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以为我的cp(阿喀琉斯×伊菲吉妮娅)是拉郎但是它居然发糖了。我觉得这版伊菲革涅亚在生命最后一刻真的爱上了阿喀琉斯,所以她穿新娘装扮——虽然她没说,只说是交到了一个朋友。
“年华已涤净我的仇恨”——这版电影的克吕泰就是我心里的克吕泰,姿态高贵,能量充沛。片尾定格在她恨火重燃的眼睛里,那是必杀的眼神,她答应了女儿的所有要求,除了原谅她的丈夫,她可以不穿黑衣不唱丧歌,但绝对不原谅阿伽门农。
这个电影比《名门》好很多。。 |
|
这么美的女孩居然舍得拿她去祭天!男人总是在失败和挫折面前将自己的无能归咎于女人!塔狄娜真是兼备女性和男性双重之美,看起来既像个美丽的小姑娘又像个英气的小男孩,秀丽与俊俏并存。 |
|
这个选角太绝…小公主也太烂漫无辜纯洁又可爱啦!最后赴死的情节好帅气 即使要死 我也要打扮美丽穿着婚纱 像举行婚礼一样举行祭祀… |
|
和亚伯拉罕献子相比,伊菲吉妮娅的牺牲除了神谕外,还有交易的成分。人与神的交易,看起来就像“信仰”背后存在着人神诸欲的强大推动器。相比基督教和犹太文明。古希腊神话要实际l和悲烈许多。 |
|
彰显“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之本质,美和善良最终屈服于权欲的贪婪和人性的自私怯懦,将原本的神话结尾改写得更惨痛更现实。人物之间的错综关系很具张力,前因后果勾连才发现这桩悲剧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
|
Iphigenia说,她也愿能同俄耳甫斯一般,一旦歌唱,连磐石都能为之动容,她也愿她能以歌声求得阿伽门农的怜悯——然而不能。最后披着婚纱走向祭坛的她更似欧律狄刻,于婚礼死亡(Iphigenia说,死亡是我的婚礼,我的孩子,我的荣光),又被山风模糊一如在见到人间的光时被迫返回冥界。已无法挽回的方成悲剧。保留“时刻”而非“顶点”是故事的残酷所在,结尾定格在克吕泰怨仇的眼神,风继续吹。 |
|
电影的戏剧味很强,台词水平很高,演员演技都很在线,特别是王后在小屋中大骂国王的戏演得真的特别好,伊菲吉妮娅径直走向军队并说出“死亡将是我的婚礼,孩子和荣耀”的那段可以说也令人十分感动。本片具有很强烈的讽刺意味,展现了民族主义到了一种狂热的程度将怎样杀死一个无辜的个体以满足群体的战争欲望,这更是赋予了电影深刻的哲学性意味。
最后感谢一位叫kyd的网友翻译本片中文字幕。 |
|
如果他们也在上世纪末出产一部古希腊大型历史连续剧,那该被多少文青膜拜啊! |
|
还是给删了,前半段起码有一般都是青光夜,这样很伤眼的你知道不导演! |
|
看哭了,悲剧的力量,百闻不如一见 |
|
导演在最后一幕依然遵循着“当时,所有的人都不忍心看献祭的那一幕,因此全都扭过头去,所以没有人看到她消失的场景”这一原则,通过前景的烟雾将伊菲吉妮娅的献祭遮蔽,并没有按照神话中那样,选择某种具象的方式令其“死亡”。但在神话改编中,对于人物间的对话有着显著的描述,特别是以两个主体间的关系均由着对话关系展开,这也使得大量文本信息也通过台词对话传达给观众,在本身不了解故事的情况下显得难解。不过重点在于选角,看完之后发现都太契合了! |
|
原来Irene Papas既演过Electra又演过Clytemnestra. Iphigenia的故事太悲伤了, 实在没想到Orestes长大后不但没有为姐姐报仇反倒和另一个姐姐一起弑母. 明明Clytemnestra和Iphigenia一样都是受害者啊... |
|
人神契约,生死宿命。 |
|
这出古希腊悲剧因伊菲吉妮娅这个希腊式美少女而充满说服力。青春献祭于死亡,婚礼转眼成祭礼。第一次见到这样圣洁、秀丽、稚嫩,带着模糊性别美的希腊式少女,仿佛是昨日刚从大理石里雕刻出的。 |
