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关车门的镜头我真的吓死:作为拍摄者回来哄着两个老人高高兴兴把“幸福”的镜头拍完,将她们再次关进了孤立失趣的“见不得光”的生活之中去。这是一次广告式的掠夺,令人想起来小红书上无数打着纪录片旗号的软广甲方那些干瘪而粘腻的对纪实的想象。 |
|
看完后听波米的怒喷笑死我。岁月静好的学生作业,华人家庭真的愿意为孩子做任何事啊。两位老人应该受过很好的教育,可以说出那么多富含哲理的话(没摆拍的前提下),想起我好婆说:“以后要好好听你妈妈的话,她很辛苦”。到美国住大别墅前呢,拍完孙子离开后呢,它只是一个切面。 |
|
两个老人家为了这abc龟孙子拍片子真是,太难了。开篇硬喜剧结尾硬煽情,倒是很符合国产电影的精髓 |
|
奥斯卡纪录短片短名单,现在纪录片的界限也是很模糊了,这个短片更偏向用真人真事创作的剧情短片,比如面对镜头自我介绍+旧照片,两个老太太掰手腕用正反打镜头+快速剪辑等,展现快乐豁达和面对老去和死亡时的伤感的情绪划分也稍显刻意,最后车库告别直接摆拍了,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纪录片的取材方式,感觉像是让老人家配合孙子高效完成一次“作业”,而非作者真正深入地“纪录”她们的生活。8毫米摄影机和文艺的构图、复古的调色使得画面质感很好,大house令人羡慕啊。 |
|
在自己孩子面前,两位老人尽情表演。#20240218 |
|
老人就是这样,走了就永远走了。不怕死了,不怕了,怕也没有用。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公平的,只有病和死,谁都要走这条路。痛苦过一天是一天,所以就活得快乐。活着的时候快快乐乐的,死了也就没有遗憾了。 |
|
3.5 在观感上并不能完全算作纪录片,但是管他呢,至少是温暖的和优秀的。讨论疫情、老年、死亡、相伴、苦难与幸福、最后一次见面…
人生啊,充满苦难与别离,以及面对死亡的课题,一边说着不怕死亡但我也看到了对生活的爱。 |
|
对纪录片的分类,以及创作目的都非常存疑,更像是一个制作还不错的vlog。在有限的相处时间内,选取了两位老人可爱的“老小孩”的一面,让她们陪自己一起“发疯”,片子拍完了,孙子走了,然后呢?不过能看出来导演有不错的影像意识,整个内核表达是很东方的,但是技巧又是很新很当下的,所以观感整体还行吧。 |
|
百度有云:“跟” 作为连词,通常用于表示动作的跟随,如“爸爸跟儿子一起看电视”。充当介词的时候,前后项语法地位不一定相等。例如,“妈妈跟我都会做饭”……本片的“跟”,当然不是跟随,而且作为介词前后项的语法地位也不会是不相等的。其实就相当于——奶奶和外婆。 |
|
开心就好。华人家长真的可以愿意为孩子的作业/作品做任何事…… |
|
纪录的根本不是奶奶和外婆的“生活”,纪录的是两位老辈陪着孙子演的这出戏吧。 |
|
有点意思,又没太大意思,主要是没什么特点,因为是带剧本的缺少真情实感,又没想去认真探讨衰老和死亡……影像质感是不错 |
|
配合你的表演。用真实素材,拼贴成外婆和奶奶闺蜜相伴的晚年,音乐配舞蹈,土豆配沙拉,掰手腕配放屁。导演刻意介入表明摆拍,老人把拍摄和镜头当作生活一部分,早已经虚化边界,热爱生活的态度和面对死亡的情绪是真实的。 |
|
一幅安然的中产阶级老年图景,曾经的苦难岁月已不愿再提及。“对于生死的态度”是老年绕不开的话题,但本片为了保持整体乐观的基调,并未深入探讨,仅能作为一部稍有感慨的生活记录。 |
|
