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th Berlianle# 新生代Kplus。环保儿童片。片名出自片中Amra参加“蒙古达人秀”(Mongolia’s got talent)的演唱曲目[黄金血脉](Golden Veins),一首新编传统民歌,批评贪婪的采矿毁坏了蒙古族的传统。小演员表现力还不错。蒙古达人秀看着也挺亲切的。而且挺好的一点是,尽管唱歌也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没有跟广大国产片一样,唱一首歌就解决问题了。看的是周日早场,针对大批德国小观众,专门设置了现场德语配音。也算是体验了一次。蒙古国本土培养的导演都是观众友好型的,要看艺术片恐怕还得看那些移民背景的。 |
|
看到小男孩最后站在了舞台上,没有提他的父亲,没有把真人秀的舞台变成比惨大赛,只是唱了一首父亲教他唱的歌,不管导演的剪辑配了什么,这么做是不是说教,反正是挺让人的感动的。 |
|
一條主線是遊牧民依賴的草原因大公司採礦行為而受到破壞,另一條主線是小男孩參加歌唱比賽。後一條線不是很有必要。男孩父親因車禍身亡,男孩覺得因為自己唱歌的事情導致父親出車禍,乃有自責,也因為母親缺錢用而跑到牧民私彩金礦的工地上打工。情節顯然不是悲慘,但也讓人心酸。電影可能想表達一種遺憾:跨國經濟行為侵害了原住民的生活環境,原住民希望自己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維持原貌。很少看到反映蒙古現象的電影,也幾乎完全沒有聽過蒙古話,感覺蒙古語的語音有點法語的樣子,尤其是那個“謝謝”,很接近的說法。 |
|
地球捍卫者 |
|
虽然不少地方挺套路的,但是结尾还是被感动了 |
|
画面不错,剧情看不进去。 |
|
第1次看蒙古国电影,咋说呢,调调太平淡了。也从一个侧面去观察一个真实的蒙古国,而不是网上真假难辨的只言片语。 |
|
选秀节目经常会有个人悲剧家庭故事,这个有着悲剧的小童星却没把故事带上舞台。歌曲《黄金的血脉》关于草原的失去,和贪婪的入侵,然而悲剧的发生却没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而也就更像真人秀节目的加长版了。 |
|
面临资本侵入,牧民无能为力,选择接受微薄赔偿进而”异地搬迁”,可见“落后”地区的未来被“发达”地区支配。小朋友做梦想当歌手,正如有些“民族”地区从小玩手机的小孩想当网红或游戏主播一样。折射了牧民生活生计乃至三观变迁。整个“牧民世界”已然崩塌,世界的血管就是这么一点点被资本给剥解的,到处都是人类开发/发展和现代性的痕迹,只留下了无生机,荒无一物的“人造自然”。看时想起万玛才旦,《气球》和《静静的玛尼石》,和此片异曲同工(imdb上,玛尼石7.2,气球6.9,仅比此片高些许。我觉得万的文化涵化主题更明显)。男孩形象独立坚强,勇往直前,吃苦耐劳,不达目的不择手段,让我想起2023.12.22逛中国美术馆,5楼展叫“内蒙古马精神”,此即男孩所有。厅前雕塑叫“北疆汉子”,圆头细眼,不怒自威。 |
|
影片有散文的气质,叙事不紧不慢,不卑不亢,大量空镜头的运用提升了审美质感。 |
|
1992年放弃独裁统治 |
|
蒙古女导演,还提过奥斯卡,吓死。全片很质朴,导演真挚的情感可以感受到,淳朴的牧民在现代变迁中迷茫。 |
|
卖奶酪已经无法赚钱,男孩投奔了采金的矿工,成为了父亲曾经对抗的人。草原上就是有这样的怪圈,放牧无法维生,工业正在破坏着地球的血管,可是靠汽车后备箱的奶酪并没有出路。男孩将父亲的死归咎于自己的演唱,就像人们把生态的破坏归咎于人性的贪婪。人们在怪圈里寻找方向,男孩也在歌声里寻找答案。 |
|
#HIIFF2020 ,有一些缺失的东西没点到·· |
|
好像是第一部蒙古电影。对蒙古了解不多,B站上看过一些视频,和电影里反应的差不多。过度放牧导致水资源匮乏,草原逐渐萎缩,牧民们为了生计只能养更多的牛羊,草原退化加速。另外一方面,跨国矿业公司用低廉的价格购买牧民的草场,采矿之后根本不恢复生态,蒙古的草原雪上加霜。这是电影的主线,支线是小男孩参加达人秀,最终站上舞台唱了歌。也许这是这个家庭难得的欢乐了吧,父亲离去后,生活更加艰难。未来如何生存,电影没有答案,也许早早辍学赚钱是这孩子唯一的出路。也不是电影不深刻,这个问题是很多蒙古牧民无解的难题。 |
|
看名字以为是环保纪录片,还真猜中了环保 |
|
电影画面很美!!!不腻不矫揉造作 |
|
歌词点题了,小男孩唱得还挺好听的。 |
|
6分左右。
拍得四平八稳,除了草原风光令人心仪,电影本身还是太薄弱了。故事很单薄,所有人物都是平面的,以“世界的血管”为题,却只拍出了“我个人的毛细血管”的感觉。 |
|
#台湾女性影展#看起来像是一个免不了有些俗气的故事,但看完仍很感动。抱着没看过蒙古国电影的想法来看,结果出乎意外的好看。
矿产的开发对自然的破坏,传统秩序的消亡,孩子在逐渐的成长中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和技能,父亲亲手打造的车子承载着家里的生活,结尾点到即止表明勘探队的离开像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幻想。