|
存!第一次看古希腊神话改编的电影,好有史诗感。现在看女权主义会大大批判吧。轰动三军皆素缟 冲冠一怒为红颜啊!女主太美了,白裙,美少年,荆棘皇冠,阿克琉斯太强壮了,一霎那的交汇念念不忘,若神爱我,你将是我的!王后又成为一个传说中的疯女人,杨贵妃陈圆圆,东西方叙事不同,古希腊里面女人也有话语权!果然古希腊悲剧最高,台词对白好典雅!心心念念! |
|
希腊神话荷马史诗,记载着流传千古的人伦悲剧。克吕泰的歇斯底里、绝望和深深的复仇渴望,阿伽门农的自我拉扯和直接从雕塑上拓下来的脸,在高潮之前承包了绝大部分的戏码,终究没有敌过我们真正的主角轻盈但有分量的演绎,即使只是一些话语:Today I must die. I have no other choice. But how i die, only I can choose, and I have chosen. Death will be my marriage, my children and my fame. 她的少年气的小鹿眼,她的浓密蜷曲的短发,13岁的女孩自愿献祭生命拨动滔天的战帆,镜头外的我们没有看见阿伽门农看到的她的结局,只能期冀着她的生命延续成了女神的座下童子。 |
|
奥斯卡提名:
1、DVD[内嵌繁体中字]伊菲吉妮娅 Iphigenia(1977)爱笑聚axjhd;
2、已失传 [心中的阳光原创][希腊/剧情][伊菲吉妮娅][624M][中文字幕] |
|
世人皆知特洛伊木马,部分人知道奥瑞斯提亚,而伊菲吉妮娅只是这命运轮回里的一声叹息,将伊菲吉妮娅之死还原场面是多么惊悚,一千名希腊士兵为一个女孩的死而欢呼雀跃,为他们可以杀戮、流血、掠夺而狂喜着魔,伊菲吉妮娅算什么?海伦,又算什么?在导演选择搬上荧幕的希腊悲剧三部曲中,卡科所做的重要动作就是去除经典文本中的“托词”,让“神”让位于“人”,将人的本质呈现出来。神是人的托词,女人是男人野心的托词,以挽回女人名誉的世俗理解博得同情、发动战争,这样的情节跨越三千余年依然在继续上演。本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伊菲吉妮娅的卡司,真的像鹿一般清丽的帕帕莫舍将这场事先张扬的集体谋杀的荒诞性拉满。对于导演本人而言,对女性议题的态度也在变化,15年前的厄勒克特拉与本片的克吕泰涅斯特拉是同一人所扮,已经说明了一切。 |
|
《伊菲吉妮娅》希腊电影。特洛伊战争爆发。16min神谕:必须牺牲阿伽门农的第一个女儿伊菲吉妮娅,希腊才能战胜特洛伊。以阿喀琉斯婚礼的名义谎言献祭。88min“当血液在祭坛流动时你将望向何处?你会闭眼祈祷吗?一个杀害女儿的人的祷告词会是怎样的?或者你需要我为你祈祷?若是上帝存在我为何嘲笑?”士兵对公主献祭的狂热,阿喀琉斯的回护,公主选择穿上婚纱走向祭台“今天我将死去,死亡就是我的婚礼、孩子以及荣耀”,死亡更是莫大的讽刺。结尾定格在妻子仇恨与复仇的眼神中。(荷马史诗中阿伽门农杀死狩猎女神的一只鹿,惩罚风平浪静,最后时刻狩猎女神赦免了伊菲吉妮娅接走做女祭司。在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中牺牲了女儿。电影淡化了神的色彩,真的有神存在吗?借母亲之口控诉这更像是一场谋杀) |
|
古希腊版马嵬坡。女性成为了行动者,但依然无法突破宿命。作为国家的希腊显影为众意,众意吃人。 |
|
特别好,有荷马史诗的气质。影片关于伊菲革涅亚的献祭,以阿伽门农的家庭悲剧为切入点,讲述了特洛伊战争前发生的事。伊菲革涅亚的鲜血仿佛是战争悲剧的预兆。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影片几乎抹去了神的存在,因此所谓的阿尔忒弥斯的神谕变成了人为的阴谋,神的威压变成了人性的压迫,人性的无知、盲从、贪婪和懦弱取代了神的愤怒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如阿伽门农面对质问时对墨涅拉俄斯说的“不是我抛弃了希腊,是你让希腊病了”。p.s.这片让我更烦奥德修斯了;虽然拆了我的cp但还是短暂地嗑到了伊菲革涅亚和阿基里斯…… |
