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c这些老头子们个性都古怪地要死,他们各自有自己相信和坚持的东西,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像绷紧的弦,能演奏动人旋律也会一不小心而扯断,这或许是他们能做出那样奇妙音乐的原因。这个片子确实不好拍,不过还是有接触到老头子们一些真实的日常,日复一日的排练和几十年的积累,还有他们人性中那脆弱的一面,这些令人动容和钦佩的东西。 |
|
“I will remember you.” 之前只听KC的音乐,对队史一无所知。看这部的头二十分钟对Fripp的怪脾气很无语。不过后面越来越意识到尽管他确实有很显著的性格缺陷,但这也成就了音乐和乐队本身。 |
|
【【纪录片/前卫摇滚/中字】King Crimson 五十周年纪录片: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哔哩哔哩】 https://b23.tv/R1atfLP |
|
King Crimson的纪录片真是和他们的音乐一样不轻松 |
|
B站看的,字幕还有注释,也是很真爱了,就是正经内容翻译有不太准确的地方XD 我对 king crimson 没有任何了解,里面一个人都不认识,只知道他们人很多且换了很多,他们的东西对我来说就是一堆乱七八糟的噪音,但是好听。。并不想打破这个印象,所以也没特别想看纪录片,看到ade说超好笑的,就跟看一下,没忍住跟 bad news tour 对比,得说真纪录片的 absurd 确实比伪纪录片更好笑哈哈哈哈~ 当然里面也有很多很美好的东西,音乐也比 bad news 好听太多啦哈哈哈哈~ 而且看完也没增进多少了解,完美~ |
|
有些艺术家真的是折磨人 |
|
五十多年的历史,前前后后加起来都能组两个足球队的乐队成员,加上一个永恒的铁血、独裁教练,和大量乐队成员之间的恩怨,90分钟的纪录片当然只能是管中窥豹,但是不妨碍情感五星。19年夏天没去柏林看他们的巡演至今想起来还会后悔到心痛。今年一定要去看一场,不管什么地方,只要他们还办的话。 |
|
@Brattle “Live present, Pay attention” |
|
4.5 导演状态很像John Wilson。奥斯陆修女电梯升天。Fripp落泪似整活。红黑配色加分。 |
|
第一次看到生活中的老头和KC成员们,85分钟就像上了一堂严肃但不乏幽默的哲学课。寂静是最后的,也是最好的声音。 |
|
妈的,作为2019年KC-50周年巡演的亲临者之一,虽然这是部家属花絮性质,导演全程憨匹的纪录片,但感情分还是可以打满的。对我来说除去第一张大吊盘,最有魅力的KC还是80年代初那个阶段,看Adrian Belew露面吐槽是真的棒。以及Bill生前的记录还是很感人了。 |
|
作为一部乐队纪录片其实是不合格的,感情加一星。Fripp作为内核,在坚持自我生活秩序的同时始终找寻一种平衡与稳定态以使自己保持同音乐的联接,持续创新探索。“即使你生性悲观,讨厌人类,也不会阻碍你的事业。”漫长的沉默震耳欲聋,一行泪。一如其作品,看似无序复杂实则严谨前卫的编排下面是暗潮汹涌,语言的变体,心跳的变奏,打碎又重构,意识在其间获得永生。(一位修女听众将kc的音乐喻作一张老男人的脸,“皱纹下是更深更广更厚重的冰下世界”,“画一位赤身裸体的年轻女人是毫无乐趣的,她确实很漂亮,但不深刻。”极为贴切。想起之前纪德写过的一句“她的美显得过于表面,让人一览无余,没有回味的余地。” 每时隔一段时间翻出来回听,都犹如首次碰触,无数次感叹,这是上帝的恩赐。 |
|
robert fripp不是好人! |
|
被老艺术家激励到了,怒工作至晚上十点半! |
|
找到让自己优雅与从容的事情 |
|
严肃 紧张 活泼 好可爱的一群老头儿 好生动的一节哲学课。 |
|
J.G.Bennett 对 Robert Fripp 说:“即使你生性悲观,讨厌人类,也不会阻碍你的事业” |
|
又一個倔強紳士老頭,愛了 |
|
“Is there a short cut to heaven?”“Yeah”“What is it?”“Love” |
|
多伦多 cineplex 很可惜就这么一场,不然一定会看第二遍。真的很感动,都是上了年纪的大叔,第一次坐在这么多光头堆中。这部纪录片它试图在教授你King Crimson的理念。带有秩序感的,不容差错的,Robert实在是严肃的令人想笑哈哈哈。“I‘ll remember you” We’ll remember you |
|
就像Robert Fripp说的那样,真正的音乐创造了寂静。在真正的音乐里,你一言不发,沉默不语,余下唯有寂静。 |
|
建议片名改为 |
|
拍得不行 粉丝向 |
|
