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阿尔劳娜 Alraune (1928)

    最近更新: 2024-05-08 HD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其他

      迅雷云盘 【raremovie】阿尔劳娜 Alraune (1928).mkv 详情
      【raremovie】阿尔劳娜 Alraune (1928).mkv

    ALRAUNE is another spectacular piece of early German cinema, surprisingly overlooked by film buffs and historians alike. The film is not "expressionist" in the way of CALIGARI or METROPOLIS, but fans of those films will enjoy it regardless.   The plot (without spoilers) is creepy to begin with: a scientist (Paul Wegener) decides to experiment with humanity by creating a woman fro...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9.1 IMDB 8.3 超清720P
      Metropolis
      1927
      科幻片
      美国

      大都会

      Metropoli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里面的男人和男人之间的说话像是要接吻一样。。。。。。。。
      • 1927年的德国观众看到这个电影的时候,在视觉上,肯定比我看见阿凡达时要震惊的多,在其他方面,也不是好莱坞的任何电影可以比拟的。把希望寄托于改良派作为社会矛盾的调停者固然不妥,但弗里茨·朗居然寓言了信息科技发展与伦理的冲突,共产主义式混乱,暴民政治将会给德国带来的深重灾难
      • 鼎立膜拜的电影,视觉上真盖帽儿了,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就像远古的恐龙,神秘而巨大~
      • 视觉意象超前,不愧为时代影像经典;故事本身逻辑混乱,表演夸张,细节处不可深究。
      • 非常牛逼,弗里茨.郎绝对是天才。现在流传的版本时长1小时58分钟,缺少了1/4原版拷贝。很难想象是1927年的作品,镜头牛逼,剪辑牛逼,布景牛逼,竟然还很cult!牛逼牛逼牛逼,需要仔细分析
      • 《大都会》是当年最庞大的电影制作,共拍摄两百万英尺胶卷,雇用25000名男演员、11000名女演员和750名儿童演员。该片的初拍完成版本长达三小时半,德国柏林首映版本长达153分钟(菲林长度为4189米,以每秒廿四格放映),后由发行商剪辑成约两小时的版本于德国以及海外上映。不过基于票房收益与政治审查等因素,过去于世界各地上映的版本均为删除半数以上内容,片长不一的剪辑版。自二次世界大战后该片的原始母片散逸世界各地难以寻齐,过去虽曾多次重映,但均非原本的完整版本。 2001年,穆瑙基金会主导的修复版本在柏林影展面世,经多年发掘及考证后,约四分之一的片段被认为可能永久散失。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献遗产。2008年,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电影博物馆中,发现了该片的16厘米版拷贝,并找到其中约23分钟失落片段画面。……
