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行,复古风小品级,高配🐵+迷你卡拉克斯。冷暖色彩搭配、节奏剪辑、配乐好听。 |
|
蠢炸了!运动啊运动 |
|
???男主太丑了。女主为何会喜欢上男主?略俗 |
|
太卡拉克斯了。 |
|
“他们那个时代的男孩和女孩”,会为了去参加舞会,一把大火烧掉自家的面包房,烧掉所有的法棍和可颂。 |
|
关于青春也更关于步伐与舞姿,镜头运动力堪称难以置信,玛佐浑然天成的对节奏与剪辑的掌控力释放着一股不可思议的轻盈能量,在音乐牵引中更不断加强着,最终达到冰与火、面包与刀锋的较量,神奇神奇。 |
|
不可思议。空间被镜头完全破坏和重组,好像摄影机只需要听从召唤、踩住人物投下的影子,去和一个动作、一缕目光碰撞。语言和行动只为这一刻存在,它们都是即时生成的。爆炸也是一种生成,或许来自宇宙起源时的回响。一则谜语只有在遇上另一则谜语的时候才不需要被破译 |
|
3.5 镜头的确很好尤其尾声的花滑段落,直接reference了周末夜狂热的片段但那个片段比这里拍的看起来要无聊太多了。可是女主真的对朋友好mean,青少年angst虽然是命题作文随便拍拍(这是当年法国电视台命题anthology series的1/9,其他人还有包括德尼阿萨亚斯阿克曼,要求拍青少年主题有趴体配摇滚乐的一小时左右16mm片)我大概还是看港片里的激情青少年更能relate,而这种法国人的angst从早期卡拉克斯开始就一直不get,然后这里那个男的嘛就很像典型的post68迷茫虚无horny小左,长得都有点像很可能是魔鬼的男主因此。。玛佐出道是给天涯沦落女当剪辑师(因为她先是在德米一部电影工作里当学徒于是乎当然就),所以有没有瓦尔达之气呢。。我瓦尔达看得不够多,有点随意的故事走向和要逃离枷锁的女主可能是有点。。? |
|
On se revendique avoir aimé tout en cachant le désir de vouloir tout brûler. |
|
天呐….像被接连流星雨击中的一个小时,后浪潮的余波,卡拉克斯和厄斯塔什的变奏,如烟花一般绚烂即逝的影像修辞,究竟如何使得暴力可以如此轻盈?Nicholas的身体如舞者般从高台坠落,面包店跟着舞者的海报一起燃烧爆炸,它们如何结束玛佐从未告知,也从不抱有兴趣,暴力只是允许我们进入更震荡的离心力中。过于奇迹,需要不断拉片观看为其祛魅的影像。 |
|
完全被情感的力度和运动的速度所压倒了,毁灭性与爱意。 |
|
6.5。不否認一些段落中存在以肢體襯內心的極致影像,但對《週末夜狂熱》的致敬貫穿全片又簡單到如同貼標籤。 |
|
最喜欢的一类电影!宇宙与目光。人物的面孔不再是翻译,面孔斑斓而主动,他脸上有纯的光,她再用脏的雪洗脸,如一个个偶像般占用世界,这些固定不变的脸。小镇里似乎只有这一家面包店,偶像也只有特沃塔、尼采、兰波、影像,每个她或他,只是绕着光源飞旋,播放音乐,播放衣服、目光、烧海报的烟头,溜冰场的金星。但正是元素最极端地热、最极端地冷,所以一切都无法合理,人物保持着自己必须的暴力,观众保持着必须的理性,拍摄滑冰是两个方向的极限,摄影机被他人旋转着,又被自己的身体牵扯着。而那些手拉着手的身体,一圈圈锋利的冰刀,都在旋扭、跌倒和平衡。少年投身于最初的引力,从偶像上跳了下来,相比尼采的话说了两次而成宣言,女孩重复地念着一句允诺,一个计策被她反复吟唱,这种艰难的主动被维持。 |
|
为了爱与真理,Ta们奋不顾身 |
|
一直在生活,时刻被玩弄 |
|
89/100 |
|
我们可能实际上需要一个反-卡拉克斯 |
|
#Solaris 1994
【C+】 |
|
