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青年影展长片竞赛作品,获最佳剧作奖。剧本是我电影学院14艺术硕士班毕业作品,研究生长片计划的中奖者。影片拖了几年才拍出来,又可能受审查和出资方的左右,改变很多。影片的优点是涉及了许多社会家庭教育问题,对中学生题材开掘有些新意。缺点是两个主角主次不分,中学生和补课老师各自发展,加了后面的犯罪事件,影响了全片的叙事及主题表达。
|
|
感觉导演自己也不是很满意最后的成片,如果是最初的剧本,会好很多吧,但是啊但是... |
|
推荐一下,同学导演的作品,电影感和生活质感给人的体验还不错。中间偶尔有两处,老师和阳阳突然一起积极向上&探监父亲的片段稍有一点跳脱。总体来说完成度很高的一部处女作。 |
|
遗憾没能看见原剧本 想看见女孩的漠不关心和那被冲进下水道的信. 重庆青年电影展最大的感悟:电影还有纯粹的可能么? |
|
坦白讲,这部电影有着肉眼可见的缺点,台词做作,表演稚嫩,风格不统一,结构也不严谨,强加的结尾对于主题表达伤害很大等等,但鲜明的主题表达很让人惊喜,不是每个艺术创作者都是胡波和毕赣,技术可以锻炼,但表达应该勇敢,年轻的导演就应该这么拍片子!最有钱的人有资源选择出国,善良光明;体制内的人靠权钱交易欺骗上大学、留在体制内;中产阶级拼命挣扎力争阶级跃迁最后一场空;城市底层有梦想但生活破碎没有未来;最后,农村来的会考试的贫寒天之骄子,共和国最应该珍惜的人只能扔掉自己的良知才能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并进入下一个循环,导演虽然年轻,但对现实的把握相当精准!PS,这部电影的真正结尾是合唱团在剧院的演出,镜头里展现的观众席上学生们的那一张张脸。PPS,影片开头那一声凄厉的大象叫声应该是导演对胡波的致敬和缅怀吧 |
|
【14】好奇怪的一部片子,宣传一番是邓恩熙,正片则以苏正洋这个角色为展开,而刘磊才是那头“会考试的猛犸象”……故事很有意思,少年家境优渥却学习无能,他暗恋的女生在生活的夹缝里偷生;家教老师文武双全却承受不住现实的重压,尝过甜头后又该如何不走捷径?然而剧本结构上主次不分明,导演的手法青涩,质感像是学生作业,而且刻意的“文艺”反而暴露了缺点,实在是可惜。结局的走向有点“癫”,忽略掉那个和谐的尾,会更加深刻。(另外就是不要再用年少的欢喜去美化跟踪偷拍的变态行为了!!!)@会考试的猛犸象 |
|
视点偏乱,替考事件后,一度变得十分散漫,后来父亲开始复仇又抓回来一点,意料之中的和谐结尾,但如果孩子被父亲误杀了,还是能在观感上好很多……要是能看见140分钟版本还是想看一看的。 |
|
HIIFF新人荣誉#2 见到主创了!给邓恩熙的颜值加一星hhh不知道为啥,在这部里面看到了一些其它电影的影子,小洋跟着安安身后上学,两个人要逃出自己的命运,最后还是没有成功,you see what i mean。这是一个关于河南人闯入重庆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代际的冲突和不可避免地继续重复上一代人生的故事。映后制片人说,他理解的这个剧本是说,这些人都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安安没能考上大学,离开她原来的生活,小洋也没有通过他父母的操作过上另一种人生,但是所有人都会继续活下去,活下去就好了。 |
|
邓恩熙继《少女佳禾》后又一部“青春问题电影”,从最开始关注时到海南、重庆青年再压到现在,感觉能联想到很多改动,还有表达上的妥协和无奈;但这无碍它是一个静静发酵自己气质的故事。“枪手事件”的发生串起三个青年望不清的前路和各自困顿的生活;大象作为比喻,偶尔插入明亮画面的冷幽默,甚至是不甘于堕于“白底黑字”道德故事的几句落笔;都有些别样的感觉。当然如果能在叙事上做得更清晰或是节奏上有提高,就能更好了。 |
|
想说的很多,想说的太多 |
|
讲的东西太简单。太贪心,什么都想塞,但三个人物都差一口气。对音乐 小说 诗词的引用过于直白,没有余味。 |
|
前天看的忘了打分,题材是值得鼓励的,很现实,也很大胆,但是呈现出来的故事和拍法比较无趣,节奏太慢,大段的不知所以的文艺台词,各个人物角色线很平均分不清哪个是主角,邓恩熙的角色不知道有什么存在的必要。男主是挺帅的。 |
|
电影节看了,不错的电影,真实的人性,真实的青春! |
|
自己的宝做为主创还是要支持一下的🐥可能会觉得主线不够明确,不过已经删掉很多支线了,没想到比我第一次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多了一个社会主义结尾🙊原剧本真的挺不错的 |
|
?。 |
|
结尾的字幕条和前面的小混混完全让人一脸黑人问号。更无语的是番位诈骗,曲博才是真正的一号角色,恩熙戏份不多,叙事重点也不在她这,只能算是特别出演。
前半部分有一种“后青春期的诗”的感觉,看时一直在感慨“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苏身上那种玩闹的特征和刘身上自卑、不甘又崩溃的特征一交叉,是真牛,完全拍出了年少时的我和我所畅想的后来的我之间的那种对话与相处,也是现在的我和我所怀念的过去的我之间的那种对话与相处的感觉。但后面又是替考,又是勒索谋杀,我感觉就有点跑偏了。同时让剧情的落点也不好弄了。可能这也是过了3年才上映的一个原因?
