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空气之魂,云之精灵 Spirits of the Air (1987)

    最近更新: 2025-07-02 HD
    • 主演:Michael / Lake / Melissa / Davis / Norman / Boyd / Rhys / Davis
    • 导演:亚历克斯·普罗亚斯 (Alex Proyas)
    • 编剧:$$$Alex+Proyas
    • 分类:科幻片
    • 地区:澳大利亚
    • 年份:1987
    • 更新:07.02
    • TAG:冒险,科幻
    • 片长/单集:93分钟
    • 豆瓣评分 7.9 (612票)
    • IMDB评分 6.4 (840票)
    • TMDB评分 6.00 (热度:1.54)
    • 简介:看片狂人(whereiskpkuang.com)为您奉上澳大利亚电影《空气之魂,云之精灵》的免费在线观看,《空气之魂,云之精灵》是由导演:亚历克斯·普罗亚斯执导,由Michael,Lake,Melissa,Davis,Norman,Boyd,Rhys,Davis等领衔主演,本片(剧)于1987上映,对白语言为英语,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影评信息及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非常棒的超现实科幻片,与<银色星球>很像,导演Alex Proyas后来还拍了那部著名的<Dark City>,这是他的处女作.以下地址有详细介绍和剧照:
        http://www.mitternachtskino.de/spiritsoftheair.htm  Like a dream, some things can only be experie......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解说视频包含大量剧透,谨慎观看

    野生放映厅vlog006亚历克斯·普罗亚斯【空气之魂,云之精灵】 Spirits of the Air, Gremlins of the Clouds

    作者:野生放映裴厅长

    超现实废土美学—“这部电影只有疯子能共鸣”—《空气之魂,云之精灵》

    作者:香菜麻麻香

    “荒诞 孤独 奇幻”超现实主义电影《争空气之魂,云之精灵》

    作者:湖蝻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Bluray/蓝光

      Spirits.of.the.Air.Gremlins.of.the.Clouds.1989.720p.BluRay.x264-x0r[2.59 GB] 详情
      Spirits.of.the.Air.Gremlins.of.the.Clouds.1989.720p.BluRay.x264-x0r[2.59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1080P

      Spirits.Of.The.Air.Gremlins.Of.The.Clouds.1987.1080p.BluRay.x265-RARBG[1.50GB ] 详情
      Spirits.Of.The.Air.Gremlins.Of.The.Clouds.1987.1080p.BluRay.x265-RARBG[1.50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Spirits of the Air Gremlins of the Clouds 1989 1080p BluRay H264 AAC-RARBG[1.84GB ] 详情
      Spirits of the Air Gremlins of the Clouds 1989 1080p BluRay H264 AAC-RARBG[1.84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Spirits of the Air Gremlins of the Clouds 1989 1080p BluRay x264-SPOOKS[7.65GB ] 详情
      Spirits of the Air Gremlins of the Clouds 1989 1080p BluRay x264-SPOOKS[7.65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spirits.of.the.air.gremlins.of.the.clouds.1989.1080p.mkv.torrent 详情
      spirits.of.the.air.gremlins.of.the.clouds.1989.1080p.mkv.torren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Spirits of the Air Gremlins of the Clouds 1989 720p BluRay H264 AAC-RARBG[1.17GB ] 详情
      Spirits of the Air Gremlins of the Clouds 1989 720p BluRay H264 AAC-RARBG[1.17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Spirits of the Air Gremlins of the Clouds 1989 720p BluRay x264-SPOOKS[4.37GB ] 详情
      Spirits of the Air Gremlins of the Clouds 1989 720p BluRay x264-SPOOKS[4.37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非常棒的超现实科幻片,与<银色星球>很像,导演Alex Proyas后来还拍了那部著名的<Dark City>,这是他的处女作.以下地址有详细介绍和剧照:   http://www.mitternachtskino.de/spiritsoftheair.htm  Like a dream, some things can only be experienced to understand   This film has some of the most beautiful imagery and haunting music ever. (Not to overstate it or anything) A three hander set in a post apocalyptic Oz outback (but one which is wildly mo...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7 IMDB 7.2 HD中字
      Na srebrnym globie
      1988
      科幻片
      波兰