與許多新生代創作者拍攝家庭私影像不同的是,台裔導演王湘聖選取了一對非常有趣的拍攝對象,在華人家庭中很少見的和諧相處、親如姐妹的親家。鏡頭紀錄奶奶跟外婆稍顯活潑的日常,簡單樸素卻極為動人,其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有十足的感染力。我欣賞年輕一代導演直面且認同自己的亞裔身份,無論是《奶奶跟外婆》還是《弟弟》都是沒有英文片名的。也許對幾十年前的創作者來說,亞裔身份可能是一個包袱,但在這個強調多元的時代裡,這無疑是一個優勢。由衷期待新一代華裔創作者能在國際掀起新浪潮。 |
|
过于设计的视听与节奏完全滞涩了情感的自然流动,在一个又一个考究、却如同牢笼一般囚禁的固定镜头下,奶奶跟外婆不再存在于鲜活的生活里,而被拽上一个早已架起的舞台,被迫承担起他人眼中「表演者」的那个角色。坐在台底下的观众,远离了她们面容上真切的笑颜,也和她们言语里的亲热与酸涩隔着不近的距离,只能一边嗅着空气里浓烈的刻意味道一边怀疑那些有趣和灵动究竟是不是也是一种故意,亦或者是在不自觉状态中被捏造而呈现出来的某种退化?无论如何,最终这两位可爱的老人都像傀儡一样没有任何生命力,也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真实的瞬间,更别谈向外界传递温暖和力量,整个片子是如此地不真诚,以至于我甚至能在脑海里想象出那两个老人是如何像商品一样被包装然后递到我手里,光是想想就一阵恶寒。 |
|
很可爱的私人影像记录 作为短片仅仅展现了两位老人在孙辈来时的童心未泯//虽然我的外婆不会说“I LOVE U” 但她也会说“很久不见了 好想你欸” |
|
就我的感覺,就算明顯就是擺拍還給到指引希望老人配合,老人最多只能達到半擺拍的程度,能讓八九十歲的老人家自覺配合,要麼本身人家就是專業的,要麼整個拍攝的過程會產生顯著的痛苦,而這種顯著的痛苦是你可以在老人家的反應中看出。如今呈現的這種所謂擺拍和引導甚至是舉動的體驗上的建議,反而讓老人家本身很開心,成為兒孫心目中的“明星”,做自己從來沒想過要做的離譜事,有點鏡頭前的克制但大體是坦誠的表達(例如對生死的看法),都會讓他們釋懷與快樂,只要能令老太太們快樂,這部片子就是成功的。以及神奇在親家最後能成一對姐妹一起養老,跟姐妹養老說不定可以活更久,因為到了八九十歲還是可以互相照顧,哪怕不是完全的互相照顧,只要不是一方已然失智,說的話都能夠聽得懂,老太太九十多還真的挺精神的,也沒有故意煽情,我個人很喜歡。 |
|
從《弟弟》回過頭來看,《奶奶和外婆》有著何其肆意的靈動,王湘聖身兼導演與剪輯,賦予了節奏活力,但更多得益於奶奶與外婆自帶的魅力,不僅是她們年過80面對生死看開之後的無憂無慮,更是她們身上拋開年齡自在愜意的灑脫,苦一天也是活,樂一天也是活,何不快哉,令人艷羨!只是,還是會有幾次給人模糊不清的劇本感,究竟是劇情設計,還是真實記錄,這一點上挺遺憾的。 |
|
主观式糖水纪录片,用剪辑包装出来的“人”,缺少真实感。 |
|
摆拍感很重,影像骗不了人,一种采撷,心没有沉下来真正地看见与陪伴 |
|
竟然丑国这么不好,为什么还要移民? |
|
文本及情绪是非常生活和动人的 能不能多一颗星在于导演对片子的定位到底是不是纪录片 也即那些可爱的段落到底是定义为家庭录影式的巧妙编排还是顶着纪录片之名的虚假搬演。 |
|
缺少身份政治的表达,连称谓和命名都显得有些突兀。 |
|
都很可爱,尤其是外婆。 |
|
不太好打分,算是属于积极乐观的生活纪录吧,因为缺乏一定的素材细节积累而很快就上价值,感觉有点太“美式”了,短平快的感觉。但能看出作者拍的很轻盈,跟奶奶外婆的互动蛮好,总之哄老人家开心就好了,真的是聚一次少一次。 |
|
