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5,比想象的要有趣,一方面衣、人、词熟练融合,在室内景里给足活色生香、曼妙多姿的视听,另一方面文本巧妙地用时装比喻(浪漫)爱,“裸奔”暗示某种社会限制,以至于缺爱会“渴望真正的生活”,有契诃夫的味儿了,而“扩张”暗示着新自由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殖民,很难揣测阿克曼作为主创的态度(或许就是带着致敬德米的玩一把),但就像铃木凉美对上野千鹤子说的,浪漫爱神话破产后,女性对生活的向往是什么,什么时候远走高飞不再需要和男性绑定,全球化的流动才真正是一种普世的自由。饰演玛朵的Lio有一张过目难忘的脸。 |
|
人凭什么不能光着身子,哼。 |
|
嗚嗚偉大的阿克曼!結束讓我把手拍爛! |
|
#阿克曼回顾展#@天山,玩得了实验片,拍得好歌舞片,真真是才华横溢,虽说经济不好通货膨胀,可是人们的精神状态真可谓金色时代:连船戏都能如此坦荡荡地唱出来,每个人都能正视和拥抱爱情,少女们要自由地穿起裤装嫌弃红色裙子像番茄酱!一场彩虹般的歌舞秀,轻松可爱热闹,女孩们多像一颗颗彩色的糖果;乍一看不像是常规阿克曼的片,但回头想来其实依然是很阿克曼的:每一段情感每一个八卦大家都一传十十传百,可是最美、最令人驻足聆听的依然是饮料店的姑娘念起男友的加拿大来信 |
|
香特尔影展|德菲因太可爱啦!美丽周日✨ |
|
看过排练素材再看这部感觉更好,好一个明媚鲜亮而又温柔忧伤的大型情感大戏啊,群戏的舞台风调度在花絮纪录已有端倪,正片果然更复杂些,鞋子的特写很好看;主题曲好听(背景板的四声部嗲),散场还在萦绕。
场景设置在被商品环绕的商场,沟通和交楼时常被人群打断,爱情常面临物质和现实的考验;多人感情角力模型颇为新浪潮,在追逐和被追逐的拉锯中三条线索游离又复合——主线是追寻定义何谓真爱的四人恋,副线是对青春梦自动加滤镜的幻灭,还有一条是以鸿雁往来的异地恋。
最终一切都会败给现实——炽热会败给庸常的厌倦,怀念不如不见,以及心心念念的梦想最后已不重要,到后来我们可能只是需要一个寄托支撑的目标;而看透人生真相总是那么艰难,幸好“你这个年纪,痛苦会很快过去”,幸好往前走总还会遇上合适的人。 |
|
阿克曼的歌舞片,很欢闹很动听,但我实在没太搞懂阿克曼拍这部片子的意图以及结尾到底想表达什么。 |
|
“爱”的多种模样汇聚成了金色? |
|
B. 致敬《柳媚花娇》,但纯净的爱情童话到了八十年代,也要变成商品摆进“金光闪闪”的橱窗。拿商场做感情的戏场,用买裙子比喻爱情,顺带戏谑一把万物皆可消费的时代情绪,以及寻找真命天子的过时意淫(偷情被抓包后的“渣男之歌”可太有意思)。洒脱中带着坎普的欢脱,这可真是太八十年代了。2023.3.5 天山 |
|
爱情乃至所有理想神话的幻灭。“你这个年纪,痛苦会很快过去”——《八十年代》开头,对这句台词不断反复排练,何尝不是一种自我开解或催眠。就怕到了过不去的年纪,痛苦依然存在。 |
|
全是群戏,角色调度很难排演,测试片里想得到的效果完成得很完整。做成长片反而有些审美疲劳,喧闹到后期我看得疲惫,测试片更灵。情绪收放自如,好几处感性被适当打断,间离了矫情只留下欢快。作曲是Marc Hérouet,遗憾国内的音乐平台都没有他的作品。 |
|
阿克曼的彩色歌舞片,关于浪漫与欲望,拍的太美了。又名玻璃橱窗”,资本主义与消费主义时代下的爱情,是琳琅满目的,是浪漫梦幻的,是自我麻醉与催眠的。幻影破灭,男男女女们注定要走出封闭世界,落地现实世界。At your age, gerif soon wears off. |
|
开头好棒,颜色好棒,真美 |
|
4.5 |
|
年轻人的爱~真漂亮的人们,和萧条经济里的百货公司 |
|
赶在二轮lockdown之前来修复电影节看一看!如此鲜艳如此八点档,行云流水。爱情便利店。(玻璃门穿帮是故意的吗 |
|
http://www.google.com/search?q=Golden+Eighties+(1986)&hl=zh-CN&client=safari&rls=en&tbs=dur:m&tbm=vid&prmd=imvns&source=lnt&sa=X&ei=OKiWUMqiK8Sv0QXimYDQDQ&ved=0CCAQpwUoAg&biw=740&bih=851 |