      银色星球

      Na srebrnym globi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虽然包含了反乌托邦,反政府包含了政治隐喻,宗教问题还有对未来对过去的审视,但我很想问有谁真的看懂这个片子了?导演的构图,拍摄镜头的手法全部都很奇怪虽然可以归结为是毁掉了找不到胶片了。但,这样的拍摄手法用这样说教的方式不是明智的甚至说这片子也就是矫情和做作成分多太多了直接没看完
      • 从六月初看到七月底终于断断续续看完了。
      • 如果一生只能选择看一部电影那么就是它了。若谈对神经的投射,它比T.S艾略特细致好几个量级:例如人在唯一的先知死后如何假装和不得不有对神与根的信仰;例如神庙的女人如何想通过被将军占有接着被所有人占有,从而使他们具有之前的和她本人的两种思想(完全是自愿被奴役的人的手段);例如男人想问出动物-神那极乐世界和胜利的世界是如何的,却只看到那一美丽世界对自己的蔑视,然后痛不欲生,等等。这是大型诗剧、现代哲学/心理学史电影,从中可以了解和认识关于现代人或者说现代病人的一切,让眼睛可以穿透人之墙看到背后发生的(一个将堪称先知的朋友的临终遗言当作疯话的人对新的星球和后代多么无能,一个将军在一场对话中可能会昏厥倒地,一个妓女谈着胜利之神可能被掌掴),其思想和病理学的清新纹路,还有希望。陪我度过了最美妙的一段时光
      • 遇难宇航员,信仰者失智繁衍,虚无者成了后人的永恒见证,“人类”是为神,“地球”是为天堂;被狗男女驱逐者,带着再世“人类”之名,领导异星后代跨海“东征”兽人异教,却只能在对方身上看到自身的映射……连当年被迫中断拍摄的政治背景也随十年沧桑直接融入影像,模糊了现实的界线。神作
      • 让我先想起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和伊凡雷帝 冰冷野蛮肃杀的斯拉夫式疯狂,怪异纹身化妆超强悍 半兽人打扮的雷震子 探讨形而上的哲理科幻片 就是话太多
      • 所以中欧共产主义长久不了就因为这一类人的存在哈哈哈
      • 惊心动魄
      • 这电影拍的太疯了。。。我坚持了一个小时,又坚持了一个小时,还是没坚持住。。。
      • 八十年代欧洲先锋科幻片,表现方式比较戏剧,内容晦涩阴暗,角色的精神状态复杂且极端,影片气质神似癫狂版塔可夫斯基,不得不承认祖拉斯基的调度充满才华。
      • 我不应该大清早看这片的,要多久才能从其中走出来。。
      • 9.7
      • “不是,你一定要用喊的么?” “你吼辣么大声干嘛?”
      • 祖拉斯基真的是后现代戏剧的代言人。一切元素,符号被悬置,甚至对立都可以贯通融合。过去-未来,寂灭-生存,神-魔,均结成一个辩证的整体,成为影像内部的自省,而主观镜头和间离镜头将又其延伸至现实,嫁接出另一种超验仪式。我们的观看,甚至肉身都成为这精巧装置的一环——用知觉抵达一场合谋的饕餮。
      • 科幻电影top3,2001,潜行者。手持摄影,广角特写。
      • 有偶像赞同,就放心打一星了
      • 名过其实,不怎么好看
      • 如果这是诗性的,也是做作的诗
      • 1978年拍成,时尚感很到位。从小说到电影也是家族产业了(导演他爹也是诗人,跟米沃什有过beef) 这是真正的太空史诗(很多人仅把「史诗」当形容词用),把握到了科幻电影的精髓(天地初开般的素朴气息),即:重新思考一切。成功登陆的宇航人后代化为原始人,第一场部落冲突就跟第四次世界大战似的:木棍互殴。 祖拉斯基的才华倾向于流衍,更适合当作电视剧看。160分钟一点也不嫌长,很有趣味——无趣就不叫艺术嘛! 配乐神出鬼没的,在荒野上哭号进配乐,瞬间链接丁督护歌…… 台词一贯地密集文学性,“而演员应该是战胜丑陋的胜者,世界上最美的存在” 缺的部分用解说+游荡当代的片段替代,也很有意境:重新审视生活 科幻片取景其实不难:没人类建筑的地方就像外星。 “这儿一切和地球一样,一样混乱,一样缺少真相”
      • 奇幻电影不应打科幻标签
      • 映着漂亮的骄傲
    • 豆瓣 8.1 IMDB 6.8 HD中字
      Bis ans Ende der Welt
      1991
      剧情片
      法国

