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摇尾狗 Wag the Dog (1997)

    最近更新: 2025-04-03 BD中英双字
    • 主演:达斯汀·霍夫曼 / 罗伯特·德尼罗 / 安·海切 / 丹尼斯·利瑞 / Willie / 安德列·马丁 / 克斯汀·邓斯特 / 威廉姆·H·梅西 / 约翰·迈克尔·辛吉斯 / 苏西·帕尔克森 / 伍迪·哈里森 / Michael / Suzanne / Jason / 大卫·科恩查内
    • 导演:Barry / 巴瑞·莱文森
    • 编剧:希拉里·亨金$$$Larry Beinhart,大卫·马梅$$$Hilary Henkin,Larry Beinhart$$$David Mamet
    • 分类:喜剧片
    • 地区:美国
    • 年份:1997
    • 更新:04.03
    • TAG:美国,政治,黑色幽默,DustinHoffman,喜剧,RobertDeNiro,美国电影,1997,罗伯特·德尼罗,黑色
    • 别名:摇摆狗,桃色风云:摇摆狗,作大英雄,摇尾狗
    • 片长/单集:97分钟
    • 豆瓣评分 8.1 (3511票)
    • IMDB评分 7.1 (89,450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86%
    • Metacritics评分 Metacritics: 73
    • TMDB评分 7.00 (热度:10.74)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美国电影《摇尾狗》的免费在线观看,《摇尾狗》是对白语言为英语,属于喜剧,剧情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8.1分,有3511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美国华盛顿特区,新一轮总统大选前两周。一桩耸人听闻的总统骚扰未成年少女的性丑闻事件,就在这切要关头被披露曝光,闹得沸沸扬扬。加上新闻媒体的大肆炒作,总统谋求连任的机会简直微乎其微。为了平息这场风波,总统紧急召见了老谋深算的政治顾问康拉德·布里恩博士(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饰)。善于操纵公众舆论导向的布里恩,在紧要关头很快献出一条“妙计”。为了转移公众对性骚扰事件的注意力,布里恩凭空捏造出一场子虚乌有的爱国战争“阿尔巴尼亚战争”。为了让这场虚构出来的战争真实可信,布里恩专程拜访了大名鼎鼎的好莱坞著名制片人......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解说视频包含大量剧透,谨慎观看

    20年前的电影,就揭露了白宫造假新闻挑起战争,放到今天妥妥的爆款《摇尾狗》

    作者:泡泡电影会

    《摇尾狗》同样是陷入性侵丑闻,看看美国总统是怎样干缺德事的

    作者:剧有经典

    北野男003 《摇尾狗》 川普一定看过这部电影 解密资本主义如何操控大选 以及 论一个好莱坞制片人的职业素养

    作者:北野男byn

    美国华盛顿特区,新一轮总统大选前两周。一桩耸人听闻的总统骚扰未成年少女的性丑闻事件,就在这切要关头被披露曝光,闹得沸沸扬扬。加上新闻媒体的大肆炒作,总统谋求连任的机会简直微乎其微。为了平息这场风波,总统紧急召见了老谋深算的政治顾问康拉德·布里恩博士(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饰)。善于操纵公众舆论导向的布里恩,在紧要关头很快献出一条“妙计”。为了转移公众对性骚扰事件的注意力,布里恩凭空捏造出一场子虚乌有的爱国战争“阿尔巴尼亚战争”。为了让这场虚构出来的战争真实可信,布里恩专程拜访了大名鼎鼎的好莱坞著名制片人斯坦利·莫斯(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饰)。在他们“天衣无缝”的导演之下,公众果然信以为真,倍加关注。然而,这场所谓的爱国战争不久便破绽百出,不攻自破。   本片改编自Larry Beinhart的小说《American Hero》。影片赢得1998年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并荣获奥斯卡奖-最佳改编剧本在内的7次提名。达斯汀·霍夫曼更凭借此片荣获1998年第70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4 IMDB 7.4 正片
      Bullets Over Broadway
      1994
      剧情片
      美国