夕阳下苍茫的草原,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晚霞满天,就像之前去内蒙傍晚时候一样。主演们的表演非常好,草原拍得特美。 |
|
11岁的阿姆拉生长在牧民家庭,他非常喜欢唱歌,一心想参加电视台《蒙古达人秀》的比赛。他的父亲忙于和朋友一起反对矿业公司侵占草原,同时也默默支持着阿姆拉的梦想。当父亲因车祸突然离世后,阿姆拉的梦想被迫中断,前路漫漫,他该何去何从?影片用朴素、写实的镜头语言描述了大工业背景下蒙古游牧名族的生存和环境危机。绝美的蒙古风景背后,藏着一个小男孩令人心碎的成长之旅。 |
|
风景真美,小男孩真棒。虽然很常规,但是还是很打动人。 |
|
世界的血管,大地的脉动 |
|
奔驰标志竟是自己贴标的。“金脉”这首歌真好听。也是没有想到如此质朴自然的拍摄,景色真美。 |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许这是被逼无奈的选择,但也是必经的成长之路。在这世界上讨生活从来就不容易,做人不能十分自私,也该去更多体谅父母一辈的艰辛。只要迈出了勇敢尝试的那一步,怎样的结果便都是可以接受的,我不用坚持让世界上的人都听到我的心声,却可以让许多人产生有益的共情。很多时候我总觉得你一直在给我力量,而我似乎亏欠你太多,就让我在未来慢慢偿还吧。 |
|
同样的故事已经拍过很多。没有拍出新意 |
|
反现代化题材,蒙古风光展示片。好奇蒙古人的状态所以找来看。一个国家可以不需要工业化,但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需要足够好,否则反现代化死守原生态,很难不让人怀疑他们是否过得幸福。 |
|
2023-185 |
|
电影频道;看了开头的一些,小孩子很淳朴,现实很残酷,可惜了大好草原 |
|
蒙古国本土电影也比较稀罕。电影频道丝路十国电影展播,译制片。开头几个大远景镜头很美,剧情较平淡。 |
|
对草原和游牧感兴趣,觉得还不错,结尾勉强了点。不过,乌兰巴托已经和草原很遥远了 |
|
游牧民族以牧牛放羊为生为乐,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大草原,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唱歌。8 |
|
3.5。表现还是太稚嫩了,故事最后也没讲透,一切都融化在儿童稚嫩的歌声里,大好河山已千疮百孔,绿水青山不是轻易得来的金山银山。 |
|
3.5 |
|
电影中的蒙古歌真好听,歌词也很有深意。 |
|
很少看到环保主义题材的电影,是我喜欢的叙事节奏,镜头很写实,演员们看起来都国泰民安,而且演技都很牛,两个故事线。 |
|
CCTV6 国配 |
|
男的唱歌梦想,父亲的陪伴与不幸离世,挖矿千疮百孔,母亲的执着,终登舞台,圆梦世界。 |
|
这是德国绿党资助的电影吧,他们希望除了自己工业化,其他国家都继续种小麦、放羊。
蒙古国的风景一般, |
|
希望这样的孩子真的可以如愿 |
|
景色拍得很美,音乐单调,表演不够细腻,细节缺乏张力 |
|
1.“土著”的族性是什么,是对变化性这一概念从认识论上的信服,行动主义者般地投身于它,探索它,并且不断修正对它的认知,随后抵抗或与之合流。超过景观和天赋的是用来经历事件的行动,并且有能力讲述它。2.如果不考虑传统的延变,传统将毫无意义,导向没有正义与否,只是诚恳地承认了群体内部人的差异。3. 某些学者所谓的融他性不如改成适他性,即包括对环境/经济模式/文化表达的变化,以及被设计的“意识形态大他者,是催生在“主体的内部”。适应性很好体会,但很难界定,算是一个元问题。
|
|
平静,悲伤
没办法不给四星 |
|
蒙古国采矿业与游牧业之争。阿姆拉的父亲是坚定的保护土地主义者,带领牧民与采矿主抗争,但采矿主威逼利诱使牧民们纷纷放弃抗争。阿姆拉报名参加蒙古国达人选秀节目,预选成功,回家路上出车祸,父亲去世。阿姆拉认为是自己害死了父亲,不再唱歌。他坚持父亲反抗的立场,偷偷破坏采矿机,迫使采矿机停工。看到有工人被困井下,不忍心说出了采矿机停机原因,得到采矿主的金钱报酬。为了钱,他放弃立场,逃学到采矿厂干活,成为井下矿工。母亲发现后,安慰他父亲去世不是他的错,劝他重新参加达人大会。阿姆拉在大会上取得成功,但采矿主继续在占领牧民们的生存之地。(已经是有手机有网络的现代社会,蒙古国采矿业还那么落后,人工挖掘,甚至没有安全的矿井矿洞,随便在地面打个洞就开挖。) |
|
「家」 |
|
一个看开头就能猜中全部剧情的电影,就是镜头语言很标准,很学院,但是还是拍的画面蛮好的 |
|
开头结尾风景美 |
|
应该叫做蒙古的血管。 |
|
用儿童片的形式讲成年人的议题这种做法比较讨巧,命题作文的味道也非常重,但优点是没那么为文艺而文艺,标准剧情片的结构反而让影片更接地气一点,小演员演得也不错 |
|
大草原 横竖都是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