      直到世界尽头

      Bis ans Ende der Wel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每个导演一生都在拍一部电影, 文德斯的每部电影都是一段奇妙忧伤,没有终点的旅程
      • “世界”这个带着终极色彩的词包含了空间与时间两层意义,而文德斯这部所谓终极的公路片最后却因为体量过大而成了一盘空洞浅薄的大杂烩,最终原因在于他把旅行这个时空性地动作人为地分割为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入手。影片前半段跨越大半个地球的追逐里令人惊讶地缺少了时间影像,女主角的追逐好像移形换影,只能看到一堆瑰丽的山河画面,却没有其中的精神。后半段他走入时间的探讨里,旅行与历史都走到了尽头,于是他继续起克里斯马克的思考来,讨论起记忆和梦的话题。文德斯关于文字与画面的思考再度出现,似乎在说,画面只能反映当下或者记载过去,未来还是要靠文字书写,因此作家的叙事经常先于画面一步。这里是这部冗长的作品里最有趣的地方,只可惜没能展开。
      • 可能是我哪里有问题,为啥我觉得情节乱七八糟,人物动机莫名其妙,啥科幻啊,不仅毫无科幻精神还可以说是反科幻或者反技术的,费了好大劲这都讲了些啥…… 画面和音乐是很好,但是也不能这样硬拼凑吧?其实一直喜欢文德斯的,看到那么高评分对这部也很期待,然而简直一团乱麻,女主全程都不像一个真人,美人露肉笑到后面多到审美疲劳,要不是确实有一些诗意的片段,三星都不想给……
      • 9.4/10 唐诺说过,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那种看一遍就足够的小说,因为它不过是写尽了一切小说的可能性。罗兰巴特在《作者之死》中说普鲁斯特不是将生活写进小说,而是把生活成为小说。所以在我看来,长达五个小时的本片也是如此,文德斯对于创作和书写做了一份史诗级答卷。世纪末的末世不过是幌子,世界尽头处在灵魂中央。对于影像和“看”的畏惧,对于书写的崇拜。克莱尔用特殊的相机看着的亲戚,身穿黄衣头戴蓝丝带,正如几百年前维米尔通过暗箱看着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走出东京的小巷是否致敬小津?飞机和荒漠,是辉煌的西部好莱坞。最后纷争的影像何尝不是太空漫游2001。绘画,数字成像,从实体视觉到梦境视觉,这是对未来视觉艺术和艺术史的指南和赞歌,这是一切影像和一切表达的调和,是艺术家最自觉的梦。不是科幻,而是博尔赫斯般的作者论。
      • 1.文德斯集大成之作,可与[柏林苍穹下][咫尺天涯][德州巴黎][美国朋友]相提并论。2.长达4.5小时的末世科幻公路片,恍若一场无尽的旅程,从尼斯到柏林,从莫斯科到北京(陈凯歌协助拍摄),从东京到旧金山,及至澳洲空丽荒野中的原始部落(原始vs未来科技),犯罪公路片也成了诡异迷离的梦境启示录。3.色彩运用帧帧迷人,原声配乐曲曲动人。4.摄影、图像与梦境作为母题:可视电话+粗粝失真的DV+迷幻暧昧的梦境图景,对沉沦、迷失于黑夜之梦与图像序列的警世恒言——“太初有道(言),末世唯有图像”。5.以山姆·尼尔旁白贯穿首尾,还有他永远在打字或弹钢琴的身影,以文字/文本与音乐来对抗图片/影像。6.文德斯的电影中,大都市与大自然的二元对立头一回如此昭彰可见,而他最爱的“地平线上的曙光/晚霞”图景亦不断复现。7.“科学里总有明天。”(9.5/10)
      • 这些时长惊人的大师作品,通常都没有故事性或逻辑性,导演也只想借影中角色来传达个人碎片化的感悟,所以它们都很闷很荒诞。但是这部用千禧风貌开启了一趟环球之旅,缤纷眩目的影像视听拯救了剧情的无厘头,几乎每幅画面都可以当壁纸,女主的每套造型也能引领时尚潮流。其实电影的地点跨度和男主的身世设定是很典型的特工片套路,可导演非要以抒情化的艺术角度呈现这个故事,甚至后期在进行科幻实验的同时还要展现大家一笑泯恩仇在澳大利亚原始腹地的纯真生活,不同元素的碰撞就产生了割裂感。与其说最后收尾仓促,实际上导演一直在随心所欲的变化,每一段情节的转变都无理性可言。不过最奇妙的是,结局竟能让一切拨乱反正,小到女主大到世界都重回正轨。尤其是女主终于不再追逐男人的步伐奉献自我了,实在可喜可贺。
