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最后一夜 Last Night (1998)

    最近更新: 2024-01-10 正片
    • 主演:唐·麦凯勒 / 吴珊卓
    • 导演:唐·麦凯勒 (Don McKellar)
    • 编剧:$$$Don+McKellar
    • 分类:剧情片
    • 地区:法国
    • 年份:1998
    • 更新:01.10
    • TAG:剧情,喜剧,爱情
    • 片长/单集:95分钟
    • 豆瓣评分 7.3 (141票)
    • IMDB评分 7.1 (10,234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85%
    • Metacritics评分 Metacritics: 65
    • TMDB评分 6.60 (热度:8.83)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法国电影《最后一夜》的免费在线观看,《最后一夜》是对白语言为法语,属于剧情,喜剧,爱情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3分,有141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即使世界末日到了,人性中对爱的渴求、对既有的执着、对未知的恐惧、以及对未来的迷惘也不会改变吧。正因为再也没有明天了,当生命不断地被所剩无几的时间挤压,却反而能萃炼出一些更深刻的真挚情感。   影片的多线叙述仿佛提供了观众一个个窥视的窗口,让我们得以一窥不同人物的人生态度,观想他们生命的截面瞬间、反思自己的生命哲学。......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Last.Night.1998.1080p.WEBRip.x265-RARBG[1.48GB ] 详情
      Last.Night.1998.1080p.WEBRip.x265-RARBG[1.48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Last.Night.1998.1080p.AMZN.WEBRip.DDP5.1.x264-PLiSSKEN[6.90GB ] 详情
      Last.Night.1998.1080p.AMZN.WEBRip.DDP5.1.x264-PLiSSKEN[6.90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Last.Night.1998.1080p.WEBRip.x264-RARBG[1.81GB ] 详情
      Last.Night.1998.1080p.WEBRip.x264-RARBG[1.81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Last.Night.1998.WEBRip.x264-ION10[923.59 MB] 详情
      Last.Night.1998.WEBRip.x264-ION10[923.59 M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多伦多的许多市民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世界末日的到来,这将发生在元旦午夜的钟声中。在鳏夫帕特里克·惠勒为自己的命运做好准备时,他遇到了一位打算自杀的商人的妻子桑德拉。与此同时,帕特里克的朋友克雷格决定趁着还有时间尽可能多地做爱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8 IMDB 7.0 正片
      Alphaville
      1965
      剧情片
      法国

      阿尔法城

      Alphavill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阿尔法60是一台飞利浦电风扇加灯泡,价值3美元。其声音来自某个刚做完声带手术,正学说话的人。黑色科幻电影,比2001太空漫游早3年,同样早于塔可夫斯基。有1984的影子,反乌托邦嘛。他那时仍爱卡里娜。粗糙不真实的动作戏现在已然风格化。他看穿了苏联,怎么若干年后被文革骗的晕头转向?
      • 我还真看了。把1984、2001太空漫游、Matrix、痛苦之都搅拌后撒上诗意,就有了本片
      • 我怎么看出天朝的影子。。。他犯了什么罪?他们的行为不符合逻辑,他在妻子去世时哭泣;每天都有词汇从书本中消失,敏感词咩【例如“良知”】。。。
      • 戈达尔说过,声音可以独立于影像之外,尤其是音乐,“音乐有自己的生命与世界,像车子或街道是活的元素”音乐与影像 「以对位并行,音乐甚至可以否定影像。音乐是来自外面的 世界」。阿尔法里的配乐甚至里面的对话和影像几乎是脱离的,这个虚构的城的主脑一台名为Alpha 60的中央处理器,发出指令的声音更是令人感觉置身于噩梦中。声音在该片中起到了极重要的效果,当然我并不是说画面不再重要。大胆的跳切、演员直视镜头的表现力,負片效果,以及其他特效。 还是倾向于认为戈达尔的影片解构了经验世界,解构了Orpheus。以符
      • 诗歌照亮了黑夜;一把手枪摧毁了阿尔法城!
