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轮回 Samsara (2023)

    最近更新: 2025-06-24 正片
    • 主演:Amid Keomany (Amid Keomany) / Toumor Xiong (Toumor Xiong) / Simone Milavanh (Simone Milavanh) / Mariam Vuaa Mtego (Mariam Vuaa Mtego) / Juwairiya Idrisa Uwesu (Juwairiya Idrisa Uwesu)
    • 导演:路易斯·帕提诺 (Lois Patiño)
    • 编剧:
    • 分类:剧情片
    • 地区:西班牙
    • 年份:2023
    • 更新:06.24
    • TAG:剧情
    • 别名:转生幻梦(台)
    • 片长/单集:113分钟
    • 豆瓣评分 7.0 (1215票)
    • IMDB评分 7.1 (707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100%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西班牙电影《轮回》的免费在线观看,《轮回》是对白语言为其它,属于剧情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0分,有1215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年轻人阿米德(阿米德柯曼尼Amid Keomany饰)正在照顾一位即将离世的老妇阿梦(席梦娜米拉万Simone Milavanh饰),他随身带着〈西藏度亡经〉,为她朗读典籍中生死奥秘,帮助她能顺利往生。阿梦的人生即将灭熄,阿米德的成年生活才正要开始,他乘着小舟顺着湄公河划行,遇到年少僧人毕恩(熊图莫Toumor Xiong饰)向他探询典籍奥秘,他于是随着这群僧侣,前往了川流之源…。 ......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解说视频包含大量剧透,谨慎观看

    西班牙“轮回式”电影的开山鼻祖,极度冷门却又足够逆天的科幻悬疑烧脑神作!

    作者:千面观影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1080p | WEB-DL | 内嵌英字 | 5.08G ​​​ 详情
      1080p | WEB-DL | 内嵌英字 | 5.08G ​​​
      夸克盘 1080p | WEB-DL | 内嵌英字 | 5.08G ​​​ 详情
      1080p | WEB-DL | 内嵌英字 | 5.08G ​​​
      轮回[国语音轨/简繁字幕].Samsara.2023.1080p.WEB-DL.AAC.H264-ParkHD[2.89GB ] 详情
      轮回[国语音轨/简繁字幕].Samsara.2023.1080p.WEB-DL.AAC.H264-ParkHD[2.89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夸克盘 霓虹狮子【自译051】 轮回 Samsara (2023) 外挂中文字幕 详情
      霓虹狮子【自译051】 轮回 Samsara (2023) 外挂中文字幕
      迅雷云盘 霓虹狮子【自译051】 轮回 Samsara (2023) 外挂中文字幕 详情
      霓虹狮子【自译051】 轮回 Samsara (2023) 外挂中文字幕
      霓虹狮子【自译051】 轮回 Samsara (2023) 外挂中文字幕 详情
      霓虹狮子【自译051】 轮回 Samsara (2023) 外挂中文字幕
      115网盘 霓虹狮子【自译051】 轮回 Samsara (2023) 外挂中文字幕 详情
      霓虹狮子【自译051】 轮回 Samsara (2023) 外挂中文字幕
      阿里云盘 霓虹狮子【自译051】 轮回 Samsara (2023) 外挂中文字幕 详情
      霓虹狮子【自译051】 轮回 Samsara (2023) 外挂中文字幕
      夸克盘 轮回(2023)内嵌中英双字【公众号:嘘电影】 详情
      轮回(2023)内嵌中英双字【公众号:嘘电影】
      百度云盘 霓虹狮子【自译051】 轮回 Samsara (2023) 外挂中文字幕 详情
      霓虹狮子【自译051】 轮回 Samsara (2023) 外挂中文字幕
      电影天堂www.dytt89.com轮回-2023_BD中字.mp4 详情
      电影天堂www.dytt89.com轮回-2023_BD中字.mp4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HD1080P人工老挝语中字】 详情
      【HD1080P人工老挝语中字】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年轻人阿米德(阿米德柯曼尼Amid Keomany饰)正在照顾一位即将离世的老妇阿梦(席梦娜米拉万Simone Milavanh饰),他随身带着〈西藏度亡经〉,为她朗读典籍中生死奥秘,帮助她能顺利往生。阿梦的人生即将灭熄,阿米德的成年生活才正要开始,他乘着小舟顺着湄公河划行,遇到年少僧人毕恩(熊图莫Toumor Xiong饰)向他探询典籍奥秘,他于是随着这群僧侣,前往了川流之源…。  这时,坦尚尼亚东海岸的女孩接生了一头小山羊,并为它取名「妮玛」(祝福之意)。女孩和家人依海为生,妇女种植海带,男人捕鱼,万物自有循环,大自然有其自我更新的力量。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1 IMDB 6.5 正片
      우리의 하루
      2023
      剧情片
      韩国