|
爱情胜过一切 |
|
2022.9.25 |
|
阿克曼的歌舞片... ... ... ... |
|
发廊里的八卦歌舞片,三角恋的喜剧青春;没有一种爱可以被辜负,阿克曼勇于尝试的舞台剧形式;上艺联香特尔.阿克曼作品回顾展; |
|
看完《八十年代》后超级期待这部的,结果正片没有彩排好看。之前很多超好的调度怎么都改了呀,扼腕叹息!特别喜欢《八十年代》里一位皮肤黝黑的女演员独唱的那首歌,正片里也被整个删了…… |
|
筹备五年之久,阿克曼自从82年《长夜绵绵》之后拍的一堆或长或短的片中都是为了准备这部音乐歌舞片。面向更多的观众,爱情故事通俗浅显化。拉来另外四名编剧共同创作,势必会削弱自身的作者色彩。机位构图也和过往作品相差很大,都用上正反打来拍对话戏了。预算所限,只搭景大商场里的两个店面——女子理发店和服装店。服装美术色彩鲜艳,歌曲抓耳洗脑,演员清新靓丽,主打时尚的歌舞片,绝对值得一看。 |
|
宛如《洋槐旅馆》升级版,几乎所有人都在追寻爱的真谛。也许每个导演心中都有个歌舞片的梦,但没想到阿克曼选择的也还是一个如此传统乃至经典的爱情文本,又或许是受类型制约所致?很难不想到《瑟堡的雨伞》,无论色彩还是唱段,似乎都从雅克·德米那里得到不少启发,但没能做到德米那般极致。没有太令人印象深刻的调度,但也算是妥帖地完成了叙事,尤其德菲因的“旧爱”线,泛着“金色”的怀旧感。 |
|
D+ / 依然是阿克曼式的,对一个空间各个角度的几何化,以及对来来往往“人群”的调度,还有一段语言在对话者之间流通时的力度。但整体而言,这个故事的节奏依然没有被更充沛地组织起来,或许阿克曼本身就不适合这种仿佛阿莫多瓦的故事…… |
|
爱不释手的猪蹄 |
|
连同本片的纪录片一起看,是挺奇妙的旅程,加上纪录片,同一个文本几乎被演绎了三遍:1)试镜的极简舞台化是距离文本本身最近的,只提炼情绪,没有喜剧的插科打诨,怎么看都是一出爱情悲剧;2)排演加入了美术,过分漂亮的演员比文本更抢眼;3)最终的成片即本片,对于排演又做了更合时宜的改变,见证了一部悲剧转为喜剧的过程,而倒推又有喜剧的底色是悲剧。让阿克曼来执导这部电影,致敬雅克德米的意味,追随《女人就是女人》更胜于阿克曼自己的表意,女权主义表现起爱情,既有真浪漫也有真解构,带着传统浪漫爱而来的美国人成为嘲讽的对象,坚持正确的爱情而非“婚姻的正确”的妈妈,是全片最棒的角色!最后镜头还是离开了也许一个月就腻歪的“真爱试衣间”,回到马路,回到生活,这一刻阿克曼走出雅克德米,成为阿克曼本身。 |
|
#BFI 长评-封闭空间下的批判。影片看似是欢乐的爱情喜剧背后却是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讽刺,舞台剧版的呈现把原本人与人的距离直接拉进以此加快时间的流动,片中角色都在迫切地满足自己的欲望,没有丝毫犹豫的处理更像是一种对于现实逃避的展现。结尾处的离开商场更是以对照形式呈现出某种预言性。电影对于爱情的诠释也让我想起了叔本华那句悲观主义的言语,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无法获得真正的满足和幸福,爱情似乎也一样。形式上明显借鉴了雅克·德米,部分想到明奈利,电影对于爱情的诠释也让我想起了叔本华那句悲观主义的语句,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无法获得真正的满足与幸福。视觉整体喜欢,但有些部分剪的非常突兀。歌曲的部分非常好,歌词与剧情呼应,那个合唱团的作用也非常明确,后配音听起来怪怪的。 |
|
洗剪吹 |
|
实际拍出来的版本感觉还不如纪录片里那几段。 |
|
是属于阿克曼作品中展现女性情谊与爱欲的部分,流畅的视角切换和互为参照的爱之展现,作为歌舞片来说,歌曲还是不错的,舞蹈编排和场面调度就差的多,情节也比较抓马,但就是比较欢乐,看起来也没什么压力,ps这是个单声道的版本吧,声音太刺耳了。 |
|
#hfa 好漂亮的电影,柔滑的,亮晶晶的。 |
|
发廊歌舞八卦片,三角恋喜青春颜,爱不辜负阿克曼,勇敢尝试舞台前 |
|
很喜欢 要是有人能出一个阿克曼电影配乐合集就更好了! |