      • 工人暴动的旋律中回响着改装版的马赛曲,弗里茨朗眼里的法国大革命就是一群暴民无脑而造成的灾难。两个玛利亚其实是两个弥赛亚,一个是耶稣,一个是马克思,后者是资本主义对自己的一次实验——它导致的是灾难性的后果,把自己的后代都给害了。大都会就是通天塔,劳资合作才能创造伟大的人类文明。
      • 太先进了!很多镜头特效剪辑非常奇特,现在都很少用。跟着手捡丝巾的镜头看到我就惊讶了。男主好像小李。。女主大小眼挑眉的样子太像我下铺了= =
      • 格局磅礴,气象恢宏,描摹阶级对立及消弭,具超强想象的未来科幻图景,都拥有无可比拟的普世前瞻意义;人性不可根治的「七宗罪」亲手毁灭这座死亡之城,天谴已降,大洪水末世寓言已显;双面玛利亚的隐喻,更像是《自由引导人民》场景,及呼应贞德;无知民众与血肉铸就的资本握手,如乌托邦童话。
      • 1.无法超越的科幻片;2.表演无比生动,选角也是一番谨慎;3.群众领袖的个人魅力,与随波逐流、不辨是非的人群的相互映衬,让人感觉到大多数的悲哀;4.科技的发展与人性的丧失是一对正相关;5.爱情产生于有共同的理想、目标和追求,有一样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6.脑和手,需要心脏的桥接和调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德国影史十五佳NO.05
      • 亲爱的盲女..不枉我等到配合阿根廷那版的、超过两个半小时的最终修复版.感谢arte和茂瑙基金会,现在这个故事总算是完整了.果然等到2009还是有收获的.27版和大友的那版大都会均是我钟爱的作品,此一作中大量的技法能让人去由衷感叹德国在默片时代的全方位伟大,现世代的电影还剩下些什么
      • 一遍又一遍的说脑子与手之间的调和者是心,为资本家辩护之心昭然。也就是说这两个阶级只可交流,不可融合,牵线搭桥的还需要另外一个人。塑造的好坏玛利亚的角色都令人感到厌烦。不过,这部二十年代的经典默片场景之壮观,拍摄构思之创新,从电影的审美角度非常值得赞扬。
      • 视听加一星,编剧扣两星。这么NB的世界设定讲出这么狗血的故事真可惜。对比了一下120分钟版的“简装正版”,主要剪掉的是一些靠后的大场面戏。不得不说2010年的修复版真是美好啊!
      • 披着科幻外衣的传统宗教故事,相当反动,资本家是主,工人是臣民,科学理性是魔鬼
      • 对于我,一部默片能如此有趣,足矣
      • 默片时代经典之作,弗里茨朗的德国表现主义科幻宗教片,2010修复版很棒。演技、画面、科幻、动作戏和内涵思想性都领先一个时代!一部可以近乎无限解读的神片。基督教寓言、反乌托邦、机器时代反思、未来城市、乌合之众与民粹主义、劳资矛盾等全都一网打尽!不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电影。(9.0/10)
      • Cyberman前传。
      • C+/ 观感从开头的十星波动跌落,综合爆炸的剪辑与视听取四星。不可否认是无愧于时代的杰作。要是弗里茨·朗拍了个和开头一样震撼的结尾,黑客帝国等等显然不会有现在的影史地位。看完最强烈的感想是自己为什么还没看《圣经》。
      • 1927年放到今天看仍然震撼,反乌托邦,前卫视觉,科幻艺术,人文意识,宗教隐喻,无不具有里程碑的地位
      • 因为帧数限制,有时会让人觉得像定格动画那般有趣。受之舞台剧风格影响,表情帝(后)令印象深刻,某些时尚的元素(像服饰设计)即便放到现在来也毫不落后,因为超越时空的影响,各种元素闪(散)见后大都会时代的经典科幻。
    • 豆瓣 8.1 IMDB 7.6 第10集
      Dr. Jekyll and Mr. Hyde
      1931
      科幻片
      美国

