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黑衣新娘 La mariée était en noir (1968)

    最近更新: 2025-05-09 正片
    • 主演:让娜·莫罗 / 米歇尔·布凯 / 让-克洛德·布里亚利 / 查尔斯·登纳
    • 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 (François Truffaut)
    • 编剧:弗朗索瓦·特吕弗$$$Cornell+Woolrich,让-路易·里夏尔$$$Fran%C3%A7ois+Truffaut,康奈尔·伍尔里奇$$$Jean-Louis+Richard
    • 分类:剧情片
    • 地区:法国
    • 年份:1968
    • 更新:05.09
    • TAG:剧情,悬疑,犯罪
    • 别名:夺命佳人,The Bride Wore Black
    • 片长/单集:107分钟
    • 豆瓣评分 7.1 (1428票)
    • IMDB评分 7.2 (10,376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85%
    • TMDB评分 7.17 (热度:10.54)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法国电影《黑衣新娘》的免费在线观看,《黑衣新娘》是对白语言为法语,属于剧情,悬疑,犯罪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1分,有1428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一位新娘(珍.摩露)甫踏出教堂便成寡婦,她整個的愛情理想隨著愛人死亡而幻滅。她儲心積慮,逐一找尋害死丈夫的五個兇手,依次報仇。她的行為完全是基於對愛情的忠貞與執著,為了達成目的,不惜壓抑自己的感情,因為她堅決認為﹕「你們在我身上奪去了一些東西,無論怎樣都沒法還給我的了。」她所剩下的,是一顆沒有愛的心。   《奪命......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黑衣新娘[简繁英字幕].The.Bride.Wore.Black.1968.BluRay.1080p.DTS-HD.MA.2.0.x264-DreamHD 15.65GB[15.65GB ] 详情
      黑衣新娘[简繁英字幕].The.Bride.Wore.Black.1968.BluRay.1080p.DTS-HD.MA.2.0.x264-DreamHD 15.65GB[15.65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黑衣新娘[简繁英字幕].The.Bride.Wore.Black.1968.BluRay.1080p.DTS-HD.MA.2.0.x265.10bit-DreamHD 6.76GB[6.76GB ] 详情
      黑衣新娘[简繁英字幕].The.Bride.Wore.Black.1968.BluRay.1080p.DTS-HD.MA.2.0.x265.10bit-DreamHD 6.76GB[6.76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黑衣新娘[中文字幕].The.Bride.Wore.Black.1968.BluRay.1080p.AAC.x264-DreamHD 3.15GB[3.15GB ] 详情
      黑衣新娘[中文字幕].The.Bride.Wore.Black.1968.BluRay.1080p.AAC.x264-DreamHD 3.15GB[3.15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黑衣新娘[简繁英字幕].The.Bride.Wore.Black.1968.1080p.BluRay.x265.10bit.FLAC.2.0-SONYHD 详情
      黑衣新娘[简繁英字幕].The.Bride.Wore.Black.1968.1080p.BluRay.x265.10bit.FLAC.2.0-SONY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黑衣新娘[简繁英字幕].The.Bride.Wore.Black.1968.1080p.BluRay.Remux.AVC.FLAC.2.0-QuickIO 详情
      黑衣新娘[简繁英字幕].The.Bride.Wore.Black.1968.1080p.BluRay.Remux.AVC.FLAC.2.0-QuickIO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百度云盘 蓝光720P视频+外挂中文字幕 详情
