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寻梦旅伴 The Chaperone (2019)

    最近更新: 2025-07-02 HD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The.Chaperone.2018.1080p.AMZN.WEBRip.DDP5.1.x264-TEPES[6.28GB] 详情
      The.Chaperone.2018.1080p.AMZN.WEBRip.DDP5.1.x264-TEPES[6.28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The.Chaperone.2018.1080p.WEBRip.x264-RARBG[2.06GB] 详情
      The.Chaperone.2018.1080p.WEBRip.x264-RARBG[2.06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The.Chaperone.2019.1080p.WEB-DL.X264.AC3-EVO[TGx][3.06GB] 详情
      The.Chaperone.2019.1080p.WEB-DL.X264.AC3-EVO[TGx][3.06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The.Chaperone.2019.720p.WEBRip.800MB.x264-GalaxyRG[TGx][797.7MB] 详情
      The.Chaperone.2019.720p.WEBRip.800MB.x264-GalaxyRG[TGx][797.7M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The.Chaperone.2018.720p.AMZN.WEBRip.DDP5.1.x264-TEPES[2.91GB] 详情
      The.Chaperone.2018.720p.AMZN.WEBRip.DDP5.1.x264-TEPES[2.91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唐顿庄园》编剧朱利安·费罗斯、演员伊丽莎白·麦戈文以及导演迈克尔·恩格勒确认合作新片[监护人](The Chaperone,暂译)。故事讲述上世纪20年代的纽约,一个女人(伊丽莎白·麦戈文饰)培养15岁学跳舞的女孩(茱莉亚·古丹妮·泰勒斯饰)成为明星。该片将在戛纳电影节上寻找国际买家。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6.4 IMDB 6.3 正片
      Mary Queen of Scots
      2018
      剧情片
      英国

      玛丽女王

      Mary Queen of Scot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预告太有误导性了,哪里有姐妹撕逼,明明是两个性格迥然的女性君主在男权主导的世界里,用各自的方式寻求生机。其中不乏政治上的阴谋和猜忌,嫉妒,欣赏,Elizabeth 与时局和解,Mary 殉道以坚守自我,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满满的女性主义。当然缺陷也是致命的:古装剧,boring;戏剧质感古装剧,double boring. 更不用提故事不够吸引人,在大部分观众眼里已经是原罪。
      • 看的时候全程懵逼。她怎么回去就夺她哥实权了?怎么就威胁英格兰王位了?为什么要杀她?史实都讲不清楚。
      • 服饰好难看。把玛丽塑造成反叛、野心仅是逞能的弓箭,而伊丽莎白是妥协中摇摇欲坠的盾。倒希望之后能拍部Margot的伊丽莎白,若不是影片质量,她的女配本该好好公关下。生硬的剪辑全然打散了两位女王的对峙,不必要的枝节很多,呈现的格局太小。拉扯出两位女人身后男性的奸诈,但错过多场戏来剥去玛丽的野心看她不堪的儿戏。伊丽莎白的“孱弱”写得更好,在男人簇拥下步向强悍,还是承受同样的不安
      • 完全靠Saoirse Ronan和Margot Robbie撐起來的電影。兩個人真的不愧是新一代演技派的傑出代表。但是電影本身節奏把握不好,缺乏張力。不果想要表達的意思還是傳遞出來了。當年歐洲的monarch並沒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很多情況下仍然被貴族管制而身不由己。尤其女性monarch身邊的桎梏更多。那個時代的宮廷政治鬥爭歷史真的很有意思。
