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超现实”和“肥皂剧”两大南美特色有机结合 |
|
上海影迷的周末开始了~ |
|
7分,一部剧本很有意思的电影。能看得出来导演的野心是蛮大的,不算长的时间里融合了拉丁美洲当地混乱落后的婚配习俗,又借同样悲惨的弱智之手来缝补出女主的惊天真世。中间又杂糅着原住民、同性恋、性侵、政治丑闻等等一系列元素。但遗憾的是故事并没有饱满精彩到能撑起一整部影片,anyway及格之上。 |
|
BRICS第一部
点到了超多的话题
远超预期了
一声Luzia整个人都清醒了 |
|
【2022金砖国家电影节】意外之喜。私人观感极佳。抽丝剥茧地揭露伪装在政治与宗教之下的肮脏秘密,于端详“智障”赠予的刺绣画时达到高潮。华服下爬满的虱子,就如骨灰盒里的可卡因,福利院中的镇静药,反抗不了,挣脱不掉,索性一把火烧了罢。“-What's your name -Lucia” |
|
很喜欢 河边亲吻的少女 缝在毛毯上隐秘的故事 把亲生孩子领养回去的流言 把亲生女儿送进精神病院的传承 背叛的仆人 扎根太久无法离开的修女 一个人是无法改变一片土地的 保拉是很有意思的角色 怀的是儿子 却是家族里唯一一个没有近亲结婚的人 |
|
火把隐喻的是小镇代代相传的文化和陋习,这一点在用文化遗产刺绣揭露父亲丑恶行径的地方也有体现。“把你们不需要的女人称作小妹”和“小妹”上车前称自己叫露西娅的自我意识觉醒让人印象很深。议题很多难免顾此失彼,但还算是不错的女性导演表达。 |
|
同樣以巴西內陸的城鎮為背景,芭芭拉科倫繼2019年坎城主競賽片《巴克勞》後,再度回到巴西內陸另外一個城鎮戈亞斯,尋找殖民者的足跡。相較於《巴克勞》,一個從地圖上被抹去的城鎮;《篝火》追溯的是戈亞斯自身漫長的殖民與奴役史。復活節慶典當天Fernanda帶著養母的骨灰回到了陌生的故鄉,卻意外地揭開了家族與當地不為人知的秘密;而這段往事,是導演Flávia Neves構思已久,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模索、構築出來的奴隸、殖民文化。它既是一段真實的往事,也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故事;它既是黑色,也是一個奇幻、悲傷的電影,過多地承載了戈亞斯逐漸被人淡忘的過往。電影裡每一張女子的臉孔,佈滿了政治隱喻與駭人聽聞的往事。 |
|
单纯为的是这是一部巴西片来看电影,也确实和我脑海里的巴西一一对照了起来:红色的土地、白色的瘦牛、炒蛋、葡语、手工织物、拉美卷的头发、混血儿…… 对这片红土的侮辱和损害如此之多,看刺绣图案的那段几乎要成为恐怖片了。把妈妈还给妈妈的河,把河还给土著,然后就可以发疯了,真的疯人院也没有更骇人。 |
|
7.4/10,PG-13。xx之后,艺术院线恢复第一周。和桔子在大光明一号厅看的。剧情有趣,部分道具有些露拙。
小镇预示着国家,舅舅预示着权力,“我”显然是生活在北美的脱离出这块烂地的局外人,以母亲去世为由头,以现代文明的视角来进入这个小镇(国家)来审视这个小镇。原来在体面温馨的中产生活之下,是白人和原住民,中产阶级和普通人之间的接近奴役的压榨、愚民和斗争。舅舅(强权)强奸保姆(屁民)。到底中产阶级是我的母亲,还是这片土地上被奴役的大多数是我的母亲。所有仙人的镜头都是美好的想象,如果小镇燃烧殆尽推倒重来该多好,如果我的生母逃离这片土地该多好。如果有魔法该多好 |
|