      化身博士

      Dr. Jekyll and Mr. Hyd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出神入化的编排,出神入化的表演。以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赋格接BWV639开场,然后是长达3分钟的移动主观镜头,奠定了双重视角和悲剧性基调。对镜自照、一镜特效、叠化和划变转场,以及推轨镜头精确、有力的调度,今天看也令人叹服。也因此,这个二元、扭曲的故事,将人狠狠抛入一种伦理的焦虑中,善恶赤裸裸地极化在decency与beast的两张脸上,却互为彼此,就像见证恐怖的,是爱神那无辜的羽翼。科学(确切地说是生化技术),被放在僭越“造物”的审判台上,我创造了我控制不了的怪物,那就是我自己。在这个意义上,史蒂文斯回归、或不如说预见到一种二十世纪的神学反思“我看到了一丝光,但不知它通向何方。” 马奇的表演本身就是特效。南方车站聚会里的纵跑墙壁投影,原来出自这里。
      • 1931年!经典恐怖科幻类型,今晚看来一点也不过时。从社会和心理层面层层推进,连绵不绝。第一视角的主观长镜头和特写镜头抓人眼球,变身时候的叠化蒙太奇,表现主义风格和构图,无疑极具开创性。人们衣冠楚楚,只是社会律法约束太甚,一旦释放,欲望如同酒精点火一样,简直欲罢不能,因为这事太TM爽了。8.4
      • 适合跟同年的Frankenstein对照看,两位Dr.有异曲同工之妙。Dr.Jekyll与Dr.Frankenstein都是那种为了探索科学未知之境而不惜破除禁忌逾越雷池之人,这种人在循规蹈矩的世界里就是天才、疯子、狂人与怪胎的混合体。Jekyll在路灯下对朋友Lanyon发表的那番议论与Frankenstein在塔楼里对教授说的那番话何其相似。而从Jekyll分裂出的Hyde也可与Frankenstein造出的怪物形成对照,两者都是“人”本能的恶,在不受任何约束与教化下的自然的恶,又同样有善恶的二元冲突与斗争。两部恐怖片的主演都贡献了精妙又可怕的表演,都有神经质的一面。就结局而言,Jekyll玩火自焚,无可救药,而Frankenstein若没有35年续集里复活,本也已死透了。
      • 伟大的剧本,伟大的故事。沸腾的锅和长巷追逐的表现主义,镜子的装置主义。镜头大量使用长镜头、特写和对角线。叹服的特效和化妆,剧场式的表演,惊世骇俗,尤其吓人。March的表演堪称裱起来的神级演出,看到最后都还是惊叹正反对比的表演出自同一个人。近期最佳观影体验。
      • 目前看过的最好的早期怪物片,居然还不是“怪物专业户”环球出品的。弱弱问一句:马奇老师您为何身手如此矫健!
      • 这版导演水平确实很超前。 几乎看不出Jekyll和Hyde是一个人演的,March的Jekyll太有感染力了,这点可能是其他表演最难比及的地方。可惜我实在不喜欢这个结尾。
      • 視覺語言先鋒:開頭的POV鏡頭、長鏡頭,以及全片的剪輯手法。內容方面:獸性與人性,原始與文明,慾望與克制,對比強烈又震撼。但與原小說還是有較大出入,少了哥特式恐怖效果,多了愛恨情愁。PS.很難想像兩人竟是由同一人扮演,化妝效果太贊了,演員演技也絕佳!
      • Fredric March。着重描写人物自身善与恶、文明与原欲、本我与超我相悖离的心理分裂状态,最吸引人的是其中表现幻变的镜头,在技术上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效果
      • 舞台戏剧导演,文学改编,开场以令人惊叹且流畅的摄影机运动引人注目。以一个少见的经过遮挡并运动的POV镜头开场。明显受技术限制无法甩镜头只能拿剪辑在钢琴和管家身上对切。遮挡物的暗角模拟人眼边界。|《宾虚》中蓝红变光的风麻病人反用。2q