      • 疙瘩儿的迷人仍然在他硬邦邦的浪漫。有一些段落镜头真是太可爱了,但烦人的也多。处决剧院的装置就很好
      • #SIFF 重看。大型神棍,有很多奇怪的东西混进这片,这片自己后来又混进别人拍的很多奇怪的东西。谜之爱情故事,neon sign addiction晚期患者。将黑夜照亮的,是诗。
      • 在阿尔法城收到两颗小豆,从零到无。太空歌剧背景下亲王《寂静之城》式圣经即字典每天删减的超级电脑控制下的小城,游泳池中正在行刑,诸如因妻亡而落泪之丈夫犯人们,枪响跳入池中,一群美少女接着跳入,将之淹死……随时有“今晚我们学习了生与死、两者同处于一个循环中”这样耐人寻味台词。
      • #重看#SIFF@环艺;音画分离玩得溜,平移镜头随手来,背景色切换,负片影像效果,与画框外的沉默时间同步;一个反乌托邦的理想国故事,一次精神漫游的黑色科幻,不无戏谑,全无正经,疙瘩就要逗你们玩。
      • #SIFF# 环艺/九成。 戈达尔极具前瞻性(1965年就洞悉了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的科幻电影:对技术的统治(服从机器逻辑)、时间(过去和未来不存在,只有现在)、技术对精神(自由意志)的控制、艺术的沦陷皆有哲学层面的探讨。只是结尾爱拯救一切太过简单化。
      • 初看还以为是控诉文科生建立的政治极权主义,细看才知道是吐槽理科生建立的工具理性极权主义。。一笑。以及,在美国会被拍成超人或英雄的故事,被戈达尔变成了冷冷的黑色电影。
      • 看之前完全不知道是这样一部电影,真是非常有意思啊,很多地方现在想想都很值得玩味,像是1984却多了浓烈的幽默感。虽然我觉得自己应该是没有完全看明白吧。。。但“我爱你”我看明白了。<3
      • 疙瘩以为光年是时间单位。 2015-06-14 大银幕重温 ★★★★
      • 處處實拍,無意搭景,企圖僅用對白提醒觀眾其僅有科幻性的場景設計,該以「極簡主義」還是「簡陋無比」下眉批?亦或以上皆是?科幻與黑色兩套類型公式於故事上勉強銜接得當(僅管欠缺創意)於美術上直接衝突,卻反而形成一套能自圓其說的,對「異化現實的幻想風格」的異化。巧合?高達之匠心?
      • 阿尔法城的准则是沉默,逻辑,安全,谨慎。 天朝的准则是沉默,和谐,安全,谨慎。神奇的国度不需要逻辑! 以50年后的今天向大师致敬!
      • http://www.56.com/u27/v_NTc5MTMzNzk.html
      • 呜呼!狗达在拍[阿尔法城]的时候一定是在恋爱,否则怎么会一反常态地把爱情塑造成一切的出路了呢?这样的陈词滥调也体现在他拿别人的东西东拼西凑,结果自己的哲学思考显得亏欠。不过狗达的脑洞依然很大,他也意识到人类自己才是这堕落的始作俑者。只有靠反逻辑的诗歌与爱情,这一恶性循环才能被终结。
      • 只有开头旅馆那段可以 最后的咖啡笑话真冷 然后其他完全是狗屎 什么爱什么不许流眼泪
      • 卡里娜读诗那段美极了!!
    • 豆瓣 7.5 IMDB 7.5 正片
      Forbidden Planet
      1956
      科幻片
      美国

      禁忌星球

      Forbidden Plane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理念超前,打败自己的是自己心中的恶魔;喜欢会送四百多瓶酒的米其林机器人
      • 难得一本正经的白头神探,裙子短到不能再短的无知少女。确实有着太多占据鼻祖性地位的设定,只是现如今再回头欣赏也无法摆脱傻乎乎二了吧唧的观影印象。一开始我还以为第一拨几乎全员覆没是犯了太空幽闭症,结尾才发现恰恰相反,不是幽闭惹的祸,是意识飘得忒自由了。正所谓心有多高,你丫就能飞多高。
      • 看开头好险放弃,因为这种假景看得实在太糙,当然,放在50年代还算不赖。不过随着情节的推进,还是蛮吸引人的,包括片中构建的那个世界以及各种新东西
      • 早期邪典的脑洞确实很大,到结尾又用当时的新理论精神分析而解释d得严丝合缝。真是佩服CGI技术之前电影人的想象力。