巴西#100. #72nd Berlinale# EFM online-VOD, Panorama-观众选择奖第3名。7分,片名正解“火把”。真·狗血情节剧,这一大家子可真够狗血的(不过套路也有迹可循)。有不少超自然的设计,其中比较好的就是那块刺绣的闪回和预叙兼顾的作用,以及魔术师的微缩景观的提喻作用。塞的东西比较满,奴隶史,土生白人和奴隶/原住民的恩怨(种族问题),强奸之女,环境问题,土地问题,阶级问题,残障人士,弃婴,贩毒,家族政治……把这个小镇写成一个大型疯人院。在一个还挺不错的情节剧框里装了这么多东西,导演甚至还有对“肥皂剧”的自反哈哈哈。女主真挺不错的。 |
|
三星半//想都不用想一定是女性导演才拍得出的情绪 近乎某种爽片标准的女性表达 被压抑被侵害 愤怒 隐忍或反抗或逃离或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在灰烬中重生 像朱缨花一样淌着血的合欢//这里到处都是无声的疯子 她们服饰艳丽神情呆滞怀抱漂亮的洋娃娃 “这里”不仅指电影中的城镇//不够了解巴西 只能说清晰看到了性别议题的呈现 外来者总是很适合搅乱或被吞噬于一个闭塞的小镇 母亲与河流也总是很适合建立起关联 意象和隐喻的建立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老套 但谁还不是“阁楼上的疯女人”了 疯就疯 一把火烧掉算了//喜欢一些震耳欲聋的感觉 |
|
疫情封控之年上海影展重启第一周纪念。巴西电影的主题似乎脱不开殖民历史,作为文化遗产的原住民刺绣技艺却成了揭开家族小镇阴暗面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堪称本片最佳亮点;然而用付之一炬后远走高飞来反抗虚伪肮脏的父权社会,也许只存在于上帝视角下的幻想之中。 |
|
美好的合家欢,反向意义的……刺绣的床单出来的时候从睡梦中惊醒了……结尾的处理是痛苦无奈的控诉是坚强的生命……为什么要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看这种阴郁的电影呢 |
|
魔幻现实。 |
|
每个女性手中抱的洋娃娃都太骇人了 |
|
通过一个勇敢、“麻烦”的女人寻找亲生父母的故事,透视了男权社会下,大量女性作为弱势群体,被奴役、驱逐与边缘化的本质。“火”作为毁灭与诞生的意象符号,既是费在传统的圣周赎罪节作为“错误”而诞生的现实背景,同时也是希冀在毁灭中重生希望与秩序之花的象征。低调、平和的表演反而彰显了主角内心的压抑,对荒诞现实的反抗如同神秘男人的出现,魔幻现实、自由不羁与孤独逃离。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对弱智女性的群像展现,和在河中抛洒养母骨灰时,摇镜头所完成的时空转换,平静但却悲怆。 |
|
昨天看了吉普赛女王 今天一边看着标灯一边觉得这些话题都好沉重 当费尔南达在他们眼里越来越疯 我越来越在担心她在“疯镇”上被控制 她经历了 挣脱了 但却一点也不轻松 和她的妈妈一样 “小妹”露西娅 |
|
火把点燃了愤怒,撒旦在癫狂中翩翩起舞。当魔鬼戴上了面具,压迫摇身为常态,人伦在荒谬中却早已不值一提。电影的意象化表达沉稳且高级,由浅入深的政治挖掘扯下了荒谬民俗的最后一块遮羞布。最后的最后,当她逃离了戈亚斯,仿佛一切都没有变,又似乎一切都变了。 |
|
上海2022年的第一次影展。女性电影里不算出挑,又是一部细节大于整体的电影。 |
|
#2022金砖五国电影节# 喜欢导演的想法,并致以敬意,但电影本身过于直白了一些,基本都是直给,没给观众思索进而震撼的空间,韵味差了些。 |
|
2022上海影展第一部 |
|
有的影片描述底层或苦难的时候总给我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正好这部也是 |
|
爸爸是叔叔,妈妈是姑姑,佣人是妈妈。睁眼睡觉的先知,女性的酋长 |
|