      子弹横飞百老汇

      Bullets Over Broadwa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这部叫做“流氓会编剧谁也挡不住”,关键还不只是会,而且是个天才编剧。一切都很好,时代感不是很强(设定是20年代)。除了最后略有烂尾之嫌。Carlo Di Palma的摄影NB极了,那变焦长镜头用的,啧啧,简直堪比魂断威尼斯。本片95年奥斯卡7项提名1项获奖(女配),那是95年啊亲!
      • 猶豫過給不給五星。總覺自己給的太濫。會令人猶豫的,就大概其實根本不是五星的。不過,我很喜歡Cheech先生。我知道我以後會時不時想起他來的。
      • 当伍迪艾伦成为导演的时候 剧中每个人物都变成了伍迪艾伦
      • 你M的....居然是国语配音,太难听了,不过JohnCusack依旧很自我
    • 豆瓣 8.7 IMDB 7.4 正片
      黑炮事件
      1985
      喜剧片
      中国大陆

      黑炮事件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马列、宗教、党委、上面、“我再也不下象棋了”,1986年公映电影《黑砲事件》如昙花一现,导演黄建新最近的作品是《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
      • 本片的最出色之处,在于真实再现了党委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的公司党委会:荒唐,可笑,无奈,低效,繁冗。。。本片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华语佳作,它源于那个过去的时代,但绝对超前于时代,也高于时代。
      • 大胆的构图、色彩、布景。教堂那段很震撼。电影体现的批判性和讽刺性,让人疑惑为什么现在比80年代还敏感?
      • 资料馆2012.12.5.7pm 太好看,太中国,太好笑,太心酸。赵书信(刘子枫)作为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写照,再也不下象棋之语,直接打党委的脸呀。巨大抽象时钟和白色长桌是无效率无意义会议的绝妙具象(讽刺)。党企至今无法分离,所指出的“不用专家、瞎指挥、内耗高、低效率”依然存在于各行各业。
      • 这片子绝对是当代绝佳的黑色喜剧。最大的荒诞就是那个公司党委会,无中生有、有罪推定、捕风捉影、形式主义、官僚作风、WG遗风、政治指导,虚与委蛇内耗不止。黑白大钟的党委会议构图也是一绝。这种片子在上世纪80年代末那个短暂的春天还敢拍,现在绝对是拍不成了。导演黄建新现在只有建党、建国和决胜时刻了。有意思的是该片送审时因题材敏感无法审查通过,黄建新求助其老师吴天明与有关方面周旋,最终该片顺利通过审查。电影为通过审查,改动了六七十处地方,比如在原片中保卫处长的角色就像“影子”一样时时刻刻随着这个主人公,改动后则删掉了保卫处长这条线索 。(T省评论已被删,没犯法别删我评论了谢谢。)8.5
      • “一个象棋子值多少钱?你为什么花一块多钱的电报费去寻找一颗不值钱的棋子呢?”这句话是多么的耳熟。 正如法官说:如果人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她?为什么要送她去医院?为什么不向家属讨要垫付的200元钱?
      • 30年了,1986年诞生了两部内地电影史上最“大尺度”的电影,“胆大包天”的那种大,一部是《T省的八四、八五年》一部是《黑炮事件》。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给了《聚焦》,对于提名名单上的其他影片而言这其实是一个保守而折中的选择,对于中国电影,我们离这种“保守”都还有一大段漫长的黑暗。
      • 八十年代是连接两个黑夜的白色走廊——北岛
