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是摇旗呐喊越是现实残酷
越是死命挣扎越是生不如死
当电影中的印度女性都开始接二连三挣脱下位的时候
我们却对男性出轨半睁半闭
对女性出轨万人唾弃 |
|
印度电影都这样开放了啊,偷东西、销售时丢假蟑螂、订婚出轨、老牛吃嫩草还打SQ电话,刷三观啊!尽管如此,电影还是挺好看的,每个矛盾都是为了在最后一刻爆发。书中的rosy抛开了枷锁,现实中的女人们呢? |
|
总觉得亚马逊是投钱在印度拍了个假女权电影,地球人都知道印度女性的境况很糟,但就这么描绘一轮再配个画外音就完了吗?四个女性说到底根本没有活出过真正的自己,欲望、梦想、工作、婚姻都泡在一滩狗血里,这片应该叫《我口红上的罩袍》才对吧... |
|
女性自强永远不要指望他人,唯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从放弃爱情放弃对所谓白马王子的幻想做起。 |
|
太过于迎合西方审美趣味的命题作文。 |
|
探讨的内容对于印度现状来说,太超前了,尺度也很大。我支持女人有自己的事业,关注自己的健康,不为了满足丈夫性欲一味委屈自己,但是一大把年纪还去迷恋年轻小伙子,穿着性感的出入酒吧歌厅,不谨慎的性行为,这些我都不是很赞同。 |
|
看完披星戴月回家~太好看了!!!果然电影节的电影盲选无失误!!!
梦醒了,什么都没有改变,情况貌似还更糟了,但电影的结尾丝毫没有让我有绝望的感觉,反而很激动!因为梦醒后的痛是黑色罩袍下溃烂的伤口在被剜剔。而新肉从红色的口红、玫瑰色的纱丽和划破的牛仔裤下疯长,直至爬满每一寸肌肤…… |
|
罩袍下的口红,女人被畸形社会压抑的欲望和梦想,如果说印度什么最不好,那就是在印度生而为女人。片子的主题和尺度都不错,但可惜拍的过于无趣,四个女人的追梦路也以悲剧收场,虽然这是现实,但我更希望在电影里找到另一个答案。 |
|
少女的罩袍下藏着自由意志和青春活力,阿姨的挎包中放着不可见人的泳衣和性爱小说。当少女脱下黑色的长袍,新的世界就在她面前展开;当阿姨穿上泳衣,满头的白发也不能掩盖她的少女情怀。但在这个魔幻的国度,无论她们怎么做都会落得难堪下场。不是女人愚昧而是男人妄为,也许她们真的做了太多美梦。 |
|
拍了四位女性(20、30、40、50)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并且做了非常危险的人设,再细致的去展现内心波涌,前半段一直是八股文式配搭文学读物做线索旁白的行进,但中段以后将变化植入人心,结局很惨,不是希望落空梦破碎,每个女性都要面对难堪的场面且非自己制造,最后一起读完那本色情小说有志气 |
|
6/18@虹桥SOHO 临时盲买。女性+欲望视角的《摔爸》,更具女性意识的《203040+50》。叙事、表演、歌舞、制作均有水准的商业片,对热门女权议题讨论亦认真坦荡,不卖惨也不幻想。苦中作乐又美又励志,价值导向不强加说教或煽情,这个意义上比《野马》《摔爸》之类高明。本届电影节新片最佳之一。 #SIFF20 |
|
拍的真好 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的梦 印度社会偏偏让她们只能有一种生活 |
|
siff喜马拉雅 同题材下我认为比摔跤吧爸爸还要好看。更深刻有力,完全不落俗套。看到结尾居然没意识到要结尾了,忽然字幕出现先是一愣,然后一阵心酸,热泪盈眶地鼓掌。 |
|
喜欢这种好几个故事串起来的电影形式。印度电影很能反映现实问题,值得我国学习。 |
|
这次上影节最爱的一部,过目难忘。能把这样的题材以这样的角度去阐释,俏皮,大胆,又非常现实,不给人任何幻想的泡沫,在把四个女主角推入绝望的时候,却又给了一种希望。无比喜欢最后四个女人聚在屋里谈话,冷静落寞又唏嘘的那一幕。“我们的问题是做了太多的梦。”里面的台词让人惊艳又不突兀。 |
|
惟自己不能嫌梦想太多。 |
|
为绝望中带有希望的结局 |
|
阿三虽然生活苦,不平等,但好歹能说出来。 |
|
黑暗的久了,眼睛就适应了。 |
|
3.5 小黄书里的Rosy实现了梦想,但现实中四个女性的生活并没有改变。各年龄层的群像刻画很有野心,分明处理得也比较到位,但可以做得更好(共处于即将被商场所取代的Hawai Manzil宫中,四个故事完全可以有更深刻的交集)。整体质量和观感不如炙热。 |
|
配乐很少,几条线平铺直述。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但结局却一点也不乐观。 |
|
处理得比我是女王要好... |
|
至今看过最喜欢的印度电影。突破单线叙事模式,用四条线索结构故事,结尾处四个欲望受阻的女子共处一堂将线索汇聚。
