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星际旅行8:第一类接触 Star Trek: First Contact (1996)

    最近更新: 2024-08-13 正片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本片是以地球人与瓦肯人的“第一类接触”事件为背景,将重心放在《星际迷航之下一代》电视系列剧中的大敌『博格人』   企业号正在宇宙空间做例行巡航时,舰长皮卡特接到密电,称博格人已联合其他星系的力量,准备向地球发起攻击。由于舰长皮卡特曾受敌方俘虏并同化,星际舰队对其不很信任,故没有派其出战。皮卡特不顾命令,仍然参与战斗,之后企业号跟随博格人的时间漩涡回到21世纪,以阻挡博格人试图改变人类的外星发展史达到征服地球的企图。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7 IMDB 7.2 正片
      The Matrix Reloaded
      2003
      动作片
      美国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The Matrix Reloaded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黑客帝国1》还比较容易看懂,《黑客帝国2》《黑客帝国3》就很深奥了。 造物主(Architect)负责维持母体的平衡,先知则负责引导母体中的人们觉醒。 两个人的共同作用下,母体中的人类社会稳定进化,机器人也从中吸取经验。 这也是机器人“种植”人类的终极目的,并不仅仅是用人类发电,更是为了学习人类,从而实现进化。 锡安之所以存在,也是机器人故意让它存在。 机器人无法避免母体出现bug(也就是有人觉醒),所以就等他们觉醒、等他们组建反抗军。 机器人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一次大清洗,把反抗军歼灭,然后再把母体重启。 这种大清洗已经进行过5次了,这是第6次了。 前5次的结局都是反抗军全军覆没,母体重启,而尼奥的出现让世界首次出现了不同的结局——和平。 人类和机器人互利共生,共同进化。 但是这种和平又能维持多久呢?
      • 剧情都在后20分钟,前面一大段都在不停地打打打打打打打,每一段打斗剧情结束我都会想不起来他们怎么会打到一起去的……
      • 第一部对现实说的很清楚了,第二部就让我们见识一下,这些发现真相的人类会怎么做。最精彩的莫过于里面Neo和先知的对白了,解释了宇宙、自然和社会的现象。其实这里有一个伏笔,那就是程序的命运和终点。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是共通的,电影在让主角们努力拯救自己的家园的同时,也在探讨这一点:万物运转的规律。神仙其实只是一个程序,外星人和妖魔鬼怪只是系统出了bug
      • 第二部商业了点,打打杀杀太多。。不过总体还是牛逼的,竟然有莫妮卡贝鲁奇。。。
      • 关于虚拟/现实的世界观让人叹为观止。
      • 在Neo要选择是救女朋友还是全人类的时候,我竟然想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爱具体的人」,当然是要救具体的人啦。而最后他成功救下她,我想到加缪说的,荒谬当道,爱拯救之。
      • 议会中没有黄色人种。Oracle的卫士是黄色人种,钥匙制造者是黄色人种。Neo最大的错位就是不该有爱?貌似Oracle也一直知道Neo的梦境,但是她并不点破。在reload或者选择心爱女人的选择题中,Neo显然是选择了救眼前的爱人。一群电脑人和Neo打架那一段真是牛啊。没想到2003年的电影技术已经这么牛逼了。
      • 看似说因果和目的,其实在讨论「存在」,而人的存在是由一次次选择构成的。整体上,概念的展开不如第一部,不过,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仍旧承接,视觉与动作全面升级。