      • 当时电影审查比如今宽松得多。影片对党委对知识分子的不信任和不明智干预矿山公司决定有明显批评,也对宗教持宽容态度(天主堂那场颇惊人)。有对“反特片”的戏仿。形式感探索值得关注,声音蒙太奇,色彩(黑,白,红)有象征意义。并有当时那首流行歌 “阿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
      • “悲剧内核”+“喜剧情节”+“严肃社会问题”,通过“越界”与“重叠”,构成离经叛道混合体,冷峻的幽默实属难得而珍贵。“情绪团”:1.开场“大雨如注”;2.阿里巴巴晚会;3.党委会议;4.足球场;5.教堂;6.多米诺骨牌。“从实走向虚”,“从物理走向心理”。黄建新对“现代电影”的初试啼声,漂亮~
      • 为了备课,又看了一遍,真是好。赵工让我想起小时候认识的很多厂矿工程师,卑微、隐忍、谨小慎微,处处透着天真。“我以后不下棋了”,凉透了。
      • “一粒棋子才值幾個錢,爲什麽要花一塊錢打電報呢?”(所以其間必定有著不可告人的勾當)黨員幹部們的邏輯和南京彭宇案的按常理推斷何其相似。黃健新應慶倖得了這麼好的一個題材和切入點,對中國官場和政治運作上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黑色幽默傳達的恰到好處,只是,導演還記得拍過這麼一部片子麼?
      • 脆弱、压抑和内向化的知识分子(总感觉他在十几年前遭受了打击),巨大的工厂、机器和巨型载重卡车的车轮。荒谬的体制,无聊的会议,莫须有的怀疑理由。今天的现实,印证了结尾下一代的多米诺骨牌(虽然跟宗教一样有些刻意)
      • 不会出现了,我相信不是拍不出来,而是无法再拍
      • 荒诞的世界里,丢了棋子,正确的做法不是把棋子找回来,而是不再下棋。当全世界奇怪只剩你正常时,你就被成为奇怪的那个,这时多数人会选择变回一个“正常人”。赵书信的珍贵在于,一闪念间扔掉黑炮的他立刻把它拾了回来。镜头两次给到他和孩子的对视,以及先后两次关于他信教的描写,强调印证他心地单纯之外,也是在说对成人现实世界的失望和不信任。极度荒诞的现实讽刺,批判的对象到最后没有反思,镜头只好在12次警钟声中转向此前一直聚焦的这个封闭的工厂之外,望向整个中国,将问号抛给观众。骨牌倒塌(恶果向未来传递),球(官)场混乱,巨大机械(体制)前渺小的人(屡屡被压过的人声),边缘挤压的人物构图,处处神笔。
      • 形式感和表现性挺强的。按我的理解,赵书信这个人物尤其有意思。观众看得见的是他的老实,看不见的是他的狡黠。对德国工程师他懂得诚实,但他并不是在所有人面前都诚实。他的父母都是天主教徒,他其实也是,但他对组织说他不是。然而在教堂里,看得出来,他从里没放弃过他的信仰。狡猾的知识分子。
      • 可惜啦,现在是看不到这样的电影了,片中令我感触颇深的是,其实无论是李经理还是周书记,都是认真负责的人,只是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倾向不同,周书记看似“反派”,但她的“自嘲”也有道理,像她这个年纪,本可以喝茶看报和稀泥混到退休就完事了,但这件事上她的态度恰恰反映出她是个尽职尽责的人,而纵观全片,真真正正一直在和稀泥充和事老逃避责任的则恰恰是那个一直都慈眉善目的武书记,从始至终,他一直都在说模棱两可的话,谁都不得罪,看似最终拍板,但其实都只是把问题推后了而已,自己则尽可能的撇清责任,可以说是把官腔发挥到了极致,但这也正是大多数官员的真实写照,像周书记与李经理那样敢负责而又实干的反而是少数。
      • 鉴于最近几天家里网络遇上的状况。。看完此片后就苦笑了
      • 多次出现的时钟充满了对体制的调侃和无奈,对蹉跎岁月的惋惜。单调的色彩、把人物放在边框的构图突出压抑感,有点像吉田,那种煞有介事的荒诞有近似冈本,只可惜受制于当时制作水平,表演和美工比较生硬,不够丰富。
      • 赵书信真是个绝妙的象征化人物:城市中年轻人的活力与单位里领导层的死板、国内同事的委蛇和国外专家的真诚,种种矛盾将这个无党派的前天主教徒死死挤压在时代的夹缝中;红色阳光照大地,白色墙面满虚佞,正午的时针指向十二点,孩子将倒下的多米诺砖头重新扶起,赵书信带着公文包与笑容走向已知的未知,一切早已笃定。
    • 豆瓣 8.9 IMDB 7.8 HD中字
      One, Two, Three
      1961
      喜剧片
      美国