      • 不少表现主义的影子,在表现伦敦夜雾的神秘和鬼魅上着力不小;开场的主观长镜、对角线的分屏画面都非常具有实验精神;摄影太棒了,配合男主的精彩演出,31年的科幻效果竟如此之好,相比之下41年的版本弱爆了!
      • 片头数分钟的主观镜头是人格分裂的另一种视角,被禁锢于肉体之内窥视外界,借助镜子完成两个人格视角的重合,此流畅的长镜头为人格分裂剧情奠定基础。双重人格的外表、行为不同以示区别,代表着生活于两个阶层的内心世界。同时看了与1920年版本,即使本片作为默片观感也强于前者。情感部分的剧情比较差。 恐怖片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 悲剧 让人心碎 男主塑造的很成功 演技也棒棒的不管是对神的祈祷还是对女主的告别。这种浪漫爱情我喜欢!告诫科学不要自大 也算是对科学未知的恐惧吧!拍摄化妆技术还蛮惊人的。了不起
      • 比较扎实的节奏和人物表演,开头的主观长镜头和变身时的叠化剪辑算是亮点吧。(启发了很多后来的类型片) 可惜情节尺度上表现一般,双重人格也没做到特别深的挖掘。
      • 主观视角移动长镜头,杰克尔首次露面在镜子中出现,影射了服药后海德尔的双重人格,使用赋格曲配乐(对位,属调模仿主题)也是对应了双重人格,未婚妻与妓女也是一组对应元素。摄影特技表演都相当惊艳。
      • 同样的情节,同样的细节,马莫里安版的就像一部经典cult片,弗莱明版的就像一部中产阶级阳痿片~
      • 讨论人性还是太浮浅和奇情,但是视听语言真的太酷了,主观镜头、镜子和镜头切换,非常有张力的谋杀和变脸(肯定影响了惊魂记)。杰柯医生本来是个勇敢承认欲望的好人,却不幸地陷入这浮士德式的深渊;但当海德喝药变身时,我竟然还是好像见证了奇迹一样感到与有荣焉。ps女主角太美了,她简直会发光。
      • 电影语言好丰富,刚开始的第一人称的视角,密集的淡入淡出或转盘式的切换镜头,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双重性格”的缔造和情节的紧凑性。尤其是第一次变身的潜意识、意识的混乱旋转造成一种眩晕感。Miriam Hopkins美极了!
      • 除了作为原型故事的经典意义外,电影技法方面也是全方位的惊艳:1. 台词表演方面对比同时代作品要自然主义得多,尤其考虑到这还是个超现实的故事;2. 摄影技巧丰富,大量惊艳的直视第四堵墙镜头,构图运镜照明质量都很高;3. 光学镜头特效、特效化妆等也是时代最高水准。
      • “化身博士”这一题材有若干次重拍,March的这版一定是最好的。导演马莫里安太牛逼。开场就是一段主观长镜头,布景氛围很表现主义,扇形的分屏画面见所未见,没有CG的三十年代可以将变脸的过程拍得如此天衣无缝,简直跪服。March分饰杰基尔博士和海德先生,脱胎换骨宛若两人,完全值得一座小金人。另,所幸电影拍摄于海斯法典前,自由度相当大,不然看不到Miriam坐在床边晃悠美丽的长腿,如何脱去吊袜带和丝袜的可爱镜头。“双重人格”值得反思,任何时候都要警惕,不要给住在内心的魔鬼有任何释放的机会。集体和个人同理。
      • precode的尺度果然厉害!看了个94分钟版少了好些镜头,哪天补上“目前最完整”版。化妆比较靠近当时流行的monster不那么哥特。第一次看马奇被帅晕,之前看Rose Hobart没觉得她这么好看忽然一下懂了Joseph Cornell的饭心。。
    • 豆瓣 7.5 IMDB 7.5 正片
      Forbidden Planet
      1956
      科幻片
      美国