      我们的一天

      우리의 하루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洪来信:日子不错,敏喜有了喜欢的猫接下来也没打算接新戏,我在戒酒但不太成功,依然在抽电子烟。只有我们俩爱在拉面里放辣酱,全世界只有我们俩爱这样
      • 今年第二个洪氏vlog已阅。
      • 25th 8:30-9:54 theatre croisette 开场前洪尚秀上台,被问到关于电影有什么可说,他很瘦略微佝偻显得拘谨,说我不知道说什么。看完电影确实如此,一如既往的洪尚秀母题,睡眠、拜访、交谈、酗酒和一个想死的有名老男人。我对洪电影的评价完全取决于敏姐出场时长,这部实在短暂,尤其有些镜头里敏姐瘦得宛如纸片,我抱着中国人热忱的心希祝福姐多吃点。
      • 洪式的养生学:戒烟戒酒戒装模作样那都是骗人的啦!还不是人老了掏空了没有补充剂。每个人都从年轻男女的身上吸取能量,金敏喜指点晚辈,宣美需要Nous est la (笑死,老男人失去和年轻女孩的引力后也能从中食用青春,什么推三阻四搞清修那都是借口,还魂大喝一场,滋味妙不可言
      • 妙不可言啊!🐱🚬🍺🎸🍜🌶️🎥😢😴🥰//对一只猫咪的赞美远比对人真诚,呼唤“us”(猫的名字)的同时也在确认虚指的同类。当我们的视线焦点被猫的行动轨迹牵引时,人物即便同框,也如同置身两个世界。对话的无序、迂回、断裂实现了同一镜头的平行时间,每一次剪辑则是虚(生命存在的意义)与实(口舌之欲)的交界。更为抽象而迷人的调度。
      • 洪常秀电影已经成了一种暗示,出资源的时候说明这一年就要过去了
      • 8.0 可能是洪近几年最幽默的创作,通过两个小故事轻而易举的完成了对“C'est la vie”的诠释,轻松而又坦荡,短评里看不懂电影的能不能回家去看你的奥斯卡啊?
      • 赞美猫猫和金敏喜好美的次数持平(各两次。父女隔空互文。金又是制片。竟然去了双周... #MK2Beaubourg #Reprise #Cannes2023
      • 洪常秀终于意识到不能再无休止地重复拍金敏喜吃饭睡觉走路说话了,所以他这次创新性地加入了她撸猫。激动人心啊朋友们!
      • 洪式平行宇宙的设计理念并没有太多新意。方法一:元素的复现(拉面、辣酱、吉他);方法二:剧情的复刻(年轻人求教资深前辈)。老诗人毫无疑问就是洪常秀,他与另一条叙事线上的金敏喜构成了两角一体的观念输出机制,台词里的人生观、创作观明显得不能再明显(金敏喜表演讲求去除藻饰,老诗人写诗不惧寂寂无名),有一种孤芳自赏的坦诚美。但是作为视听艺术,本片没有出彩的机位、构图设计,剧情也偏说教,而词卡的使用则加深了刻意感(推动观者对双线进行文本对比)。个人觉得只能算中档洪片。有意思的是,那只猫猫的名字居然就叫“我们(wuli)”。于是乎中途丢猫、找猫的那一段就被赋予了谜语的魅力。“我们”丢了,没“我们”活不下去了,但后来“我们”其实就在面包店前等着。失而复得的背后,其实是洪对于青年人的焦虑烦恼的一种抚慰与指路。
      • 猫片
      • 开场不久,明星和诗人俩人分别在谈话之中各自先后上床睡着了,然后洪常秀就开始给出各种细节(礼物,吃面,辣椒,吉他等等)暗示这俩人share了同一个灵魂,但做了两场人物不同但旨意相近的梦。特别是男生跑到诗人家里说他要当演员,大概是梦套梦之中无中生有的人物忽然串错了台词。在梦中,两个年轻人都怀着被前辈指点的渴望而来,最后失望而去。女生不告而别,男生则自掏腰包请诗人喝了顿大酒以后,大脑愈加空白仓皇离去。有意思的是明星这条线忽然隐去了,只剩下诗人一人满足地喝酒抽烟吃炸鸡,延续着有点洋洋自得的百日梦。看来这更是金敏喜主导的梦境无疑了。好奇的是,未来洪常秀还能把他的这个梦境中身份重叠系列继续玩出怎样的变化来。
      • 85/100 熟悉洪的人可能听惯了他的人生理念、电影理念和真实观,如在现实中没有什么是真正能确定的,不如去直接感受、用感官拥抱一些更细小简单的事物,躺下蹲下睡着,于己诚实,与植物对话,尝口辣酱,接受无常和谜团…猫咪比人类更自在,也无法真正被掌控。观众好像很难被大段“人生箴言”的说教给折服,两段明显对应的简单蒙太奇结构也并不一直显得那样有趣。怎么说呢,现阶段的洪至少在电影里时大时小的比例部分中越来越寻求简化了,同时简化人的动机和欲望,依然显得那样稀缺。像《樱桃的滋味》,由于拍摄的存在和仍存的谜团,即使是Hong直接的化身、或是那样浅显的问题和絮叨的回答,仍存在一些超脱和怀疑,一切仍在老洪轻巧掌控的现实游戏之中。那样的字幕卡也很奇特,并没有明显让电影更像默片,同时也能让观众多一些抽离。
      • 6.8/10。①老年男诗人A和中年女演员B分别各种谈天谈地谈人生谈处境。②影像风格和《逃走的女人》一样,但过曝的摄影比较莫名其妙(问题同质于《小说家的电影》),扣0.2。③影片开始不久B和A就先后睡着,而且A和B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吃面喝酒说教都有涉及吉他等等),洪常秀试图借此营造出一种「A和B睡着后的故事都是梦境(或者至少似梦似真)且仿佛共有一个灵魂般地做了几近相同的梦」的感觉,但实际执行出来没营造出多少这种感觉。④作为生活化氛围/主情绪电影却用群像叙事(问题同质于《乡村星期天》)+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不够有趣/深入。
      • +.5,《在水中》和《我们的一天》在金敏喜时代的洪片里都可以归类于无酒精啤酒。一如电影中的节欲,情境内表达的侵略性延续上一部的内收状态。主要谈谈亮点。一是,具有强烈诱导性的字幕卡看似是对剧情的补全,引导观众带着既定态度进入故事,实则和紧随的内容是脱钩的。这里的“脱钩”并非指完全不产生联系,而是没有强因果的扣合关系,观众从理解小标题到理解情境与从理解情境本身到反思小标题,简单的复合层次。二是,前两幕简单的对偶结构在第三幕中似乎找不到具体的对应点,但如金敏喜在第一幕中所说的享受之于生活的意义,从“我们”的得失中,另一端的人物感召式地体悟到了节欲的次要,像猫猫一样坦然地拥抱简单的快乐。希望这也是洪本人对下一阶段创作理念的体悟吧。
      • 在这种剧作对白能力和天然的表演面前,任何技法和器材都不再重要。“우리”(我们)是猫是狗也是罪人。二刷搭配映后,洪导说故事就是源于自己的个人生活体验,就是某一天给金敏喜拍照前一张正好是奇周峯的照片于是剧本就自然形成在脑海之中了。关于对白与表演,导演表示以前有试过让演员即兴但后来发现太费时间了所以还是得有剧本才行哈哈哈。
      • 从标题就开始了拆解,我、你,还有叫“我们”的猫猫,共同称呼了标题中的我们,原有的词意被破除,而仅仅取用它的构成方式。顺接到电影中,大段询问意图、目的与方式的思考和辩驳不断被推翻,取代为一种感官的直觉:困、香、辣、瘾,人的直觉衔接起猫的本能,与花对话。我们得以从寻求意义中脱离出来,关停摄影机,感受此刻。
      • 2.5 創作力衰老疲乏的洪,看完這部應該可以完全放棄金女士和其他導演合作的期望,對女演員的偽裝感到疲倦,已經進入了和洪過著生活/創作同為一體的人生另一階段,問題是洪本人似乎進入了creative slump, 也許下一部和于少女會可以脫離低谷?summeriff2023
      • 节欲后正视欲望的舒畅,洪常秀总是能撷取生活的微小,美好地将金敏喜与小猫关联。
      • 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都是我们,吃了还想吃,喝了还想喝,出去找找自由和意义吧,但终究还是要回来(吃吃喝喝)的。窝在屋里的我的犬儒的一天又过去了,但洪又嘻嘻哈哈皆成文章了。美其名曰:忠告。实际上是:狡猾。
    • 豆瓣 7.5 IMDB 7.2 正片
      Cerrar los ojos
      2023
      剧情片
      西班牙/阿根廷