      • 这个6.1的分数什么鬼啊扶额?首先16世纪英国社会及宫廷就有大量黑人了!说剧情看不懂?是刷着手机看的吗?说质感不如《权游》?恰相反质感不逊于《权游》,服化、美术、场景、摄影从构图到用光,都是一流的古典学院派油画质感…视觉上足够精良了。剧作来讲,找到了一个不俗的角度,把两位女王之间那些微妙的心理角力刻画到了纤毫。看权力顶峰的两个女人,如何因权力而荣耀,也因权力而孤立,它甚至是男权社会中两种女性生存方式间的切磋与较量。况且玛丽女王这个角色一点不扁平啊,你会看到人物的聪慧、慈爱、通达、勇敢、顽皮、爱娇、心计,甚至愚蠢到刚直的一面如何把她导向死亡。好多台词写得都很棒,毕竟导演是戏剧出身。In my end is my beginning,行刑前的这句遗言,可谓掷地有声了。Max Richter 的原声太赞了,不给个奥斯卡提名我就坐地上不走。
      • 很少有电影电视以Mary为主角,知道历史的结局,听着两个女王的对话也是讽刺,让人难过的泪流。感觉Mary 好稚嫩,好善良,在全是男人的世界挣扎求生,最后投入伊丽莎白的怀抱没想到也是死路一条
      • 预告剪成女女撕逼剧完全是误导!实际想拍女人如何在男权中求生存顺探讨生育权的现代励志剧,可惜Mary忽而御姐忽而智捉,而原本成天做女红长天花的Elizabeth结尾却摇身一变霸气四射,看得摸不着头脑,有点刻意影射当下了。不过喜爱英国皇室历史的话,还是看得很投入的,Stuart、Tutor、六个老婆的Henry、Bloody Mary、清教徒天主教的冲突啥的都很有意思。而岛国皇室一早就有女皇,也是非常酷了。
      • 太可怕了,之前看预告片还以为是电视电影的质量,结果质感还不如「权力的游戏」。除了服化道还算差强人意,叙事剪辑各种混乱,罗南的表现相比Lady Bird和Brooklyn来说也没有任何亮眼之处。Richter的配乐引用了Zadok the Priest这个国王加冕音乐的思路很有意思,但执行起来也不算好
      • 近四星。打分低原因应该是舞台剧女导演改编的电影,是出于对电影优势运用不足吧,不玩运镜变化,剪辑闪回,多层次并进叙事等等,故事就讲的过于平淡松散。最后伊丽莎白总结玛丽的失败:“你的天赋,导致了你的失败。”这句就可从童年起拍个长剧。于平常人说节制自律审慎是体面,于这个男权觊觎的王座,节制自律审慎关乎性命。玛丽女王自小的境遇养成,让自己始终不明白自己看不起的是什么。而安妮博林的女儿伊丽莎白太懂得。
      • 7分。罗比是个好演员,不惧“天花”的丑容,化妆师细节做得不错,睫毛很金色。罗南真的美。展示了一个温柔善良充满智慧的女王形象。
      • 可惜罗南和老邓相恋的电影质量有限。老邓真是人见人爱,男女通吃。
      • 影像连贯性不足,现代映射有趣但些许露骨;Jack好美,Margot太棒,罗南的表演令人上头
      • 导演非常执迷于女人的血。玛丽产子两腿摊开流血,接的镜头是伊丽莎白用同样的坐姿坐在一堆红玫瑰上。以及,玛格特罗比摘下假发那一刻,一下子从红皇后变成了vivienne westwood,以后拍传记片,选角可以考虑她了。
      • 剧本不怎么样,太多似曾相识的旧桥段。Mary说话带苏格兰口音这一点在Elizabeth Golden Age就被人说,怎么现在还这样。只能理解为专拍给美国人看,担心如果Mary说话带法国口音美国观众不买账。
      • 和宠儿两场连看得出的结论:好演员确实是能拯救平庸无聊剧作的,罗南的吸引力可以让我忽略掉电影很多缺点,撇开没头没尾的历史呈现和过分注重多样性的选角,我反而觉得这其实是在借女王历史和脱欧背景拍女性叙述史,讲得是女性被压垮和边缘化的命运,哪怕是女王也不例外。所以她们相遇时的场景会让我觉得分外动人,一个被操控却自以为可以挣脱的女性遇上一个甘于被操控深知无法逃脱的女性,两种丰富纯粹的female subjectivity的碰撞,那一刻就够了。
      • 算是比较平实的历史戏,中间詹姆斯六世降生时,伴随着平均律,两个女王的平行剪辑很有神圣光环。亮点在于没有昭彰什么大女主和女权了,有点意味就马上淹没在历史的宿命感里。宿命感好像是欧洲历史少有的东西,更多是展现蛮荒和莫测。罗南妹妹真的越来越好看了。玛格罗比也真是演什么是什么。现在觉得什么宫廷皇室沾边的影视不论中外都是又土又corny, 最近的一部The Favourite 其实也是为了艾玛斯通去看的。
      • 最后,伊丽莎白一世变成了红桃皇后。#也太无聊了吧!