      蓝光720P视频+外挂中文字幕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The Bride Wore Black.1968.720p.BluRay.AVC-mfcorrea.mkv (5.47 GB) 详情
      The Bride Wore Black.1968.720p.BluRay.AVC-mfcorrea.mkv (5.47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一位新娘(珍.摩露)甫踏出教堂便成寡婦,她整個的愛情理想隨著愛人死亡而幻滅。她儲心積慮,逐一找尋害死丈夫的五個兇手,依次報仇。她的行為完全是基於對愛情的忠貞與執著,為了達成目的,不惜壓抑自己的感情,因為她堅決認為﹕「你們在我身上奪去了一些東西,無論怎樣都沒法還給我的了。」她所剩下的,是一顆沒有愛的心。  《奪命佳人》是杜魯福對希治閣的致敬,他對這位緊張大師佩服得五體投地,曾經寫了一部希治閣的訪問記。他敬佩希治閣是因為希治閣是全世界唯一最「完全」的導演──屬於大眾的同時也是個人的,是商業的同時也是實驗的。  改篇自美國作家威廉.艾里殊的奇情小說。(電影雙周刊)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6 IMDB 6.5 超清720P
      Une belle fille comme moi
      1972
      剧情片
      法国

      美女如我

      Une belle fille comme moi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这固然是对男性特别是法国男性左派知识分子的讽刺,但窃以为也是对女权的调侃,在击破了片中男人对女主角以“荡妇”之名施加“统治”后,这个女性反而并没有剩下什么,她冲毁一切男性万里长城的武器仍然只有性。
      • 1.特吕弗又一部描写蛇蝎美女的作品,顺致敬希胖。2.楚浮惯于用其它记录媒介来辅助述出故事,如本片的录音机及穿插女主旁白,为这一准黑色电影添上了一缕优雅而残忍的晕环。3.精神分析式的男性角色:做爱时须放赛车声唱片的歌手,以猎枪相胁的酗酒男与"恶魔母亲",需意外摔拌才能进入的教徒。(8.0/10)
      • 特吕弗的反讽小品,美女利用男人的欲望屡屡得手,片中几乎没有什么正面角色,女人心狠手辣,男人精虫上脑,最可笑的是灭虫专家和社会学者,道貌岸然的下场就是自食其果。
      • http://www.56.com/w15/play_album-aid-8876597_vid-NTY5ODYwNjc.html
      • 戏谑幽默!女主真的好美好有性引力,看似笨蛋美人其实是真蛇蝎,虽然表面在嘲弄她的放浪,但更多似在借此嘲讽男人劣性。结尾镜头从监狱门外缓缓升起,越过街道、屋檐,定格在阳台上敲着打字机的打字员小姐,这一镜太美了!
      • 感觉上比其他片子稍差一些,而且有些地方玩笑开得很笨拙
      • 碟的封皮上书:可能是特吕弗最被忽视的一部佳作。
      • 比大多数的特吕弗要有趣得多,游戏化的男性社会风俗喜剧,从被叙述的过去到癫狂演绎的未来,猎物变成猎人,笔录者变成作者。配乐、剪辑,反讽对冲。
      • 像你这样把阴道当黑洞的女子,是臭男人的噩梦
      • 一个罗生门类型的故事,楚浮的切入角度非常有趣,男女之间那点龌龊被无情示众。
      • 孩童般的天真与邪恶,自觉或不自觉的犯罪天赋,好迷人的坏女孩。
      • 世界因恶而丑陋,欲望是没有错的,只因有人把它变得丑陋。
      • 很不大师但太好玩了!有趣多义 戈达尔mix伍迪艾伦
      • 這種戲謔式的小品才是楚浮最擅長的,怎麼可以歸為遊戲作品一類,流暢自如沒有多餘的贅肉,比揭示婚姻悲劇的Film noir一類好看多了
      • 三层嵌套的叙事结构 开场借助一个简单的疑问 拉回到过去带观众一起探究答案 社会学家男主以访谈的形式进行提问 女主根据问题带大家回忆 以女性视角讲述她的一生 妈宝 乐手 教徒 律师 社会学家 男性在电影中是暴躁 自大 无知 幼稚 精虫上脑的 女主性格则依然带着从容成熟和思想上的自由(在如此环境下 她选择了一次次命运的豪赌)过程中大量诙谐幽默的情节 比如重力杀人 哑巴告密 超自然科学的赛车声等 不论回忆还是现实都侧面讽刺很多问题 男性对女性的物化 女性的厌女 教徒的”赎罪”行为和自杀等 电影中也提到她的童年经历 似乎也能从整个故事得到社会学家找寻的答案 最后结尾剧情的闭环也是讽刺呀 【BFI - The Renoir Truffaut】
      • 我觉得算是特吕弗比较奇情的片子了,搞事妹子多奇智啊!
