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得多愁善感到什么地步,才会为自己存在于世感到不可思议和痛苦啊 |
|
高中历史课本猛批这部作品,我当时觉得不也挺好吗。 |
|
疫情下看又有了时代性的解读。但,不问戈多是否存在,而问我们是否真实?我们眼前的一切都真实吗?总为了一个不会到来的人而等待的我们,依据着什么相信这个世界?到最后坚信那个人不会来的时候,就只有死亡才能回答。人类终极意义也许是自杀。 |
|
那个说高中历史课本说猛批《等待戈多》的,你是在小日本上的高中吗?我的课本上怎么没批这部电影?给自己造什么人设呢?
明明是夸,你非说是猛批?你脑子里装的是黄白之物吗? |
|
waiting for god……生存不是像它表面的情形那样,呈必然的线形发展状态,它是一个圆圈:既无起点,也无终点;没有变化,没有意义,也没有目的。 |
|
和萨特的思想很像 |
|
We are waiting for godot.
每个人都在等待吧,等上大学,等毕业,等一份好工作,等假期,等退休,等死。也说不清楚这是不是盼头,有没有意义,就像驴前面吊的那根胡萝卜,一直跑一直追? |
|
在疫情期间看,重复的每一天,看见一些奇妙的风景和讨论,自己的日子却仍旧循环往复。静待生命的终点,等待别人也是等待自己,自己赋予等待的意义让等待更迷人。 |
|
“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待的人。” |
|
没看懂,但是感受到了荒谬,无聊,和循环往复,在此情况下,甚至痛苦也变得麻木,这个就不是用来看懂的,而是用来感受 |
|
B站是这个版本,看得起因是发现自己最近便是如此,等待着那个连模样都忘记了的人,我不知道他是否会来,什么时候,有时我想停下,可却徒劳无功。他只对我存在,有意义,而那些对别人有意义的对我又有什么意义呢?
习惯让人麻木,不知是醒着还是睡着,时间是否存在,他意识到自己等待的荒诞,又有何用,明天还会继续等待,被裹挟在漩涡中的我们,难道不亦是如此吗? |
|
那些无聊的日子,循环的日子,就靠一些特别的东西填满,得以消遣,不知道在等待什么,也不知道会不会来。陷入了一种等不来就无法投入其他事情的状态。有点荒诞。但是无论如何要摆脱这种情绪,进入自己掌控的时间。 |
|
以最无可忍受的方式表达了存在于一个漫无目的的世界上的人的虚无感和孤立感。这种令人痛苦得不忍观看的恐怖《思想家-巴雷特》荒诞:可死不死,想上吊时等待戈多或绳子断就可以阻止;摔倒了就直接躺地上聊。最严肃的事情用最荒诞的方式处理,对二战之后的情绪的直观把握。戈多=上帝/未来/希望;戈戈+迪迪=戈多,在等待的其实是自己;树叶长了几片叶子,人类之外的自然的世界在复苏,人类在等什么。波卓=命运,首日欧洲过去的命运繁荣且幸运,次日欧洲未来的命运,两次被误为戈多。被赐予的幸运儿并没有被善待而是被当奴隶。幸运儿早已给予还在等待什么?鞋子-制度-毫无办法-穿什么样的鞋子走向未来。帽子-思想-拿不定主意-人交换思想玩弄思想但无行动。结尾人死不了未来在自己。外八感官和内八理性同样无助,已放弃权利。哭和笑总量恒定,琐 |
|
nothing to be done.
真想一拳打碎这个啥比世界
经典台词出处“快乐和痛苦没有消失,只是转移到别的地方”。 |
|
终于看了这部名作。戈多是什么?可以是一切目标,一份高薪工作,一个理想配偶,一个梦想的成就,可最后会来吗?不一定来,有可能是戈多的手下来了,或者我们可以说:我们获得的很大程度上不是我们预想的那个。预想的目标如果过于完美过于高,它便不会真的到来,因为人欲壑难填。最终极的戈多就是死亡。它什么时候来? |
|
For I shall suffer, no doubt about that. |
|
所有试图解读和对意义的强赋都坠入剧目创造的无边混沌中 静静地等待大脑蒸发就够了 “off we go again.” |
|
等待鸽多: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待的人。
观这出戏的时候不必执着于寻找意义,要有一定的“消极能力”,学会让自己淹没在喧嚣的荒诞与无意义之中。
(张弛有力,演技极佳) |
|
课上看的 |
|
“我们不需要说这一代的坏话,它行不比上一代好多少,我们根本不必说起它” 耐着性子看完走完一生吧~📻 |
|
在物质丰富的现在和未来,人类的生存基本已没有挑战。可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在‘等待戈多’,这是个被预置的答案。也许是我活着太无聊了吧,极想去寻找生活的意义,赚钱结婚生子这是人生的意义吗?我不认同。‘戈多’对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戈多’到底是谁或什么东西。‘戈多’据说是法语中上帝的一个变音词。 |
|
等待把人困在原地,我们说了一万遍“明天上吊吧”,还会再说一万遍。 |
|
未看 |
|
幸运儿的演技和台词太棒了,荒诞的背后是扭曲的真实,等待戈多就像是西西弗斯推石头,以大师级的冷漠忍受着无用的生活,用荒诞反击意义。
毕竟,“意义”有什么用?没有它我们就不能生活吗?普世的无意义让人欣喜若狂地沉醉其中,这是一场非理性的狂欢。既然世界没有意义,那就让我们活下去吧! |