      • YYZ->CPH 罗南表演过度还是演不出女王霸气
      • 服化道真的有看点 JACK也有看点 有几个关键帧很有戈雅和伦勃朗的味道 ... 只是感觉过于美化两个历史人物
      • 因为看过二位女王当年的通信,所以觉得这片没有特别难消化。也是因为他们还挺忠于信件内容写的剧本,所以伊丽莎白前所未见的emotional和weak,但可以接受,Mary聪明莽撞但很有魅力,这个部分完成的很好。总之比我预期的好,就是首饰太廉价太塑料,像从温州批发的一样。
    • 豆瓣 6.6 IMDB 6.3 z-HD高清
      Radioactive
      2019
      剧情片
      英国

      放射性物质

      Radioactiv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淳华真的很稳,上乘的角色驾驭能力稳住了人物的整个脉络,但导演为了适应时下话题,讨论女性主义和科研的伦理等议题,进行了未来闪现和一些意识流的场景表达,展现得太花哨了一些,和主线剧情也不太融合,很难让人有深层共感,让全片作为人物传记包袱很重,有点可惜
      • 居里夫人和丈夫一起探索科学前沿的故事,他们的爱情也是一个重点。皮埃尔·居里死后对居里夫人的打击还是挺大的,她经历了一段彷徨无助的时光。一战期间,她和女儿一起用X光机在前线帮助了很多受伤的士兵。问题在于,居里夫人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事怎么也应该提一下吧,毕竟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世界第一人。另外,导演可能对化学也不太了解,居里夫妇俩做试验得到放射性元素的过程本应是这部电影里最精彩的部分,但导演加快了这部分的进度配合着一首BGM就过掉了……第三,电影穿插着很多段其他时空关于放射性元素的故事,广岛原子弹,癌症的放射性疗法等等,导演应该是想表达放射性物质本身没有对错,主要还是看怎么利用这个意思,但笔墨过多,让我产生了主角不是居里夫人的感觉。最后居里夫人当年提纯获得的氯化镭只有微量,不是电影里这样的一小瓶。
      • 再一次,好角色和好演员碰上了庸剧本。
      • 传记片向来难出彩,尤其还是传统配方:把居里夫人的科学世界和日常生活打散开,再组合穿插,过去现在未来,交互剪辑。伟大头脑带来的荣光与痛苦做引,站在丈夫身后的失落,家庭的琐碎,面对人性的执着善良都在,看起来拍得很努力,但还是没有主线,走马灯式的回望免不了变流水账,保险又无趣,很难让人有更深的震颤(超现实表达尤其无语)。好在裴淳华的表演很加分,姐是真厉害,年轻时热情聪明,年老回忆时沉重,演起来却轻盈,剧本拖后腿太可惜。
      • 就这?最大的篇幅给了和朗之万的婚外情,还穿插了跑题的广岛核弹和美国治癌。导演倒也是很想讲女权,但是诺贝尔颁奖礼上女性带头起立鼓掌也太做作了(如果不是事实的话)。可惜了这些女演员,每一个我都挺喜欢的。居里夫人本人绝对tough fighter。
      • 2.5 | 导演想要表达得太多,以至剧情混乱,画面生硬得不和谐。人物传记类电影还是欣赏只单纯描述这个人一段时期、一件重要的事情。
      • 伊朗女导演拍摄的科学家居里夫妇的传记片,女演员很精彩地再现了伟大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性格和情感。但编导将科学发明之后,一个世纪来放射性物质带来的各种灾难过多地穿插在主叙事之中,图解科学发明的正负使用,占用了过多篇幅,消弱了对主人公传记刻画的丰满度。摄影、美术还原时代气质出色。
      • 头重脚轻,独自研究-相知-相爱-合作的前半段更加紧凑而有凝固力,后面又是走马观花的讲完居里夫人一生,始终觉得淳华值得更多更好的角色,在这个角色上也值得更好的剧本。广岛核爆-切尔诺贝利的视点切入有对科学更加纵深的讨论,但作为传记片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观感的抽离。