|
改编自Euripides的著名悲剧作品Iphigenia in Aulis 。选角极佳,纠结愁苦的Agamemnon,刚毅果敢的Clytemnestra,自矜荣誉又以命相护的Achilles,以及Iphigenia那“寓一致于不一致”的性格特质,都可谓完美演绎。影片似有意淡化神意色彩——Artemis并未现身,Agamemnon质疑神谕是先知的胡诌,王后悲呼这是一场谋杀。/ Tatiana Papamoschou饰演的Iphigenia清澈纯洁如初生小鹿,同时又圣洁美丽,影片也在其充满献身精神的宣言(I will die peacefully, proudly, beautifully. Death will be my wedding, children and glory.)中走向高潮。 |
|
哇哦,由 希腊人自己排演的希腊悲剧。irene papas可能作为一个歌手,是不如卡拉斯出色的,但作为悲剧女演员却不遑多让。她演的克吕泰墨涅斯特拉和卡拉斯演的美狄亚一样可遇不可求,都是电影银幕上让好莱坞和英国舞台剧界汗颜的最伟大的希腊悲剧角色。她俩演出的悲剧感,不是通过学习和模仿能获得的。 |
|
“死亡将是我的婚礼,孩子和荣耀。”
希腊神话里英雄们追求的个人荣誉和集体利益,往往又是在牺牲个体的悲剧之上建立的。其悲剧基本上都是欲望产生的,个体的欲望和集体的欲望,神大多数时候只是助推器,裹挟着所谓的不可违抗的命运,乌合之众的嫉妒献祭掉美的事物。兰斯莫斯的电影《圣鹿之死》,名字就来源于这个故事,谁才是真正被献祭的“圣鹿”。
伊菲吉妮娅的选角可真美啊。
“就在一场血腥的厮杀即将开始时,伊菲革涅亚走了出来。她制止了骚乱,大声宣布,为了这项伟大的事业,她愿意牺牲自己。她不能违背伟大的宙斯之女阿耳忒弥斯的意志。就将她献祭好了,待希腊人攻破特洛伊城后,就将特洛伊的废墟作为她永恒的纪念碑。”瞄了瞄《希腊神话》,里面最后是被女神救了当祭司,电影里最后也只留下了披风。 |
|
很震撼!尽管这些老电影还存在着舞台话剧的影子,但是电影不就是话剧演变而来的么,尽管表演和台词都很生硬,依然难掩其故事的精彩,看过之后回味无穷,我会推荐我认识的人观看 |
|
人无法违背已经处于进行之中的宿命,但在最初可以选择自己想要行走的道路,选择了荣誉,自然就要放弃亲情,选择战争,自然就会有人失去生命。献祭或许会带来胜利,但祭品的祭品又会是什么?希腊比我们都强大,但希腊又是什么?是海伦与墨涅拉俄斯的情欲,是被盗走的财宝,还是特洛伊的土地?
当海风吹起,一起便以尘埃落定,更改的可能被断绝,哪怕是冥河浸泡的英雄也无法阻挡命运在此时拥有的自我实现性。 |
|
明知这一切终究是悲剧,她还是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自己的结局,纵然有千般不舍,她也不得不与她深爱的国家与子民告别。也许我们无法去评判这其中的行为是否英雄,只是深觉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没有人可以不付出代价地达成许多大事。人生有舍才有得,只是千万不要在最后得到全世界后才开始懊悔,当初为什么没有为了她而抛弃这一切如今自己并不在意的荣华富贵。谁都想被真正选择,没有人喜欢被那样牺牲,也许有许多的情非得已,但终究唯有人性才会是这世间最为真实的存在。 |
|
终于全是明白了阿伽门农为什么献祭长女,以及为啥和老婆反目成仇到战争结束后老婆把他杀了!