      • 先知所知皆为悖论,不过是当局者迷的无知与未知。预言所言皆为空话,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谎言与诺言。程序渴望完美,但人性总有缺陷。数据讲求精确,但未来总有偏差。如果毁灭与拯救是预先定好的戏码,唯独反抗与清醒能摆脱命运的安排,绝对理性固然能带来秩序与平衡,但只有情感能够赋予世界创造和新生。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周星驰的《功夫》几乎完美复刻了尼奥与特工的百人大战,更不必说那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公路追逐戏码,酷!黑客聚会堪比时装周现场,个性又统一,酷!古典乐与电子乐的结合让打斗更加流畅,堪称动作视听的标杆,酷!信息密度变小了,但深度却增加了,当所有人都认为救世主不负所托,必将拯救世界,他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爱与自由:真正的救世,不是一时的拯救,而是打破程序设定的预言,让未来不可知。人类最大的缺陷就是离不开信仰。
      • 补标 为什么总有这种不知看过多少遍的片子没有标 总感觉是被删评了回档了
      • 看得无名火 我一点都不喜欢这一部……………已经变成武打剧了 好烦!!看完第三部再看会不会对这部有改观(好像有人告诉我三部曲第二部都是最渣的 第三部又可以扳回一局
      • 第一部故事讲得太优秀太完整了,而且暗地里留了那么多可以延伸的线头,剧组选择了两个:从时间上延伸——救世主不是唯一的,尼奥经历的已是第六次人类补完计划;从空间上延伸——引入锡安和机械城这两个大终端。前者很成功,后者挺失败。全片主旨总结下来,其实只要三段对话就够了:在锡安深夜和议长聊;在院子里和先知聊;最后和建筑师聊。中间打了一个漫长的法国佬副本,匆促、媚俗、无聊。建筑师那段我隔了十几年才看明白:尼奥做出的选择不是「救妹子」,而是通过拒绝背人类补完计划的锅,选择了代表着自由意志的「选择」本身。
      • 贡献了大量极为精彩、充满想象力且必将永载影史的动作场面,但过多的动作场面同时也挤占了另一层叙事的空间,矩阵也好锡安也罢其实只是对前作的小量扩容,但设计师点明的系统调节机制终于让世界观升级,而尼奥在之后独特的选择也证明了两个沃卓斯基对爱与自由意志的笃信。
      • 【上海电影节展映】这部是纯去刷动作戏的。百人大战,高速追车等一场接一场,让人连连叫爽!虽与前作只隔四年,但电影成本的增长和CG技术的提升带来的视觉效果进步有目共睹。配乐更是全面升级,让人热血沸腾!剧情更往哲学深层次挖掘。新增的配角气质也都与电影吻合//20200823北影节资料馆4K修复版再刷。即使昨晚没有睡几个小时,依旧神清气爽、心满意足。
      • 【A】动作场面更加火爆,子弹时间一如既往的炫丽。但在商业片的外表下,黑暗的科幻哲学内核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一个更加恐怖的虚拟世界露出了冰山一角,而且,这还只是一角而已。真不敢想象第三部会有多黑暗。
      •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作为一部承上启下的续作,在出色沿袭电影首秀风格的同时,技术的革新,更打造了一场为人惊艳的黑色盛宴,这一点无论是尼奥对战100个同样的史密斯,还是长达14分钟的飙车追逐,都可见一斑,其所带来的视觉震撼,成为了至今诸多电影所效仿的典范。
      •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少了一点第一部介绍设定时的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打戏多且爽,结局的“救世主也是统治体系的一部分”再次惊到了我,通过造神给民众一个虚假的希望,母体算是把宗教玩明白了,全篇一直在强调选择,其实选择也是别人帮你做的,细思极恐。
      • neo那大超既视感的上天遁地,贝鲁奇诡异的吻,动作戏一堆,单挑N个雨果叔【追车+车上互殴+大战法国人手下, zion山洞里奇怪的disco,男女主。法国人讲一堆因果循环快睡着,只有快到结束时Matrix拔拔的那番话整个概念终于完善起来【cyberpunk【又是一部看影评后越不懂的片
      • 我忏悔,基努和贝鲁奇那个吻让我后半段无心参悟人生哲理,甚至人类社会自我清理计划和Neo是系统bug都无法让我回头。满脑子都是基努我🉑贝鲁奇我🉑。要命的选角啊。(为什么新人类社会要有16女7男?)