      • 五个小时如体验了整个人类历史一般。文德斯在70年代就有了构思雏形,当时千禧年似乎还很远。等到拍摄完成却已进入90年代,一切都变得太快——所以里面的电脑、网络的设定,看起来才会有点怪。但电影给这五个小时以外的想象太多了,从都市犯罪片,到沙漠人文片,它包罗万象,原创性独一无二
      • 试图捕捉梦境的 不是奇才就是惶惶不可终日者; 3部 前后看了好几年
      • 不敢妄言这是公路片的终极形态,但至少可以肯定这是一部集合了所有可能要素的完整公路片。文德斯自始至终都是孤独的,独自越过千山万水只为捕捉瞬时的美丽;而文德斯终归又是浪漫的,所以他才赋予了人物如此强烈的毁灭性倾向,温柔地试探着义无反顾的边界。文德斯正是借助这样具有缺陷的人物的存在本身来表明当代乃至未来人类感情无法持久以及个体终将回归孤独的事实。初生有道,而末世只有影像,在这个意义上整部电影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微观缩影,文字与影像作为贯穿其中的两种信息传播媒介时刻处在相互博弈的状态,而这场承载着时间厚度的战斗注定没有赢家,文德斯能够做到的唯有给予我们一窥时间隧道的幻境,最终又只能狠心将其戳破,因为他深知时间的不可逆性,靠得太近便会深陷记忆的泥沼成为现实中隔绝人世的黑洞,而艺术家的使命必然面向未来。
      • 280分钟,Wenders的末日浮世绘。 一路从西方到东方,从现代到原始,从城市到荒野,他们于轻歌曼舞中穿越世界,跨越风情万种的影像,伴随着打字声走向完结的小说,还有一首接一首迷幻的音乐,哀伤和激情在迷离的追寻中弥漫。全部感官掠过绝美的世界,直到尽头,只为爱情的幻觉。 失明的人可以重见光明,却只是丑陋的影像,失却的梦可以召回,却让人迷失其间。在被梦境捕获之后,Clair和Sam都凝滞在了自我的幻境中。关于自我的幻觉消除了关于爱情的幻觉,而对自我故事的叙说也消除了关于自我的幻觉,于是虚构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迎来截然不同的结局。 Present will look after itself, but it's our duty to realize the future without imagination. 历尽千帆,寻回自我。
      • 1999年,世纪末,印度核卫星失控,没人知道它会坠落在何处,它在地球的臭氧层上滑翔,地上的人被恐惧笼罩。有人说,这个世界到了尽头。人们开始四散逃离,只有她不在乎,随意行驶,像是在寻找什么。而寻找,则是文德斯电影里的主要命题。随后,某种可触达的科技感开始渗入镜头。偏僻,边缘,撞毁,损坏,废弃,遗失,无法联系...这些关键词屡屡被写下。但是在中段之后,重复性过高的问题开始出现,只是取景地不停改变,人心却没有什么进展,使人无法不问这样的问题:尽头究竟在哪儿?作为观众,我只发现世界之圆是没有边界的。直至电影后段开始,我才明白,原来我的尽头就是这个世界的尽头。我的尽头情结原来是死亡情结。意识到这点之后,我突然松了一口气,原来世界一直在我手中啊。
      • 一部电影,三部普通电影的体量。没有字幕,但不影响观影。这本就是一部不需要太多语言,甚至是跨越语言藩篱的末世预言。一段因缘际会在未知的灾难下横跨经纬,人类文明暂时回归太虚,人类羁绊仍依然牵连。一直喜欢“直到世界尽头”这个title,因为世界是圆圈,但生命有终点。线段,圆圈,妙不可言
      • 280分钟的导演剪辑版,目前看过的最长的电影。Wenders的终极公路之旅,足迹遍布全世界。虚拟的科幻末世设置下的梦境探索迷幻又忧伤,对现代文明的反思渗出灰暗与绝望,但Wenders始终是温暖的,他让飞蛾扑火的热烈成长为勇敢的自爱,也让结局如此迷人。