      • 毕竟是50多年前的电影,特效和布景的粗糙、叙事节奏的缓慢很容易让人失去耐心。无论它对之后的科幻电影有多大的影响,我仍然觉得它不好看。
      • 把深刻的立意牵强附会的放入电影中可不见得能收到好的成效。机器人倒是挺可爱的
      • Forbidden Childhood
      • 好故事,只是细节以及真相揭露后留下的缓冲空间不够。这是很直接的弗洛伊德式故事,奎尔族寓示人类的未来,人类想要靠意志力造物,这当然是最高级的欲望,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但奇妙的就是无意识的存在。这种对技术和人性的反思和警惕在50年代还蛮难得,就像《2001》一样,但也很抽象,父亲,女儿和指挥官的人物设计就像倒过来的俄狄浦斯情结一样,二人情感的发展反而很生硬。那个年代的机器人似乎还是完全符合阿西莫夫定律的,还没有如今对AI的态度,至少没那么悲观。美术蛮好,像绘画一样,是得益于space art吗?隐形的设置其实很好,无意识是无形的,前面设置的那种悬疑的气氛以及配乐的音效感真特别;结局太美好了些,过于简化了问题。记得星球地底好像是核,怪物的想象或许也有核恐惧的色彩。(父亲形象蛮有库尔茨上校的预期的。)
      • 注意它的年份,1956年。所以可以直接举证后世许许多多经典太空歌剧电影电视剧都致敬借鉴甚至直接抄袭了本片的种种设定。
      • 没字幕看的不是特明白,而且片子也太老式了很拖沓。但是有噱头啊,比如机器人落比和或星的大花(真好看,用来求婚我会晕过去的),博士美女女儿服装太空还裸泳,无形电光大怪物,哈哈哈哈哈,还有博士的神奇小屋,哈!还有停不住的太空之声配乐,太摆老!哈哈哈什么时候也弄把射线枪啊
      • 粗糙、简陋,但足以成为经典~
      • Life on Mars。有限场景的精致布景以及道具制作,那个年代的SF电影精神精髓,本片对Star Trek以及一干太空歌剧题材影视肯定影响深远,除了布景和道具概念以外,甚至于故事模式。
      • 悬疑氛围相当不错,对于人工智能的展现也颇令人信服,关于高级文明的自我毁灭之途的心理解释——颇有点哲学上的深刻。
      • 太老了。
      • 一群红军闯宇宙
      • 故事有卖点但是没搞好,其他的东西太牛逼了,思想好超前。服装,道具,场景,飞船的设计,机器人,各种武器
      • 太空歌剧电影的先行者,经典之作。现在看比较一般,当时绝对牛逼到家了。看了那么多科幻片,这还是我唯一看到的人类坐飞碟的片子。。。一般飞碟不都是外星人的交通工具吗
      • old sci-fi is fun!!
      • 神真的存在,他们是奎尔家族。机器人的出现让我想到铁甲小宝,^^
      • 56年的电影真牛逼
    • 豆瓣 8.0 IMDB 6.7 HD中字
      Le dernier combat
      1983
      科幻片
      法国

      最后决战

      Le dernier comba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法国式的抽疯你永远不懂。 最后决战 Le dernier combat (1983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5426
      • 吕克•贝松用镜头营造出一个黑白的末世地球,文明的破败,以及女人的匮乏导致“性”成为最昂贵的奢望。一切都映衬着年青的吕克•贝松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一种冲劲,不考虑商业性的勇气,这也是我们现在再也不能够看到的。
      • 天降鱼雨,蒙眼迷宫。废土末世无声电影,无差别拼装废品冷兵器搏杀居然拍得挺有感觉。吕克贝松的后启示录里,最稀有的资源是:女人
      • 这是我看的吕克贝松的第一部电影,第一次看到让雷诺。第一次被一部无色彩的沉默的电影震撼。 虽然无色彩,电影里却充满了各种光怪陆离的场面。虽然沉默,电影的张力却无限强大,以至于在92分钟里我没有片刻晃神。 从此,我开始爱上吕克贝松,爱上让雷诺。