      • “安德森又名尼欧,被预言将带领人类去挣脱为电脑幻象所禁锢的锁链。但他首先必须死过才行,于是在303号房间被杀,72秒(类比3天)后复活升入天堂。系列首部曲刚好上映于1999年的周末。本片中,根据建筑师所言尼欧并不是第一个,他是第六个。数字在此具有特别意义,可能前面五个象征着旧约摩西五部。尼欧则代表了新约,按照建筑师的描述,有别于前面五个是因为他具备了爱的能力,而这正是基督教神学的关键。那么尼欧自然更确定就是救世主的科幻体化身。”……黑客帝国三部曲强大在即使你完全没有看出基督神学的隐喻,它们仍然很好看!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2945101917/
    • 豆瓣 7.3 IMDB 7.6 HD中字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1977
      剧情片
      美国

      第三类接触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最出彩的是John Williams的配乐。有点照搬大白鲨成功的模式,烘托群体气氛直至高潮一触即发,但故事人物单薄,节奏也太拖,很难说要不是配乐经典,有谁看到最后还能保持惊喜
      • 【B】①只靠几个电子灯光就能表现外星人入侵,真省钱②《独立日》《超级八》偷师N多,但无论是JJ还是埃默里奇,都没能拍出撕皮包令人肃敬又不安的神秘感。③一群外星人,大老远跑来就为了和地球人开一场迷笛音乐会,和通过精神匹配约到一个炮友,这是什么主义?这是浪漫主义。
      • 很多人说老斯的片子太商业化、太投机主义,这样一部并不怎么对路人友好反而儿充满悬念与浪漫主义的神棍片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斯皮尔伯格导演电影的一朵奇葩。 BTW男二是特吕弗呦
      • 看《降临》和《你一声的故事》时我就想过,如果剧情成立,为什么不能先通过单纯的音节或者声音,音乐切入,而非要故弄玄虚的建立在沃尔夫假说上。 不过话说回来,我似乎看到了中国科幻片的一条曲径:大场面大调度你拍不出来,那完全可以走《降临》这样的软科幻啊。 《三体》还是交给好莱坞吧。
    • 豆瓣 8.6 IMDB 7.4 HD1280高清中英双字版
      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I
      1990
      喜剧片
      美国

      回到未来3

      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I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果然美国人都有西部梦,到底搞了这么一部出来
      • 回到未来三部曲是我心中永恒经典
      • 虽然第三部里博士也有了春天,不过如果博士死于1885,那后面所有的故事都不应该存在。除非每次人为地改变过去也是历史轨道的一部分。时空穿梭果然是个伪命题。不管怎么说,这三部曲还是不错的。
      • ▤「The future isn't written. It can be changed. You know that. Anyone can make their future whatever they want it to be. I can't let this one little photograph determine my entire destiny. I have to live my life according to what I believe is right, in my heart.」
      • 飞翔的蒸汽机车!过瘾!!!
      • “你的未来还没决定,谁都一样。你的未来要靠自己去创造!”整个系列情节衔接紧密,环环相扣。作为这一系列的终结篇,尽管有些凑数嫌疑,但西部元素与爱情戏份的添加,让人看完也有不一样的感受。★★★☆
      • 最终美国系列电影还是离不开西部,博士顺便还谈起了恋爱,生了孩子,一个叫儒勒,一个叫凡尔纳。经典的时空旅行三部曲,今天看完了。
      • 泽米基斯凭这个系列也是过足瘾了吧,西部片都玩出来了哈哈哈,一开始那个打扮可是够基佬的,东木全片躺枪,从名字到打扮到情节,不知道他看了会不会晕过去。。。
      • 三部里面最喜欢的这部,虽然之前也是因为看到西部背景的预告才让我迟迟没有碰这部片子,但最后却也因为西部故事里的那些小感动小幽默而深深被这个系列折服。最喜欢的是末尾处博士带着妻子回来,对马丁的女朋友说的那段话,未来是由自己创造的,竟然落泪。哎。戳到in点了。不愧是经典!
      • 很够味,我也喜欢jules Verne的书。老头儿实实在在是太可爱了。有一点老头儿没说错,一个喜爱看星星,读凡尔纳,理解火箭的克拉拉女士,的确是百万人中的唯一。老头儿如此着迷,也是理所当然的。
      • 从85年的第一部到90年的这三部曲的落幕,Back to the future三部曲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科幻片了,平行宇宙、时空驳论等通过电影第一次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以至于现在回想后来的盗梦空间、记忆碎片、时空线索等电影都或许受到了本片的影响吧!伟大的科幻片不需要华丽的技术就完全足够打动人心!
      • 死在西部的一百万种方式mark
      • 即使在30多年后的今天,2019年,这部电影依旧可以看得有滋有味!看看剧中的未来,只是停留在了2015年,电影里所幻想的未来世界和现在的真实世界差别到底在哪里?不由得会去思考,今天这个世界高速发展,却也开始停滞,未来的世界究竟通往何方,可能还是需要你我共同探索! PS:电影真的是人生幸福的一大重要源泉!