      闭上眼睛

      Cerrar los ojo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维克托艾里斯显然来自一个被埋没,只可被回望的巨人时代。一部仅仅在拍摄幽灵的电影:曲调,胶片,旧广告,书的扉页,如果《榅桲树阳光》关于如何留住阳光,那《闭上眼睛》就是关于如何等待蜡烛的熄灭。现实中已经只剩灰烬,所以像塔可夫斯基的最后一部电影,必须要回到招魂术的过去,回到《蜂巢幽灵》的开始,一座放映胶片的乡村影院。而失踪的演员也显然是艾里斯自我的指涉:在电影史神秘失踪的二十年,只有电影才能将他带回记忆之中。
      • 全程正反打的拍法,难怪会被戛纳主竞赛pass掉,从视听的角度确实没什么可说的,大量的对话可以用冗长来形容,但是从主题表达上,可以有更多私人化的解读。这就是老导演对于记忆、时间和胶片电影的理解吧,一张照片,一个象棋,电影可能就是记忆中那些模糊不清的感觉和印象,你要是这是奇迹就是奇迹吧。
      • 震颤。角色说“电影的奇迹止于德莱叶”,艾里斯没有创造电影的奇迹,但他重现了奇迹:当记忆和灵魂都已经离我们而去,电影所承载的不再是历史或回忆,它不同于一段旋律、一张图像、一个直觉或一个眼神,它是所有这一切凝结而出的情感,是感性的、原始的、直接的、纯粹的甚至失落的力量。
      • 《坠入》的高效的截然反面,废话太多,情感强度太低,169分钟的煎熬。
      • 一部真正热爱电影的人才会拍出电影,也是维克多·艾利斯自己的《电影是什么》。或许,那些寻找的铺陈和过渡太过于絮絮叨叨,让这个迷人而又神秘的故事,不必要的冗长,让主竞赛也远离了他。但这仍就是一场动人的谢幕——在故事里,电影能不能唤醒沉睡的记忆,并不重要;但电影是且一直会是人类关于时间最伟大的仪式。
      • 或许对于维克多·艾里斯而言,时间、记忆甚至电影的主题都比不上那更加至高无上的,也就是“独一无二的手势”的主题,因此在平静的笔触中,他消除了任何过量的风格,从一张面孔到一首主题曲来制造当下的瞬间,而结尾对时间的收束发生了近乎暴力的效果,因为“独一无二的手势”也是“被禁止的手势”,但矛盾的是,这可能也是我们需要电影的地方——别忘了《蜂巢幽灵》的开场,电影院里存在怪物。
      • 观感提不上去,感觉整体的处理都很费劲,结尾生硬
      • No.10130【2023最后一部】。2023戛纳首映单元。的确是主竞赛水准,但艾里斯叫屈和福茂没放这部都可以理解。影片用一种很平缓的语调讲了一个悬念故事,悬念的展开方式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潘佩罗小组近年的玩法;不过说回来,剧作虽然很精巧(导演寻找“真相”的过程成了未完成影片中男主角“历险”过程的代指),但失忆这个事儿真的顺拐了,以至于电影只是有关于(基于胶片的)电影,而抽空了(可能的)社会指向。小镇电影院那个场景不由得又让我想起安哲的《养蜂人》(甚至影片配乐都隐隐有点卡兰德罗的味道)。也许影片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在2023的诸多老导演新作里面选择得还是“往后看”而不是“向前走”。
      • 6.5。時隔三十年才再度歸來的Erice已滿是暮年的痕跡,全然不復靈動與表達欲。前一個半小時冗長的對話戲滿是毫無張力的正反打,之後亦是在對前作中迷影情結亦步亦趨的模仿才找回一二分年輕時的風采。他的境遇一如片頭和結尾中不斷凝視的石像,仍保留著最璀璨時的樣貌,卻對歲月的蹉跎束手無策。
      • 4.5;宛如《南方》之“我把他留在窗边,像留给命运。” 呼应《告别的凝视》(窗边照进来的光刻骨铭心),宛如《蜂巢幽灵》之影院科学怪人见证父女在此重逢(一种断代的漫游),银幕洒下的光落在黑暗中漂浮起来的脸孔上,闭上眼睛遁入胶片行将陨落的世界,时间回归圆圈初点,这一刻正是彰显何谓电影本体的瞬间——文本的联结穿透导演创作生涯,光线从安娜的眼睛漫溢过流年的变迁,这是一首唱给谢幕的挽歌。 时间和爱情已然逝去,声音和灵魂皆已喑哑,追寻的旅程亦尚未找到结局,而承载着情感负累的电影虽蒙尘而常新,循着记忆的绳结踏入往昔的河流(物化的最大功能化),让我们记住爱记住时光,记住神迹在胶片上显形的每一帧,此刻德莱叶回魂,木乃伊术重生,这是维克多·艾里斯的时光之尘和尤利西斯之旅。
