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不是我,而是世界上最漂亮最聪明的人,那我现在就跪下来向你求婚——皮埃尔的这个告白太动人了 |
|
这一章完全是「娜塔莎之舞」——在花团锦簇的舞会中穿行,金光的雪无声落下,我们一定以为遭遇了爱情,天地才会这么美;这人世间因为有了你才一半光明,安德烈冀望于如碧空云雀的她将自己拉出泥淖,而忐忑的猜想、小心的放手、幻想的欢喜,怎么经得起另一半黑暗的侵蚀。我们一定要在伤透几颗心之后,才能懂得什么是可贵吗。这一刻我如此幸福——想起伯格曼《呼喊与细语》。
皮埃尔的告白太催泪了,假如让我说下去,假如我是自由的,假如我有爱你的资格;仰脸淌下的泪和划过的彗星一样,宣告一个阶段的终结或开始。
分屏用得好——情发一心的对照,俯视镜头中的舞会如俄罗斯方舟游弋在欧洲边缘;第二次心动的影像碎片,剪辑得极为曼妙。 |
|
古典文艺片的一个共同特征,大概就是令人发指的情节缓慢推进,以及没完没了的大段大段的风景镜头,但是,倘若能静下心来,确实很美,那些声势浩大的围猎场景,奢靡的贵族舞会,那些奔驰的雪橇马车,那些华丽的背景交响乐,当集齐了这些元素,便让人不由自主地穿越了过去…… |
|
看书时是对娜塔莎这种天真烂漫的少女无感的,看到电影才领会到角色的魅力,在叔父狩猎小屋即兴起舞一幕的那种毫无矫饰的自信和活力,大概真的只有出自她那种贵族少女才会有那种率真、漫不经心的美。当然伴随这种见识广博和涉世未深结合的care-free感的就是感情脆弱易碎了,所以没有皮埃尔这种金子心暖男常伴左右就很容易行差踏错。开头的舞会戏排场不论,用一个长镜交代环境,调度简直称神,气息上的连贯和节奏上的精准,把一场舞就相爱这种剧情拍得令人信服。最喜欢的莫过于罗斯托夫兄妹三人在家里暗角聊天一幕(也是一个长镜!),打光超棒,那种亲密感和温柔真的非常暖人了。烘托环境足够耐心,单凭气质就比其它改编高不知道哪里去了。19世纪俄国贵族青年和现代人真的也没什么不同,都是不折腾不会寻觅到自我,真·隽永动人 |
|
看到了书上看不到的东西,电影在文学面前的自信就是这么来的。比第一部还棒~ |
|
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够与它相比。 |
|
娜塔莎之舞的由来,是四个部分里我最喜欢的部分,它拥有整片最灵动的一幕,女主角进入大厅等待跳舞的心理和状态让我念念不忘,这一部分中,女主角的戏剧脉络始终是极致的,女主演有赫本的貌,兼具斯嘉丽的性格,好莱坞女神气质突出,这也或多或少投射出“冷战”对该片创作过程的影响。 |
|
#资料馆留影#4K修复版,摄影与音效极佳,画质动人到不忍直视。这部号称有史以来《战争与和平》最佳版本里,全片最令人心旌摇曳也最为称道的片段——娜塔莎与安德烈在舞会上共舞一曲,那美好画面自然想起《乱世佳人》里白瑞德与郝思嘉惊世骇俗的那场共舞,bt与《战争与和平》相比又稍逊一筹,毕竟细腻的人物心理拿捏与宏大场面调度实在太赞了,娜塔莎傲娇害羞又无限渴望男伴的矛盾复杂心理,简直在那一瞬间快溢出银幕了,萨维里耶娃饰演的娜塔莎堪称最佳版本,简直就像书中走出来一样,每一个微妙神情每个舞姿每段内心独白……都不能再合适了!当她与他在舞会上如同童话里的公主与王子深情共舞的时候,不由得为她这位绝代佳人祝福,而之后的战争与乱世浮生生离死别,有那么让人黯然神伤感慨唏嘘。这就是战争啊,这就是爱情。 |
|
