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不是纪录片吧,完全是剧情片的创作思路,用慢电影的方式去拍一个年轻人的状态,用配乐灯光环境去表现男主角的精神状态,他痴迷于摩托艇的速度,也体验到速度带来的雄性魅力,年轻人的水上派对high上头之后,就有了当初惊艳到广大影迷的首款预告片。导演的结构处理和剪辑节奏都很专业,镜头充满了年轻活力,最后那十分钟仪式感和神秘感拉满的镜头,还以为要召唤海王呢。 |
|
不再只是贡多拉的轻轻荡漾,也并非充斥着喧嚣与星光的旅游胜地;打破既定印象,躁动青春与霓虹灯之下的“爱欲小舟”已经夺走所有注目。视觉上的抢眼与独特跟随最后足够“炫技”的长镜头,沉醉徜徉于其中;但是这之外的角色捕捉与试图链接的故事却几乎无影无踪。《刺心》后最让人悸动与面红耳赤的场景感受。 |
|
#NHIFF2022#Venice78 城市-空间研究的绝佳范本,人物作为要素点缀时空的复杂隐喻,间或蒸腾空虚与孤独的气息,摄影机深入流动的城市探索叙事的边界,时而加速,时而停滞在某个迷幻的瞬间。画面倒转,狂欢谢幕,庄严的亚特兰蒂斯露出獠牙,觊觎吞噬那些在绝望中游荡的灵魂。 |
|
#venezia78 地平线 9/10 影片明显分成了三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显著的影像特点,卓越的配乐和混音完美的填补了对白的空缺。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Heimatfilm和coming-of-age story,个人命运与城市命运交织在一起,威尼斯,一个充满魅力与悲情的城市,Atlantide,一场富有感染力的惊心动魄的视听盛宴。p.s.男主人公的选择非常棒。导演同时兼摄影和剪辑,人物和城市在他的镜头下非常有魅力。(本片我愣没看出来是纪录片,比去年同样关于威尼斯的纪录片Molecole精彩太多) |
|
四星半。导演尤里·安卡拉尼虽然年近半百,但创作意识非常具有少年的新生与涌动。这种新鲜感,不仅存在于纪录与剧情间的微妙迷离,更投射在视听语言与拍摄主体间的紧密咬合。水城像是兜兜转转的狭长隧道,少年驰骋于其间,却也注定在其中迷失,往复不止。安卡拉尼通过多样化的镜头架设方式,去捕捉少年的腐坏成因,尤其在片尾的空荡长镜头中,水面与夜幕可以形成无尽深渊,水面与光明也可以通往看不到尽头、未知的外界。 |
|
4.0 |
|
4.5 |
|
#Venezia78 [docufiction] |
|
想起了凤凰。
白天它是淡雅古朴的,像沉睡了几个世纪,甚至其间也流动着一样的水;晚上则亮起毫无美感只有刺眼的各色灯光,酒吧一条街上躁乱无章地响着除了吵毫无共同点的音乐们,廉价而同质的商品占满了河对面那条商业街的橱柜……
当男主开着快艇荡过平静的水面,电影的轻盈配乐和他听着的闹腾rap,画内画外两种音乐莫名地和谐起来。
整个威尼斯,乃至整个世界都是这样,分裂,互斥,但又是一个荒诞的整体,像这座水镜上下一体两面的城市。
生长和衰老同时发生,水也在同时承载和淹没。
说实话,前半段裸上身猛男太多让我完全无法静下心来看。
男主也太诱人了。 |
|
-0.5 二刷 是種享受 |
|
75/100 #ThessalonikiFF# 水的流动性构成了“交响乐”的一部分,浮躁空虚的年轻人的世界对意大利的某种庄严传统或浪漫气质构成了一种“亵渎”,通过音乐以及视觉上的方式,并不需要更多叙事上的冲突。这也是一种对威尼斯城市形象的解构,光鲜之下它也有边缘化、狡猾和无法辨认的区域。最后的“威尼斯翻转”,露出亚特兰蒂斯象征秩序的宏伟宫殿,这样看似高雅的世界是容不下年轻人的。大概是加斯帕·诺的某个遥远变种吧。 |