怎么说呢,老登死得一点儿也不冤!最冤的是长女伊菲革涅娅,本来跟她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啊!结果她被献祭出来了!献祭无辜少女这样的龌龊事,每个地方都会继续发生的,因为只要有民族存在,少女就会遭殃!
小女孩长得很像小男孩(这是他跟阿喀琉斯惺惺相惜的原因之一吗?阿喀琉斯都更爷们更有担当,衬得阿伽门农等人太无能了)……从无知不解到愤怒再到坦然接受,诠释得很到位!王后更不必说,对女儿的保护,对老公的愤怒,都直击人心,太有穿透力了!演员给人一种它不是在扮演,她就是剧中人的感觉,也可能跟对演员不熟悉有关系吧,但表演效果来说确实比英美主流演员要更疯狂更无所畏惧一些!
最后伊菲革涅娅消失在烟雾之中,我记得有一个版本她活下来了…… |
|
都不记得什么时候看的了,竟然没有添加 |
|
"帮助那些赋予你权力的人,否则权力一文不值。“伊菲吉妮娅的选角也非常好。世上至真至纯至美因自私懦弱卑鄙而毁灭 结尾定格在克吕泰涅斯特拉眼神怒视一切丑恶之物 // 一个OS:如果配上同为古希腊题材的勃拉姆斯第四该多好 |
|
开年第一片致敬狼叔。戏剧味儿十足,加上无敌台词,悲伤、壮烈,扑面而来。“希腊人都想我死,我该如何匹敌?”王后小屋内对阿伽门农的责问,如大地惊雷。最后定格眼神,足以杀死众神。呜呼,如一缕青烟,飘向田野。 |
|
Iphigenia在我心目中有一个忧郁孤独但又异常勇敢的英雄形象。她这样的英雄会比阿伽门农、阿克琉斯那种男性荷尔蒙爆棚的“英雄”更得我心,因为她没有那种莫名其妙的战争的使命感,她就算是赴死,也是将生命献给希腊而非普通人的鲜血。当她说“死亡是我的婚礼,我的孩子和荣耀”,然后一个人走上祭坛的时候,她身后那一大群杀红了眼的士兵,会不会,哪怕只有一个人,感觉到自己的杀戮是可耻的?
据说最后Iphigenia并没有被献祭,而是被狩猎女神送去了Tauris当女祭司。Tauris大约在今天的克里米亚半岛的南部海岸,在德国画家Anselm Feuerbach的笔下,Iphigenia侧过头去望向大海,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她日复一日地站在岸上,用灵魂寻找希腊的土地。 |
|
由于世俗化的原因,现在的人比较难理解阿尔忒弥斯在这个悲剧中所占的份量。电影中也将其隐去,从权力还有无意识的民众等现代性的角度去诠释这一故事。
有时候觉得可惜的一点是,在我们丢掉对遥远的古代的人的理解力的时候,其实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无法去理解当代的人。 |
|
对话场景很多啊,但是没有让人深刻的处理。被父亲献祭的心理,谁能知道。最悲哀的是亲人做出的献祭选择,父亲与母亲的对立,加过与家庭的对立。 |
|
发动战争机器者必遭其反噬。从平静的白纱到飘拂的黑发,两位女演员的美丽与决绝,让人震撼 |
|
(改编了献祭的动机,使这部电影更具有悲剧性)
为什么我要为海伦而受罚?
帕里斯爱上她?凭什么怪我?
我只有一个人,他们是成千的野兽。
为什么是我?我比其他人更有价值吗?或者我比他们所有人都更有价值?
|
|
背景是希腊与特洛伊战争前期,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的愤怒,惩罚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献祭自己的女儿伊菲吉妮娅,展现人与人之间的纠葛和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 |
|
符合原典的褐发阿喀琉斯,在本片颇有骑士(?)感,最后望着伊菲革涅娅上祭坛时的氛围,让人以为他会喊出欧律狄茜金句:“回头吧!”(当然没有喊)(我船好像被拆了🤔,但问题不大.jpg)
至于伊菲革涅娅……她长得有点像我的魔女,小鹿一样眼睛、月光一样脸庞的女孩子呀……你岂是非死不可呢?