公认最佳俄版改编(#2-1807。4+ 承接上部线列X大航拍恢弘已极的三皇之战,这部以分屏战场始终,却更精炼地以碾压性技术与场面(天花板定轨!)的两场舞会定调人物离合、以景写X蒙太奇旁白宣叙精神探索。坐等有生之年电影院二刷修复版。 |
|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983】
-我从没体验过这种感情,现在我心里世界分成两半。
-一半有她,那儿有幸福、希望、光明;另一半没她,那儿尽有苦闷和黑暗。
-假如我不是我,而是世界上最漂亮、最聪明、最完美的人;假如我是自由的,我会马上跪下来向您求婚,我会对您说:我真心的爱您。
-一颗慧星呈现在天空,皮埃尔觉得这颗星正反映了他心灵的变化和感受,他受到鼓舞,进入了新的生活。
-1812年6月12日,西欧军队跨过了俄国边界,战争,一场违反人类理智,违反人类本性的战争,在俄国国土上爆发了。 |
|
-安德烈:我从没体验过这种感情,现在我心里世界分成两半,一半有她,那儿有幸福、希望、光明,另一半没她,那儿只有苦闷和黑暗。—— -娜塔莎:听我说,皮埃尔,安德烈公爵一直是您的朋友,他对我说过我有事可以找您。现在他在莫斯科,我请您告诉他说,我求他原谅我……我知道一切都晚了无法挽回了,使我痛苦的就是我伤害了他,请你去对他说,我求他宽恕我,宽恕我所做的一切。—— -皮埃尔:假如我不是我,而是世界上最漂亮、最聪明、最完美的人,假如我是自由的,我会马上跪下来向你求婚,我会对你说,我真心地爱你! |
|
第二集意思就出来了。。。大舞会那段太爽了。。。抓狼那段太爽了。。。。感觉这个故事应该拍成连续剧。。。。电影时间短一段段的总觉得交待不清楚 |
|
苏联电影人电影技法的纯熟扎实让人折服,大量的心理活动独白把人物的所思所想展现得十分强烈,分屏、镜头运动、构图都恰到好处,第二部属于可爱开朗勇敢热烈的娜塔莎,她是天使,像一只自由飞翔爱唱爱跳的小鸟,要她嫁给严肃深沉的安德烈是不公平的,于是又有了另一段危险的恋爱风波,而彼埃尔默默站在一旁,散发着属于他的光芒。 |
|
20210509重看@影城,像一只小小的雀鸟一样的可爱蹦跶的娜塔莎,毫无城府的娜塔莎火速接受求婚后的安德烈的内心独白,年轻的姑娘们都要来听听啊!此时的年轻人们,矫情虚荣幼稚,为一些小情小爱要死要活折腾得昏天暗地,贵族阶层们,全然不顾已然摇摇欲坠的王朝照样醉生梦死;舞会场景已经是极尽奢华,但还不是我在影城一号厅见识过的最辉煌的舞会嘿嘿,最华美辉煌的桂冠还是当属《豹》 |
|
2020.02.13
爸爸一边百无聊赖地看一边说:这种贵族小姐的无病呻吟,我们无产阶级理解不了。其实改编得不算好,我看过原著,能跟上剧情,爸妈没看过原著就看得一头雾水了。 |
|
第二部分是出完整的爱情戏,少女娜塔莎的一年之约。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从一见钟情到色胆包天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两段激情燃烧的爱恋,终究都化为灰烬,如此美丽动人的天使,在最好的年华却总是遇到错误的人,可叹,可惜,可怜。 |
|
视听语言的确逆天。那段木屋中的灵动活泼的舞蹈让我无比喜爱娜塔莎这个人物,可是当她被情爱折磨得魔怔般得歇斯底里时又忍不住嗟叹。可是感觉也不能在道德上批判她。从第一部就可以看出娜塔莎就是一个怀春少女,她并没有深沉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她内心热烈充满生命力,不可能在等待中消磨青春,她只是喜欢恋爱这种感觉本身罢了。同《安娜卡列尼娜》中一样,这种恋爱中的挣扎体现出上流社会浮华生活中那些贵族阶级精神的贫乏缺乏安德烈原先体现出的那种崇高的精神。娜塔莎最终会如列文和吉蒂那样在精神上被拯救吗? |