这辈子居然还能看到 Robert Fripp 流泪。 |
|
表面上是个纪录片,内核是一堂哲学课,采访到的人也很多。希望多一点这种乐队纪录片,而不只是流水账式的Musical History。 |
|
Bill,RIP🙏 ……这导演也是热爱KC的人儿,虽然职业水平不算太高,“观众朋友们,这是一部内容匮乏、毫无生气的纪录片。”Robert如是说 |
|
没想到Fripp老爷子会展现自己脆弱的一幕,更被bill老师的坚强而感动。 |
|
Robert的精神和肉体都不是一般人,自律多么重要,自律多么无法模仿,伟大的乐队之所以伟大,其内核一定是复杂和有生命力的,KC会永远存在,这毫无疑问,毫无疑问! |
|
50周年,非常珍贵可爱的影像,长达三十秒的沉默和落泪。“我们现在的焦点不在于追求音乐,音乐不会消失,在于自我存在。”最爱毋庸置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现场😭😭 @2023-02-28 12:54:43 |
|
大独裁者Fripp说自从猩红之王一路以来最直观的感受是不开心,甚至是悲惨。不知道这有没有自嘲的成分,但作为领导者,Robert和其他成员的关系很微妙,他们都有在音乐中自己坚持的那部分,所以他们一起合作演奏音乐的机会就像所有集合取了交集,实在是宝贵。还有,你们搞摇滚的真的都不怕死亡吗。可能世界更需要你们这样的人。 |
|
作为非KC歌迷,一方面觉得老头子每天4-5小时练琴,凡事龟毛很艺术家人格,一方面觉得如此霸道如此pua的人格,是不是治一下会好点? |
|
和想象的很不一样 |
|
❤️♾️ |
|
虽然很喜欢KC,但是不得不说,作为纪录片,挺普通的。 |
|
Fripp 一个暴君领导一个散装乐队🥲 |
|
拍得好像Vlog。嘴上说不看一熟还是立马过来看了。我不算King Crimson fan,听KC主要是高中阶段,那时候经常听debut,但其它专辑听得不算熟。anyway,纪录片观毕,看一场KC的演出的欲望前所未有的强烈。R.I.P. Ian McDonald I talk to the wind. My words are all carried away. |
|
一半都是情感分 |
|
其实拍得还挺水的 |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3411Z73J/?spm_id_from=333.999.top_right_bar_window_history.content.click&vd_source=69afc80c27ad77296dcb6c5e9e002d13 |
|
一部对音乐呈现不多的纪录片,导演被Robert Fripp当面吐槽“你怎么问这个傻X问题”“这是一部内容匮乏毫无生趣的纪录片”,但是导演这种自我调侃的立场反而使纪录片呈现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包括Fripp个人特色的高压统治下乐队内微妙的权力关系,成员一开始觉得是“精神创伤”,尔后却顿悟到这是他待过的最自由的乐队;乐队与乐迷的关系;音乐与宗教的联系(采访了一位修女乐迷,另一位乐迷表示这就像一个宗教,所以就得有教规);成员的生老病死;甚至可以看到长年面无表情的Fripp在回忆起与精神导师见最后一面流下的泪水。Fripp对音乐的理解已经进入形而上的境界:“于我而言,极致的音乐体验来源于对寂静的追求,寂静走进屋子里,和我们坐到一起,倘若要使它显形,就需要一种载体,这种载体就是音乐。” |
|
😭😭 |
|
开头那段话好极了,没想到后面展开的却是怪老头们的相爱相杀。有人受到精神创伤,有人认为在乐队就像打卡上班,有人说自己养过的狗就叫Fripp…而西装革履的怪老头Fripp本人更是直言自己在乐队里整整痛苦了四十四年。每个人纠结的精神状态再联想到King Crimson史诗般疯狂但又充满秩序的音乐便不觉得奇怪了。最后Fripp的嘲讽神来之笔 |
|
道别。you are the story,you never end…… |
|
第一次看到拍摄者被拍摄对象pua的纪录片。没有什么对音乐的讨论,更多是展现“我们凡人”对Robert Fripp可望而不可及的仰望(能坦诚地展现这一点也算不错 |
|
在罗马第一场电影,观众几乎都是我爸妈那一辈的。在此之前完全不认识这群大叔,片子里反复讨论着新与旧的纠结,以及对作品的较真。 |
|
感人 |
|
不知道老头还能活几年,墓志铭会是什么 |
|
一半是刻薄、忍耐、偏执的苦行,一半是顿悟、信念、高贵的生命。艺术“未能发生的传递”令弗老怪想起自己母亲去世那段,真是令人揪心。 |
|
哈哈哈哈KC像个公司搞乐队像上班 |
|
永远的King Crims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