      • TIFF P&I 爱了爱了 塑造出的居里夫人形象还真挺符合我的想象 摄影美学和配乐都能把颗粒的放射感和前沿科学的未来感给传递出来了 除了有些台词意图太明显外 希望有好票房
      • 给裴小姐一个最佳女主角提名不过分吧?
      • 等待了1个小时24分50秒后,终于等来了安雅。 剧情总体来说非常平庸,导演似乎想用一些未来的片段来说明放射性物质的的利害两面,然而无论是核弹还是切尔诺贝利,其实和居里相关性没有那么高,而且全片还是不乏打拳的嫌疑。
      • 居里夫人是两届诺贝尔得主,一个多么传奇的女性人物。按理来说,拍出来的电影应该会非常不错。但可惜的就是导演把这么好的一个题材给拍成了平庸的流水账电影。没有任何惊喜。
      • 主線拍的很文藝我很喜歡,但突然穿插一些未來科技發展的閃回畫面實在是太糟了,完全打亂主線的節奏和氣氛的古典感。但是瑪麗真酷啊!無懼種族歧視和厭女的社會,放到現在還是很前衛,太愛了!Rosamund Pike也演的很好,加一星吧(另外原來居里夫婦跟跳舞的Loïe Fuller有交集啊,真是神奇
      • 科学成就不好讲,但在身份性别问题和面对社会目光的反应表现上则信手拈来。但在“辐射”话题上想加的东西太多,疯狂剪辑适得其反。
      • 裴淳华女士放佛都没走入歧途,与劳模一样。个人能力出色,表演细腻。但也都是一水儿的大女主,坚韧的女性。演来演去无区别无突破。
      • 中规中矩
      • 强行把居里夫人跟原子弹扯到一起也是很恶心了。放射性的用途有千万种,导演一拍脑袋,得,拍完放疗就拍原子弹了。
      • 万用辐射家庭日常品,通灵会信仰之必要,移民寡妇名流寻欢所遭受媒体社会世俗之歧视,还有时不时超现实穿越科学双刃剑造就的未来景象;手法挺花哨,成品很无趣,导演以前明明用自我经历改编创作过伊朗政教合一前后女性视觉的优秀作品,塑造这位百年前女科学家却充满了各种俗不可耐的刻板印象,居然能把原子弹和切尔诺贝利的锅都扣在居里夫人脑袋上,感觉造就偏见的知识壁垒要远远高于性别壁垒
      • 3.5星。以为是妮可。
      • 「Madame Curie, these prizes are the pride of France. → These prizes are the result of pain and they seem to have caused pain. And I would rather they be used for something useful, like curing others from pain.」「The things that make us weak are the things that make us strong. We couldn't have done what we did without each other.」「I'd rather be someone that hopes the world is full of light than fears for the darkness out there, wouldn't you?」
    • 豆瓣 6.3 IMDB 6.0 HD1280高清中英双字版
      Effie Gray
      2014
      剧情片
      英国

      艾菲·格蕾

      Effie Gra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我喜欢的片子在豆瓣评分都很低。确实不能对豆瓣有什么指望。反之亦然。
      • Worse than bland.导演掌控叙事和调动演员的能力接近负值,在《伯顿与泰勒》里因为两个主角很强还没太大表现,这回完全大现形。女主DF全程掉戏,演技比起童星时期来有退无进,男主GW还不如《理智与情感》里的小白脸,简直是把僵硬呆板演绎出了新境界,阿姨的本子说实话虽然故事很有意思但写得也一般。
      • 印象中这部片是10年pre,11年拍12年杀青结果拖到现在,反正拖着不上的片只有少数是慢工出细活,多数是坑来的。范宁不适合古装扮相之余还想用不动声色的方式展示演技但观众看到的只有面瘫而已。给景色加一星,这大概是艾玛婶无聊时写的本子...