|
【北京电影节展映】修复版大银幕。娜塔莎选角太灵了,眼睛会说话,舞蹈能发声。华丽的舞会是全片最灿烂、闪耀璀璨光辉的一幕。过目难忘 |
|
20210509影城重看。二幕是我心目中的全片最佳段落,也是俄罗斯爱情的典型,一种情不自禁的“娜塔莎之舞”。舞会沙皇登场的超长镜头,复杂推轨从娜塔莎跟到年轻沙皇再回到全景,包罗不同视点,将众人的期待和贵族的风度交融在同一轨迹,安德烈和娜塔莎的双人舞自然是高光,娜举手投足见芭蕾功底(搭肩特写太美了),猎人木屋及夜归对尼古拉说不可能更幸福了,完美还原小说情境(包括东方式的点头动作)。之后的劈腿剪辑有苏联蒙太奇风味,镜前滤片(?)和铃声(?)勾勒出梦幻及梦碎感,也可视为安娜·卡列尼娜的预演,一种爱的全权性(要支配身份而非被身份支配),因此是now or never,歌剧院阿纳托尔出场即翘脚,一个镜头传达性格。最后的彗星画面是不是重制过?比DVDrip画质好太多了(当时恰好在看权游,也有红彗星) |
|
舞会戏超神
娜塔莎确实也是犯了一个少女会犯的错误,退一万步讲,人也确实会变的
皮艾尔那一段还挺有《汉密尔顿》satisfied的感觉的
突然感觉虽然苏联灭亡了,能留下这么一部电影也总算有点贡献 |
|
那美轮美奂的“娜塔莎之舞”真是惊为天人!娜塔莎的演技太棒了,可还是得佩服托翁把怀春的少女写得那么精准而决绝。第二部看的上影译制,配音很有年代感但也别具特色,念俄语名字时那独有的外国腔调有趣极了。第一部是战争里的伟大使命,第二部则是爱情里的阳春白雪,缠绵悱恻。150年前的托翁把爱情写得这么绝,这么妙,这么神秘莫测.....后来的人只有膜拜了。 |
|
用了不少分屏设计,但不是很突兀。在舞会上的摄影机以匪夷所思的方式移动。远离了第一集的宏大叙事,到了这集回到了娜塔莎的小情小爱,她的爱情与痛苦。与第一集一样,有着不少深厚的台词。【娜塔莎之舞】名场面。扮演娜塔莎的女演员很好地把握了情感变化,令人心碎。 |
|
6.5|
一开始的长镜头切换高度来表现舞池的那段,还是令人惊讶的,这样这么多人的调度和对于摄像机位置的构想挺令人佩服。其他的,那些舞台剧形式的独白与配乐,演员空洞的演绎方式,毫无情感共鸣,只令人深谙冗长和倦意,这种艺术形式在当年肯定很奏效,然后它只属于那个年代了。 |
|
年轻,无邪,渴慕爱情的娜塔莎,在通往成人礼的路上,必是要经受住撒旦的诱惑,才能体味爱情的意义。“假如我不是我,而是世界上最漂亮最聪明最完美的人,假如我是自由的,我会马上跪下来向您求婚,我会对您说,我真心的爱您。”皮埃尔奉献心碎表白。 |
|
只有那场定情的舞会是美好的,这之后一切急转直下。强制分屏是一个尝试但并不成功。娜塔莎曾经是天真热情美好的,而后贵族少女的空虚寂寞加之环境的引诱使她滑向了不合礼法的边缘。但这一切难道没有安德烈的问题吗,显然不是,纵使要为第一任妻子守丧是符合礼法的借口,他本人的忽略,他家人的敌意与排斥,是对娜塔莉精神的虐待。很神奇,三位贵族,只有私生子出身的皮埃尔依然温暖而有涵养。贵族的生活物质上挥霍浮华却在精神上显得贫瘠而冷漠。当然,在没有读原著的情况下,所有的解读都免不了一些臆测。 |
|