      玉女风流

      One, Two, Thre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勉强四分。怀尔德是黄金时代的尊严,剧本啊导演掌控啊各环节的细节配合啊好的让人害怕。你看他什么都讽刺但最后还是落在解甲归田的人性温存上,这就是美国行业上的王道。以可口可乐在东西柏林分治前期的拓展为背景,塞进了商场悍将、苏俄莽官、东德愤青、西德纳粹、无脑千金等各路角色的政治癫笑话集合
      • 笑得嗓子都哑了,Capitalism和Communism 被同时黑得体无完肤,最爱那个东德小哥,每一句台词都令人笑倒-- 作为身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国人,这体会真是更加深呐。妙语连珠、巧舌如簧,这些词都完全不够格形容比利怀德天才的剧作,总之,不看后悔!冰山老师的字幕大力点赞
      • 那叫一个酣畅!向比利致敬,顺便还有刘别谦
      • 可能是比利·怀尔德最好的喜剧片,反正我认为该片比《热情如火》要出色。一部轻松、愉快的喜剧片,却承载了如此之多的内涵,冷战、阶级、金权本色、资本主义、共产思维……经典桥段俯拾皆是,玉言金句遍及全片,绝对是讽刺、幽默喜剧的巅峰之作。
    • 豆瓣 8.9 IMDB 8.3 HD中字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1964
      喜剧片
      美国

      奇爱博士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黑色战争片,战争与男人,战争与性,导演描述得太隐晦太有魅力了。最后昆少将骑着导弹轰炸敌人阵地,实在太酷了,那是每个男 性的梦想。
      • 想想也是理所當然,如果一場核爆為男人帶來的不是恐懼而是破處似的快感,他們當然會從此開始大幹特幹呀……
      • Mein Führer, I can walk!
      • Dr. Strangelove比Dr. Strange更懂爱。
      • 7.0 最好的政治讽刺剧没有之一。库布里克用这部氟化水一般的电影玷污了战争机器们最纯洁的体液。
      • 第一次接触库布里克的片子,倍受打击~~
      • 前两天有人跟我说 不要再看美国英国的片子,人家制作比我们大太多 看多了会眼高手低心里不平衡。我觉得这还真不是制作的问题。我看电影就是看别人讲故事的,他们是怎么处理情感表达思想的。/看看库布里克这个片的特效烂成这样也能把故事讲的这么带感,这才是差距
      • 当年此片竟然全面败给窈窕淑女,奥斯卡这哪是中庸保守,根本就是脑残。
      • 这个译名太囧了,看的好累中间还睡了,大脑都空白了。哦天
      • Gentlemen, you can't fight in here! This is the War Room!
      • 没看懂,好像有黑色幽默的地方在嘛就是觉得不好笑...科幻控可能会看懂?
      • 正经的喜剧,通篇的讽刺,疯子的忧伤,好看得丧心病狂。
      • 彼得塞勒斯和乔治斯科特都逗不过那个德州口音的机长 
      • 给库爷跪了,不仅仅是起源的设想者,还是末日的预言者啊,他大概不是地球人。演博士的哥分饰三个角色,不仅让观众来劲,他自己也一定爽得要命吧
      • 94/100 你知道把整个时代的恐惧和幻想如此直观的拍出来有多难吗?
      • 单从故事来看已经非常好玩,密室对话的推进以及丰富的镜头语言尤为震撼。个人觉得概念比隐喻更值得探究,比如对末日的构想。需要再看。带着剩余的不解刷影评,刷完估计喜欢库神的人不多,也少有一见钟情吧,至于那些感叹号比字词还多的人,就可以首先移出真粉名单了。
      • 液体的纯洁
      • 库布里克从来不让人失望
      • 三大场景:机舱、作战室、基地。过半场登场龙套男奇爱博士。骑氢弹的牛仔。向可口可乐公司要硬币的英国绅士。
      • 关注冷战史必看
    • 豆瓣 8.4 IMDB 7.8 HD中字
      The King of Comedy
      1982
      喜剧片
      美国