      • 我讨厌二后面的预告,我下的版本里有长长的预告,特别商业的感觉,尤其是当遇上了美国西部之后。到火车撞上之后,我想终于完了,终于跟大容量的电、跟粪肥告别了,直到教授又出现,吓死我了,这还有完没完那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因为缺陷不改不反省,下次仍旧会做同样错误的决定,这就是loser力.恶劣环境、反复、坏习惯,每个人都得战胜自我.未来是可以改变的,如同不可改变的是死亡,但活着的过程是可以自己主宰的;人心的善恶是不变的,变化的是决定是事态心态.分清楚,变与不变就很明显.没有一成不变,没有千变万化.
      • 越看越觉得真的像rick and morty adventure哈哈哈哈三部相互呼应的小细节都好喜欢 西部这个主题也好好笑
      • 第三部到了西部小镇,看到了华工。boy终于长大,科学家一见钟情谈起了恋爱。一面致敬伊斯特伍德,一面致敬儒勒凡尔纳,加上在西部。我不得不打五星!审美品位太一致了。
      • 完美的结局。假如你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结局,你还会勇往直前吗?两位主角都是生活的勇者。
      • 伏笔很多,看到第三部终于恍然大悟
      • 同一个套路用三遍略为乏味…… 这次改成披了科幻外皮的西部片 男主听到别人骂他胆小鬼就发怒大展神威 布朗博士保住性命还抱得美人归。他总得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于是回到1985顺利避免关键的车祸。未来是要自己创造的
    • 豆瓣 8.0 IMDB 6.7 HD
      2010
      1984
      科幻片
      美国

      2010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这部电影在1984年告诉我们,北京2008年要开奥运会。。相比《2001太空漫游》还是差很多,故事上相承,气质上则不过是个标准普通的好莱坞太空惊悚片。
      • 结尾之前的部分都太平淡了,又没有2001的味道~结尾部分是精华,HAL和钱德勒以及鲍曼的对话又一次让人觉得HAL很可怜:"thank u for telling me the truth","Dr.Chandra,will i dream?","I'm afraid"…挺感人的… 结局“木星太阳”和“木卫二地球”的诞生绝对波澜壮阔~~~石碑又再一次出现并将再一次启示新的文明…
      • 是《2001太空漫游》的清晰注解,然而16年后,本片只能算《2001》的重复,本身没有任何创新。同时因为彻底分解了《2001》的神秘与未知震撼,反而流于平庸。
      • 虽不似库老师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大神风范,但也还原了不少原著精髓,值得五星。看完才倒回去找刘翔,好想读遍克拉克老师的作品,看看他有没对我朝经济做过什么预测。
      • 库布里克拍完2001后销毁一切模型,特效组根据照片还原,其还原度很高,值得称赞。HAL温柔冷静的声音语速变快,变味很不爽。弗洛伊德博士与苏联同伴搭乘的飞船总让我觉得是《异形》串片场。黑色石碑吞噬木星比苏梅克-列为9彗星94年的撞击更为震撼。至于用双面胶把笔粘在玻璃上制造漂浮状态也算致敬吧...
      • ALL THESE WORLDS ARE YOURS EXCEPT EUROPA .ATTEMPT NO LANDING THERE.USE THEM TOGETHER.USE THEM IN PEACE.
      •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克拉克被誉为世界科幻大师了,这是跨时代的电影作品。相较于库布里克极度符号化的2001,这部充满故事性的2010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同时较前作有着密度更大的科学细节,观感极为舒适!
