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初始的画风和节奏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无关痛痒的青春片,然而男人邀请女孩外出时展开的那场心理拉锯,直接将影片拉到了惊悚片的氛围。观众一定明白这不是一场单纯的邀约,而是变相的性侵犯。而这居然是推动女孩打破性幻想,回归正常家庭秩序的助力,这种女性成长背后的残酷真相更让人心生恐惧。 |
|
Dern年轻的时候看起来就像个小老太太。 |
|
青春就是一部加了柔光滤镜的躁狂史。男男女女就像交配前的火鸡,抖出自己最炫的羽毛。但纱窗前的smooth talk有点过分了,让少女感觉到莫名的恐惧,于是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典型的青春期后遗症,共生关系残留 |
|
其实三女孩在谈论用到“perverts”一词时就有一些疑惑,不知道另有所指还是只是80年代的流行说法,而另一点非常kinky的是,阿诺德的装扮是一副过时20年James Dean风格打扮,像是一种恋童者的伪装,因此结尾所暗示无疑是遭遇了性侵犯;对不知如何处理诱惑和危机,恰由于与年纪不符的貌美、轻佻和不懂得自我保护造成,更确切地说,如此说教,所设计的环境、故事是保守主义立场的价值观体现 |
|
以小镇女孩对初体验的矛盾心态为轴,刻画了一个浅薄刻薄单纯交织的并无物化/美化的立体形象,Treat Williams演的大龄情郎(强奸犯)的一出PUA攻防不动声色中的紧张亦生动呈现一幅令人咋舌而又普遍的男性画像,小格局佳作。林奇之后就让劳拉邓恩演个大妞有些大材小用了哦她一开始就这么会演了。 |
|
女版Risky Business。哦还是西海岸版XD |
|
前半段是女性视角的标准青春喜剧,结尾突变home Invasion恐怖片,但惊悚部分和皆大欢喜(?)的结局都处理得有些像梦境。 |
|
8.0 节奏、氛围都让人舒服,前半段对于青春叛逆期的刻画恰到好处,远离家庭、亲密与爱,同时又带着渴望,这种矛盾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虽然后半段20分钟的smooth talk有惊悚片的意味,大胆而肆意地出现,但并不割裂,仍是前半段青春少女诸事的延续,附带着成长的痛苦,男主角这种似真似假的形象更让人回味。 |
|
最近喜欢看老电影 |
|
我去,怪不得后面超诡异,看到原作明白了 |
|
18岁的劳拉邓恩身上推拒生涩的感觉封神了,前半青春片的悸动不要太共情,后面纱窗smooth talk恐怕只有女性才懂那种恐惧吧。每个女孩都要走一次这种心路才能度过青春叛逆想想也是心酸。母亲对女儿的嫉妒和厌女症真是寰宇共识,对一个爱自己的现代女性来说要是生女儿真是无间地狱。 |
|
果然是80年代的味道,电影大半部分展现的是叛逆的女主角的暑期的几天生活,她成熟、有主见、崇尚自由,追求爱情,而其他的家庭成员,特别是母亲,完全就是一个刻板、严肃、啰嗦的家长形象,她看不惯女儿的一切行为,普通的谈话都能转化为刻薄的嘲笑,但在观众等待某种“抗争”的到来时,80年代家庭观念的回归让熟悉“无因的反叛”题材的观众大跌眼镜,女儿抵制不了诱惑,上了坏男人的贼船,最后母亲居然完全变了个人,和女儿惺惺相惜起来,家庭才是最温暖的港湾,如此强行主旋律和对家庭之爱的歌颂,实在是让观众有点反胃,电影的所有的叛逆似乎都没有了价值,都成为了保守价值观的陪衬,这可能是80年代青春电影特有的吧,但抛开乏味的主题,电影中的音乐、风景、对白都拍得很有趣,让观众对这部情节简单的电影不至于突然丧失掉兴趣 |
|
前后叙事主题和风格相差太大有点失焦 但又不是无关或者毫无铺垫 做人物分析应该会挺有趣的 |
|
结尾没有想到,原作更暗黑一些。有点拖沓,小说情节较弱,胜在心理描写,其实更适合改30min的短片PS女主妈妈真是令人窒息 |
|
心理极棒 |
|
难以消受这份美味💔 |
|
悬疑哈哈 |
|
Laura Dern成名作和圣丹斯最高奖,80s的质感很地道,但故事甚至比可预测的还要无趣,节奏太平,被变态骚扰的一整段除了慢也并没有真正制造出张力。 |
|
3.5 最后那段很好,而且她真的去兜风了,神来之笔。从女性权利角度解读是无解的,但就是关于女性、少女成长的。 |
|
八十年代风味明显的《甜言蜜语》里所有的少女胡闹和母女争执最终汇入令人不安的尾端三分之一处,肖普拉将这段求偶戏异化得叫人毛骨悚然,几乎可以肯定启发了林奇后来《狂野之心》里的汽车旅馆戏。不应忽视的是,这是一部关于少女成长的作品,其中的凶险只有少女自己知道。散发雄性荷尔蒙的sugar man从幻想的对象坠落成潜在的强暴犯,这是每个女孩都要经历的惨痛心理路程。最终的结局则是开放而积极的,女主角的蜕变从她忽而获得的力量上可见一斑。 |
|
也就后面反套路拍了个惊悚片的结尾,其实本质上还是80年代青春片的拍法。 |
|
另类的具有警示和象征意义的“成长”主题“青春电影”;叙事节奏散漫但具耐心,定调很有欺骗性;“逛街搜货场景”相当直接的传达了她们坦率、鲜活的性情和对于荷尔蒙旺盛下“爱情”的幻想;【Connie】是典型的内心渴望爱与认可的叛逆少女,她希望独立,希望家庭的情感融解 … 但她在“母亲”眼中始终是一个无所事事的白日梦女孩;最终尤为克制的不寒而栗且的“兜风邀请场景”,模糊的“强奸”暗示直指女孩“精神”上的“坠落”和“失望”!另外;阳光下【Connie】面临“危险”和“恐惧”时的表演尤为出色!