      • 4.5维克多·艾里斯找回记忆的寓言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既是感伤的也是某种释怀吧,在导演决定去触碰未完成的作品时,我们和他一样要开始经历一场回溯时间的旅途,在对卢米埃尔兄弟、尼古拉斯·雷、霍华德·霍克斯、德莱叶的直接致敬中,艾里斯表达了影像的不朽与伟大,即使时间是无情的,但胶片仍然帮助我们保存了记忆,戏中戏都讲述了相逢的故事,在重温影像的时刻我们也能与曾经的自己相逢吧,在电影之外,艾里斯也暗示着现代信息社会中被遗忘的历史和被八卦化的记忆,它们绞杀了真相和情感,渐渐地观众也不在乎奇迹是否真的出现,主角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只会沉入到沉默的时空中,去相信一个发生在遥远年代的异域历险,在那时那刻,情绪与感觉、温柔与痛苦,都幻化为风与雨,顷刻吹散了悲伤,降落在废墟与忧郁的当下,此时此刻我选择闭上了眼睛
      • 近两年看电影总是哭。今天看哭的第二部。
      • 3.5。只有在影院看才能体会到它独有的一种属于西班牙电影的寂静感。它从那些看似循规蹈矩正反打镜头里渗透出来。惆怅感本来开始四处弥散,但失踪男主角被发现后却被压实而失去了继续流淌的动能。一定要给“寻找”一个无结果的结果的意图本身就很笨重,那些关于记忆的辨别也逐渐变得浅显而答案单一。和蜂巢的幽灵或者南方相比,那种急切要寻找答案的渴望拉低了整体的情绪价值。是不是人步入暮年就再也无法轻盈起来了呢?遗憾之作。但又确实值得一看。
      • 整部电影悲伤的氛围、记忆与遗忘、生命与死亡这些主题,特别是结尾处借放映老片表达对电影力量的信仰——这些都很难不看作是83岁的维克多·艾里斯自己的电影遗嘱…尽管前半部分里大量正反打镜头有些单调,但舒服的语调和节奏、准确的cadrage与到位的表演、两段故事中的种种互文还是让我非常喜欢,而结尾处我是被着实感动了一把。片中的胶片保管员/电影放映员Max说自己是个pratiquant non croyant(执行教礼但不信教),而早已不再拍摄、但还仍然相信播放老电影的可以拯救他朋友的前导演男主Miguel则是个croyant non pratiquant…这个比喻太生动了!“德莱叶死后电影中便不再有奇迹。”——艾里斯用时隔三十年的这部电影向我们(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是否还要信仰电影?
      • 8.7 更多是一种为回望与善待记忆而四处奔走的温柔姿态,多次让人想起电影的本体与观看的行为,开头结尾让人五味杂陈,多希望中段也能一直被紧紧抓住。
      • 电影中所有的人物都适合说粤语。属于旧世界的光笼罩着当下,印象里错乱的真实经由拟真的媒介,被转译作可供凭吊的虚构,而只有在现实发出呼救时,我们才愿意直面回忆。无论留恋或抗拒,时间永远不会驻足。
      • 悲伤到骨子里的一部电影,令人无以为藉的一部电影。维克多·艾里斯创造的是一个与当下每一“格”都不入的世界,那是一个物质性的旧世界,一切都以具体的肉身或物作为载体,失去的人生碎片都能在物的索引之下寻回某些痕迹。而至为神圣的是,作为实在的电影具有某种忧郁的旧世界的神力,因为物(胶片)与空间(电影院)共同实现了召唤旧世界的仪式,这让电影比一个棋子、一条绳结、一本旧书更进一步。唯一遗憾的是所有这些都已经“过时”了,物不再激发,因为物被新的、胶转磁的、敌视所有权的时代彻底剥夺了。我们只能盼望,也许在未来,每一个物都能成为一盘胶片,需要的只是一架放映它们的机器——如果这不是更加奢侈了的话。
      • 影像以失魂为初始状态,一眼便能望向尽头的干燥叙事中,藏着几处让人失去呼吸的瞬间,黑屏转场即“闭上眼睛”,完全是模拟了回魂的过程,但回魂本身又并非创造灵魂,也就无法被认定为奇迹;结尾那场放映好像是在说,永恒存在的奇迹继续以凝视的方式在媒介中不间断循环,但德莱叶的确已然逝去,连同着那个“大师”依旧被需要的时代,一并定格。
      • 维克多·艾里斯暌违三十载的新作,关于时间、记忆、身份与遗忘,虽不无沧桑老迈之感,却仍旧稚拙、恳切、温润,予人回思冥想之力。1.与同为“手册十佳”的[迷雾中的她]均聚焦一场无尽求索,只是后者以女性为主体,通往全然的开放可能和神性新生,本片则是男性主导的寻找,沉坠入暧昧现实并闭合成环。2.结构巧妙独异:未完成的两段片中片恰为首尾,重合构成观影体验的开端和终结;戏中戏缺失的中部正好对应叙镜中主演失踪的20年时光;残缺的影中影“想象”由电影“现实”填补,均为追寻之旅。3.戏外更与艾里斯“在影坛消失30年”构成互文,还同西班牙影史进行对话——永恒的女主角安娜、[睁开你的双眼][谜一样的双眼]……4.致敬霍克斯、德莱叶、雷。5.本片提醒我们不止于凝视,更要闭眼:抽离,思考,重新体味物,发现其他感知的丰盈力量。(8.8/10)
      • 很好看但也很传统,对于已经83岁的维克多·艾里斯来说,这部电影大约就是《告别的凝视》。探讨记忆(包括作为电影的记忆)、爱与身份之间的关系,关于人如何开始一种新生活,或将生活作为自己的作品。细节与意象丰富:Triste Le Roy/国际象棋,脱鞋的习惯、以及刻入潜意识的音乐。
    • 豆瓣 6.9 IMDB 6.9 正片
      Fremont
      2023
      剧情片
      美国

