪了嗎。想看了這麼久終於看到了,你還是喜歡刷油漆、粉筆字、揀垃圾。都市病都是矯情出來的,撒比西是生命的常態還有甚麼可不習慣。多給一顆感情星,多麼希望你不要接手去拍甚麼張曼娟。 |
|
寂寞的时候会面向世界打一通电话,任何一个有意无意接到这通电话的人,都是你有缘无分的因祸得福的情深缘浅的相见恨晚的.......................................的情人。 |
|
人寂寞的时候,最容易自作多情。逻辑一泻千里,过后追悔莫及,恨那个乱心人,更恨乱的那颗心。我们一边在电影里看见自己,一边嗤之以鼻。 |
|
配乐真动听,杨贵媚的表演绝佳;每个人无法逃离的寂寞,像毒药,像空气。 |
|
以为过了童年就不寂寞了,其实还会有《寂寞的十七岁》,还会有寂寞的《20 30 40》,还会有中年以后的《寂寞芳心俱乐部》。人生,只有寂寞才是永恒的。 |
|
欢迎加入不明亮的蔡明亮俱乐部,黄舒骏配乐空旷冲灵 |
|
九十年代前中期的都市感的確是靠個人電話建構的,電話神秘因而人神秘,才有種種追蹤、騷擾、暗示,距離感天然,時代悶騷。當電話進化成隨時在手的電子產品,人就不再神秘。 20210912想看 |
|
芳心无所属,寂寞难排遣。“这样就不荒芜了吗?”,这其实是对所有寂寞彷徨的都市人的发问。影片以蓝黑色调为主,大量夜戏,正是这种难耐的空洞心情。最后收尾非常漂亮。但是前半部分显得太薄,三星半。 |
|
蔡明亮+考里斯马基!!! |
|
应该改名叫「电话」。算是《愈快乐愈堕落》《爱情万岁》和《春光乍泄》(目的不明朗的必须要出国)前传。没有空调只有电风扇、没有互联网和手机只有固定电话的时代,不论什么阶层、什么年龄、什么性取向的人,都逃不过寂寞的牢。易智言早起作品还比较青涩,想学大师手笔却缺了才华气象,或许都市的命题除了空虚再无他,当然也可以看做流行音乐靡靡之音崛起的时代大背景。当然有了手机、有了抖音,人们的时间被填得满溢,霓虹灯经久不息,人就不孤独了? |
|
不如偷,偷不着。 |
|
三星半//“十一月生,是天蝎座的吧!”“嗯”“我是双鱼座,我们都是水座的。”“天蝎座的人怎么样?”“很自恋啊,只会问关于自己的事。”“那陈小姐,你是什么星座?”“巨蟹座,也是属于水座。”//都市人的寂寞和荒芜看上去都好可怜 话筒的举起和放下几乎就承载了所有 见不到面也不能确定对面是谁 脆弱的应答交谈毫无意义 一切飘渺得像电话讯号 因为各种向内的折磨而逼出的哭泣声连都不敢太响 生怕惊扰了墙那边人轻浅的睡眠 |
|
永远无人接听的电话,永远无法抚慰的寂寞,永远的臆想,永远的无聊和失落。
分了好几次看,跨度有半个多月,期间同事来来去去,心中不免有些“寂寞芳心”的涌动。长得一般但个儿高的男生工作几年了又爱健身,幼齿的牙套小弟个儿不高但长得还不错,长得一般个也一般的男生至少是个哲学硕士。会不会对我有意思?工作时间里常常和关系不错的同事在钉钉上说着些有的没的,以此为无聊的添上些乐子。男女老少,红灯绿酒“俱乐部”。
把握事件的角度很有易智言一贯的刁钻。小龙地下室跑步,镜头旋转的动感,好美。杨贵媚的最后一通电话,表情语气俱佳,情感由愤怒转向安慰的演绎尤其出彩。
虽画明亮不成,但确有质感。很喜欢。 |
|
被扩大化又真实的寂寞。有些事情的发生不需要介绍太多具体的理由。结尾好。 |
|
易智言真的很不错,第一部电影中的台北不亚于杨德昌塑造的台北都市。偌大的台北皆是伤心寂寞人,带有黑色幽默,又不刻意说教。中年妇女死灰复燃的多巴胺crush办公室小gay,丈夫出轨女看护邻居,女儿恋上男老师。每人都心有所属,但每个人又都爱而不可得,寂寞之情倚靠电话这一形式串起,无人接的电话、接起来不出声音的电话,打过去不接起的电话,无处消解的寂寞之情,以痴呆老母亲的一通电话弥漫在空房间中结束。易智言的人物塑造真的很棒。 |
|
关于爱情,我的理解还是那句话:“爱就是把你没有的东西给不想要它的人。” |
|
“生命一片荒蕪,誰能伴我度過”。寂寞的无聊,无趣的芳心。个人感觉,片中部分情节衔接有问题,某些人物行为动机也莫名其妙。…… → 易智言自编自导出让我喜爱有加的《蓝色大门》《危险心灵》,也拍出了令我略显嫌弃的《行动代号:孙中山》《寂寞芳心俱乐部》。 |