      • 克拉克的2061跟3001也拍拍算了,落个圆满
      • 哈尔是个好同志~
      • 这部续作/改编作,把克拉克的原著不偏不倚地呈现在了银幕上,又拥有熟练的叙事手法与先驱般的制作技巧,外加上致敬和预言意外成功的彩蛋。再受争议,也是一部值得掌声鼓励的电影。
      • 6年前看了2001,不记得什么时候看的后面的小说了。2010年已经过去10年,而我们也和这个假想中的未来越来越远,仿佛一个很真实的平行世界,巨石的神秘感在这部里被进一步阐释,虽然特效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很震撼,但真的全程都看得我手脚发冷,就像飞船里的人们,每一个下一秒都是未知。//P.S. HAL和鲍曼的声音真的都是温文尔雅,感觉好喜欢这种明明不是人类却很温柔的设定。。。。
      • 和2001一样节奏缓慢神神叨叨,却没有库大师那种充满恶意的人类学和高逼格的超人哲学(及配乐)。格局局限在冷战恐惧症产生的看似很美的人类大同,实则是毫无信念的李克忠,只能寄望于黑石和新太阳这些虚无缥缈的玩意,与科学的精神背道而驰。
      • 《2010:太空漫游》原本只算是一本过渡的小说,改编成电影作品之后内容成了过于平铺直叙而无头无尾的片段。导演改变了库布里克的叙事节奏,在视觉效果上与前作保持吻合,除了极重要的对太空失重环境的展现。同时影片放大了原著的政治因素,但整体而言影片内容仍空洞,这也是很多时候影像逊于文字之处。
      • 在我看过的所有太空片中,这是唯一一部只死了一个人(而不是只活了一个人甚者全军覆没)并且顺利返航的片子。片子主题特积极:开发宇宙要全人类通力合作,宇宙不是任何国家的私属物品。可惜可惜,政治家们是永远也不会这样去看待任何问题的。ps:84年的太空片视觉能做成这样,真是叹为观止。
      • 跟2001比,当然差远了,2001是诗篇,2010是普通的记叙文。博士离开地球之前婆婆妈妈地跟老婆孩子告别,太磨叽了,不喜。不过以1984年的水准,也算一部合格的科幻片。Helen Mirren一开始一直没认出来,倒是个惊喜。
      • 非常好看,广袤的太空+瑰丽的木星+神秘的黑石+巨大的飞船+智能的哈尔9000+诡异的鲍曼+美苏争霸战+新太阳的诞生……这些就已经令人心满意足了。
      • 这部1984年的电影算是库布里克于1968年的电影漫游太空2001的续篇,也是亚瑟•克拉克小说太空漫游系列改编,对2001年太空漫游这片进行了比较清晰的诠释,但本片比起16年前的前作就显得平庸了,喜欢“太空漫游”这系列科幻作品的可以看看。
      • 一84年的片儿,现在看都不过时
      • 2001神作在前,这部显得比较普通了。开头对话较多,削弱了神秘感,但看到后面还是挺不错的,80s的特效也很出色。印象深刻的场景:木星像瞳孔一样收缩;Bowman不停变换着年龄与Floyd对话,告诉观众对于高维生物来说,时间是非线性的。结尾呼应2001开头:另一个星球上,新的cultivation即将开始。
      • 记得最早是在电影频道上看的。剧情接着《2001太空漫游》。电影结局其实单一,探索揭秘的过程坎坷冗长让人牵挂却不刻板,对白较上部多且生动,让他不至于成为部闷片。细节处理依旧细致,硬科幻一部。
    • 豆瓣 8.4 IMDB 7.5 HD
      Contact
      1997
      科幻片
      美国

      超时空接触

      Contac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野心太大,想要面面俱到,却显得有点无味,说是科幻片也有点蒙人。镜子的镜头实在惊艳,超过片头的宇宙远拉以及片尾的世界尽头。另,人生观的最高奥义果然还是大家互相温暖么?还有,影片里说世界95%的人都有宗教信仰,不能够吧。。。光咱中国给它凑个三亿无神论者绝对木问题吧!
      • 若能以崇尚理性为共识(但残忍的现实请参考那些会错意的短评),那么科学家和牧师亦能彼此相爱。有两处看得我眼泪就快要掉下来:牧师问她为何敢为太空接触而牺牲,她论及who we are那三个W时的会心微笑;她看到no words只能用诗来描述的壮观天象时的喜极而泣。这就是追求真理的魅力。当年田丰老师力荐!