      弗里蒙特

      Fremon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大概就是想传达“单身久了总想找个伴儿”的情绪。有点儿意思但意犹未尽...
      • No.10011。7th PYIFF-首映,前入围2023圣丹斯NEXT单元,获2023卡罗维发利主竞赛最佳导演奖。视听基本是《修女艾达》,故事基本是《帕特森》,议题上倒是阿富汗撤军-美国阿富汗裔移民社区,还算热点。都2023了居然还有用靠心理咨询来跑剧情的写法,情节装置算是把PTSD略微翻新成了guilty吧……要不是结尾转折写得好这片真要不及格了。
      • 6.8(4⃣️),自我视角去探讨移民身份下的孤独和痛苦。阿富汗女孩经历了战事的创伤,离开故土,踏入陌生的国度与文化场景中试图融入和向前。乏味的生活和心底的希冀仍在对抗,在黑白影像的简练呈现中,我们静默地看着女孩隐秘又坚定的追寻和抗争,而最后生活中的所有不堪似乎都在那个汽车维修站的阳光下被片刻消弭。影片的影像气质的确讨喜,但故事的松散碎片难以凝练成更具力量的情绪,总体而言还是有些寡淡
      • 你孤独地在修理厂拧着螺丝,其实掌控着一车人的生死。我无聊地在饼干厂敲着键盘,其实决定着一桌人的快乐。阿富汗有人正在经历生死,我却在思考爱情。加拿大有狼正在经受排挤,我却在害怕孤独。我们在国境线的两边相互理解,在餐桌的两头隔空约会。你请我喝了不怕孤独的咖啡,我为你抱来代表爱情的鹿。
      • Jeremy Allen White的客串蛮好的。给幸运饼干写签语是蛮浪漫的一件事呢
      • @2023 PYIFF. A lucky girl works for a fortune cookie company. 这位阿富汗姑娘没有你想要看的创伤。 方正的强迫症构图才能凸显接近人物时的曲线动态,和中国人工作也仿佛跨在国境线上,难得看到主角的眼泪顺着脖子一路流下去,她和医生强弱关系的转变,管乐到弦乐的转变,言外之意:dipstick, deer, dear… 知道鹿的来历后当时心想着要是我就把它送给修车的小哥哈哈哈
      • 【平遥影展展映】亚洲首映。2023年平遥影展期间看的最温暖治愈,也是最不油腻的电影。讲述一名阿富汗女孩为华人的幸运饼干小厂工作,通过书写签语的形式尝试与世界沟通,也是在作家梦想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也看到一个被同胞视为“叛徒”的新移民努力在新环境重建工作、生活与活下去的意义。她遇到的男老板、心理医生和修车铺小哥都很Nice,甚至各有可爱之处。在以失望为结果的赴约之旅后,却塞翁失马,柳暗花明,迎来奇妙的缘分。前途未卜,但还有希望。黑白4:3的影像克制地将浓郁的颜色和劣质的煽情隔绝开外。用细腻的叙事让观众感受到那些人们内心中的孤独、彷徨、期待、善良。不卑不亢,亦毫无做作。
      • 天~也太灵了(´;ω;`) (但白男还是不要吧TT
      • 非常圣丹斯。站在贾木许和诺亚·鲍姆巴赫的肩上,但起码后者蛮难拍出的作品。整个设置挺讨喜(可能因为导演是英国长大的伊朗裔?),惊现《熊家餐馆》里的杰瑞米!女主有些镜头也和格蕾塔挺神似,interesting!对阿富汗难民的「创伤」处理得举重若轻,和《游学团》异曲同工。而另一面又和《曙光初现时的最后阴影》类似:女主因「幸存」而催生的「内疚感」——「当喀布尔的人们正面临生命危险时,我还应该梦想寻找爱情吗?」哪怕她也正承受着笼罩在过往记忆阴影下的失眠、孤独与漂泊。幸运饼干运用得很妙:这也就是在报喜不报忧、习惯屏蔽周遭的华人作坊,才能显现出一团和气。要是换成Primark,那各种小纸条上岂不都是SOS?总之,太适合在平遥观看,但不少细节其实能发现导演已经进行了一轮自我阉割。或许,也因此没有令人惊艳。
      • She’s too old to write about the future anyway.
      • 鸡同鸭讲
      • 很舒服的一个小片,非常艺术,但并不私人
      • #SIFF 2023 #7 来自阿富汗的女主 在阿富汗曾经给美军当过翻译 女翻译很少 她来美国以后ptsd 孤独和对还在阿富汗受苦的亲人们的愧疚 以为会沉重 结果还有不少笑料 心理医生由喜剧演员扮演 是来负责搞笑的 最后导演给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尾 问题是对阿富汗移民的遭遇和女主的内心戏篇幅并不多 女主非专业演员 甚至当时还在学英语
      • 3.5.
      • #7thPYIFF No.16 轻盈又幽默的移民者故事,但移民者的背景情绪又是极度悲惨的。尽管片中的人物都是十分单一的形象丰度——一代华人移民夫妻、易感同身受的白男、抱团取暖的新阿富汗移民们,而女主在这些NPC之间完成了对于自己追寻爱的原谅,最后找寻deer,八分贾木许。
      • 难以名状的孤独,幸存者的内疚,以及,面无表情的女人……很喜欢她清晰又肯定的回答
      • 移民不适症的阿富汗女孩在饼干工厂给写幸运签语这个反差梗拍得又慢又做作
      • 4.5,很喜欢。前半段泪如雨下,后半段有点荒诞,尤其是Jeremy出来的时候。偷拍我做心理咨询,偷拍我失眠,偷拍我安眠药没用,偷拍我听歌流泪流到脖子里。有点爹,邻居男人,餐厅大叔,工厂老板,心理医生。生活中的这些人,真的能说出这种直接大力strike at the heart的话吗。用轻描淡写、冷漠和略微的愤怒来掩盖trauma,谁懂,我懂。
      • 黑白色调、舒缓曲调,用上0.75倍速观影的体验是2024年开年独特的感受。
      • +
    • 豆瓣 7.1 IMDB 6.4 正片
      The Sweet East
      2023
      剧情片
      美国