      禁忌星球

      Forbidden Plane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理念超前,打败自己的是自己心中的恶魔;喜欢会送四百多瓶酒的米其林机器人
      • 难得一本正经的白头神探,裙子短到不能再短的无知少女。确实有着太多占据鼻祖性地位的设定,只是现如今再回头欣赏也无法摆脱傻乎乎二了吧唧的观影印象。一开始我还以为第一拨几乎全员覆没是犯了太空幽闭症,结尾才发现恰恰相反,不是幽闭惹的祸,是意识飘得忒自由了。正所谓心有多高,你丫就能飞多高。
      • 看开头好险放弃,因为这种假景看得实在太糙,当然,放在50年代还算不赖。不过随着情节的推进,还是蛮吸引人的,包括片中构建的那个世界以及各种新东西
      • 早期邪典的脑洞确实很大,到结尾又用当时的新理论精神分析而解释d得严丝合缝。真是佩服CGI技术之前电影人的想象力。
      • 毕竟是50多年前的电影,特效和布景的粗糙、叙事节奏的缓慢很容易让人失去耐心。无论它对之后的科幻电影有多大的影响,我仍然觉得它不好看。
      • 把深刻的立意牵强附会的放入电影中可不见得能收到好的成效。机器人倒是挺可爱的
      • Forbidden Childhood
      • 好故事,只是细节以及真相揭露后留下的缓冲空间不够。这是很直接的弗洛伊德式故事,奎尔族寓示人类的未来,人类想要靠意志力造物,这当然是最高级的欲望,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但奇妙的就是无意识的存在。这种对技术和人性的反思和警惕在50年代还蛮难得,就像《2001》一样,但也很抽象,父亲,女儿和指挥官的人物设计就像倒过来的俄狄浦斯情结一样,二人情感的发展反而很生硬。那个年代的机器人似乎还是完全符合阿西莫夫定律的,还没有如今对AI的态度,至少没那么悲观。美术蛮好,像绘画一样,是得益于space art吗?隐形的设置其实很好,无意识是无形的,前面设置的那种悬疑的气氛以及配乐的音效感真特别;结局太美好了些,过于简化了问题。记得星球地底好像是核,怪物的想象或许也有核恐惧的色彩。(父亲形象蛮有库尔茨上校的预期的。)
      • 注意它的年份,1956年。所以可以直接举证后世许许多多经典太空歌剧电影电视剧都致敬借鉴甚至直接抄袭了本片的种种设定。
      • 没字幕看的不是特明白,而且片子也太老式了很拖沓。但是有噱头啊,比如机器人落比和或星的大花(真好看,用来求婚我会晕过去的),博士美女女儿服装太空还裸泳,无形电光大怪物,哈哈哈哈哈,还有博士的神奇小屋,哈!还有停不住的太空之声配乐,太摆老!哈哈哈什么时候也弄把射线枪啊
      • 粗糙、简陋,但足以成为经典~
      • Life on Mars。有限场景的精致布景以及道具制作,那个年代的SF电影精神精髓,本片对Star Trek以及一干太空歌剧题材影视肯定影响深远,除了布景和道具概念以外,甚至于故事模式。
      • 悬疑氛围相当不错,对于人工智能的展现也颇令人信服,关于高级文明的自我毁灭之途的心理解释——颇有点哲学上的深刻。
      • 太老了。
      • 一群红军闯宇宙
      • 故事有卖点但是没搞好,其他的东西太牛逼了,思想好超前。服装,道具,场景,飞船的设计,机器人,各种武器
      • 太空歌剧电影的先行者,经典之作。现在看比较一般,当时绝对牛逼到家了。看了那么多科幻片,这还是我唯一看到的人类坐飞碟的片子。。。一般飞碟不都是外星人的交通工具吗
      • old sci-fi is fun!!
      • 神真的存在,他们是奎尔家族。机器人的出现让我想到铁甲小宝,^^
      • 56年的电影真牛逼
    • 豆瓣 8.1 IMDB 7.6 HD高清
      The Incredible Shrinking Man
      1957
      科幻片
      美国

      不可思议的收缩人

      The Incredible Shrinking Ma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这也许就是人类未来的样子。” 现在的我们就算很大了么?或许一米八几的大个子,与渺小的尘埃,对于无尽宇宙来说,是属同一个质量层面的。人类一直在以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直到他们改变了意识——这个意识只能从形态的变化引出了。
      • 4.0。1.无限小与无穷大。2.当人缩小到一定比例,人类已经不再是同类,他才能以宇宙的宏观去思考问题。3.可惜没找到路人甲奥逊·威尔斯。
      • 一部主要利用站位实现“特效”的古早科幻片,能看出瑕疵,但在不利用特技的情况下能有这样的呈现已经很好。小个子误入巨人国,宠物猫和一脚踩死的黑蜘蛛成为巨兽和天敌。结尾提高了了深度而且没有落入俗套成功还原或者被拯救,相当有趣。
      • Bravo!
    • 豆瓣 7.4 IMDB 6.9 HD中字
      Ikarie XB 1
      1963
      科幻片
      捷克斯洛伐克