      • 这部电影已经远远不止科幻这么简单,故事本身有着鲜明强烈的世界观,其实本质上和意识科学(灵性科学)有着密切的关联,有兴趣的影迷可以看看卡尔·萨根的《宇宙》原著和那经典的13集同名纪录片。如果浩瀚的宇宙只有我们,那确实太浪费宇宙和空间了,其实无论宗教和科学,必须信仰的是爱!★★★★
      • 非常棒的科幻电影,大气磅礴,改编自Carl Sagan的作品——极为出色的科学家和科普大师
      • 在硬科幻和软科幻之上还有一种更高的用科幻来形容会显得苍白的堪称完美的科幻片
      • 科幻经典,穿越时光隧道的那段很恢宏很惊艳
      • 1.朱迪姐当初皮肤好水嫩,比羔羊里满脸雀斑耐看;2.男一号十足懦夫,以爱为名阻碍朱迪探险;3.人物鲜活,好莱坞式官方的短视和愚蠢让人恨;4.剧尾的for Carl是向已逝作者致敬;5.老是强调价值观(god)一致的调调让人反感;6.美国至上和爱国主义的臭旗让人尤其反感,减一星。
      • 穿越虫洞时我感受到了人类最珍贵的天赋:恐惧,卑微与希望。
      • 朱迪女神是怎么做到把萝莉的神态和御姐的气质融为一体的!好美!
      • 宇宙之广太空之美让人震撼,还有必须给无神论者加一星!
      • that awe, humility, and hope,写的太好了,完全说出了我对宇宙与科学的感受。真的太好看了,Jodie Foster演的难以言喻的好,那些话由她说出如此让人动容。难以表达的是最后看到for Carl,突然更加受到震动,因为这是一部溢满感情的科学电影表达,怪不得感情如此充实。非常、非常、非常真诚的一部电影
      • 那把椅子真是人类自大与愚蠢的精华
      • 太慢,有点磨叽。可以当作《星际穿越》前传来看吧,朱迪·福斯特从银河系回来,之后和马修·麦康纳生下孩子,就死了,多年后,马修去完成朱迪未完成的探险,然后留下女儿……
      • “95%的人类相信有类似神的存在”……不把中国人当人了
      • 根据卡尔·萨根同名小说改编的经典科幻片。影片超越了科幻的范畴,对科学、宗教信仰与政治三者的关系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充满洞见。朱迪·福斯特将坚韧、求真、纯粹的天文学家演绎得无可挑剔。开篇逐渐拉远(声信号渐弱)的宇宙图景极佳,高潮外星镜头美得让人落泪,镜子长镜头也创意十足。(9.0/10)
      • 听, 那声音—— 像风,但比风轻盈; 像雨,但比雨神秘; 像歌,但比歌悠扬; 像生,但比生恒久; 像死,但比死晦涩。 那是宇宙的一声叹息, 扩张了人类求知的肾上腺, 同时也缩紧了人类自我的灵魂。
      • 所有星献给卡尔·萨根,此外,片子没什么值得说的,搞这励志让人觉得无聊。在《三体》面前,一切科幻都是浮云。
      • 虽然前面感觉有点拖,但是高潮真是让人沸腾啊。很精彩的故事,还揉进了科学与宗教。还有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子镜头
      • 科学思考最终抵达的是哲学,宗教思考亦然。我相信大家殊途同归。我不相信一个人格化的上帝的存在,但相信终极造物的存在,如果非要给这造物一个称谓,那就是“God=神”吧。
      • 再减掉30分钟或者还能说得过去。
    • 豆瓣 7.8 IMDB 7.5 BD超清英语中字
      Total Recall
      1990
      动作片
      美国

      全面回忆

      Total Recall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小时候,混乱的记忆,可怕的红色火星,还有那个长着仨奶子的妞儿
      • 剧本写得真心好。尽管以今日科技水准而言布景与表演细节都嫌粗糙,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与开放式的解读可能在当年可称是创造了科幻电影的新起点!
      • 范霍文的B级科幻,略情色,略血腥。还有植入记忆,抹去记忆,现实与梦境、真真假假的,太给力了。州长的鼓眼,三乳女人。
      • 还是老版有意思,又反动又黄色,三个乳房的妓女,缺氧眼球爆裂,变异人算命师,反动头领跟朗格似的,最后启动外星人留下的装置成功在火星造出大气层,“我有五个孩子要养”“咱俩现在算是离婚了”,爽,一路哇哦看到最后,科幻片最重要的不是场面而是创意内核啊
      • 当莎朗斯通和阿诺斯瓦辛格还年轻,当想象力还不需要更多动画特效来支撑,当动作片还都是血肉横飞的场面,当我们还年轻 - - - - 强力推荐啊!