这。。。特别像学生假期作业,题目是拍长辈,导演一下子想到了这个绝妙的idea。上门打扰许久不见面的老人,两个老人陪孙子玩了几天,哄得大家都乐呵呵,最后孙子作业完成开心离开,只剩下缓缓关闭的车库门,一切又重新陷入黑暗。 |
|
SXSW, 暴击暴击暴击,手写的电话本,泡着的水果,理整齐的鞋,后半段闹完了开始倾泻时间洪水 |
|
晚年姐妹,生死寂灭。 |
|
非常可爱,但说不上导演对于人物的影响在纪录片里是好是坏 |
|
可爱的老人和小孩 |
|
虚浮 |
|
假以拍戏,真藏快乐。 |
|
好工业的短片,即便不怀疑记录的动机,也很难喜欢这样糖精过重的情感。 |
|
这啥。。小红书摆拍?就当陪孙子玩儿了吧。。祝两位老奶奶长寿幸福。。。 |
|
作为一段影像,生理上的观感是不差的,获奖广告片水平。但我很震惊,居然一点内涵都没有吗?给人感觉,导演拍摄意图就是想给老人留点画面,有画面就行,内容一点不重要,这么说也行,那么讲也没问题。所以,老太太有多段毫无关联的自述,且每一段都如小学生作文般蜻蜓点水。我们都知道她说了什么,但我们完全不知道她想说什么。导演被怀疑在卖弄文化刻奇,不冤枉。 |
|
真可爱 镜头好温柔 Sean Wang是关注了好几年的导演/Cinematographer了 感觉是在充满了非常多爱的家庭长大的 于是有着特别细腻充沛的情感表达 真有才情 指路下他的其他片子:https://www.seanwangfilm.com/work |
|
轻松自由。就感觉很难得能用童趣的角度来拍老人家,就充分感受到了导演和奶奶跟外婆之间的感情和无拘无束,因而虽然后半程都在讲一些煽情的话题,但生命力是很自然地从头到尾流露出来的。顺便这作用拼音做英文片名没那么难懂吧,两个老人家都是外省人,普通话比我都标准。 |
|
能感觉到奶奶跟外婆都是很有意思的人。不去揣测什么,只是这种会时时意识到摄影机存在的不适观感,在看四个春天的时候是没有的。 |
|
和《瞬息全宇宙》《别告诉她》类似的,希望这不要成为美籍华裔导演的范式。刘冰的确是个例外。 |
|
漂亮如MV的声音画面 广告/电视节目讲述方式 But this is nothing to do with documentary nothing to do with things that really matter |
|
比过年来家里做客的亲戚还客套 |
|
很可爱的家庭影像,没有把老人拍的那么深沉,部分桥段的疯疯癫癫像是看了昆汀的电影 |
|
奥斯卡?折腾老年人硬凹的创意还不如短视频。我的奶奶和外婆也很长时间住在一起,外婆崇拜了奶奶几十年,奶奶先离开时外婆应该比身边任何人都难过。 |
|
相同文化背景下描述的亲情果然更打动人,后半段真是全程直击内心中最脆弱的部分,看过之后无比希望也能记录下自己的亲人,可是有些人已不在 |
|
我顿时觉得巴黎八大有一半以上的人拍出来的片子都能进奥斯卡!!! |
|
取巧的选题,像极了学生毕业作品。丢出了一对中国家庭中关系十分暧昧的亲家,但是完全没有展示出这个选题下的本质内容,她们的行为,她们的情绪,都是因为这个项目而产生的,这无非是让本人在导演的指导下“扮演”本人的一部实景短片,何谈纪录呢?开头给大家呈现一种如闺蜜一般活蹦乱跳的状态,结尾急转直下开始谈死亡,这一切都是编排,从头至尾没有看到对于这种家庭关系中真正的常态,即便最后的告别也是虚假的,因为摄像机仍和她们同处一间车库,并不觉得这应该进纪录短片的行列,更像广告 |
|
摆拍感很严重 |
|
这拍的啥啊,也能提名奥斯卡?同意大家所说,摆拍和表演痕迹明显,部分地方很刻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