      甜蜜的东方

      The Sweet Eas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戛納似乎就喜歡這樣的美國片(讓我想到《美國甜心》),他們的 stereotypes 不僅對第三世界國家有,對沒有文化的 young country USA 也是一樣的 ⋯ or maybe i am just too old for this? emm but the director is already 45
      • 满载着最爱的剥削片元素,《甜蜜的东方》是那种我在戛纳梦寐以求看到的选片。它变化莫测,无从知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它神经兮兮,沿着最正典的恶趣味向外发散,无法遏止的想象力,最新鲜的影像。
      • 令人失望。这些像布娃娃一样用来过家家的布景既没有真正的随机感更不存在出逃的破坏力,“大话美国”式的连环画只不过是另一重维度的少女梦,有了恰到好处的可爱,当然也就有了油渍男人的侧目。Talia Ryder的美剩下扁平的二維,而她本值得更多。
      • 肖恩·普莱斯·威廉姆斯当然是一位记录了美国的作者,但到了这里是否过于平均化,过于地“学术”?虽然还是五光十色的。
      • 人物被保护在空气笼子里,光怪陆离皆是倒影。没有了上一代漫游者Safdie Brothers或Harmony Korine的锐气。
      • 开头十分钟强度极高。这只能是不可维持的吗?这样美丽的文体混合是困难的,而“类型片”的“类型”混合则显得简单、讨巧(并且有些愚蠢):于是,电影接下来很快陷入“捕捉焦点”和“失去焦点”的疲惫循环;对于这种粗糙的picaresque,我们看来只能寄希望于小的趣味,比如每个故事向后携带的遗迹……不,这算什么。到最后我们只能听音乐,并找某些漂亮的镜头。// B
      • 懵懂、洒脱、无惧又兼具魅惑的姿态让女主成为媒介,迥异的观念潜藏于四分五裂的世界,经由Lilian的身体中转,再彼此渗透。她撼动着每一个自恋的空间,并在逃逸之时让每一处风景自惭形秽。
      • 【2】最讨厌的一类电影,没有剧情,只有人物,叙事分章,哪哪都要的电影。美国人拍了一个法式小片,用极其话痨,聒噪,吵闹的方式诠释美式青春,但内核是法国电影的。这种做作与令人呕吐的伪装与电影腔调语言的不搭,就是一种置景错误。有一种非要把美国肯德基汉堡伪装成中国肉夹馍的美感。此类电影要讲的东西,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不就拍出来了吗,而且是完全反面的那种。
      • 哈哈哈哈wtf? 🤣Can’t say I like it though~不过好羡慕Talia饭TT 但电影整体就好明显是男的写&拍出来的 (Ayo is gold as always那段真的各种要笑死。记得Q&A导演说她和Jeremy那段本来剧本上只有六句话,成品完全是靠ta们improvise出来的
      • 有趣的方法论,类型拟人化,外部环境器皿化,在此种语境内,看似最真空的主角反而给出了最直接的情绪反射,每一次类型语气的变化都是内在感知的传递,片中也明确给出了相关定义,即“Random”;这或许才是高明的人物写作模式(反例就是那些以“剖析人物”为出发点却最终只创造出被客体化的主角的作品);同时,影像形式并不主要作用于媒介自反(甚至片中片的部分也只是对美国独立电影的解构),反而作用于压缩时空关系,可以类比的大概是《岛屿上的煎熬》中对长焦摄影的使用,那些对文化流变与多元政治议题的脉络梳理被装进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无序冒险,通过一个切片便能管中窥豹的看到那些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都不曾改变的问题,并最终以冷观视角踏入这片河流,落脚点不是沉醉于虚幻,而是现实的构成体系本就如梦幻泡影
      • 胶片质感的公路片让我想到《逍遥骑士》,但那部是自我放逐以及这种放逐情结最终的破灭,这部是自我塑造,通过奇异(但却非常现实主义)的adventures找到生活的锚点。Talia 游走在各种奇形怪状的男人、帮派、邪教组织里,自始至终都浸泡在showing off,说教,血腥暴力,控制和占有欲里,但总是能够无伤地逃离一切,用一种极为天真和轻盈的狡黠消解了各种男性符号喜欢开头女主注视镜子的镜头,还有背景放的dreampop。 映后Q&A Talia也来了,还问了她一个关于自身角色转变的问题,本人好美好有亲和力(她好像Winona Ryder我一度怀疑她俩是母女)可惜没合影哈哈哈
      • 摄影拾起执导筒,果然能确保画面风格独树一帜;至于参与的演员从Simon Rex到Ayo Edebiri,都似乎大大写满了“INDIE”五个大字母。安排主角上路,有了更多空间来施展自己的本领;她跨过这个国度,体会所有的疯狂、混乱与怪诞,并从中毫不留情地对当下诸多事务提出质疑与调侃。会让人有兴趣跟随这趟路程进行下去,但真正完了之后,却没有留下什么。
      • 原来爱丽丝奇遇记放到今天会变成一部所谓的公路片。奇趣搞怪,风格很像卡通片,还蛮喜欢,
      • A/建议美利坚爱国诗人拉娜德雷根据本片创作一首观后感。
      • 3.5;无疑是《爱丽丝漫游仙境》的变奏版本,想到夏布罗尔也曾拍过一部《爱丽丝最后的逃离》——甚至女主遭遇若干个男性的主干情节也相似,主旨也同样是关于女性成长的探索和认知,不过夏布罗尔是在超验语境和符号隐喻加持下更凸显内心体验,而本片则在公路片范式下、结合当代文化特征和社会要素,上演一出迷离恍惚的、动荡不安的个人风暴戏剧。 少女以兼具旁观者和参与者的身份漫游在美国的东海岸,以人眼实现摄取功能,记录复杂多元的社会群体,审视现今可能会发生的一切,极其自由而松散地切换缝合段落,看到的万花筒般外部世界与体验到的内心世界,其实在时间维度上早已模糊暧昧。
      • 6/10。莉莉安的奇遇之旅被视为邪典版的爱丽丝梦游记,探索着美国保守主义价值观的黑暗历史:披萨门阴谋论的枪手,叛道的朋克们,一个出柜的新纳粹主义教授,还有雪景木屋里的神职人员。开场莉莉安和一个展示避孕套的男孩的性场景,杜绝了影片成为一种纯洁/堕落的叙事,莉莉安空无的贞洁使之天然排斥父权意识形态的灌输,独身的她和一群危险的男人在一起,却屡次巧妙逃脱男凝和喋喋不休的说教,在一次受剥削片启发的片场大屠杀后,穆罕默德开车送她远离屠杀时,红绿色光和模糊的图像将人物抛入一个光怪陆离的黑夜,人物的意识像游魂一样延展到各个激进团体的区域,无论是夹满旧糖果的《我的奋斗》,还是从被关押的农舍走向帐篷时,莉莉安玩起枪,透过望远镜看到《路野仙踪》的龙卷风旅行动画,这些符号都固结在结尾后景的星条旗中:一个偏执国家的缩影。
      • 这个叙事的自由度的确震惊,空间切换足够意外又足够顺畅,实现了正统类型杂糅电影难以企及的目标,刨除完整的叙事逻辑包袱,随着进入又离开剧组,中途完成好几次类型的转向,实现了梦一样的旅途游荡。
      • 9.0/10 #ifc 通过对呢喃核与公路电影的共构来灵动且不失冒犯性地对当下美国东部的为人熟知的左翼环境或印象进行破除并重想象,近似于更带有具体的历史/社会指向与面孔的班宁的美利坚合众国,而本身却并不偏向任何其途中展现的极为强烈的观点或宣言:酷儿身份,白人至上主义,非裔/女性主义与基督教,与伊斯兰社群,与之相对的则是通过女主的游离观察和漠然参与来完美侧写出新媒介环境下千禧一代对话语纷争的疲惫和麻木,并随时准备以周旋和闪避的姿态去面对或回应,正如同影片中时常出现的氛围性极强的不失诡谲或迷离的配乐,去契合摇曳的镜头与粗糙的颗粒质感,来维持高度可被辨识的现实与类型化的虚构之间的缝隙,以便于完成对城市地形与人文地貌的重描绘。即便通过女主的面庞流露出疲惫与必要的呆滞,此类中立且模糊的绵延视角在当下极为难能可贵。
      • 76届戛纳导演双周入围。一场现实版逃离身边生活的“梦游仙境”,镜头也在这些或疯狂躁动或甜美理想的段落之间时而大幅度的晃动时而沉稳平缓,气氛营造的很棒(灯光占了很大功劳),有种邪典与浪漫的奇妙混合感。
      • 4.5 这啥,亚逼戈达尔?莉莉安既是主人公,也是创作者的纯洁之眼,像一个游荡的历史孤魂,观察着稀奇古怪的后生们。不评价,不判断,一切尽在不言中,看似去政治,其实满眼都是政治。最后一句 everthing will happen! 是谐谑的点睛之笔。SPW给出了几乎是从未见过的美东影像(还有从没听过的亚逼声音!)。年度十佳备选
    • 豆瓣 7.1 IMDB 6.5 正片
      여행자의 필요
      2024
      剧情片
      韩国