|
我实在不应该自作聪明的觉得我能承受得了这部剧带给我的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时的那种深深的无力感,甚至不是挫败感。好像把所有你为了达成所谓的人生理想而做的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都具象成了这几幕呈现在你面前,简而言之,无非是在打发时间。可是,似乎不是这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让其他人的生活因为你而不一样,这样来说,生活就不是一潭死水了吧。 |
|
对我而言,我每天都在翘首以盼所谓的“戈多”,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可能忘记“戈多”的样子,忘记了自己究竟在等待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日子,或许有一天我会停下来。因为这种感觉,从本质上讲只对我这个个体有意义。就像我对别人一样,不论是亲情、友情亦或是爱情。日子久了,对他者也会变成这种类似于“戈多”的符号。就像萨特在是《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书中那般,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惨淡的。能够证明存在亦或是虚无的,也只有时间这个唯一载体。 |
|
不想象征就很有趣,一思考就会落入虚无。就现在看的几个荒诞派都很符合我胃口啊,演员的说话方式也很有趣。 |
|
戈多永远不会到,也永远不食言,因为到了明天,就变成了今天。这么有趣却这么困=_= |
|
接近原著,简化场景。荒诞与虚无的时间总会过去的,等待没有意义。试图使用传统解读方式解构其意义,更增加了现实的荒诞。 |
|
荒诞与虚无的代表 |
|
罗曼·波兰斯基评分最高的是这部就他么离谱,几个人看就给上评分? |
|
看过2001版 |
|
浪费时间的剧本。无聊的人、无趣的事、毫无意义的对白;情感波动,又戛然而止;发生,却又忘记;想死,却又不愿。不能思想的哲学家说着深奥的狗屁;无力的瘫痪,时间却还在流逝:无聊的日子太长,有趣的时光太短。孤独的人们啊,笨拙的拥抱着,各说各话。没有思想而成为奴隶的,才是幸运儿;谁愿忍受无聊与空虚,谁愿感受痛苦——可这是我们存在的唯一证据。毫无艺术性毫无趣味的故事,无聊的让人发困:这是我对该戏的最高评价;没有人能如此、更加准确的揭示生活本身了。 |
|
荒诞与虚无。 |
|
我的最爱之一,有空再刷 |
|
也许戈多不是终点,而是过程
戈多可能永远都不会到来
等待,等待,与等待相关的一切可能就是我们想要并且苦苦寻找的戈多
也可以这样说,等待就是戈多,戈多就是等待
人生不是跑道,是宽阔无垠的旷野,没有所谓的起点和终点,我们都在虚无的旷野中迷失,等待着荒谬 |
|
人生就是一场等待戈多,今天明天后天其实就是同一天。 |
|
看一半就想关了,想了想还是看完吧,看完了也没感觉有什么不同,等待戈多的意义终究在他之外,看这出无聊的戏剧本身就已经是剧中人了。 |
|
我们,要等待戈多,我说:“你听啊”,死亡,永生,我是永远死了还是永远痛苦 |
|
这个装置可以,表演节奏no |
|
生涩 |
|
让人发抖。在荒诞的现实语境下说什么都是无益徒劳的。荒诞的唯一意义在于承认荒诞,虽然作品的解读权永远在读者观众手中,但是对于这样一部作品仍要强加上关于等待关于正面的希望的一些关乎意义之类的东西,这应该是比等待戈多本身更荒诞的事情了。这部关于等待的框定了时间空间的作品没有任何哀叹呐喊没有流血暴力和死亡,但却表现了现实所能呈现的最为消极悲哀的虚无和荒诞,这样的抑郁的心境和现实是很让人难过的。它所呈现的无意义是有别于现代人的口头禅和标榜的个性名词一类的,而就这样赤裸地把本质拿出来展示。虽然痛苦是很不值得引以为傲的东西,但是这样一部作品,的确是会有人无法理解的。
书的震撼更大,关于等待戈多的一切,重塑了我的世界观。 |
|
无聊到爆炸 |
|
简介都没有。但是封面挺有韵味。打开这个布景也很有感觉。结果就两个人对话 啥的。看评论也充满了哲学。这么晚了 还十几个人在同时观看。 打卡跳过。一颗星。给风格加一颗星。 |
|
真真是好 |
|
生命本就虚无. where are we going and where are we coming from |
|
高中历史书上的截图,想不到找电影的时候会看到 |
|
看不懂,只剩感受是深刻的。像是故意让人走神而拍得这么无聊。二战我不懂,新冠我还不懂吗,那种对社会公信力的失望、对人性的失望,进而迷茫的感觉是差不多的吧。难过时唯一的安慰是:不止你一个,可到头来还得靠自己熬过去。别看了,树都长出叶子,还不走吗? |
|
没有什么比那个栓着绳子的更加完美的比喻了 |
|
- We'll hang ourselves tomorrow. Unless Godot comes.
- And if he comes?
- We ‘ll be saved.
等待戈多的人,还在等待戈多。
荒诞剧再看看,也许不那么荒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