P.S.突然想到,最后一幕克吕泰眼神里的仇恨与亚该亚联军战船上点点火光相互映衬,完全可以无缝衔接“今日我是烧尽一切不义的正法之火”……(啊?!) |
|
《借东风》希腊版 |
|
看得我心里难受极了 明知神话里伊菲吉妮娅被献祭了 但看到阿克琉斯出现时 多希望导演能扭转剧情 改变命运 但当乌合之众齐声呐喊时 我知道死亡不远了 美丽赴死 看人间美好被愚昧活活撕碎 痛心😖 |
|
被伊菲吉妮娅的颜值吸引,但不了解希腊神话,一开始看的云里雾里,但是从克吕泰满心欢喜准备女儿出嫁再到发现真相,感染力极强,逐渐融入到故事中。伊菲吉妮娅天真,单纯,美丽至极,这样的少女被无辜献祭,无疑充满了悲剧色彩,同时,伊菲吉妮娅决定献出生命时,她应该也爱上了阿喀琉斯,披上她的的新娘头纱,戴上她的新娘花冠,在极具悲剧色彩的同时也极具美感。而克吕泰答应了女儿的一切要求,除了原谅阿伽门农,最后克吕泰仇恨的眼神极具感染力。搜了一下后续,克吕泰确实复仇了,阿伽门农最后死于克吕泰之手。
整个故事感觉宿命感极强,一切都一切都会导向神谕指明的方向,不管如何努力,总是逃不开命运的安排,逃不开神明的玩弄,不仅想起了最令人熟知的希腊悲剧,俄狄浦斯,千方百计想要避开,越是想逃避,却越是避不开,必然走上命运安排的道路 |
|
古希腊悲剧震撼人心的力量。神明的旨意,战争的狂热,民粹的挟持,最终让一个无辜少女死去。一个人杀死另一个无辜者是谋杀,一万个人集体杀死一个无辜者,却是正义,是神旨,是献身。在这种绝境下,女主的高贵、美丽,足以让一切战争的权谋尽显卑劣。ps.女主真的人间绝色,惊为天人,无与伦比的美丽,神明亲吻过的少女,能找到这样的女演员,真是上天的恩赐。全片希腊味太正了 |
|
根据希腊神话里的伊菲革涅亚献祭的故事改编而成,场景古朴大气,很好的反映出希腊的风貌,拍摄地点应该是迈锡尼卫城遗址,片中还出现了鼎鼎大名的狮子门。服装不知道符合不符合史实,但看起来比《特洛伊》里的要靠谱。演员选的很好,尤其是主角是一个雌雄同体的美少年,甚至不需要什么演技,一颦一笑就很有希腊神话人物的影子 |
|
特洛伊续曲,宛如美少年般的美少女 |
|
“但是我要怎么死,只有我能决定,我会平静的,骄傲的,美丽的死去,这对我来说将是某种胜利。”
中间母亲得知真相的崩溃,最后少女的献祭,仪式、婚礼与葬礼,无意义的牺牲,消失在浓烟中,报仇的母亲。犹如古希腊雕塑般雌雄莫变的少女永远被提及。 |
|
堪称震撼绝伦的惊艳之作!前半段的伦理挣扎与情绪伏笔在后半段集中爆发,神谕成为纯洁女儿被牺牲与懦弱父亲逃避心理负罪的借口,母女两人第三幕的爆发与绝望是对父亲与丈夫的痛恨与蔑视,更是给父系社会制度一记响亮的耳光。当年最佳外语片输给《罗莎夫人》简直是个笑话! |
|
【三星半】比预期的失望不少,但又是预想得到的古典悲剧慢节奏的拍法。没什么惊艳之处。人欲与天意似乎总是处于对抗的位置,但众人意志借神明之势得以实现,是否完成了某种共谋,弑死脆弱的美。 |
|
难忘克吕泰墨斯特拉最后一个眼神,仇恨的目光至此穿透时间,直到阿伽门农得胜归来时。当初丈夫和儿子被杀自己被掳之仇,和女儿要赎阿伽门农杀死神鹿的罪被推向祭坛的恨,新仇旧恨一并报了,杀了一个强盗之王,就成了古希腊第一毒妇。反正锅都由女人背,不是海伦就是她。 |
|
3.5+0.5 (2022-10-30) |
|
以鲜花迎接死亡,以白纱迎接新生,这大概是最美的献祭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