种族、阶级、性别和性向各种议题通过左翼女性视角的展示。可贵的是愤怒与反抗的姿态。尤其在当下。 |
|
#Cannes22 NO.34
6.5/10 |
|
完全震撼到,這竟然是現今女性的故事,結合最近的新聞實在很諷刺,它們每天都還在重演 |
|
结尾,好似耶稣用圣火惩罚了这片土地
但你我身边不是 |
|
应译作“火把”。访谈串联gothic thriller,好几次都快要自然地走向恐怖片了,但导演都选择了用激烈的情节剧抓马强行踩下刹车。 |
|
魔幻现实+殖民主题+酷儿+狗血家庭剧,格外满,倒也融合得不错,不过本质还是情节剧 |
|
题材本身还是蛮好的,拍得太过隐晦且时常感觉意味不明,不喜欢这种故作高深的谜语人风格。 |
|
4.17青岛电影周,无论从故事内核到电影表现手法都非常先锋和挑战,女主角自身身份寻找和地域人种矛盾在故事叙述里达到了双重割裂,导演用宛如鬼火一样诡异的表现手法,让女主在飘忽不定的火把中走进故事,最后让这片充满罪恶的地方沉入一片滔天火海中。 |
|
佳 火烧 神的具象化 想起《裁缝》《野马》落后小镇 为了不让你再端盘子把你带出去 |
|
一起去买烟。 |
|
导演到场,全场巴西人当氛围组。有很多细枝末节是根据当地新闻和导演经历加上的,主线灵感来源于导演母亲小时候的收容所记忆,剧本没因政府换届改动。/ 迷惑,这也直接分进lgbtq+组吗…… |
|
#金砖国家电影节 ⛓️ |
|
生涩杂乱的剧本,几场戏挺有力量但也止于此 |
|
#72ndBerlinalePanorama观众奖/3 |
|
魔幻现实主义!
又翻译成标灯这个名字 |
|
神棍寓言片一般我都很爱。但这部就是有点太杂了。 |
|
刺绣的床单、街边女性的神情刻画、手里的洋娃娃、开头的祭祀,很多场面冲击到让我掐手指。来上海后看的第一部最像电影的电影,感慨巴西人民好敢拍,好会表达。 |
|
可卡因代替了母亲的骨灰,她迎着晨晖的红光,背离奴役的黑烟 |
|
情绪值得鼓励,虽然最后有些跑偏… |
|
- What's your name? Lucia. |
|
巴西女导演的首部作品,充满了政治隐喻和女性力量。吃人的社会遍地都是,吃女人的社会更是。@72Berlinale |
|
【金砖国家电影节】大概是因为隔了整整半个地球,这样的充满宗教意味的含有大量隐喻的电影,真的是很难喜欢啊。看完后和小伙伴复盘,对情节的理解到也没什么差错,没落到个看不懂的境地,一致觉得刺绣画是全剧的亮点。 |
|
有几个相当有冲击性和泪点的情节设置,但整体剧情连贯性欠缺 |
|
🚬 |
|
印象最深的小路两边坐满抱娃娃的女人 太恐怖了 刺绣上的画看得我真的生理不适 想吐 开车的马仔不就是现在的某些人吗 那个教堂的女生也好恐怖 吐口水吓我一跳 通灵的那个男生睁眼睛睡觉是啥意思我不懂 lucia第一次见到女主没什么反应 没想到是她妈妈 女人怎么就比男人地位低那么多呢 好像女人生下来就比男人低一级 凭什么呢 天呐 (我实在不喜欢女主的脸 好苦 20220705 大光明 金砖国家电影节 |
|
奇妙的观影体验,因为所含元素太多,像在影丛中大吃了一顿自助餐。前二十分钟看得昏昏欲睡,以为这个剧情就要这么平铺下去了,结果中间不断有小小的爆破,直到费尔南多在安东尼奥全家接受采访时冲进来发疯,火苗燃到顶点。安东尼奥在车里喊费尔南多“小丫头”的时候,她质问他“小丫头、小妹,这是你对所有不被你在乎的女性的称呼吗”,比如阿莱特的“结婚礼物”——小妹。“小妹”最后走了,一场巴西的「娜拉出走」,在副驾座上她伸手对司机说自己叫露西娅。这一刻,她不是任何小妹,而是露西娅。出影院的时候心里给它打了四星,几个小时后,再回味了一遍,倒是决定要打五星,多出的一星给我们的露西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