|
六年前见到真实的威尼斯让儿时对水城的向往完全幻灭,几度讨厌这个城市。很高兴今天又能通过yuri的电影见到一个心目中美丽静谧又独一无二的威尼斯。 |
|
#Thessaloniki #venezia78 #Luxbox #YuriAncarani 17年台北電影節焦點影人,當時放映了《給現代的回憶》《沙漠之寶》多部尤里安卡拉尼的作品。「在場即是禮物」,尤里安卡拉尼的作品以「純電影」出發,捨棄對白、擺脫敘事束縛,重視被攝者的自身故事,並將拍攝將至最低限;彷彿導演、劇組不在場。從費里尼的故鄉到Atlantide的威尼斯瀉湖,藉希臘神話水下之都為題,講述義大利影人之夢,即水都威尼斯。在不涉入主題與劇情的結構下,挪用出色的聲光效果,將全速奔跑的一代人的夢想和噩夢構成一個無盡的夏夜。 |
|
【Thessaloniki】没讲什么故事,着重表现一种状态,但极为精彩的视听设计牢牢把人抓住,呈现出一种极为迷人甚至相当迷幻的气质,全片用一个拿河水当镜面的长镜头收尾,太漂亮了 |
|
4.5 很大胆的表现手法 呼吸的节奏跟着船身漂移 看完出来感觉磕了十吨药蹦了一晚上迪 在等渡轮的时候感觉地面在起伏 仔细看看 自己的确是站在甲板上面 |
|
前后两半分开都挺棒的,但是前面配上后面就俗了,后面配上前面就烂了。于是成了烂片儿。 |
|
🔙)😒 |
|
#IDFA# 大受震撼但…可能需要大银幕。 |
|
镜头设计蛮不错的。有时候感觉是年轻气盛、无所顾忌版的《邮差的白夜》。 |
|
这都能得奖.... |
|
有点意思! |
|
强打精神坚持到一半弃,连配乐都因为毫无变化而昏昏欲睡。催眠神器竟是你。 |
|
因为之前在pac博物馆看过导演的所有过往短长片展所以还比较期待,但从导演选择用新闻报道的方式来展示主角的死亡就开始俗气的不能俗气,几乎用强制性的一种极差的展示方式来斩断了我对电影情绪的链接,虽然最后十几分钟的穿越venezia的镜头非常魔幻静谧之美,但是可以说和电影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就总体不太喜欢不过导演其他短片还不错,可能他不是太适合拍故事长片 |
|
除了视听之外没感受到有任何亮点,然而过于炫技并且又无趣,想表现young and dumb也不至于这样吧。沉浸不进去,半场就想入睡,没睡着也就多亏了土嗨音乐吧。从西班牙每天在街上听到的土嗨音乐转到了意大利的土嗨音乐,感觉很临场。辛苦PALABIENALE的音响了,震得架子都在响。 |
|
纪录片?不是。剧情片?不是。我不知道我在影院里的100分钟都在看什么,我觉得电影再不结束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我并且怀疑这种长长的音乐Vlog或者景观宣传片到底算不算是电影。就算是一场实验我也拒绝接受。 |
|
68/100。#Thessaloniki#一开始会想说“天啊这是什么东西”,大段的水域画面记叙配上恢宏的配乐并不能让观众入戏,零碎到可以忽略不计的人物交谈混在其中也无法达到更进一步的效果。但到了最后却发现这样的设置却是“很有必要的”,导演的目的本就不在于刻画人物或者表达出一种什么心情,却是想影射一种虚无的氛围。他们都只是这片海面上可以忽略不计的水滴,他们的生生死死都无关紧要,撇去那些条条框框,我们所能看到的真的只有那片天地而已,那些小里小气的情绪,大可付之一炬。 @2021-11-05 12:34:27 @2021-12-23 01:3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