      • 4.5;五小时体量够磅礴,如人类简史缩影——空间维度,历经世界各地,直至升上太空;时间维度,以源自土地的原生文明抵挡工业化/核武器的侵蚀,以牺牲现实存在的鲜活达成科技发展;文化维度,从以语言记录历史到沉溺于记忆/梦境影像化,直至最终仍为文字书写而拯救。探索伦理禁区的危险,创造自毁怪物,核武与脑波影像生成是其内外呈现手段。延续承接一贯主题与表现手法,多种影像介质调和,日本段如《寻找小津》,澳洲段如《德州巴黎》,摄影美得惊心动魄,尤其后半部分的梦境具象生成,迷幻得晕眩,契如遁入自恋虚无的深渊;配乐品味一如既往的好。以世纪末为前提谱写的末日焦虑之歌,以作家旁白为切入视角并贯穿始终,因而拥有“虚构”文本的意味,具有被上帝书写的隐喻。前后略割裂,更偏爱后半迷失在灵魂迷宫段落,甚至隐有赫尔佐格之感。
      • 表现中国的部分用了强烈的摇晃镜头 痛心
      • 导演剪辑版三部曲,将近五个小时,没有中文字幕,还好对白比较慢比较少,靠着英文字幕啃了下来。故事背景为设想中的千禧年世界末日,第一部非常迷人,一个女人追寻一个男人直到世界尽头;第二部第三部稍显凌乱,主要是科幻上的内容维姆·文德斯把握不好。但整体而言真的野心非常大,摄影、音乐极好。
      • 7.8分。我发现,所谓艺术片和类型片的分野,就是类型片更多诉诸观众的情绪情感和表层意识,艺术片更多诉诸观众的深层意识、意志并挑战习见的叙事常规。类型片看多了,人会无聊,蝇营狗苟,艺术片看多了,人会神神叨叨,自寻烦恼。所以两种电影都需要,都有存在的必要。类型片因其可以大量仿制和复制,所以数量贼多,艺术片物以稀为贵,所以很少,拿一种去否定另外一种,都是别有用心或阅世不深。
      • 8.8 1,4.5个钟头,恢宏的叙事,美丽的风景,任性的激情,深奥的哲学,但还是觉得少了些什么,我不知道是什么,就感觉有些美中不足。 2,作为科幻电影放现在看,科幻感较低。按理说,越长的电影越能俘获我的芳心,当年贝纳尔多·贝托鲁奇5个钟头的《一九零零》就霸占了我的年度最佳。 3,空虚(绝对意义)背后还是空虚(绝对的空虚),人类顽固的去追寻的一些东西,所谓自由浪漫的爱情、一生的愿望或理想、流芳百世的伟大头衔等等,在天地宇宙间都似梦幻泡影,转眼即逝。然而人类不对意义和永恒有所追寻,那又要该去追寻什么?这种存在的荒诞性文德斯经常用二元对立展现出来,比如他在《事物的状态》里用死亡来表达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对立和隔绝。而文德斯认为世上只有一个故事,而其他所有的故事都是在重复“二元对立”这个荒诞的故事
      • 【4】280min。确实是终极公路片,在时空的涌流中完成类型转换,从景观展示自然过渡到媒介反思乃至人类之诗,构建精深恢宏,唯一缺憾是在需要的时刻缺少“梦幻”。
      • ~In Stock~(环游世界型公路电影,装饰艺术及前卫服装博览,布鲁斯及衍生音乐大赏,导演灯光、配色及取景教学片,绿帽侠必备指导手册.Part1中废土场景-开篇公寓、里昂集市、巴黎站台,现代场景-柏林玻璃房、北京长安街、东京胶囊休息舱;Part2中日式和风配澳大利亚荒漠,西部小镇佐cult实验室的场景真的看湿了,加之导演"动感"不失凝练的技法,"干净"不失丝滑的剪辑,以及里斯本电车错行、手铐国标舞,避难所奇想乐队《Days》的即兴等等,太精彩了.本想着结尾以"rock&roll"拯救世界作结,但没想到竟探讨起科幻片中永恒的"梦"的主题了,那句"In the end, there were only images"让总是辍笔的我顿时恛惶无措,当然,若是实验影像部分再先锋一点就更完美了)
    • 豆瓣 7.4 IMDB 6.9 HD中字
      Ikarie XB 1
      1963
      科幻片
      捷克斯洛伐克