      • 看到网友们说本子是Emma Thompson写的我就傻了,影后您这写的什么烂本子。
      • Ruskin结婚时29岁,Effie20岁,不应该挑小雀斑大表哥这一代的演员么。。虽说Em老公确实长得很像,但这难以直视的年龄差距也太出戏了…算是蛮猎奇的题材,但拍得抓马全无。。类似题材的《红杏出墙》还香艳丰富一些呢。。马车戏想到阿佳妮在玛戈皇后的最后一场。小范宁的美,我欣赏不来…
      • 2015#143/只有我觉得范宁还挺美的么?
      • 阴沉、潮湿、压抑的氛围感还是营造的很好的,但是表演从始至终都没有一个爆发点,一个看了以后能感到畅快淋漓大快人心的感觉。突然想起《风流艳妇》这部片子里的那个变态丈夫,两者对比都是极端的极致。
      • 「The pains of eternal torment would be no worse than return to Denmark Hill with you. I hate you.」
      • 选角很合适,但拍的不好,为啥拍的很丧的样子,结局明明算是振奋人心嘛!?女主的表情也比较呆滞,不知道角色就是这样子还是怎么回事。说真的看得我对Ruskin后退一步,伟大的Ruskin,居然是这样的,太惨了。
      • 什么魔幻选角?我全程看下来以为是恋童PUA,查了一下才发现历史上的ruskin和effie只差9岁。而effie和millais间用同款呆板眼神碰撞出的火花,还不如她跟那个意大利艳遇强烈……
      • 他妈说“你不是嫁给一个普通男人,最好对他的帮助就是让他独处。”那拉斯金为啥要结婚,有地位的男人不结婚也会被人一顿催婚,好像不结婚这些“伟大的男人”就不完整了。我想可能是拉斯金要是不结婚可能会跟他学生王尔德一样,他也怕啊,维多利亚时代粉社会道德绑架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之后的时代这疙瘩居然是LGBT的先锋阵营!这宁愿自lu也不跟你睡的,果断放弃疗别犹豫!拉斯金就适合跟莫里斯一起惺惺惜惺惺,他两不孤独!这影片就是告诫各位姑娘不要结婚过早,不要对婚姻生活“过日子”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要跟妈宝结婚,人家有妈要你涂啥?多去学习、旅游扩充眼界,增强鉴别渣男的眼力,遇到能终身的人赶紧别犹豫抓住。后来姑娘终于清醒了,跟其他人结婚,生了8个孩子!