【19】——▶1◀—— 🔴 1985【8】 🔵 美国【24】
【2月·14日·二【45】【🟢】【🔥】【➊】】【2023 ▲ 49】【Ⅰ ≈ 92分钟】【30】【原版 ★ 中文字幕】【⭐】◀▶【⭐⭐⭐】 |
|
青春躁动 |
|
孩子最后还是会知道 父母说过的话都是有迹可循的 |
|
2004.01.25 |
|
青春期女孩的内心躁动,需要家长的安抚与理解,但是片中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多少有点让人难以忍受,女主会去外面寻找安慰也情有可原。虽然有个变态男但依然有些蜻蜓点水的味道,女主虽然很年轻但不论是外貌还是内心都不是属于随便被PUA的类型。这变态好似是做了一场秀,或者说只是一个符号。电影真正要讨论的还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与被爱,从这个角度看确实非常圣丹斯。PS配乐选歌非常好。 |
|
同一类型的电影想起了The Virgin Suicides和Thirteen. 这种少女coming of age的故事总是能让我共情又觉得揪心. |
|
为什么标签有惊悚? |
|
3.5 少女的flirting与关于少女的potential risk |
|
前半部是肆意热烈的80年代青春片,最后半小时急转直下变心理惊悚片,原来的恋爱幻想对象在那场拉锯战中显露罪犯面目,油腻又充满入侵感的“甜言蜜语”只有女性才能懂其中的恐怖 |
|
3.5 Laura Dern的演技真不错。 |
|
80s少女情怀 |
|
青春是一首绮丽而危险的诗歌。2025.01.03 |
|
BSC频道HD中字,劳拉邓恩饰演的怀春少女非常成功,不禁想起了当年我太太可能也是这么糊弄我老岳母的,情到浓时可以考虑晚上交一下公粮。威廉斯的大段肉麻对白念了一大半我都还没认出来他,年轻真好啊! |
|
几十年如一日的长相 |
|
这个片子很惊喜,前面2/3很复古,感觉是平淡无奇的青少年成长题材,或者说不在学校的青春校园电影,后1/3 predator出现之后风格大变,感觉很细腻很惊喜,但是前后节奏多少有点割裂;感觉Mary Kay Place的角色和《大寒》可以接上:母爱爆发的女人组建家庭之后fed up and worn out,但是仍然算不上是坏妈妈,Laura Dern的形象可以和Citizen Ruth接上:自暴自弃的怀孕年轻母亲;但是Dern很显老,Place看起来很年轻总感觉两个人虽然差了20岁但是像姐妹不像母女 |
|
对应片名、以及在预告片里凸显的那场戏的存在感过强,以至于严重破坏了影片的整体感。对于其中的母女和姐妹关系刻画的不错,但其关系的变化不少时候让人困惑,像是天气突变。对于环境的描绘,和少女生活细节的把握还是到位的,还原了一个现在看来些许奇怪的80年代中期。同意不少短评说的回归保守主义的结局时受时代局限,但现在年长了作为一个家长看到躁动青春期的叛逆少女面对危险还真的是捏把汗,所以又觉得很可以理解。 |
|
无论从文化研究还是从心理建设看都很棒~~~怀旧 |
|
特里特那段来的我真是措手不及,秒变悬疑,最后又回到主要旋律 好神奇的体验 |
|
这个女导演的狠辣程度不输李安的色戒,甚至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渗透力很厉害 美式工薪阶层 夫妻失衡 女儿们的生存竞争 青少年的迷茫踌躇 通过男性性侵害被迫导致女性成长 她最后翻篇了是因为还要活着 并不是因为她能放下 她告诉家人 家人会荡妇羞辱 告诉朋友 朋友会传话霸凌 劳拉邓恩不算传统漂亮但很有记忆点 她的面容各种冲突和高个子充斥着苦情和内心戏 |
|
好棒好棒!!! |
|
引狼入室 |
|
三星半。青春的懵懂和叛逆,埋下的都是不可预知。 |
|
3 |
|
。。但是有一点 为啥这部电影里面所有人身材都这么好 |
|
女性视角很棒,那个油腻男太恶心了实在是 |
|
黑暗被轻声带过 |
|
跑车男出现后的20来分钟让人毛骨悚然。看好劳拉最佳女演员奖。 |
|
女孩的成长史是在多次入侵中存活 |
|
如果说罗伯特阿尔特曼常常做的是对好莱坞传统类型片的一种主动的改良的话,那这位肖普拉的这部影片,更像是一次不自觉的偏移,一次意外,拆开是都是常见的元素,女主设定应该是高二,青少年对性的好奇,内心的躁动不安,陷自己与不安全的境地,一点点悬疑惊悚,不确定是否存在的犯罪,可是影片几乎和当时任何一部同类型影片都不像,带着一种迷人而神秘的质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