      宇宙终点之旅

      Ikarie XB 1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2011-11-13 http://www.56.com/w58/play_album-aid-4473187_vid-MzAyMDc4MzM.html 倩女惊魂记 哈哈哈 这名儿。。。。
      • 7.7;生命是一場在期待中對沒來得及告別的遺忘的恐懼,嚇尿了
      • 有了那个结尾叫科幻片 没有那个结尾叫艺术片
      • 康德式宇宙生殖,实践理性批判,比2001早那么一步。
      • [想看2015-12-27]也是东欧科幻古早神作之一,后半段转成一个太空惊悚片。同为莱姆原作改编,塔爷拍[飞向太空]肯定是参考了这部片([2001太空漫游[就不好说了),[飞向太空]里太空飞船的视觉设计、甚至主题和情节点上显然有不少相关之处。片子的问题就是群戏太分散注意力,情节上不如视觉上那么吸引人。另外半人马座阿尔法真是个好梗!!!
      • 片子本身没有太多好科幻电影应该承载的内涵 可是作为63年的电影 给了后来者许多想象力上的启发
      • 连看了数部电子乐还没有成为流行音乐以前的电子配乐为主的电影...这部剧情线本身比较稀薄而且赶脚被star trek tos当成某一集的引子抄过,看点是“无聊漫长太空旅行”中的心态、用黑白摄影和摩登布景制造出的相当惊喜的视效(缺憾是太静态了一看就是棚里,不过有两个失重场面拍得不错),片中两个意外事件之一遭遇人造飞行物拍得很恐怖但居然没去找解释就这么带过了,甚至跟后面情节无关?!其二一个让人产生疲倦症和心态奔溃的太空辐射则主要被用来秀摄影了,讲得不是很好没头没尾感过重..话说以前太空电影是不是都流行搞个吉祥物似的呆头呆脑机器人啊,这里的古旧款机器人Patrick也很萌
      • 7.5 影片对于第三幕的处理无疑是比较令人失望的
      • 虽然道具舞美都很糙,但是精髓抓得很好,1963年捷克斯洛伐克制造,2017年我朝未必能拍出这样水准的科幻片来。
      • 宇宙旅行小故事,基本上还是偏软的,对于人长期在太空生存的心理变化,对未知事物的态度描写的比较有意思,但故事节奏偏慢,略闷。片中的机器人是电影里最早的人工智能吗?
      • 线条、几何和空间,似乎看到了安东尼奥尼的语言。用一个未来的孤立空间表达在冷战笼罩下精疲力尽的焦虑惶恐,在未知尽头的阴影下,情感成为虚幻的讽刺。东欧人确实很有想象力,但故事的高度有限。
      • 概念的呈现和手法都没有比较创新的地方。
      • “我们到宇宙寻找生命,生命却发现了我们。”
      • 60年代的重返地球,并非硬科幻,从探索宇宙之旅的到探索自我的身份,对地球毁灭的恐惧萦绕其间,还挺好看。
      • 飞船要跨星系这种,感觉都要在上面生个孩子传递下希望。后面Villeneuve的《降临》跟这部,还有《2001:太空漫游》终归都同个意思:人类是没发育起来懵懂无知的低等生物,需要外星人的庇护的摇篮里的小婴儿。他们对费米悖论的解答是,人类还没够格被他们发现。
      • 比库布里克、塔可夫斯基还要早的SF鼻祖片,是一部前卫的捷克电影。对未来的想象,宇宙空间造型感,服装还有鬼魅音乐等,半个世纪过后依然耐看…反战意识,对核武器的批判…透露出冷战背景下政治立场…登场人物过多关系错综复杂,和鲜明诉求下的时代局限性,有点失望…3.5
      • 重新校对字幕,仍有缺漏。调度精巧,剪辑十分超现实做梦似的;叙事有点散,指向性不明的情节设置。教训:不能又想翻译字幕又想看电影,两边都不着边,还浪费一上午。
      • 1963年,庫布里克剛開始和克拉克合作《2001太空奧德賽》故事大綱,距影片上映還有5年;6年後,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萊姆的《索拉力斯星》付梓2年,但塔可夫斯基要到16年後,才帶人們《飛向太空》。 這一年,地球第一位女性宇航員-蘇聯的捷列什科娃進入太空;美國實現太空首航剛滿一年:中國科學院成立星際航行委員會,但航天重點項目仍是研究導彈。45年後,捷克加入歐州航天局。 1963年,伊卡利亞號載著男女各半的科學家丶即將降生的嬰兒丶中央主機和私人機器人,飛向半人馬座阿法星。 《宇宙終點之旅》
      • 跟卡爾齊曼的科幻片一個樣,劇情沒多大意思,也不過秀秀佈景和特效而已
      • 太空的景觀與路徑規劃之於太空人是唯一的憑藉時,與在電影的場域裡存活在螢幕上光影、在電影時間裡的觀眾,或許曾有那麼一瞬間的疊合。隨著事件克制的推移,是這麼快(之於留在地球上的人們/電影廳外的世界),又是這麼慢,終於爆發--對未來的恐懼,對由來處的質疑,在極端的環境之下,震盪著。
    • 豆瓣 7.4 IMDB 6.3 HD中字
      Прямохождение
      2005
      剧情片
      俄罗斯