      • 影片的力度有点不够,但女主前夫家庭的诡异气氛拍出来了。她后来跟的John Everett Millais成就很大。关键是,John很爱她,哪怕世人对这段婚姻的评价直到John晚年功成名就,才归于平静。
      • Effie美呆了,作为天才的妻子就得忍受这种痛苦,看过太多天才片了,他们都没人敢要了吧,后来Effie脱离魔掌让她妹妹去找Millais,两个人却只能隔窗相望,心都快酸死了,看到最后Millais跑出来追Effie的那个镜头简直就是触动心弦,看了评论才知道他们生了八个小孩!蒙了
      • 表演从始至终都没有一个爆发点
      • boring,boring,boring。不能理解英国佬不做爱那一套狗屁说辞
      • 范宁的古装扮相还真是很美,不枉期待了这么久。拍得有点意识流,一直没找到片源,在HBO看到了大半,感觉意犹未尽。
      • 居然“想看”了八年,Emma Thompson编剧老公演男主。很难想象其实现实中Ruskin给Effie写过很美的情书呐。本片着重讲Ruskin如何如何而Millais的部分少了点,总结起来就像是:无性婚姻令人脱发……
      • 这样狗血的事情发生在三个如此decent的人身上,但这个事件根本不需要更多的事实,看三个人的形象,看拉斯金和米莱的作品,就完全能get到事件背后种种微妙的情绪。Emma的剧本写得真是好,不编故事,不猜八卦,就用仅存的一点点真实记录,铺足气氛和情绪,感觉就全对了。唯一的缺点是范宁刚出场时就已经过于压抑,再活泼一点会更好吧?
      • 最大的敗筆是把他們兩人為什麼結合省略掉了,這讓後面觀眾對Ruskin的接受和理解打了折扣:他到底是什麽原因這樣?很顯然片子想說的是他無能,即使這樣,如果把他娶她的原因交代出來不是更動人?
      • 卡斯选得效果奇特
    • 豆瓣 7.6 IMDB 7.1 BD1280高清中英双字版
      On the Basis of Sex
      2018
      剧情片
      美国

      性别为本

      On the Basis of Sex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拍的确实有些平庸,虽然很喜欢女主…太多法律术语让人不太跟得上。另外女主的老公真好啊模范老公!!!
      • For all smart girls 看聪明人对话比脑力总是很有趣 Ruth的演讲能让女孩和律师们热血沸腾 Armie Hammer这下算是演了个他想portray的ideal husband 从某种程度上 可以说是一部教育片 一部这个年代的所有拥有智慧和力量的弱势群体者都值得一看的电影
      • 这种电影连主人公1/10的精彩都不能够表现出来的。另一部纪录片也不能够达成这样的任务,那本书也是两个女青年基于敬佩、仰慕写出来的,但分量都不够。也许我们可以指望她的女儿,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律教授哪天写一本关于她妈妈的书。
      • RBG现在是我人生偶像。这传记片预告都看得我热血沸腾。我只有愤怒却没有能力改变,所以我无比崇敬这些伟大的女性所真正发出的声音。 周日的下午,几乎满场的电影院。电影结束后掌声不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说:Inspiring. I'm glad so many people are watching this. 身边的老爷爷笑意满满地说;I know!
    • 豆瓣 6.4 IMDB 6.8 BD1280高清中英双字版
      Victoria and Abdul
      2017
      剧情片
      美国

      维多利亚与阿卜杜勒

      Victoria and Abdul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英国的补偿性政治正确太尴尬了(我知道是真人真事,可是感觉更尴尬耶...)