      • 勉强两分。特吕弗在这部好像又回到了早期《射杀钢琴师》那个跳脱的阶段,女主少女时代被大腹便便的父亲一脚踢上了草垛(父亲的大肚子一看就是塞了东西,而女孩身上绑着威亚),而男主寻找证据为女主平反时,遇上对自己作品精益求精的龟毛小孩(剪辑也非常神经质的在两个手的特写上切来切去),特吕弗就是玩儿。但故事本身很糟糕,社会学家男主采访狱中“荡妇”女主,为她的故事吸引,帮她平反最后毁了自己的人生成了人家的花肥。占剧情主干部分的就是女主重现自己那些经历了,女主胸型尚可裸戏坦荡,但她这个岁数演少女太勉强了,她在几个男人之间周转的戏,既没展现她玩弄人性的难度,也没有戏剧化的明确目的,都是走哪算哪的片汤儿情节,堆积着杀虫人表演推销话术之类卖萌的喜剧桥段,特吕弗的审美和心智有时完全是个少年的层次,没什么深刻的人生体验
      • 一个男书呆搞女性犯罪研究,在监狱里采访女犯人,趁女犯人不在时会作出点评。这个男性旁观者的增加,真是更讽刺了,他们完全理解体贴不了女人,分析的动机偏颇生硬。热评说的不好,虽然但是对女权讽刺,不是的,这正是女性生存在这个厌女社会的悲哀,被男权压迫到毫无办法摆脱这种处境,甚至女打印员、女看守都评论她是个荡妇。依靠美色潜规则生存,这不是件可耻的事,却是留给女主唯一能依靠的方式。热评一边鄙视的厌女一边也会像片中的男人一样渴女,比如这个小学者,不承认自己被吸引。出租车司机称自己为君子,仅以约会为条件慷慨解囊(其实是因为自己处男)。律师主动登门帮助(勾引)。女主靠性上位?不,雄竞罢了,心狠手辣利用男性欲望?看来男性的意志经不起考验,诡计多端的借口,反正都怪女人
      • 1972年? 哈哈。。特吕弗的黑色幽默这次有点疯嘛。。
      • 三星半。 不够好 只有那个爱拍电影的小孩让人有点印象
    • 豆瓣 6.9 IMDB 6.2 正片
      Made in U.S.A.
      1966
      剧情片
      法国

      美国制造

      Made in U.S.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除了摄影之外,这真是一坨狗屎...
      • 喜欢里面大量的人物对白。可以把这部左倾电影看作是让.吕克.戈达尔向美国致敬的小礼物吗?女主角还是御用的那一歌,苍白消瘦有一对很大的绿眼睛,极其符合60年代审美情趣的姑娘
      • 我只知道安娜·卡里娜美丽无比,我只知道戈达尔的影片一贯画面明快。
      • 怎么看怎么觉得有钱德勒的影子,不应该说是马洛的影子。政治隐喻一点没看出来杀人场景太幼稚戈达尔应该重新修炼一番。脑内了下拍摄现场戈达尔摆好机器叼着烟跟演员们挥挥手「机位放好了你们聊的开心。」
    • 豆瓣 7.8 IMDB 7.4 正片
      Tirez sur le pianiste
      1960
      剧情片
      法国

      射杀钢琴师

      Tirez sur le pianist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只有法国人才会拍出这样神经脱线的黑色电影。他们才不在意犯罪动机、作案细节,追求的永远是至死的浪漫和感性。所以才会有男人在被追杀时,撞上电线杆晕倒,醒来后跟陌生男人边走边聊,听他谈女人和家庭。这个男人并不是主角,他还在被追杀,和陌生男人分开后,躲到了钢琴家哥哥工作的地方。钢琴家在妻子自杀后,隐姓埋名于小餐厅弹钢琴。餐厅里的一名侍女爱上了她。回家的路上,两人并行,若即若离,骨子里的浪漫劲儿就算在被追杀时也无法掩盖。弟弟的仇人把钢琴家作为了新目标,可这根本不是什么惊险的犯罪片,黑道杀手总爱絮絮叨叨。除了爱情和追杀,你不知道这群人想要干什么。相爱的人就那么任性地爱着,追杀的人就那么追杀着,原因和目标都不重要。