      • 吕克贝松处女作好生猛,竟然是个末日废土流。编剧再用点心就好了。
      • 吕克·贝松的处女长片作品,这部多次获奖的黑白、宽银幕的科幻片,据说是23岁的他用3法郎六苏拍成的,还算体现了他的才华的。整部影片基本没有对白,也许是核战后的人类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在剧情上其实就是他1981年拍的短片《L'avant dernier》扩充而来的,也沿用了演员让·雷诺和皮埃尔·祖利维。
      • 吕克贝松超低成本的处女作,末世的氛围简单有趣悲凉,不能发声的设置和黑白画面正好模拟默片,造型卡司混搭,法式幽默和佳肴,也是觉得做成短片会更好。虽然由于制作规模不同而比较很不公平,但同时期让阿诺创世的火之战比这个就高级很多了。法国文化惊奇蓝光影展。
      • 不少小幽默让人忍俊不禁,吕克贝松的实验性处女作充满着想象力与隐喻。片子里可以看出在他以后导演电影的诸多痕迹,比如动作,剪辑还有音乐。让雷诺那时候就已经那么可爱了哇。 鱼雨。
      • 其实是哑剧吧,绝对不能算默片。或者说,以前有没有title card的默片吗?小成本末日设定气氛还蛮好的。真的看不太出导演后来的方向。
      • 吕克·贝松的风格化处女作,末世废土生存题材。无色彩无对白呼应核战废墟上幸存者的蛮荒灰色失语状态。冷处理。音乐和构图上佳。人性中的暴力与欲望并没有击退对艺术的追寻,墙上裸女画和天降鱼雨令人印象深刻。被囚禁的女子与被奴役的矮个子。三个男人间的三角关系和决斗拍得扣人心弦。(8.3/10)
      • 核末日后法国人好像从来没担心过食物和水,只关心交配权。。。。题材1星,配乐1星,吕克贝松和让雷诺伟大基情的开始1星。。。。总算凑够3星了呼。。。
      • 世界史 吕克贝松处女作,废土风格透着新人特有的冲劲和无所畏惧,粗糙但是极富生命力。没有台词,也没有色彩,镜头和音乐替代了语言,让电影回归最初的哑剧形式。俯视和广角把荒原图景尽收眼底,这种荒原也是人内心的荒原,为了一点点汽油和食物互相算计利用,仅有的温情是医生对被囚禁的姑娘的怜爱。高潮处还来了一段像模像样的追逐与打斗,对音乐的选择和静与动的运用,让业余的动作设计看上去很带感,也是贝松日后风格的雏形。
      • 无对白顶多吹个口哨,废墟一片上帝也没让仅存的生灵饿着肚子,于是天上下起鱼来,门外是仗剑而行的土匪,还黄鼠狼给鸡拜年,可惜门内有门,艺术在门内获得延续,而野蛮终究洞穿了门墙,女人这种精神食粮让男人厮斗,不觉回到了原始的争抢。
      • 最初以为是闷热的文艺片,最终淹死在眼泪里。
      • The.Last.Battle.1983.BD.MiniSD-TLF /t47e6aefce
      • 无对白,还算蛮有想象力的~
      • 末世我们从头再来~虽是不切实际的科学遐想,但风格独树一帜,在大片琳琅满目的科幻世界显现异彩~想不到那时候吕克·贝松和让·雷诺还都只是无名小卒啊
      • ①复刻了文明褪去之后人性本质,食、性、暴力、死亡是人类终极的关注②人与人之间丧失了沟通的能力,也就随之丧失了信任或者同情,弱肉强食成为唯一的法则③人会变,但人性亘古不变④初次执导长片,吕克贝松就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天赋和想象力,黑白无声的鲜明风格独树一帜
      • 早期的比较没企图,也比较纯粹
      • 我居然饶有趣味的看完了。。。明明觉得很枯燥,很费解。居然还能够津津有味的从头看到尾。也算是个奇迹了。
    • 豆瓣 8.1 IMDB 6.8 HD中字
      Bis ans Ende der Welt
      1991
      剧情片
      法国

      直到世界尽头

      Bis ans Ende der Wel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每个导演一生都在拍一部电影, 文德斯的每部电影都是一段奇妙忧伤,没有终点的旅程