      • 高处不胜寒 忘年交挚友
      • 欧洲诸国的电影现在真的是想尽办法的在讲少数族裔的故事,腐国甚至连自己的女王都不放过。
      • 阿卜杜勒没吃过果冻,维多利亚没尝过芒果;女王从未造访泰姬陵,男仆再未踏足不列颠。书信往来的证据被烈火焚毁,忤逆礼法的关系藏进历史角落。至高无上的英格兰女王、卑微低贱的穆斯林男仆,仿佛从未有过交集。只有乌尔都的字母、夜色中的双人舞,还记得曾经四目相对,囚困获得了自由,流浪有了归属。
      • 挺有意思的,不过很奇怪。。。
      • 政治正确的电影。强行把女王刻画的很蠢,把女王的子女们刻画的很坏。男主则是来自印度裔的穆斯林。这部电影看的我着实恶心。
      • 分不清导演是真的想拍纯爱故事还是高级黑地讲述了一个男宠(宦官)得志的故事。前半段搞笑节奏不错,后半段略微拖沓。女王年老无聊有权任性就算了,男主的机关算尽嘴贱真是想抽。你们资本主义还是太仁慈,搁在中国新帝继位还不给你做成人彘🙄
      • 3.5 为何一讲到少数族裔和伊斯兰教有些人就要扯到当今的所谓政治正确,真是受够这个词了。影片的主题难道不是从一件晚年的轶事来表现世人眼中最伟大国家的女王也是个孤独寂寞的老妪 。主仆友谊波折起伏却历久弥坚,朱迪丹奇完美演绎强势敏感的女王与耄耋脆弱的老人,令小故事充满可看性。
      • 65/100 我大概可以理解这部电影受欢迎的原因:一部男女倒错的宫廷玛丽苏大戏,一段赞美和谐君臣关系的传记。有考究的场面调度和艺术指导,还有丹奇出色的表演。另外,它还激发出了“人走茶凉”感慨,尽管在故事中从始至终都很难真正体会到阿卜杜勒的过人之处。
      • So boring!先不聊为什么在这个时间段,拍这部电影的动机!单聊电影,片子也太弱了,尤其后半部分的人物关系以及导演的立场都太原地踏步了,一路看下来就是一部流水账传记片...本以为朱迪·丹奇能凭借此片春风化雨的演技再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看来又无望了!
      • 2.5 看这部片基本就是见证一个万分有趣且可被深挖的故事是如何被脸谱化/无趣化。斯蒂芬·弗雷斯是典型的匠人导演,近八九年都在拍大女主片,其他方面一直没什么变化挺稳的,但剧本强则强(女王/菲),剧本弱则弱。从头到脚都散发出过气十年的粗糙(不想批判主题,只想批判讲法),氮气也没菲里演的好。
      • 我觉得非常不错。女王儿孙满堂,可所有人都只关心他们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只有这位男仆关心她内心的幸福和平静。女王对他而言,只是一个孤寂而疲惫的老人家而已。你用充满情感的眼睛去看,你能看到友情;你用政治和种族的立场去看,你自然只能看到讨好和种族主义。不怪导演。
      • 很契合当下的社会主题,移民和穆斯林问题,真是没想到维多利亚女王还有过这么一段‘友情’。非常英国的一部作品,自黑和冷幽默,就是这人物设置未免也太刻板了,也许是为了政治正确,但是有索然无味之感。
      • 非常愉悦的观影感受,得益于丹奇奶奶教科书级别的表演、男宠阿里俊俏的容颜以及具有普世意义的不被大众接受的情感互动,很好地表现出了女王晚年牢笼中的孤独感和抓住救命稻草般的情感依恋。(那些只会用政治正确字眼来衡量电影的井底之蛙们其实跟影片所要揶揄的皇室贵族一样可笑。)(71)
      • 延续英国强大的自黑能力,笑点很多。另外英国人对待这位印度仆人和他全身罩上黑纱的妻子的态度,放在当下语境里很耐人寻味。说不准最后我英才能真正拯救世界呢~
      • 幽默诙谐,时间一会就过去了。好几度尴尬到不行啊。我觉得很好看啊。但,对于这个abudul,我认为,有点,不丰满。
      • 中规中矩的宫廷剧,朱迪老太太一个人的演技撑起了全片。
      • 荒誕喜劇。
      • 有点尴尬。。
      • ⒈奥斯卡提名名单揭晓,60部作品已看31部,然后开始补遗;⒉有些电影因高口碑产生期待看后却有些失望,比如昨天的《方形》,有些电影却因低评分没啥预期反而收获不错的观影体验,比如今天的《维多利亚与阿卜杜勒》(前半段真是超乎我预期的好笑);⒊提名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
    • 豆瓣 7.5 IMDB 7.2 BD1280高清中英双字版
      Michelangelo - Infinito
      2018