女声朗读的地摊文学/情色小说《口红之梦》的旁白贯穿始终,在隐含着潜意识的梦呓中袒露着女性的欲望与恐惧,梦与梦的破灭成为情节关键转折点,“我们的共同点就是都爱做梦”、“这些小说起码让我们有了做梦的勇气”,小说的影像实体与声音符号成为梦的显现,而口红与罩袍亦以视觉化的方式表明着欲望与障碍的对立。
在一篇研究女性阅读言情小说的受众行为分析文章中看到过,阅读言情小说不仅仅是沉浸于文本,亦在于阅读行为所独有的仪式感能够将女性解脱于现实家务。影片中小说旁白提供了一个此岸外的彼岸世界、现世外的想象世界。小说女主角roxy作为姓名的能指,其所指可以是任何一个普通女性。 |
|
借用四位女性呈现印度女性的社会困境。几乎是在男性制霸的家庭关系中丧失人格尊严地存活。穿牛仔裤的自由,性爱的自由,大龄女性恋爱的自由,家庭女性工作的自由,这些看似不能再基础的自由权利却成为了男性辱骂歧视打压的对象,这背后是男权至上的恐惧。 |
|
非常勇敢的一部片,敢拍出穆斯林女性偷窃抗争 印度嬷嬷phonesex吃嫩草,连很多西方电音都做不到。 |
|
看电影了没 |
|
3.5 |
|
So stereotyping. |
|
最后四个女人聚到那间制作黑*袍的小店里……想给一千分 |
|
女人被畸形社会压抑的欲望和梦想 |
|
腐土之上萌芽又碾轧、破碎又重生的欲望和梦想,容易假大空的题材被处理得真实细腻、有血有肉,结尾的戛然而止像是紧闭的大门撬开了一线缝隙,残酷中透出一点光亮。
春风终将吹遍整个大地,没有任何一堵墙可以阻挡。 |
|
四段式故事把印度女性的与世俗抗争喜剧般的演绎出来,人物交集,忍俊不住。这部电影与《炙热》一样反应了印度女性的现实和反抗,比较真实好看。 |
|
8分。非常惊喜的一部印度电影,算得上印度最接地气的电影了,感觉酷似《炙热》。四个女性的故事很真实,很压抑,又很悲惨,但又以喜剧的方式呈现。高!印度最好的电影之一! |
|
刚开始看时有些脸盲,到中间就完全看懂了,原来这是关于四个女人的故事,而它又不仅仅关乎四个女人,而是关系到整个印度的女性。片子说的是印度女性的性觉醒问题,隐喻性镜头比比皆是,视听语言惊喜不断。据说本片在印度难以上映,不难理解,真是可悲又可叹!!可喜的是,今天我们能在影院里看到它,但问题是,影片里发生的种种,在某些地方真的一点都不存在吗?! |
|
传统v权到自由v权。本应看到片名就不该看。 |
|
所有人都应该正视自己的欲望 |
|
四个失意女人的失恋故事,在女性独立这件事上,印度电影确实走得更远 |
|
心有猛虎难自弃 |
|
她们可以都是若丝,但她们同时又不是若丝。
我们从未穿上罩袍,但我们同时又从未脱下罩袍。 |
|
与以前所看的印度影片有着相当多的差异,竟然如此深地表现一些在当地显属禁忌的话题,镜头也比较大胆。讲述了四个年龄与职业均不同女人的故事,他们有着各自的生活,也有着各自的诉求。当然也难以走出各自的误区,最后都导致生活的失败。故事叙述得有些杂乱。 |
|
印度人做爱都是穿着衣服的吗?四个故事的剪辑还可以更好,一起推向高潮。祝全世界的Rosy幸福吧。 |
|
想起去年年初看的印度电影《炙热》,同样讲述男权社会被物化的女性及不断觉醒抗争的女权主义,但这部显然不及前者。通过四位不同年龄的印度女性的故事反映印度新女性的众生相,少女罩袍下鲜艳的口红和牛仔裤,中女枕边的小黄书,手袋里的泳衣,她们的问题是做了太多的梦,在那个不允许女性做梦的国度。 |
|
四个时代女性的悲剧。结局却依然什么都没变 |
|
天天说一样的东西 说多了就没意思了。 |
|
但现实无法改变什么 |
|
想想真要感谢毛爷爷一句妇女能顶半边天。活在中国的女性虽然有各种困境,比如经济独立、公平待遇等不平等,但已是相对自由了。片中女性都不过是为了自己正常的欲望,却找不到正常出口,被压抑甚至打压。但只同情那个做销售员的妻子,真希望她能离婚。其它三个,偷窃婚外情这些行为放哪儿都说不过去吧。 |
|
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不说NO五十岁就忘记自己的名字 |
|
从商场偷口红还是让人蛮印象深刻的,一个女生想要得到一个女性的身份,只能用这种不光明正大的方式,就仿佛,老人与那个已订婚的女孩,用如此不被社会认可的方式去满足自己,这已经不是在挑战印度社会的规则了,而是在挑战人类社会的规则。只看到了性欲,看不到对自由的渴望,这不是助推,反而是泯灭。 |
|
自慰万岁!情色小说万岁! |
|
你知道吗,我是个女性。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
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
我会掉下来
-箫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