      • 迷影情结的一次创作,把特吕弗擅长的好莱坞电影叙事和个人戏谑的风格结合起来。开头是黑色电影的风格,整个是黑帮片的变奏,钢琴师的内心独白和现实的对撞很有意思,雪地的场景跟后来科恩兄弟的《冰血暴》很相近,开头和结尾的钢琴曲形成封闭叙事,还留下对新来的服务员的悬念。这样的特吕弗挺有意思的。
      • 新浪潮给人最大的启示就是它的灵气,相比之下现在的电影太匠气,故事、摄影、演员什么都对,可对的又好像很过分,像按公式做出来的一样。即便是电影专业学生拍的电影,也一股脑的要走好莱坞的大片范儿,太专业则无趣。
      • 特吕弗第2部长片。1.满溢存在主义气格,戏仿与解构美式B级犯罪片,拍得很戈达尔。2.无主题,彰显自发与即兴性,及生活的无常与荒诞。3.车内插科打诨的绑匪,为科恩[冰血暴]借鉴,无意义话唠则被昆汀继承。4.画外独白(意图)与影像(行动)的背反。5.匪徒发誓与老妇摔倒的圈入。6.黑暗死谷vs白芒雪地。(8.8/10)
      • 过了一遍剪辑,相当于二刷了,注意到了一些之前没有意识到的剧本上的亮点。男主角几乎面临一切矛盾都选择束手,就连最初的机会也是门打开那个时机的偶然性放到他手里的。其实故事相信的是这种“内心斗争后无作为”的普遍性,认为普遍性让人忽视这种行为的后果,所以有必要呈现它可能带来的不幸,有必要提醒人这种行为的无伤大雅是基于幸运才成立的。男主角弹着钢琴向前看的这个动作,是一种遁入安全结界的逃避,把自己隔绝于外界,相当于最后还是回到那个熟悉的旋律里,选择束手。
      • 率性自由的法国新浪潮,剧情和节奏就像是蓝调,不至于哀怨,也绝对不妥协,不刻板,不犹豫不决,总是带点自负的,可爱,步伐像个大男孩,可往往又在浪漫前却步,其实内在都是在讲日常里的得不到,差一点点,可是又没有叫人遗憾和后悔,爽朗如此,人生便已算快意。
      • 剧情跌宕起伏,剪辑干净利落。故事环绕在俏皮的音乐声中,也别有趣味。除了打乱的时间线,故事叙述和任务设定也颇有些黑色幽默的感觉。特吕弗的悲哀通常于此,现实之残酷在于命运之不可预知,不可改变以及人心之不可揣度。大量与行为矛盾的内心独白增强了电影的戏剧性。
      • 套了犯罪片的外壳,内里还是新浪潮的手法,不讲究故事原委,只有人物当下状态,钢琴师这个角色融合了很多矛盾点,外表内向床上火热,身边两位女伴接连死亡使他看上去很悲情忧郁,但似乎他又能投入到新的恋情中,也是特吕弗的幽默与讽刺了。
      • 特别喜欢查理去公司谈合同的场景。从他上楼梯时起就能听到很嘹亮的提琴演奏声,在他犹豫要不要按门铃时,一个无精打采的女生出门,与他擦肩而过。这时有一个特别神的调度,一直跟拍查理的摄像机果断地舍弃了我们的主角,开始追随这个女生!女生走了几步后,查理的钢琴声突然响起,女生驻足,摄像机却没有停止移动,而是继续后退并远离被摄体,直到把女生孤零零地甩在空旷的走廊中央。钢琴声伴随着女生走出公司,衔接到盛装的查理在舞台上演奏,收获雷鸣掌声的场景。很多导演会直接表现主角的命运转折,而特吕弗选择把焦点短暂地转移到一个毫不起眼的龙套身上,通过配角的落败与失意,侧面表现主角的成功与得势。而且其高明之处在于,主角之后的陨落也在他与女生的交替之间得到暗示。查理终究也会成为另一个走出房间,走下舞台,销声匿迹的人。
      • 特吕弗最好的,也不仅仅是类型片,人物之间似乎在展开某种接力,敞开的情节让每一段相遇与意外都绽放出七彩的小故事,仅仅需要把两个陌生人框在一个镜头里便能产生魔力,运动跟拍镜头与讲故事的独白作为两种流,在这里展现出时间的含义和人物形象的张力。
      • 特吕弗的第二部,轻盈而有幽默感,典型法国新浪潮作品(跟早期戈达尔的气质好接近啊这个时候应该是俩人关系最好的时候吧)。虽说今天看里面男人一个赛一个地油腻猥琐,不过片子真的是很有想法,一方面对犯罪片的套路烂熟于心,一方面又各种反类型(突出表现在各种散漫且枝蔓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喜剧式的瞎聊桥段)。闪回大段落处理得很好。内心独白的用法是本片一绝了。