8.5 L’heritage de Pialat: un miracle déclenché inconsciemment “我是一顆流星,手榴彈的'榴'” |
|
+ 应该吃闪电泡芙并且配热咖啡看的。越是无常、不可测的,反而越是异常真实。 |
|
少年版《新桥恋人》。 |
|
没见过这么纯粹的荷尔蒙电影,欲望驱动一切。颠倒般的运动,动力被放大数倍,事实不再重要,阴谋都无比直接。“没关系,它可以是你写的。”一句提炼主旨的台词。 |
|
无法评价,感谢嗯嗯找片阿提供资源 |
|
旋转的camera |
|
多彩的世界,满是运动感,情绪始终在复杂的性格、费解的行动、多变的感情中狠狠地落在实处,抓人又动人。 |
|
除了收尾都挺好 立意整个转向 |
|
很好很轻盈的状态书写,情节上足够抓眼球了(放火是真没想到)还是胜在状态的表达上 |
|
青春的乐曲、舞步与律动。 |
|
3.5 |
|
当情绪超过理智所能承载的阈值,被日常工作禁锢的欲望只需借助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便可召唤出火焰毁掉眼前的一切,太天才了! |
|
女性的迫害与亲密被肢解,焚伤在咒语里。
Patricia Mazuy对于影像的掌控是难再遇的,猛烈情绪在乐曲舞动,言近旨远,有其独到的魅惑。相对的:后续势能迸发于死亡的高潮。 |
|
"Surtout ne rouvre pas les yeux tant que je ne suis pas revenu,c’est moi qui les rouvrirai.Quand tu sens ma bouche,tu ouvre les yeux." |
|
(4)这是冰上圆舞曲啊!太美了吧! |
|
-
这片让我喜欢的一些点和《迅速》相同 |
|
最怕溜冰了,不是怕摔倒,而是怕冰刀刮到自己。而这部电影把这种恐惧又放大了,追随着人物却又总是追不上人物的镜头语言,来回运动,充满不安与焦虑。女主亲手摧毁自己的“偶像”,顺势破坏囚禁自己的面包房,一次火热的涅槃,彻底的破坏与蜕变,而走向的却是一个冰冷的漩涡。女主最后一句句的重复,是男主一跃后激起的涟漪。 |
|
在边缘处摩擦对撞从而引燃中心的火焰,整个运动过程类似于信号对冲 |
|
荒诞却合理。 |
|
【5+】图像的节奏、音乐的节奏构成人物情绪的频谱,曼妙且肆意。(又由衷感叹,只有法国导演能且愿拍出这种片 |
|
【9.5/10】爆炸,之前是火线的燃烧与飞舞,之后是碎片和灰烬的飘散,一刻也不愿合拢双眼//Re w/蓝。 |
|
任性的青春,残酷的狂躁和颠覆,打碎束缚,用抛弃后果的暴力。去他么的理性,放火和自沙,他们的荷尔蒙行动升级,极端随心所欲里,体验自毁的快感。。运动镜头的旋转和瞬移,剪辑里的动感四溢,极具张力。 |
|
这太好了… |
|
+ 《美国舞会》是面孔的去蔽,是为某种无叙事电影,而这里我们看到清晰面孔的逐渐燃烧至模糊,是叙事的迷乱乃至精神化。一个个亲吻的镜头如此美妙,“没关系,它可以是你写的”。 |
|
男的欲擒故縱,女的就那麽賤,蠢女人。 |
|
美妙。能看出克拉莫和卡拉克斯的影响 |
|
一些很快将消失的能量 |
|
狼狈的癫狂者,躁动的冰冷鬼魂 |
|
我去,美国舞会! |
|
拍得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就变得面目全非的青春故事。 |
|
▪️很复古,模糊的画面,晕眩的曝光,节奏强劲的配乐。
▪️抓起冰场的雪洗脸,火熏出的黑印被抹去,脸像冰一样白。
▪️和蓝衣滑冰教练一起滑冰太漂亮了。
▪️攀比着付出更高代价,甚至生命。 |
|
像一部情绪高速运转的阿萨亚斯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