      喜剧之王

      The King of Comed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HOWARD和妈妈的呐喊原型找到了!用林壁炫的话说,德尼罗的痦子都是戏,但里面的每个演员的确都很棒。而且我太喜欢这个剧本了!马丁早年的大师气质现在都丢到哪去了。。。
      • 7分。一个是刺杀总统候选人,一个是绑架主持人 对镜子“Are you talkin' to me? ”,对着墙表演个人秀
      • 【重看】满屏荒唐言,一把辛酸泪:Pupkin的名字不停被上流各色人等念错,巨大而无形的障碍拦挡在他与他的“梦想”之间;可如若愿抱着必死的心去娱乐,娱乐也会往死回报,撕裂的轮回,虚妄的美国梦。
      • 一部让人心惊胆寒的电影,在喜剧之下,讲述的是生活对于普通人可能不会给予一点机会。虽然最终他成功了,但这部电影的内在却是彻头彻尾的反美国梦。为了捧德尼罗,稍微有些削弱了刘易斯,略感遗憾。
    • 豆瓣 8.5 IMDB 7.3 HD中字
      The Front Page
      1974
      喜剧片
      美国

      满城风雨

      The Front Pag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看电影前倒了一杯茶,没想到一口没喝全冷掉,忙着笑了根本没时间啊!原来是翻拍的女友礼拜五,杰克莱蒙和沃特马修之间的火花可真不输给原版一男一女的组合啊~ 而且完全不用任何暧昧的暗示,有两个人碰见头条新闻那种血脉贲张的表情就足够了。里面很重要的设定是囚犯是个理想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政客和警长为了选举拉票疯狂打压红色思想,哈哈哈,想到玉女风流了,这种带有特别强烈固有印象的搞笑但两边都损得刚刚好,除了比利怀德,其他人一不小心就要写坏掉的。他真是个用伟大都不足以形容的超级编剧。苏珊萨兰登当年还是花瓶演员的时候,她好像这么多年一直都是一个样子的漂亮。我爱杰克莱蒙!
      • 两版连看,明显感觉到不同导演在不同时期对政治的不同见解。霍克斯还是挺温和的,大家叽里呱啦吵过去就好了,以至于评论区都有人骂片子三观不合了= =怀德则是一如既往地犀利辛辣金句连篇,尤其是70s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之后。个人更偏爱怀德版【his gay Friday~】
      • 已下 感谢奸细兄!(2011.11.21看)很赞,看的英文字幕,完全不可能听懂。故事有点简单,加上场景的局限,能讲成这样实属不易。很多笑料,喜欢小柠檬的表演,这些笑料跟他的气质太相符了。结尾大大出乎意料,一波三折,我几次表现得不喜欢、喜欢、不喜欢、喜欢最后到不喜欢。但是不得不说还是很有特点
      • La volubilité communicative des comédiens ménageant aucun temps mort témoigne de la maîtrise millimétrée de Wilder.Des chasseurs de scoops sans vergogne à la pute au grand cœur,le cynisme ici peu ou prou critiqué est plutôt catalyseur de situations comiques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