      旅行者的需求 여행자의 필요

      여행자의 필요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有于佩尔的洪常秀很容易进入三大主竞赛,但有于佩尔的洪常秀常常也是他最无聊的作品。我想本质是因为语言,英语对白限制了洪常秀御用的韩国演员在长镜头里去表达更复杂和有趣的想法,语言限制简化了沟通中更微妙和深邃的部分。洪常秀自然抓住了这点,他让我们看到韩国人在外国人面前贫乏的心灵,无趣的共性。但除此之外,旅行者并没有让我们看到更多。好在,我对现在的洪常秀并没有太多期待。不是洪常秀剥削于佩尔,真正剥削于佩尔的是需要她走红毯的电影节选片人。
      • 简单空虚的英语措辞很东亚;做事的目的性很东亚;先入为主的“不信任”很东亚;血缘的以“爱”之名很东亚。中规中矩
      • 3.5#berlinale74#還是韓國人最了解韓國人的蠢笨和慘白。于佩爾作為一個外國人,不管她的過去是怎樣的,來了韓國,一個以洋人至上的國家,反正是餓不死(甚至活得還挺滋潤)。順理成章當了法語老師(哪怕沒教過),跟學生嘮嘮無聊的家常和詩歌就能賺錢,坐在路上也能被韓國年輕男孩帶回家過日子。嗯,這麼魔幻的事情,放到韓國這個地方都能實現。最逗的是,戲謔的對話重複了兩遍,韓國大眾的內核完全是一坨shit。這讓我想起youtube上那些喜歡紀錄學習生活的韓國人,其實呢,都是自我感動式的悲哀。電影字幕是德語的,韓國人的狗屎英語聽上去太難受了。這片不要說什麼剝削于佩爾了,人家打造的就是這麼個故事。我愛這片,洪尚秀也是聰明,這個國家要是不偷盜點文化,真的就剩下吹噓財閥爸爸蓋大樓了。
      • 洪氏神话该结束了吧,不要再来柏林了
      • 柏林首映为了看于奶奶教法语错过了duolingo60天的连胜纪录,值得。散场期待得到一个来自东亚人的眼神确认,然而隔壁小姐姐全程打哈欠。这次角色互换一下,终于给欧洲人一点来自亚洲的文化震撼!
      • 于少女演的是在韩国旅游的法国人,我在复习的是那些年在法国旅游的我自己。 开篇几个学生被Iris追问“你内心真正的感受是什么?”那一下想起dm里PAB问我“你觉得你自由吗?”绞尽脑汁去搜刮英文词形容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感受。 英古对Iris的心动里多少是“我不能”的羡慕,也像极了那些年无数次旁观法国人日常生活的我。“我想要”但“我不能”。 东亚人太容易被法国人,尤其是搞艺术的法国人迷住了。用电影里的话说是,“生活得很真诚”。 我们的文化里有种不安全感。 电影最奇妙的地方还是语言,韩国人和法国人用英语交流,在不多的词汇里,感受很复杂,表达却因此暧昧、重复而简单。这种短暂让人们变得藏也好藏,直接也更直接。 我想我爱的那些法国人了。[苦涩]
      • 恰到好处的尴尬、词不达意的语言、重复的自我判断、人与人的了解…洪说他又不知道自己在拍什么,我也不知道我看了什么,但我知道这东西好看的。近三年他的作品里最好看的。
      • 这一天,洪常秀开始模仿张律。
      • 4.5 当无法表述音乐时,当无法使用母语时,当两代人无法对话时,当言外之意作祟时,那里就有一道语言的边界,也有一个影像的真理。
      • 把于阿姨当镜子照出东亚社会现状很有意思,其它的尬聊变奏如何生活都在以前的洪片里看过很多了,但也依然有效
      • 昨天被《帝国》震撼了,今天被洪导震撼了,在柏林慢慢放过自己🩵不是所有片都需要带脑子看
      • 法国人和韩国人用英语交谈,对于双方来说都是非母语,信息的传递肯定会有些偏差,尤其是在诗歌翻译上。没有教科书,有指引卡的教学方式,希望找到一些能够让心与外语同化的句子,以更好地培养对外语的敏感。韩国人的英语都由同一套教学模式培养而来,教学模式又会限制学习者的想法,所以两个学生对于自己所弹奏的音乐的感知力也出奇一致,包括后面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自己的父亲。法国人的热情与韩国人的含蓄再次进行一次对撞,喜欢喝大酱汤的男友愿意为了于佩尔天天吃面包和沙拉,甘愿为了爱情放弃内在关于民族性的成分,或许这也是于佩尔最后会将他的家当成旅行者的需求的原因。
      • 为了和于佩尔合作而合作的结果。这台词写作水平真是难绷,算是开眼了。只能说不愧是洪,洪氏尬学尬穿地心。@Berlinale74
      • HKIFF48 DAY2第三场@ PE|这部很妙,跨文化交际各种让人脚趾抠地的内容都……很好地体现了,佢拍这种日常观察+重复-变奏我反正还没看厌。全程精神完全不困👌难得
      • 看在于奶奶的面子上多给一星。洪常秀真的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而且非常的目的性,知道自己的故事信息什么最关键,怎么去藏,并且怎么去翻出来,但是在这小聪明之上的故事呢??故事呢??故事呢??真的就是为了这点醋去下了碗馄饨了。整个故事最厉害的是于奶奶躺着的那块石头,这个信息点真的绝了。
      • 【北京电影节展映】中国首映。各路模仿致敬者拍来拍去,最有洪常秀精髓的还只能是本尊。洪这次没有再在视觉上进行新的探索,而是回到此前单纯的散文叙事。对白里约75%是英语,20%是韩语5%是法语。展示了一些东西方文化、生活、教育观念的交流与碰撞:于佩尔用英语和法语读韩国家喻户晓的尹东柱的诗(《序诗》《老路新步》),教科书式学外语VS用外语念出心声,东亚传统母亲VS年轻人的饮食与交友观,精确计算生活的开支VS轻松赚钱随性而活。第三次合作的洪常秀于佩尔已经非常合拍。于佩尔吹竖笛一幕是本片唯一一处打破正序叙事,猝不及防的突然闪回,回到数月前二人最初相遇的时刻,也是当下于佩尔入睡,二人再次重逢的地方。对于一对此时此刻相处融洽、真诚地相互鼓励的新朋友来说,是否了解对方的过去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 洪常秀第三次和于佩尔合作,但这部会让外语学习者或从事外语相关工作的人更有共鸣。号称不学陈规滥套般的日常惯用表达,而是学习如何表达内心真实情感,乍看上去不无新意甚至大有裨益,但以双方的第一外语(英语)作为共同沟通语言,并让学生以第一外语表达内心感受,再由老师转译为自己的母语(法语),很难说这么做能起到多少效果。至少本片中尴尬虚伪纠结无奈占了大头,洪常秀也继续玩他擅长的“差异与重复”游戏,喜剧性十足。第三段走向挺意外,当暧昧又不无真诚、未明说的忘年恋撞上东亚式父母的“为了你好”会发生什么?几次户外场景和几个插入空镜头如同变奏。狗子和金鱼使人眼前一亮。洪导这部的变焦推拉镜头是以后拉为主了。致敬尹东柱的两首诗歌,再问生死心境,而诗歌通过手机联网的迅捷翻译是否真正消除了人/语言间的隔阂?(8.0/10)
      • 8.7「诗」,东亚的代际议题,因为有语言的陌异和比较明显的结构对应,所以许多沟通的情境从松弛走向了怪异、抽象和表演,最后再回想前半段,又像是对洪如今强调内心感受的电影理念的再一次阐述了。#HKIFF2024#
      • 请问,你在看一部洪常秀电影时的真实感受是什么?尬。
      • 在东亚社会规范下被束缚的表达和被压抑的真实情感指向了语言的溃败、感受的无能、自我重复和自我欺骗。于佩尔作为一个在韩国教法语的旅行者,作为一个异文化的外来闯入者,她的视角像手术刀一样一下子在凝滞的东亚话语空间撕开一个口子,揭露出它的荒谬与空洞。 人物在固定机位中被限制在狭小交际空间内,几组人物几乎总是占据整个画幅,直到一方终于忍受不住离开摄影机画面,交流中的压抑、窒息、局促扑面而来。 最后主创交流环节也还原了电影里范式化的空洞语言,笑死我了
    • 豆瓣 7.0 IMDB 6.2 HD中字
      Coma
      2022
      剧情片
      法国