|
气韵绵长,或许当年无法理解,如今感同身受。营营役役的现代都会囚犯,是你,是我,是我们。 |
|
我若向你送上写真、打无聊电话、夜不归家,那都是因为我寂寞 |
|
人生不止,寂寞不已。芳心无属,寂寞难散。寂寞人生爱无休。 |
|
台湾90年代都市浪潮里的作品,难得一众男性个人或团体(友情或爱情)中呈现女性心况的,尤其重心还是中年女性,对照蔡明亮和杨德昌一年后的《麻将》看尤为的好。 |
|
那谁挺萌的嘛,声音好听。 |
|
适合七年之痒的已婚妇女观看。 |
|
終於看了這部片,在老師的最後一節課之前。他很喜歡寫面對鏡子的人,或許「了解自己」對他而言真的很重要。「親嘴前會不會閉眼」,藍色大門也出現了一次,他的少年感一直未變。上課時他教給我們的,真的如他所說是十幾年的總結,因為這裡他也犯了不少錯誤。 |
|
其实没看完,想等修复版。 |
|
2.5,渲染情绪效率太低了 |
|
挑逗,暧昧,勾搭,偷腥,花样再多,生活还是寂寞,无聊,空虚,冷淡。片子挺骚也挺闷 |
|
故作姿态地放慢速度,拉长时长…实则没有任何意义,更与艺术沾不上边。想用题材表现不同,但依然失败。举例:一个打开冰箱发现苹果的镜头,拿第一个东西的时候就知道她最终会拿什么,但居然还装模作样地拿了第二个不相干的东西。不及格的电影。 |
|
喂,你是谁? |
|
配乐好听,细腻的情感,都市的午夜,“一个人的夜,我的心,应该放在哪里”,寂寞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人,都在通过越轨的行为释放自己,这就是现代社会。 |
|
每个人物都想表达的就是,每颗心都寂寞,都渴望被触摸。非常杨德昌的蔡明亮,晦涩暧昧,表演的细节还要抠一抠,编剧可以再下点功夫,无声电话这个线索可以编出更多的剧情可能性。 |
|
小时候在台湾台看过一点印象,记得这个片名,后来遍寻不着,由于这个名字带给我的一点回忆,真正看到的时候已事过境迁,有时候我们苦苦抓住的一小点儿东西都不带一点色彩,这电影寂寞的可以,让现在的我无论如何都不再能喜欢起来,这便是岁月碾过的粉末了,眷恋的东西往往容易被自己撕碎 |
|
人一寂寞似乎就多了很多秘密,会情不自禁的堕入自己的幻想世界里,多了负担也有了寄托。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寂寞无期芳心四溢~ |
|
寂寞无处排遣,只有不切实际的寄托 |
|
这些人的饥渴多于寂寞。 |
|
打通电话,然后不说话。 |
|
在群里找人喝酒没人理我#北圩0803 |
|
少量台词就让叙事成立了。后三分之一厉害哦,一直在往上翻 |
|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Formosa ver.非常九十年代、非常台北、非常蔡明亮的一部 |
|
很有才华的处女作,虽然感觉非常蔡明亮,太多细节和《爱情万岁》如出一辙。单恋幻想与自我慰藉的少女心真是三十年后看依然沉浸其中狠狠共情,求不得的失落失望阴差阳错也是如此。 |
|
被绑架的时候我在想真正触摸到了对方,一种野蛮真切的交流 |
|
寂寞逃不过。 |
|
气氛的营造很棒,众生皆寂寞,暧昧四处流转。
女主意外的一次出轨,竟然让出轨的丈夫回归正途,叛逆的女儿也开始收敛。蛮有意思的。 |
|
一些微小的设计很细腻,都对故事起着推动作用,一看是《蓝色大门》的导演,怪不得。
|
|
三星半。除了寂寞以外,最有趣的啥欲望寂寞之下的产物,巧合。 |
|
115min |
|
后来的作品成熟许多 |
|
巴黎台湾电影周 看得出是导演的第一部作品 |
|
我真的大愛文藝片.. |
|
永远等不到回应的电话,无处安放的寂寞,在许多个无声的夜里荡漾。寂寞与芳心,总是寂寞常在,芳心难求。三十年了,没有回应的电话变成了一直在等待回应的微信讯息,我们还是有那么多的说不出口的“秘密”。寂寞贯穿了人的一生,贯穿了人世间存在着的所有关系,与寂寞和解之后,芳心时刻同样值得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