      剧情片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

      Michelangelo - Infinit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3.5,第一人称视角,聚焦于存世作品的解读,
      • 在去往意大利回程的路上看的影片,旅游中看了不少他的作品,有了简单的了解,在电影中有更加详尽且近距离的观赏,无法想象大理石是如何在他手中焕发生机的,也心疼他为了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壁画耗费了如此多的心血。
      • 影19279:不如看央视
      • 3.5。
      • 「百家讲坛」级别的ABC常识加简陋「影像重建」,真人版米氏从结构上毫无出境必要,而且还是极度脸谱化的烂表演。
      • Mit大树君@Uci cinema 感动哭
      • 应该更归类于艺术纪录片,对米开朗基罗的几个重要作品有很好的讲解。
      • 雕塑,不愧为站在纯艺术金字塔尖的艺术表现形式。
      • 形式很别扭 内容很片面 镜头语言还不错 梵蒂冈的加持很亮眼
      • 数次看睡着。很不喜欢这种把传记片拍成纪录片式的电影。
      • 高分传记
      • 影片通过同时代Vasari的视角讲述米开朗基罗一生之艺术创作。(即同时代人之观点) 年少时:米开朗基罗以为惟有艺术可以对抗死亡, 年老时:米开朗基罗认为艺术也不能对抗死亡。 自二十三岁所做第一座《Pieta》,至生命尽头未完成之《Pieta》,展现的是米开朗基罗对生命,死亡,神性的逐步理解,诠释。 电影里,Vasari对米开朗基罗的评价是: 无论他做什么,都能使其复活,并为此注入永恒的生命。 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欣赏其中《大卫》《Pieta》 《摩西》《创世纪》等创作,你也会觉得,米开朗基罗将永恒生命注入到大理石中。 坐在台北真善美剧院的影厅里,97分钟的时间里,我萌生出念头:必须重回佛罗伦斯,再回罗马,重走梵蒂冈。
      • 半记录片性质的传记片
      • 作品美得让人窒息,只能说是上帝之手所为。
      • 三个叙述者声音同时进行,一个米开朗琪罗本人,一个他的传记作家,一个第三人称客观叙述。一个高产通才,尤以雕塑(大卫)、壁画(西斯庭教堂天顶画)出名。
      • 我看過很多藝術家,只有你堪稱偉大
      • 這樣的片子,演員很關鍵,也真的很優。隨時融入情節,也隨時跳脫情節與觀眾做互動。
      • 总觉得这不是我心中的米开朗基罗...... 局外人讲故事的方式也很闷。优点是可以看很多的作品细节。
      • "Who eyes great beauty through a grief as great, sees only his suffering soul, racked with anxiety. " 内容中规中矩,但具有冲击力的画面还是来带了情感震撼。第一次见到那么清晰完整的美第奇教堂密室。从圣母怜子到隆达尼尼圣殇,从对上帝全然的爱到感受痛苦、挫败与愤怒,艺术创作是情感的直接反应,而创造者是为神。
      • 五星!重击的钢琴和忧伤缠绵的提琴,伴随着近景与远景之间不断推拉的镜头,简洁的创作现场重现和奢华繁杂的书房呓语,哪怕仅仅作为一部音乐艺术片,本片带给观众的感受都已经让人不住击节。沧桑的旁白音讲述着时代洪流中这宛如丰碑一般的人物身不由己的命运和苦痛的创作历程及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愤懑,米开朗基罗一次次近乎呐喊的发问,复杂内心世界的情感在传世作品中一次次的宣泄释放。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该片采用了一种更加近似于探索频道纪录片形式的手法来展现米开朗基罗的创作生涯及内心挣扎,让我们以旁观者的姿态在一个合适的距离上去观察他,在努力的感同身受并共鸣的同时,也多了些理性的思考空间。演员的表现无懈可击,音乐的使用与画面相得益彰,镜头运用娴熟且颇具诗意。片尾镜头随大卫像底部缓慢上升并遁入虚空,紧扣影片“无限”的主题,绝妙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