      • “世界”这个带着终极色彩的词包含了空间与时间两层意义,而文德斯这部所谓终极的公路片最后却因为体量过大而成了一盘空洞浅薄的大杂烩,最终原因在于他把旅行这个时空性地动作人为地分割为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入手。影片前半段跨越大半个地球的追逐里令人惊讶地缺少了时间影像,女主角的追逐好像移形换影,只能看到一堆瑰丽的山河画面,却没有其中的精神。后半段他走入时间的探讨里,旅行与历史都走到了尽头,于是他继续起克里斯马克的思考来,讨论起记忆和梦的话题。文德斯关于文字与画面的思考再度出现,似乎在说,画面只能反映当下或者记载过去,未来还是要靠文字书写,因此作家的叙事经常先于画面一步。这里是这部冗长的作品里最有趣的地方,只可惜没能展开。
      • 可能是我哪里有问题,为啥我觉得情节乱七八糟,人物动机莫名其妙,啥科幻啊,不仅毫无科幻精神还可以说是反科幻或者反技术的,费了好大劲这都讲了些啥…… 画面和音乐是很好,但是也不能这样硬拼凑吧?其实一直喜欢文德斯的,看到那么高评分对这部也很期待,然而简直一团乱麻,女主全程都不像一个真人,美人露肉笑到后面多到审美疲劳,要不是确实有一些诗意的片段,三星都不想给……
      • 9.4/10 唐诺说过,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那种看一遍就足够的小说,因为它不过是写尽了一切小说的可能性。罗兰巴特在《作者之死》中说普鲁斯特不是将生活写进小说,而是把生活成为小说。所以在我看来,长达五个小时的本片也是如此,文德斯对于创作和书写做了一份史诗级答卷。世纪末的末世不过是幌子,世界尽头处在灵魂中央。对于影像和“看”的畏惧,对于书写的崇拜。克莱尔用特殊的相机看着的亲戚,身穿黄衣头戴蓝丝带,正如几百年前维米尔通过暗箱看着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走出东京的小巷是否致敬小津?飞机和荒漠,是辉煌的西部好莱坞。最后纷争的影像何尝不是太空漫游2001。绘画,数字成像,从实体视觉到梦境视觉,这是对未来视觉艺术和艺术史的指南和赞歌,这是一切影像和一切表达的调和,是艺术家最自觉的梦。不是科幻,而是博尔赫斯般的作者论。
      • 1.文德斯集大成之作,可与[柏林苍穹下][咫尺天涯][德州巴黎][美国朋友]相提并论。2.长达4.5小时的末世科幻公路片,恍若一场无尽的旅程,从尼斯到柏林,从莫斯科到北京(陈凯歌协助拍摄),从东京到旧金山,及至澳洲空丽荒野中的原始部落(原始vs未来科技),犯罪公路片也成了诡异迷离的梦境启示录。3.色彩运用帧帧迷人,原声配乐曲曲动人。4.摄影、图像与梦境作为母题:可视电话+粗粝失真的DV+迷幻暧昧的梦境图景,对沉沦、迷失于黑夜之梦与图像序列的警世恒言——“太初有道(言),末世唯有图像”。5.以山姆·尼尔旁白贯穿首尾,还有他永远在打字或弹钢琴的身影,以文字/文本与音乐来对抗图片/影像。6.文德斯的电影中,大都市与大自然的二元对立头一回如此昭彰可见,而他最爱的“地平线上的曙光/晚霞”图景亦不断复现。7.“科学里总有明天。”(9.5/10)
      • 这些时长惊人的大师作品,通常都没有故事性或逻辑性,导演也只想借影中角色来传达个人碎片化的感悟,所以它们都很闷很荒诞。但是这部用千禧风貌开启了一趟环球之旅,缤纷眩目的影像视听拯救了剧情的无厘头,几乎每幅画面都可以当壁纸,女主的每套造型也能引领时尚潮流。其实电影的地点跨度和男主的身世设定是很典型的特工片套路,可导演非要以抒情化的艺术角度呈现这个故事,甚至后期在进行科幻实验的同时还要展现大家一笑泯恩仇在澳大利亚原始腹地的纯真生活,不同元素的碰撞就产生了割裂感。与其说最后收尾仓促,实际上导演一直在随心所欲的变化,每一段情节的转变都无理性可言。不过最奇妙的是,结局竟能让一切拨乱反正,小到女主大到世界都重回正轨。尤其是女主终于不再追逐男人的步伐奉献自我了,实在可喜可贺。
      • 五个小时如体验了整个人类历史一般。文德斯在70年代就有了构思雏形,当时千禧年似乎还很远。等到拍摄完成却已进入90年代,一切都变得太快——所以里面的电脑、网络的设定,看起来才会有点怪。但电影给这五个小时以外的想象太多了,从都市犯罪片,到沙漠人文片,它包罗万象,原创性独一无二