      • 特吕弗诞辰90周年观影。黑色电影、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与新浪潮的糅合。手持、横摇、变焦,跌宕摄影随性如即兴曲;分屏、遮罩画幅、快切,跳跃的剪辑节奏又成丰富的装饰音。最好的是画外音与场景微妙的距离感,平添人物和剧情的暧昧不明、扑朔迷离。只是打底的故事实在无聊,像极最烂俗的黑色电影桥段拼凑成的古龙小说。
      • 兄弟皆匪寇,琴师亦杀人。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前妻的崩溃,却做不出正确的选择,记一命;与强壮的酒保搏斗,出于自卫一刀刺杀,记一命;利娜送他奔命,又接他回城,问他回屋会不会再不出来,他仍毅然决然回去跟树敌置险的兄弟告别,放利娜独自在茫茫然雪地里等待,利娜被枪杀,记一命。 所谓射杀钢琴师,钢琴师没事儿,反倒直接、间接导致了多桩命案。然后,再重回酒馆做他的琴师,躲着疗愈,顺便结识新的女侍,成为她们一方天地里的新鲜爱人。
      • 还是那么肆意妄为,犯罪片外衣,实则是钢琴师痛苦的个人史:从对爱如同死灰再到重燃热情却又被继续打回深渊;一开始对女侍者的凝望视若无睹,最后的目光又在自我质疑中于另一位女侍者摇摆不定;特吕弗对细腻情愫的处理还是那么巧妙而准确。
      • #特吕弗诞辰90周年特别纪念放映# @资料馆。特吕弗第二部长片,向黑色电影的一次致敬,内核还是新浪潮、还是法国。叙事又紧凑又松散,追杀逐渐被抛在脑后,被绑架的路途上是欢乐的空气。片名设置了一个贯穿始终的悬念,但我们只看到前妻的自杀与被浪漫化后的女主的香消玉殒。特吕弗说这部包含了他对“荣誉、成功、堕落、失败、女人和爱”的看法,略窥一二。
      • 仿默片的運鏡及奇異的畫外音自敘營造出不錯的代入視角,被潛規則的妻子、暗戀許久的情人、狡獪的店主與不成材的弟弟們等小片段都很好,但湊在一起並不能成為一個好故事——高潮一波接一波,卻不連貫,只成了瑣碎的短篇合集。
      • 实在是一部很奇怪的电影,同第一部作品“四百击”相比,特吕弗有很多改变,他尝试了完全不同的叙事风格,并不是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台词都是为所谓的主题服务,这也让你的观影乐趣变得随遇而安。
      • 一个钢琴家的孤独情事,最后中枪的不是钢琴家,但却把钢琴家永远杀死了,或许周围的人都是庸俗的,庸俗往往可以带来幸福,即使是短暂的善变的幸福。早期的特吕弗真是才华横溢,对人类感情的感受也总算不是脱离大众的曲高和寡,女主真的很好看很可爱
      • 熱切回應默片和B級片...Truffaut說《射殺鋼琴師》精神上受到《Johnny Guitar》影響,“Nicolas Ray這部電影在法國和美國的意義不太一樣。法國配音不但沒有折損此片,反而強化它的風格。法文版典雅如古詩,韻味十足,也渲染了其悲劇性……它令人想起Cocteau。”
      • 7/10。没意思。后半段剧情跳跃性这么大,我还以为是戈达尔拍的,不知道这是不是为了模仿传统意义上那些因缺乏资金导致很多片段无法完成的好莱坞B级片。男主角表演很沉着,丝毫不抢戏。
    • 豆瓣 7.4 IMDB 6.9 正片
      La sirène du Mississipi
      1969
      剧情片
      法国

      骗婚记

      La sirène du Mississipi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爱情就是心甘情愿的受骗,掺杂了理想、欲望、不甘、激情与憎恶的混合物,像一团烈火让人永生不得安宁;“眉如远山含黛,肤若桃花含笑,发如浮云,眼眸宛若星辰”终于感受到心痛的海边女妖配得上那些浑然天成的情话,也值得鞋踏破路湿透亡命天涯。