      直立行走

      Прямохождение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二战时期,苏联那些鲜为人知的反人性,反科学实验。。
      • 7。猩猩本来就是直立行走的嘛
      • 荒诞 & astonishing ending
      • 3.5
      • ~In Stock~
      • 画家领着家人回到乡下老房子渡假,却发现自己父亲的研究项目,本要继承父亲的遗志,但道德观最终让他疯癫了。杂交这东西指定有玩的。想来猎奇的不介意看,杂交生物镜头不是很多,也无特写。
      • 太压抑
      • 苏联禁止听摇滚。 苏联人民偷偷把摇滚刻在医院废弃X光片上,做成“骨碟”听,中间的圆洞是用烟头烫出来的。 这是苏联五六十年代创造的一种传播禁歌的方式。 ——这种电影就是苏联人刻在废弃X光片上的骨碟
      • 不是用巫术魔力造的golem 是邪恶的科技掠夺生物的优良基因 被驯化的死灵写实主义Pryamokhozhdenie比银色头颅好看
      • 阿布哈兹人猿实验
      • 想看找我
      • 看过留爪印~
      • 英文版的字幕,着实让人看的有点DT,还好学的是生物。人类真TMD是这世上最变态的生物。
      • 苏俄系的科幻就是这么慢慢慢,简直是要叫观众在睡眠中思考终极问题。。。
      • 人类的好奇心
      • 谁知道老毛子都做过了些什么实验!。。
      • 属于那种越科幻越落后的科幻电影,摄影则是特别重视构图的那一类
      • 影片以全盘黑白的基调,将历史事实、人类伦理、个体焦虑逐一曝光
      • 翻译字幕再看一遍。 绝对是返璞归真……虚构中映射中苏联时代那些鲜为人知的实验。
      • 看不懂
    • HD中字
      Golem
      1980
      科幻片
      波兰

      假人 (1980)

      Golem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在这个未来科幻电影的基础上,在魔像的传说,疯狂的科学家们发明的技术,让他们在半人半机器人的地球人口总量控制。麻烦随之而来的生物当人们开始从独立的意志。他必须销毁,以免影响他的休息。他们追求欣,但不知何故,他仍然没有邪恶的医生。 〜桑德拉布伦南,所有电影指南
      • 那女的是《审问》里的Krystyna Janda的把吧?
      • 绝对是好片子,可惜不是我的菜....不写意不流畅,节奏就像浑浊的河水,蠕动一般,不过倒也算是本片的特色吧....阴郁的色调,处处破败和绝望都表现得不错,可是这片子让人看过怎么能舒服呢,太阴暗了,不健康啊...适合末日情怀的人看吧.....某些桥段想起了索科洛夫.....
      • 看过留爪印~
      • 隐含的政治性,credit中激扬四射的画外音,以及苏俄时期的官僚主义阴影,私货性质的台词。Golem故事的东欧版本,后末日的敌意性日常时间空间,人造人的焦虑以及作为“haunting”的实验纪录将影片置于偶然的失衡,敌意与冲突成为了一种潜在,救赎与liberation成为了虚假的应允,如同电视上的合成影像。作为人造人的普纳特则是一种塔可夫斯基式的,对于敌意与官僚机器的承受者,塔罗牌之中的“倒吊人”。
      • 敢情这导演拍电影都是政治科幻,明目张胆的
      • 政治科幻
      • 无字幕,看不懂,找到字幕再看一次😂...
      • ~In Stock~
      • 力度不足。
      • 这导演拍电影都是政治科幻
      • 想看找我
      • 感谢帮我找字幕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