|
一开头两男一女仿佛在看戈达尔,之后就变世代三角恋大乱斗,但法国人的潇洒和自由主义可以让一切变得不那么难堪。这个全是女人的沙龙设计很有趣,不过歌舞部分观感不是特别尽兴 |
|
If this weren't from Akerman I doubt it would have been remembered by many. With mediocre love affair stories, a traditional structure, and hit or miss pop singing, the critique it offers, of the consumerist and capital expansionist worldview, is rather minor, if purposeful at all. I feel like the backdrop of mall, beauty salon, capitalist owner, international businessman, and early 80s recession, could have yielded more than this. |
|
2023香特尔·阿克曼回顾展。阿克曼对欧洲歌舞片的致敬,以及八十年代对于爱情的观点开放又理智,以及从女性的角度而言充满了当时的时代精神,不过毕竟只是游戏之作。 |
|
修复版色彩很美。观感相当于低配的《柳媚花娇》,不过这里的爱情观更豁达。 |
|
又好看又好听(包括纯音乐)!美妙的让人想哭,阿克曼还是歌颂爱情的,出现了鲜有的父亲角色。要想准确抓住所处年代的特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情况下都会当局者迷,这部今天看下来更像是现在拍的回望之作,色彩搭配、服装设计、美术置景谁看了能不想置身其中,好一个热情似火的金色八十年代!与《八十年代》对比观看更有趣味。 |
|
化腐朽为神奇 |
|
全片明亮失真,直到莉莉说:这里酸臭潮湿,满地碎头发。下水道水声淅沥,闲聊声日复一日。 |
|
我厌倦一成不变的事物,我认为电影会因为变通而变得更有力。影像会被赋予更大力量。 |
|
@Criterion Channel. 喜剧与箴言,而且很难不想起德米和《柳媚花娇》!宛如微缩模型的商场作为情节发生的舞台,过往与现在的故事交织于此。而开解与觉醒还是需要回到街道——人与人相遇之所。又见《高、低与脆弱之间》的娜塔莉! |
|
和《玩乐时间》连看就能勾勒出战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欧洲的发展和式微给人们带来的深刻影响,表面上光鲜的橱窗与几十年前无异,但所处的地下空间已经揭示了时代的变迁;“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动感舞曲和花样歌舞背后蕴含的却是群体性的失落,而情感关系的混乱便是其戏剧性的外化——结尾终于走出地下室,美国男人又换了一个伴侣,无疑是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而对那女孩的劝慰,似乎体现了阿克曼对欧洲未来的悲观态度,同时也是极其精准的预言。 |
|
几乎全部在一个赶脚是地铁商城(不..)的百货店大堂布景里完成,爱来悔去比较轻松还有好多美女,歌也不难听(除了无伴奏男声四重唱神烦这四个角色天天不上班么..)但作为音乐片技术含量太低了,没有编舞(随意扭动即可),编曲也有近一半就超简单合成器凑个伴奏 @天山 |
|
有点过于好了! |
|
#阿克曼影展 八十年代胶片色彩好看,五颜六色的轻快喜剧。歌舞成分比《柳媚花娇》少,但变化多,如男性合唱的评论部分颇有希腊歌队的意思。情节上,爱搞店铺扩张的父亲有点自传性(所以《家乡的消息》的信并非完全没有信息量)。 |
|
唉对musical的鉴赏窗口还是太窄了 |
|
挺有意思的歌舞片。
裸奔不也很好吗,很free~ |
|
【2023香特尔·阿克曼作品回顾展】配色大胆,配乐灵动。我们的心是如此的变化无常。不过不穿裙子又怎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