      • 悬疑的不是故事,而是情感的变化。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他用不悔的追求诠释了他对爱唯一的解答
      • 像德纳芙这么美丽的女人,男人明知道被骗也心甘情愿
      • 1.居然是法国影坛三大国宝特吕弗、贝尔蒙多、德纳芙三人两两之间唯一的一次合作,弥足珍贵。2.德纳芙在《白日美人》里没露成的点在本片两个无关紧要的镜头里露了,特吕弗还是比布努埃尔牛。3.也许是因为贝尔蒙多和跑车的缘故,时时有再看老贼JLG电影的错觉。4.剧情要多矫情就有多矫情,但是如此的一对
      • 啊啊啊啊啊啊啊这就是迈克写的“初次见面,他就对她说:我们之间将会有许多许多沉默的时刻.”你觉得Jean-Paul Belmondo很蠢么?你觉得他是这次的“求妻煮海人”么?他说的情话把人心都融化了!大概只有德纳芙才能把蛇蝎女演得如此可爱,又大概只有楚浮才能把希治阁拍得如此浪漫浓情,到了结尾不给5星我不舒服!
      • 影片里的蛇蝎女不那么残忍,痴情男也没那么天真-"黑与白成了灰色的影子"。希区柯克式笔调:路易与玛丽昂恰似[迷魂记]史都华与诺瓦克的变奏。征婚启事重叠念白起首,雪原二人背影收尾。淹水与下沉梦魇同[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剪开的照片正是男主沉沦与跌落的视觉预兆。左侧小方块的放大。(8.0/10)
      • 不知道为什么,感觉细节动作上特别像我们夫妇。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得像港片,但后半段还是挺好的,前半段那种...布努埃尔般的人偶寓言感突然在一场伤感抒情得简直嘲讽的凤凰城戏之后变调,也是有趣。描绘相貌一段很美。
      • "你的脸是风景。眼睛是绿色的小湖,鼻子是小山,嘴巴是火山。温柔时吐出珍珠,说谎时吐出蛤蟆。我闭上眼睛,但还是看到你。"
      • 囿于德纳芙的形象(放不开来演),此乃史上最优雅文艺女骗子
      • 比琼瑶式文艺腔更无敌的是说琼瑶式文艺腔的蛇蝎女...还有,deneuve是平胸啊
      • Truffaut是个爱女人的导演
      • 杜鲁福为法国影坛天王天后打造他们的高峰代表作。尚保罗·贝蒙多与嘉芙莲· 丹露的演出令人神魂颠倒,影片取得空前成功,亦成了杜鲁福电影生涯的转折点。
      • 不知特吕弗跟伯格曼有没有交集,影片像是《不良少女莫妮卡》的续集,依然是那个不安分守己不爱劳作只爱享乐的女孩,在大城市钓到一个金龟婿,骗光其所有。但男人没有像埃克伯格一样接受现实,他走遍天涯追回女孩,还一起完成希区柯克式的杀人案件,最终用真爱征服了蝎女,完美大结局。6.5
      • 1.凯瑟琳·德纳芙真是有一种迷倒鄙人的气质,明知她长相不算鄙人的菜色,但却总能让鄙人愿意跪倒在她裙下;2.前面很有希区柯克的风格,后面男主的台词又让我有穿越到戈达尔作品里的错觉;3.有钱男主和爱钱女主的组合,是无法让我相信爱情的。
      • 前半段有点希胖的味道,后半段又有些黑色电影的感觉,最后竟然有找到了爱,真是风格大杂烩
      • 7.8 当我们谈到角色的时候,我会说没有哪一种角色会比一位鲜活且复杂的女性角色要更好,而且凯瑟琳德纳芙的表演也绝对对得起这个角色。when we talk about characters, I would say that nothing is better than an alive complicated female one, and Catherine Deneuve did her part well enough