片子气质和《少年的你》《阳台上》有点像,是那种花了心思在里面(但又难免落于俗套),看起来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动观众的好电影。
2023年第5部院线片。7.5/10。 |
|
波兰的大象只能困进楼下的笼子,展翅的雄鹰只能盘踞轻轨的电梯。护手霜的香气刺鼻使人沉溺,燃气灶的毒气无味却能致命。音乐厅的交响恢弘无人欣赏,升学宴的歌声走调座无虚席。化纤伪造成纯羊毛的飞毯,碎裂膜伪装出讹人的手机,穷人伪装成猴王,懒鬼伪造成状元,于是便有会迷路的雨滴,会落单的白云。 |
|
只能说全程的观感都很诡异。这理应是一个与家庭教育有关的故事,三个主角,三类家庭,上流原生下流原生和重组,各有各的不幸,再将不幸施加到孩子身上,可最终三条线并没有汇聚在一起,导致青春爱情和犯罪各自发展,风格特别不统一。不知道怎么想的编剧还写下了一些很脑残的台词,什么“你看过《人间失格》吗”“天上面飘着一朵云”“迷路的雨滴”,简直矫情到了极点。里面应该还有些超现实元素,就比如家庭教师磊哥莫名其妙地被动买了一张899元的音乐厅门票,并且他还是个潜藏的武打高手。在细节上很多处理很不自然,邓恩熙演的安安的出场就很呆滞,不但不漂亮还像个傻孩子,衬托得男主角洋哥跟个流氓跟踪狂一样。妈妈把饭放进微波炉,第一反应居然不是打开开关,而是跟老公聊天,聊完才开始热饭。 |
|
在動物園散步才是正經事 |
|
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开场也很好,但整体来说无论是剧本讲述故事的方式还是视听语言都平庸了 |
|
新人导演首部长片,完成度不错,青春的躁动,疏离的气质。只是结尾两处字幕没必要,画面已经交代完整了,不过不排除是技术势力。结尾可以再黑暗一点,或者在入室后那里结束也挺好的。 |
|
故事视点比较散漫,大概是审查的锅 |
|
剧本写得好 |
|
前半部分还是带给我很多惊喜,配乐很舒服,重庆也很喜欢,医院那一段猴戏也印象深刻,高考“枪手”选材的电影在中国也自带关注,还是可以大作文章的,但后半部分有些失望,剧情有些狗血了,感觉应该可以拍的更好的,而且感觉对于猛犸象的这个意象选择也没有表现的很好,但还是为导演和新人演员的用心感到欣慰~ |
|
重庆青年电影展,中途很想走人,忍耐着看完了全片。什么都想说,什么都没说清。想要用刻意的情节镜头旁白堆砌、拔高立意,效果真的差强人意。不知道是放映问题还是电影拍摄问题,整部片都是过曝状态,人脸光影斑驳,看得头晕眼花。电影本身质量在我这只有一星。 |
|
放煤气结束就可以了👌 |
|
宝哥也是个学霸 |
|
谢飞总监制。能想象得出删改之前的样子,三段想逆天改命的人生,因命运交织又被命运捉弄。而这些,在能把死人改活的“剪刀手”和“字幕君”面前,看起来都只是个笑话 |
|
鼓励性三星,是稚嫩的,是戏剧的,但却有种让人能看下去去现实的喜感,少年成长的被选择与青年成长的选择,居然也是个高考的故事。猛犸象的部分过于拔高和矫情了。同场观众一直在笑,是我笑点太高? |
|
看过 |
|
被名字吸引来看的,以为是一部情节奇幻的片子,没想到,看完以后的感受却是——真实。对,很真实。
对体制的向往,饭桌上的门道,都比较真实。美中不足的是,男二的变化铺垫够了,但拿到钱后
收得有点突兀。
男女主的情感线有些戏剧化(我个人觉得跟踪女孩子并不浪漫),但相处的小细节还是自然的。 |
|
青春期的心思很真实,替考勒索杀人灭口又仿佛很远。大人孩子都该有条底线不越雷池半步吧,陷进漩涡就很难挣脱了。 |
|
能感觉到剧本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剧本,但可能将文字变成画面展现出来时存在了元素繁多而没有特别好的掌握节奏,期待导演以后的作品 |
|
所以说他的儿子没死自首的动机在哪里,btw导演是个有想法的人 |
|
7。前面看得昏昏欲睡,最后十分钟尤其精彩。以及结局感觉明显改过。可以看出导演的野心。 |
|