      • 我就喜欢这种关于记忆、梦境与现实交叉的cult科幻电影
      • PKD之所以是科幻电影蓝本之王原因在于,他用悬念起始故事,用商业手法最大化地呈现故事,最终以坚实的科幻核心定义故事、悬念犹在。全面回忆是介于九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之间的SF经典,八十年代乐观主义面貌、九十年代的忧患意识的初醒,在PKD优秀的蓝本和导演PV的手艺共同作用下合成酣畅的体验
      • 气压失衡的爆眼还能回复?血淋淋的科幻cult啊,最拽的施瓦辛格从来都是一枪爆头
      • 大片格局,B级风味,牛逼于氛围和剧本,出彩于作者恶趣味与毫不伪善的正派性格,特别是后者这一点尤其和其他商业片不同,误杀平民、搞死反派一点感性卡顿都没有。其实有点反传统英雄主义的意思。八九十年代这批科幻片,虽然特效水平正处青黄不接的阶段,但总能让人代入感特别强啊。
      • 少年租碟时代,这片子太影响我未来主义世界观了。记忆移植、变种人、火星的气压失衡,还有那个3奶变种,各种cult镜头。这里面的各种未来主义的科幻概念非常有意思。不知道里面的那个记忆移植和操作的概念有没有影响到诺兰的《盗梦空间》。8.5
      • 22年前的作品今天看来仍很有看点,一贯的范霍文式暴力色情加cult,除了逻辑细节粗糙,特效相对今天略显拙劣之外,剧情和叙事都很引人入胜,可谓一波三折。围绕梦与不梦的、梦里梦外的话题编织一幅火星画卷,对后来的黑客帝国、Inception等绝对有指导意义。
      • 很哲学:我们究竟是身体还是记忆?如果将他人的记忆移植进我们身体,那我们自身变了吗?如果身体的原主人来寻身体,我们能像花盆里的花一样,将盆交给对方,自己再另寻盆栖息嘛?电影给的答案是you are your action, you are who you are at this moment.是啊,我们每分每秒都在死,过去的自己已经死了,我们却只能感受当下的自己,过去哪怕一毫秒前的事也只是记忆(concept)而已,我们好像活在一帧帧电影里,之前的镜像都用过即弃。不能完整地感受过去自己的死亡,对我们三次元浅薄的人类来说是一个curse,但也是一个blessing,让我们可以更自由大胆地关注当下和未来,不必为过去的自己痛悔或寻求完整的答案。片中最悲哀的是男二,灾难因被操控而起,他却不敢追求自由
      • Total cinema. 这是一部用虚构铸就的电影本体论文,范霍文用最具想象力的方式制造了只属于电影的矛盾体:我们到底该不该相信?但这速度、这身体的感觉、这些运动的力量说明了一件事,即电影是最伟大的骗局,而即便它再不可思议,我们也只能死心塌地地去相信。
      • 彼时的科幻片虽然特效差了点,剧本却是很有质量的。电影还有点cult的感觉~
      • 那个“金字塔”是用的《银翼杀手》里面的那个...
      • 大投资CULT片顶峰水准,小时候对于那个三乳女印象深刻
      • A级的制作加上B级的效果混搭出来真是有趣,范霍文把"假作真时真亦假"做到极致了。
      • 重温老版,和新看一样,幼时看得太浅,只记得三奶女。剧本相当不错,多次逆转,背后的人文主题。元素太丰富了,科幻、邪典、商业糅合得接近完美。就算把鲜明的各种元素全部去掉,空留科幻躯壳与商业桥段,依然是一部可看性十足的商业电影,而这也就是今年的新版。范霍文没去美国,好莱坞就暗淡几分。
      • 不得不说这类科幻刺激我的神经,开始我还以为我看懂了,慢慢发现真真假假,到底是植入记忆还是抹去记忆,让人神经错乱
      • 这部电影最大的魅力在于你需要不断确认这是梦境还是现实、虚影还是实体(结尾处全息投影的运用让人不由得拍案叫绝),记忆的主观性让人细思极恐,存在的客观性始终无法参透。穷人连呼吸权都难以保证,好在恶贯满盈的人终得报应、窒息而亡,血浆与畸形带来的视觉冲击与紧凑的剧情也足以令观众终生难忘。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