      • 你的脸庞是幅风景,一双眼睛是两个栗绿色的小湖,额头是平原,鼻子是一座小小的山,嘴巴是火山。作恶的时候口中吐出蛤蟆,温柔时则吐出串串珍珠。我闭上眼睛,但是仍看得到你,要是我瞎了,我会不停地抚摸你的脸庞和身体,如果我聋了,我会学习用我的手指来阅读你的双唇。即使会有不好的下场,我也很高兴认识你,madame
      • 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但有心甘情愿的爱。这一部致敬希胖的电影在前半部分完成的比较出色,后面絮叨了些。我一直以为蛇蝎美人会骗光一切,最后也是折服在深情的爱意里。如此说来,“被骗的”是蛇蝎美人……电影始终抱有真诚的叙述视角,但也就因这一部作品,让我对特吕弗的评价更为客观。三星。
      • 勉强及格。最大看点是妓女繁育出来的留尼汪岛风光。前半段放鸽子骗局用了些希区柯克手法。剧情设置是一个童萌未开的男富翁遇上了一个食肉系美女骗子,鬼都知道下一步发生什么啦。特吕弗对自己两种主打类型中爱情的理解就是男人一根筋并因此陷入麻烦又无法自救,无生活基础也无智力,只靠硬挤的情话苦撑
      • 让-保罗·贝尔蒙多挺适合这个没啥魅力的阔佬角色的
    • 豆瓣 7.5 IMDB 7.4 HD中字
      Le journal d'une femme de chambre
      1964
      剧情片
      法国

      女仆日记

      Le journal d'une femme de chambr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布努艾尔的调度真强...
      • 23/9/2007 6:30pm Space Museum
      • 太含混以至于看不清观点,没看懂
      • 我看过最不布努艾尔的一片布努艾尔.照理说米尔博的最大名作遇上老布再遇上莫罗是挺天作之合的...但是电影传达出的文本力量并不如何强大,老布也在恭敬/谨慎中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优势----如果仅仅是搞女人小心思的东西,那他比夏布洛差远了.只有莫罗是超级美丽的...
    • 豆瓣 7.1 IMDB 7.2 HD中字
      Vivement dimanche!
      1983
      喜剧片
      法国

      情杀案中案

      Vivement dimanch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特吕弗最后的一部电影,也是上海电影节的闭幕。他有像他爱的希区科克致敬了,算是比较紧凑,还带点法国小情调。强悍聪明女秘书,打人猛,表白猛,那个老头子老板幸福是幸福的
      • 特吕弗遗作,浸染着希区柯克式笔触的黑白惊悚片&阿尔丹大放异彩的爱情喜剧。以几处非线性叙事加增神秘感,透过妓院门廊上裸女形玻璃窥视的女性主体多少打破了传统电影语言潜规则,这一刻,楚浮昔日的新浪潮风骨如回光返照般渐渐清晰。电话亭认罪自戕+婚礼+孩子们踢镜头盖的收尾,别出机杼。(8.0/10)
      • 不得不承认特吕弗是希区柯克的忠实粉丝,拍完这一部,特吕弗彻底息影。好友、妻子、律师这样一组戏剧性的人物关系谱在特吕弗手中被拿捏得尽善,一路伏笔,结尾处才初露端倪,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不足之处在于一些情节过于凌乱,剪辑的逻辑关系不紧密等。情杀案中套着的案情在叙述上不干脆,表演颇为精湛。女秘书孤身破案这一点亮了,有料。由于前面剧情营造的张力不够,最后的包袱抖出来略沉闷,总体还不错,推荐看。
      • 特别萌!作为一个热爱30年代那些拿谋杀当背景的神经喜剧的人,无法不喜欢这部电影,更不用说还有那么美的FA.