      • 试图捕捉梦境的 不是奇才就是惶惶不可终日者; 3部 前后看了好几年
      • 不敢妄言这是公路片的终极形态,但至少可以肯定这是一部集合了所有可能要素的完整公路片。文德斯自始至终都是孤独的,独自越过千山万水只为捕捉瞬时的美丽;而文德斯终归又是浪漫的,所以他才赋予了人物如此强烈的毁灭性倾向,温柔地试探着义无反顾的边界。文德斯正是借助这样具有缺陷的人物的存在本身来表明当代乃至未来人类感情无法持久以及个体终将回归孤独的事实。初生有道,而末世只有影像,在这个意义上整部电影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微观缩影,文字与影像作为贯穿其中的两种信息传播媒介时刻处在相互博弈的状态,而这场承载着时间厚度的战斗注定没有赢家,文德斯能够做到的唯有给予我们一窥时间隧道的幻境,最终又只能狠心将其戳破,因为他深知时间的不可逆性,靠得太近便会深陷记忆的泥沼成为现实中隔绝人世的黑洞,而艺术家的使命必然面向未来。
      • 280分钟,Wenders的末日浮世绘。 一路从西方到东方,从现代到原始,从城市到荒野,他们于轻歌曼舞中穿越世界,跨越风情万种的影像,伴随着打字声走向完结的小说,还有一首接一首迷幻的音乐,哀伤和激情在迷离的追寻中弥漫。全部感官掠过绝美的世界,直到尽头,只为爱情的幻觉。 失明的人可以重见光明,却只是丑陋的影像,失却的梦可以召回,却让人迷失其间。在被梦境捕获之后,Clair和Sam都凝滞在了自我的幻境中。关于自我的幻觉消除了关于爱情的幻觉,而对自我故事的叙说也消除了关于自我的幻觉,于是虚构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迎来截然不同的结局。 Present will look after itself, but it's our duty to realize the future without imagination. 历尽千帆,寻回自我。
      • 1999年,世纪末,印度核卫星失控,没人知道它会坠落在何处,它在地球的臭氧层上滑翔,地上的人被恐惧笼罩。有人说,这个世界到了尽头。人们开始四散逃离,只有她不在乎,随意行驶,像是在寻找什么。而寻找,则是文德斯电影里的主要命题。随后,某种可触达的科技感开始渗入镜头。偏僻,边缘,撞毁,损坏,废弃,遗失,无法联系...这些关键词屡屡被写下。但是在中段之后,重复性过高的问题开始出现,只是取景地不停改变,人心却没有什么进展,使人无法不问这样的问题:尽头究竟在哪儿?作为观众,我只发现世界之圆是没有边界的。直至电影后段开始,我才明白,原来我的尽头就是这个世界的尽头。我的尽头情结原来是死亡情结。意识到这点之后,我突然松了一口气,原来世界一直在我手中啊。
      • 一部电影,三部普通电影的体量。没有字幕,但不影响观影。这本就是一部不需要太多语言,甚至是跨越语言藩篱的末世预言。一段因缘际会在未知的灾难下横跨经纬,人类文明暂时回归太虚,人类羁绊仍依然牵连。一直喜欢“直到世界尽头”这个title,因为世界是圆圈,但生命有终点。线段,圆圈,妙不可言
      • 280分钟的导演剪辑版,目前看过的最长的电影。Wenders的终极公路之旅,足迹遍布全世界。虚拟的科幻末世设置下的梦境探索迷幻又忧伤,对现代文明的反思渗出灰暗与绝望,但Wenders始终是温暖的,他让飞蛾扑火的热烈成长为勇敢的自爱,也让结局如此迷人。
      • 4.5;五小时体量够磅礴,如人类简史缩影——空间维度,历经世界各地,直至升上太空;时间维度,以源自土地的原生文明抵挡工业化/核武器的侵蚀,以牺牲现实存在的鲜活达成科技发展;文化维度,从以语言记录历史到沉溺于记忆/梦境影像化,直至最终仍为文字书写而拯救。探索伦理禁区的危险,创造自毁怪物,核武与脑波影像生成是其内外呈现手段。延续承接一贯主题与表现手法,多种影像介质调和,日本段如《寻找小津》,澳洲段如《德州巴黎》,摄影美得惊心动魄,尤其后半部分的梦境具象生成,迷幻得晕眩,契如遁入自恋虚无的深渊;配乐品味一如既往的好。以世纪末为前提谱写的末日焦虑之歌,以作家旁白为切入视角并贯穿始终,因而拥有“虚构”文本的意味,具有被上帝书写的隐喻。前后略割裂,更偏爱后半迷失在灵魂迷宫段落,甚至隐有赫尔佐格之感。