      昏迷

      Com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KIMI.
      • B. 乍一看像林奇式的梦魇,细细剖开才发现,它其实提供了明确的进入路径:不同层次的虚拟媒介如何塑造我们对现实的感知。但作为一部散文电影,情感和叙事上的困顿导致论述无法自然衔接与延伸。于是我们只能在原地打转中强行寻找出口。邪气不足,匠气有余 。2022.2.13 Berlinale
      • 用大卫·林奇“消解”大卫·林奇。
      • 期待太高了 我理解整体不运动的思路,但内部的运动可以丰富一些吧
      • 各方面都有林奇深远影响的作品。
      • @ Reflet Medicis 开场前邻座有个人在安顿下来,旁边影迷都在叽叽喳喳,转头一看原来是Mathieu Amalric ..
      • 4.5 一本满足,目前看到的最好的疫情电影。大概每个 lockdown 的人都在这种灵薄状态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梦梦醒醒,幻想死亡,幻想自由,幻想一切。大脑是天堂也是地狱,而我们唯一能做的也就是让灵魂出窍。
      • Bonello写给女儿Anna的家书,一部基于父亲恐慌的影片。Bonello惧怕后网络时代对青少年意识的麻痹和规训,中断意识的rétention过程,陷入limbo——一片没有前后,没有记忆与未来的暗黑森林,对真实和虚幻失去分辨。
      • #Berilnale72奇遇
      • Lockdown下的散文电影,Limbo,少女的房间,娃娃屋。好有趣,看片过程极度愉悦。
      • 84/100 #72ndBerlinaleEncounters
      • 两星半。贝特朗·波尼洛送给女儿的18岁成人礼,同时也是一则全球纷繁变幻下的诡异家训。波尼洛擅于动用惊愕铺陈叙事,这一方面的技巧远远高过那些放飞自我的实验爱好者。从青春期的情感拧巴,到对于生与死的探讨,再推衍到万事万物对与错的边界,概念不差,但细节潦草,深度和思考角度也游移不定,可能也正如他所说的,只适合说给刚成年的女儿一个人听听。
      • #72ndBerlinale# EFM online-奇遇-费比西奖。这才是奇遇单元的选片风格嘛!贝特朗·波尼洛的新冠题材散文电影,亦是在《夜行盛宴》之后再次献给女儿的电影。有元叙事(娃娃屋)、监控影像及动画等材质混用、画幅变换、以及各种电子产品/社交网络的界面意识,不过就是拍得太死板了,几个场景反复用了N遍,而且有些车轱辘话且“点死为止”(说白了不就封城是“limbo”式的边缘状态嘛),跟散文电影高手没得比;最灵动的反而都是他cue到“导演”这个行当的一些话(以及梦境全主观最后突然转视点那一处调度)。这点内容做个短片其实很合适,现在看着就是硬抻长度……
      • 3.5
      • 1.5 混沌画面,梦呓短句,人偶剧场,波尼洛仿佛被潘礼德附体了(in a terrible way
      • Trump乱入的人偶剧场,Zoom上的食人讨论,Youtuber也食人心智,隔离中的少女陷入赛博昏迷。在永恒的Limbo中战斗?俗气的暮光森林真是救赎之地?Bonello这部影像警告并未真正激活沉睡的少女身体,而像是一次电击罢了。
      • 87.5/100,The best so far in Berlinale this time, 這麽說當然有鼓勵性質。德勒茲的錄音一出來就知道肯定是要玩點大的,起點定調在那兒了,聲光影像肯定是玩明白了,最後自然強度流尤其震撼,的確是目前最challenging的,但感覺深度互淺忽深,遊移不定,節奏有些不好,也可能是我自己的問題,但最後Limbo的概念用得還是很閃光的,痛苦現象學的幾個片段都很好,有一些“重複”和話語的突現失真度較高,信息傳達度較低。果然是Encounter最有意思啊,就樂於看到這种啊。
      • #Berlinale72nd# 将疫情时代混沌而又抽象的情感进行提纯,进行最淋漓尽致的宣泄,并最终恰如其分地融入,成为一种宏观层面的寓言性载体:寝ても、覚めても。睡着也好,醒来也罢。
      • (LFF2022,BFI NFT3)
      • 一些呓语,倒是很真诚。@NYFF60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