      • 虎头蛇尾。。。我从头到尾都在想女主角是谁。。。。。。。。。。。。。。。。。。。。。。。。。。
      • Fanny Ardant真是大大咧咧又可爱,穿着高跟鞋哒哒地跑~
      • 看得出特吕弗拍的电影多数都是为自己的女人所量身定制的。芬妮的皮裙+高跟,可太性感了。特吕弗拍了不少她独自行走的镜头,腿确实美。嫖客问:你为什么不穿丝袜。“你从未把我当做一个女人,因为我不是戴着假睫毛的金发女郎”。“女人是魔术,我便是魔术师”。
      • 特吕弗不愧是和希胖好好聊过的人,悬念细节做的有模有样,然而作为一部特吕弗的电影感觉又有些奇怪,而当他将作品的大多数时间用来处理这起离奇案件的曲折真相时,注定了这只能是一部平实之作,特吕弗最擅长的情感拿捏也略显生疏。
      • 也就是在特吕弗的悬疑惊悚片中能看到浪漫的爱情故事,这位一生都以希胖为电影榜样的法国导演,人生的最后一部电影也无法企及希胖的高度。反而失掉自己的风格,搞成四不像,拍着拍着就跑题,不如好好的拍一部自己拿手的新浪潮。5
      • 对希区柯克及黑色电影的效仿可以说很明显了,能看到非常丰沛的类型技巧和迅猛的叙事节奏;女主角被注入超高强度的主体性,但案情推理的展开和情感线索的显露又太过仓促。作为特吕弗生涯最后一作差强人意,然而回望新浪潮的初啼《四百击》,还是不免唏嘘,年轻时对现实的体察和刺痛竟已是最高峰。
      • http://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532244442/
      • 这最后一部有点倒退到新浪潮,GD大师配乐好评http://music.163.com/song?id=1383932&userid=31006559
      • 悬念、细节照顾得完美至极!
      • 几处破绽还以为是伏笔- -/第一次见悬疑片有这么欢乐的女主角 Ardant演这个角色明显比隔墙花有说服力
      • 好像看过也就看过了,没什么好说的或特别留下印象的。
      • (長片#21) 我以為遺作乃黑白偵探片會失望。誰知還是意料之外的動人。在窗前徘徊不去一段,以及最後孩子的腿(杜琪峰《槍火》?),都是最有詩意的一次示範。回心微笑,淡淡哀悉的完結篇。
      • 黑色电影和喜剧的混搭。影调是黑重多夜景,但景别却是情景喜剧的中全景居多。喜剧的使得影片结尾完全打不出犯罪、惊悚或者悬疑的力度,抖包袱过于急促割裂。虽然最后围捕电话亭的俯瞰镜头挺有冲击力的,但还是让人觉得法国警察很好笑,让我们伍迪艾伦气质的唠叨男主舒舒服服躲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整片。
      • 过多的线索让故事有点失控了,靠悬念这口气勉强吊到最后。以及,特吕弗是不是特别喜欢剧里的男人莫名其妙就被女人爱上了?
      • 观摩了新浪潮大师,悬疑片中带着法国人的小幽默和小浪漫,毫不沉闷。#2012上海电影节#
      • 越看越猜不出凶手是谁,剧情不知道转了几个弯。阿尔丹穿什么都嗲。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