      • 表现中国的部分用了强烈的摇晃镜头 痛心
      • 导演剪辑版三部曲,将近五个小时,没有中文字幕,还好对白比较慢比较少,靠着英文字幕啃了下来。故事背景为设想中的千禧年世界末日,第一部非常迷人,一个女人追寻一个男人直到世界尽头;第二部第三部稍显凌乱,主要是科幻上的内容维姆·文德斯把握不好。但整体而言真的野心非常大,摄影、音乐极好。
      • 7.8分。我发现,所谓艺术片和类型片的分野,就是类型片更多诉诸观众的情绪情感和表层意识,艺术片更多诉诸观众的深层意识、意志并挑战习见的叙事常规。类型片看多了,人会无聊,蝇营狗苟,艺术片看多了,人会神神叨叨,自寻烦恼。所以两种电影都需要,都有存在的必要。类型片因其可以大量仿制和复制,所以数量贼多,艺术片物以稀为贵,所以很少,拿一种去否定另外一种,都是别有用心或阅世不深。
      • 8.8 1,4.5个钟头,恢宏的叙事,美丽的风景,任性的激情,深奥的哲学,但还是觉得少了些什么,我不知道是什么,就感觉有些美中不足。 2,作为科幻电影放现在看,科幻感较低。按理说,越长的电影越能俘获我的芳心,当年贝纳尔多·贝托鲁奇5个钟头的《一九零零》就霸占了我的年度最佳。 3,空虚(绝对意义)背后还是空虚(绝对的空虚),人类顽固的去追寻的一些东西,所谓自由浪漫的爱情、一生的愿望或理想、流芳百世的伟大头衔等等,在天地宇宙间都似梦幻泡影,转眼即逝。然而人类不对意义和永恒有所追寻,那又要该去追寻什么?这种存在的荒诞性文德斯经常用二元对立展现出来,比如他在《事物的状态》里用死亡来表达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对立和隔绝。而文德斯认为世上只有一个故事,而其他所有的故事都是在重复“二元对立”这个荒诞的故事
      • 【4】280min。确实是终极公路片,在时空的涌流中完成类型转换,从景观展示自然过渡到媒介反思乃至人类之诗,构建精深恢宏,唯一缺憾是在需要的时刻缺少“梦幻”。
      • ~In Stock~(环游世界型公路电影,装饰艺术及前卫服装博览,布鲁斯及衍生音乐大赏,导演灯光、配色及取景教学片,绿帽侠必备指导手册.Part1中废土场景-开篇公寓、里昂集市、巴黎站台,现代场景-柏林玻璃房、北京长安街、东京胶囊休息舱;Part2中日式和风配澳大利亚荒漠,西部小镇佐cult实验室的场景真的看湿了,加之导演"动感"不失凝练的技法,"干净"不失丝滑的剪辑,以及里斯本电车错行、手铐国标舞,避难所奇想乐队《Days》的即兴等等,太精彩了.本想着结尾以"rock&roll"拯救世界作结,但没想到竟探讨起科幻片中永恒的"梦"的主题了,那句"In the end, there were only images"让总是辍笔的我顿时恛惶无措,当然,若是实验影像部分再先锋一点就更完美了)
    • 豆瓣 7.4 IMDB 6.9 HD中字
      Ikarie XB 1
      1963
      科幻片
      捷克斯洛伐克

      宇宙终点之旅

      Ikarie XB 1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2011-11-13 http://www.56.com/w58/play_album-aid-4473187_vid-MzAyMDc4MzM.html 倩女惊魂记 哈哈哈 这名儿。。。。
      • 7.7;生命是一場在期待中對沒來得及告別的遺忘的恐懼,嚇尿了
      • 有了那个结尾叫科幻片 没有那个结尾叫艺术片
      • 康德式宇宙生殖,实践理性批判,比2001早那么一步。
      • [想看2015-12-27]也是东欧科幻古早神作之一,后半段转成一个太空惊悚片。同为莱姆原作改编,塔爷拍[飞向太空]肯定是参考了这部片([2001太空漫游[就不好说了),[飞向太空]里太空飞船的视觉设计、甚至主题和情节点上显然有不少相关之处。片子的问题就是群戏太分散注意力,情节上不如视觉上那么吸引人。另外半人马座阿尔法真是个好梗!!!