      宇宙终点之旅

      Ikarie XB 1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2011-11-13 http://www.56.com/w58/play_album-aid-4473187_vid-MzAyMDc4MzM.html 倩女惊魂记 哈哈哈 这名儿。。。。
      • 7.7;生命是一場在期待中對沒來得及告別的遺忘的恐懼,嚇尿了
      • 有了那个结尾叫科幻片 没有那个结尾叫艺术片
      • 康德式宇宙生殖,实践理性批判,比2001早那么一步。
      • [想看2015-12-27]也是东欧科幻古早神作之一,后半段转成一个太空惊悚片。同为莱姆原作改编,塔爷拍[飞向太空]肯定是参考了这部片([2001太空漫游[就不好说了),[飞向太空]里太空飞船的视觉设计、甚至主题和情节点上显然有不少相关之处。片子的问题就是群戏太分散注意力,情节上不如视觉上那么吸引人。另外半人马座阿尔法真是个好梗!!!
      • 片子本身没有太多好科幻电影应该承载的内涵 可是作为63年的电影 给了后来者许多想象力上的启发
      • 连看了数部电子乐还没有成为流行音乐以前的电子配乐为主的电影...这部剧情线本身比较稀薄而且赶脚被star trek tos当成某一集的引子抄过,看点是“无聊漫长太空旅行”中的心态、用黑白摄影和摩登布景制造出的相当惊喜的视效(缺憾是太静态了一看就是棚里,不过有两个失重场面拍得不错),片中两个意外事件之一遭遇人造飞行物拍得很恐怖但居然没去找解释就这么带过了,甚至跟后面情节无关?!其二一个让人产生疲倦症和心态奔溃的太空辐射则主要被用来秀摄影了,讲得不是很好没头没尾感过重..话说以前太空电影是不是都流行搞个吉祥物似的呆头呆脑机器人啊,这里的古旧款机器人Patrick也很萌
      • 7.5 影片对于第三幕的处理无疑是比较令人失望的
      • 虽然道具舞美都很糙,但是精髓抓得很好,1963年捷克斯洛伐克制造,2017年我朝未必能拍出这样水准的科幻片来。
      • 宇宙旅行小故事,基本上还是偏软的,对于人长期在太空生存的心理变化,对未知事物的态度描写的比较有意思,但故事节奏偏慢,略闷。片中的机器人是电影里最早的人工智能吗?
      • 线条、几何和空间,似乎看到了安东尼奥尼的语言。用一个未来的孤立空间表达在冷战笼罩下精疲力尽的焦虑惶恐,在未知尽头的阴影下,情感成为虚幻的讽刺。东欧人确实很有想象力,但故事的高度有限。
      • 概念的呈现和手法都没有比较创新的地方。
      • “我们到宇宙寻找生命,生命却发现了我们。”
      • 60年代的重返地球,并非硬科幻,从探索宇宙之旅的到探索自我的身份,对地球毁灭的恐惧萦绕其间,还挺好看。
      • 飞船要跨星系这种,感觉都要在上面生个孩子传递下希望。后面Villeneuve的《降临》跟这部,还有《2001:太空漫游》终归都同个意思:人类是没发育起来懵懂无知的低等生物,需要外星人的庇护的摇篮里的小婴儿。他们对费米悖论的解答是,人类还没够格被他们发现。
      • 比库布里克、塔可夫斯基还要早的SF鼻祖片,是一部前卫的捷克电影。对未来的想象,宇宙空间造型感,服装还有鬼魅音乐等,半个世纪过后依然耐看…反战意识,对核武器的批判…透露出冷战背景下政治立场…登场人物过多关系错综复杂,和鲜明诉求下的时代局限性,有点失望…3.5
      • 重新校对字幕,仍有缺漏。调度精巧,剪辑十分超现实做梦似的;叙事有点散,指向性不明的情节设置。教训:不能又想翻译字幕又想看电影,两边都不着边,还浪费一上午。
      • 1963年,庫布里克剛開始和克拉克合作《2001太空奧德賽》故事大綱,距影片上映還有5年;6年後,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萊姆的《索拉力斯星》付梓2年,但塔可夫斯基要到16年後,才帶人們《飛向太空》。 這一年,地球第一位女性宇航員-蘇聯的捷列什科娃進入太空;美國實現太空首航剛滿一年:中國科學院成立星際航行委員會,但航天重點項目仍是研究導彈。45年後,捷克加入歐州航天局。 1963年,伊卡利亞號載著男女各半的科學家丶即將降生的嬰兒丶中央主機和私人機器人,飛向半人馬座阿法星。 《宇宙終點之旅》
      • 跟卡爾齊曼的科幻片一個樣,劇情沒多大意思,也不過秀秀佈景和特效而已
      • 太空的景觀與路徑規劃之於太空人是唯一的憑藉時,與在電影的場域裡存活在螢幕上光影、在電影時間裡的觀眾,或許曾有那麼一瞬間的疊合。隨著事件克制的推移,是這麼快(之於留在地球上的人們/電影廳外的世界),又是這麼慢,終於爆發--對未來的恐懼,對由來處的質疑,在極端的環境之下,震盪著。
    • 豆瓣 6.5 IMDB 5.8 HD中字
      The Illustrated Man
      1969
      科幻片
      美国