思绪惆怅眼中只有园中大象的少年,家庭破裂不知如何修复但还没完全崩溃的少女,抓住肮脏的稻草愤恨向上的研究生,生活并不如意,但也不恶劣到需要把自己扔进黑色的泥潭中挣扎。 |
|
替考之后的剧情全面崩坏,不时夹杂的矫情台词不知所云,整个故事老套且失真,大陆的新导演近几年很多在跑偏,宣泄了过多的情绪却做不到让故事真实可信。邓恩熙还是不错的,05年生的小孩儿,已经是老演员了。 |
|
剧情和情感其实很平淡,但朕很喜欢这部电影的调调,很真实又带着文艺色彩 |
|
导演就是电影里面被“保送”的高考生吧!为了上映删减四十分钟大可不必。 |
|
鄧恩熙好棒啊 然後……就挺可惜的 拍成這樣 不清楚電影什麼時候拍的 但未免也太多太多太多近(!)年(!)來華語明片裏的場面 譬如 大象 洗車(《陽光普照》) 超多場面完全想到少年的你 這個片子真的 實力證明大象和少年的你不是人人都能拍的 |
|
2.5分,多一星给音乐。第一,人物台词与人物形象不符合,女主的生活状态导致她文邹邹,忧郁的气质可以理解。但是男二洋洋和他爸,尤其他爸自己说没有文化,却也说着文邹邹的台词,说自己逃去荒岛看到孤云,这种情节很不符合人物形象。导致很出戏。第二,安排太多的巧合,刘老师的父母生病,女朋友怀孕等,显得很刻意,感觉故事情节发展很不流畅。第三,三个人的青春成长呈现的很混乱。 |
|
软肋片。邓恩熙怎么总是演这种家庭破碎的高中生。好奇CCR和the Kinks的版权费有多少。 |
|
有新人导演难得的基本叙事能力,也是基于此才打这个鼓励分。当然也有新人导演常见的过盛的表达欲,就那种所有角色所有环境恨不得都是导演的分身传声筒而不是独立的有灵魂有聚焦的个体的毛病,另外混响总感觉有点奇怪。最大的不满是大象的意象运用得太少 |
|
没有重点,不说人话,欠缺逻辑,装逼文艺。 |
|
给予年轻导演鼓励的4颗星评分,从学生时代得奖的编剧作品变化到现在的模样,很不容易,有很多导演自己的思考,可惜在后期剪辑上出现的问题导致了影片四不像,刚开始看以为是一部青春伤痛电影,后面又突然变身成为了悬疑片,每个角色的戏份太过均衡,导致不知道男主到底是谁(虽然最后导演说还是少年是中心)刘老师的变化如果能作为一个聚焦点好好讲可能会更好,去掉女主的描写,可能整片会更紧凑。什么都想讲什么都讲一点的结果就是什么都讲不好,观影过程有点难受,看到一半已经想走人了。演员的表演没有传达出内心的挣扎,主要是男主角,少年的愁并没有很好的传递人无法共情,自然也就无法对他有同情了。 |
|
你说是生活把老实人逼急走上犯罪道路么,我说不是,还是人心向恶的本质。每一个人都有向恶的一面,只是有的人呈现出来了,有的人没有。 |
|
以现在的呈现来说,确实是三星水准。谢飞导演作为主创之一真的好诚实,也打得三星。最好看的一段是穷学生刘磊一反常态要挟苏总的那一段剪辑,没有声音,但一次次给钱,买车、造型肉眼可见的阔绰起来……非常具有“魔幻”色彩。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确实是“真理”。 |
|
3.5
能看出编剧的想法和野心,痛诉以考试为中心的畸形学习生涯(群体的麻木、无力、压迫,最后的学生群像)以实现街机置换的现实悲痛寓言,此处的大象再次作为那个显而易见的明喻,指代着一切的不可能以及对于不可能的欺骗性想象——就像中铲无力提供有效而综合的资源与环境,而想象着孩子未来的出路。
剧本上最有进攻性的路线在于家教的层级跃迁下显露出的针对系统性的恶意,底层寒窗苦读并未导向更好的境地,他同样受到家庭的贫困和保守的双重钳制,并无力作出思想上的反抗,这是“老实人”的命数,和受制家庭而拖累发展的女孩一样,导向bad end。
暴发户和做题家,各自上了岸(船员、海岸),他们都被置于宏大的愿景下被承诺拥有美好,实则脆弱虚无,拧不动任何坚固持久的巨石,中心不属于他们,尽管他们可以代表占据巨型结构的齿轮 |
|
挺难看的,不知道是不是看的不是导演剪辑版。只有邓恩熙的颜是好看的。 |
|
真的很难看下去,太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