      • 片子本身没有太多好科幻电影应该承载的内涵 可是作为63年的电影 给了后来者许多想象力上的启发
      • 连看了数部电子乐还没有成为流行音乐以前的电子配乐为主的电影...这部剧情线本身比较稀薄而且赶脚被star trek tos当成某一集的引子抄过,看点是“无聊漫长太空旅行”中的心态、用黑白摄影和摩登布景制造出的相当惊喜的视效(缺憾是太静态了一看就是棚里,不过有两个失重场面拍得不错),片中两个意外事件之一遭遇人造飞行物拍得很恐怖但居然没去找解释就这么带过了,甚至跟后面情节无关?!其二一个让人产生疲倦症和心态奔溃的太空辐射则主要被用来秀摄影了,讲得不是很好没头没尾感过重..话说以前太空电影是不是都流行搞个吉祥物似的呆头呆脑机器人啊,这里的古旧款机器人Patrick也很萌
      • 7.5 影片对于第三幕的处理无疑是比较令人失望的
      • 虽然道具舞美都很糙,但是精髓抓得很好,1963年捷克斯洛伐克制造,2017年我朝未必能拍出这样水准的科幻片来。
      • 宇宙旅行小故事,基本上还是偏软的,对于人长期在太空生存的心理变化,对未知事物的态度描写的比较有意思,但故事节奏偏慢,略闷。片中的机器人是电影里最早的人工智能吗?
      • 线条、几何和空间,似乎看到了安东尼奥尼的语言。用一个未来的孤立空间表达在冷战笼罩下精疲力尽的焦虑惶恐,在未知尽头的阴影下,情感成为虚幻的讽刺。东欧人确实很有想象力,但故事的高度有限。
      • 概念的呈现和手法都没有比较创新的地方。
      • “我们到宇宙寻找生命,生命却发现了我们。”
      • 60年代的重返地球,并非硬科幻,从探索宇宙之旅的到探索自我的身份,对地球毁灭的恐惧萦绕其间,还挺好看。
      • 飞船要跨星系这种,感觉都要在上面生个孩子传递下希望。后面Villeneuve的《降临》跟这部,还有《2001:太空漫游》终归都同个意思:人类是没发育起来懵懂无知的低等生物,需要外星人的庇护的摇篮里的小婴儿。他们对费米悖论的解答是,人类还没够格被他们发现。
      • 比库布里克、塔可夫斯基还要早的SF鼻祖片,是一部前卫的捷克电影。对未来的想象,宇宙空间造型感,服装还有鬼魅音乐等,半个世纪过后依然耐看…反战意识,对核武器的批判…透露出冷战背景下政治立场…登场人物过多关系错综复杂,和鲜明诉求下的时代局限性,有点失望…3.5
      • 重新校对字幕,仍有缺漏。调度精巧,剪辑十分超现实做梦似的;叙事有点散,指向性不明的情节设置。教训:不能又想翻译字幕又想看电影,两边都不着边,还浪费一上午。
      • 1963年,庫布里克剛開始和克拉克合作《2001太空奧德賽》故事大綱,距影片上映還有5年;6年後,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萊姆的《索拉力斯星》付梓2年,但塔可夫斯基要到16年後,才帶人們《飛向太空》。 這一年,地球第一位女性宇航員-蘇聯的捷列什科娃進入太空;美國實現太空首航剛滿一年:中國科學院成立星際航行委員會,但航天重點項目仍是研究導彈。45年後,捷克加入歐州航天局。 1963年,伊卡利亞號載著男女各半的科學家丶即將降生的嬰兒丶中央主機和私人機器人,飛向半人馬座阿法星。 《宇宙終點之旅》
      • 跟卡爾齊曼的科幻片一個樣,劇情沒多大意思,也不過秀秀佈景和特效而已
      • 太空的景觀與路徑規劃之於太空人是唯一的憑藉時,與在電影的場域裡存活在螢幕上光影、在電影時間裡的觀眾,或許曾有那麼一瞬間的疊合。隨著事件克制的推移,是這麼快(之於留在地球上的人們/電影廳外的世界),又是這麼慢,終於爆發--對未來的恐懼,對由來處的質疑,在極端的環境之下,震盪著。
    • 豆瓣 5.4 IMDB 5.1 BD2
      Обитаемый остров
      2008
      动作片
      俄罗斯

      人烟之岛

      Обитаемый остров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一部说出来的电影
      • 俄罗斯人的大作。
      • 烂片 不解释
      • 一般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