      绘图人

      The Illustrated Ma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有的答案,在你成为自己故事的主角前,难以得到
      • 布拉德伯里的诗意被这部片子改得只剩下屎意了
      • 电影拍得又怪又无趣,想看看原著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48370/,查了下,好像Zack Snyder打算重拍这部科幻?
      • 720p英字 打开之后才发现居然是科幻 拿破仑大爷身形永远那么彪悍 剧情很迷惑
      • 非常棒的剧情!~ 别跟陌生人一起烤火讲故事!~
      • 改编自同名短篇集的三个故事(大草原、雨一直下、最后一夜、连同同名序章就是四个故事),以绘图人身上的各个纹身展开的故事,《越狱》史高飞的纹身叙事功能可能便来源于此,另一方面原作中的另一个故事万花筒对约翰·卡朋特的处女作《黑星》有过一定影响(类似的终场景),新超人300导演有翻拍计划。
      • 虽说是分段式电影,但是拍得有些晦涩难懂,故事情节也有些破碎,可能原著更好一些。
      • 用团人串了几个不太喜欢的布拉德伯里短篇(特别是雨一直下)。镜头的运用和剪接就是B级片那么差,最碍眼的是美术太不行,刺青极其丑陋。只是看看斯蒂格还是可以的。
      • 三星半,1969年3月22日至27日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电影节上,科幻电影专业人士举行了一次科幻电影聚会: 《芭芭丽娜》、《查理》、《活死人之夜》、《人猿星球《2001: 太空漫游》。 而在这几部光辉作品下就是《倒计时》《失落的大陆》《监视者》和这部《绘图人》。三段式电影与时空穿梭成为后来《第五屠场》的先声,同样是一部前卫但粗糙的电影
      • 2.5星,电影完全没有拍出小说的境界与深意反而显得混乱又莫名其妙(剪辑太糟糕),这几个诗意又暗黑的故事被拍成了无由来的绝望与愤怒。。。
      • 原著牛逼没话说,必看。改编电影并没有把很多东西传达出来,作为六十年代的老cult很多东西刚刚起步,如果能更好的重拍一下就太棒了。电影的一些截图不错,启发大于呈现。
      • 剧情简介根本是在胡扯,整体感觉很像Solaris。8卦:大牌男猪Rod Steiger(纹身男)出演过Dalva (Lu)和Body and Soul (JB),拍完此片就和老婆(女主)离了
      • 剧情很散乱,感觉讲的就是两个精神有问题的人的自我呓语,电影的摄影很棒.另外据说那个纹身影响了<越狱>
      • 没看出什么名堂,找原著读读
      • 还是很难改编
      • 片头:"Each person who tries to see beyond his own time, must face questions to which there cannot yet be proven answers." 片尾:"Each person who tries to see beyond his own time, must face questions to which there cannot yet be absolute answers "
      • 7.0 @Science-Fiction FCP with Cosmos.
      • 3.5
      • 这剧情 应该可以更精彩的
      • 希望那种高成本再拍一部,。原作真的很美。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