全剧灵魂人物娜塔莎的复杂个性,塑造她的美丽,也塑造她的幼稚。用安德烈的理智作为对比,反衬出人生宿命的思考。人活在被定规的期许之中:男人必须参军忠诚于沙皇、服从家族的期待,生命既然不属于自己何不乘年轻大肆挥霍。女人只是为了爱情,既然属于爱情,渐变以奢华魅力慑服男性来彰显自己生来为女人的目的,就像皮埃尔的老婆海伦。大家都没有错,海伦的出轨,娜塔莎的私奔,在自己的理解里面,人们一代代不都是这么过来的。俄罗斯贵族的没落,寓意着生活的没落,他们都被这些价值观腐化堕落了。于是引申出战争与和平的第二层意义,战争打破了生活,就像皮埃尔重新寻求人生的目的,乃至扩大到民族的反思。 |
|
长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210140/。 |
|
在舞厅大厅及各个房间和众人之间的来回穿梭的长镜出神入化了,这种在几百上千号人群之中架出看起来得有上百米长中间还带拐弯的摄像机导轨的操作,作为工程师我是相当钦佩……然后镜头再给到第一次参加这种舞会被这华丽场面吓到了的星星眼女主(真的还挺像奥黛丽·赫本),就相当于是把观众带入了娜塔莎的视角:竟然可以这么华丽,太炸裂了。第一部分里的战场是苏联版格里菲斯的话那第二部分里的舞会就属于对飙维斯康蒂了…片子里上帝视角的旁白有时略显做作,但有时也很有趣:比如打猎那一场戏里突然就给了那只狼一句台词,非常喜感… |
|
清新脱俗娜塔莎 最后还是出轨了。。。伤害了那么好的一个男公爵。 |
|
可怜的娜塔莎。安德烈经过残酷的战争之后开始了一段时间内的自我拷问与人生新理想追求。遇到娜塔莎后,总觉得他的人生将得到救赎,没想到自己将上帝扔给他的「浮木」弃之不顾。白瞎了我们娜塔莎这么一个古灵精怪美貌出众才艺双馨的妙女子啊!皮埃尔确实是个好人,但就是因为他人太好了,所以把自己也置于一个不幸的婚姻中了。娜塔莎如果和皮埃尔在一起可以是幸福的,但得是单身的皮埃尔。 |
|
娜塔莎还是“太年轻了”,这里的“太年轻了”专指有些人说“永远”或“永不”但是自以为做到的却真的做不到。当然啦,即便如此,娜塔莎还是可爱的、纯真的、善良的,她虽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因为她做不到,但这就依然比纯理性行事的工具人或抓熊一族要好。因为她毕竟是有人性的,她毕竟mean it sincerely,这就是托与陀的相通之处。 |
|
【YVR-Vancity】没读过原著,所以刚开始对于视角转换有些失望:纯情贵族少女在大环境下的悲决爱恋和第一章比,虽然也是众生相,但总感觉少了一份磅礴大气。但是猎场中段豁然开朗:娜塔莎不仅仅是少女,更是俄罗斯精神的载体。第一章战争的失败,win or death,恐怕是在于战士们的动机“不纯”-名誉-不是俄罗斯真实的精神写照。而俄罗斯到底是什么呢?这个少女绚烂而又短暂的热忱是不是侧面表现了俄罗斯那种飞蛾扑火在所不惜呢?但哪怕只当作爱情故事,导演也掌控的游刃有余。第一场舞会的长镜头优雅极了,而翩翩起舞的两人天作之合。虽然不全喜欢,但分屏和各种转场剪辑(扇子真是绝妙,但是第二场舞会多次的吊灯反光来转场有些莫名其妙)也能看出导演是不甘心,也不应该拍个甜腻爱恋的。期待第三章。 |
|
#娜塔莎#真美。很难想象#苏联#能拍出这样大气磅礴的电影。皮埃尔、娜塔莎、安德烈、陶洛霍夫等等人物都好像都是直接从书中走出来的#托尔斯泰#笔下描绘的整个俄国乡村和上流社会又直接在眼前重现了。 |
|
帝政风最高~不、不,关键是过肘手套……过肘手套最高~(这里有变态 |
|
这是什么样的排场啊,要有多大的魄力和多强的实力,才能拍出这样一部空前绝后的伟大作品啊。。。泱泱帝国,饕餮盛宴。。。 |
|
原著第二册看了一大半来看电影.可惜原著这一册中的比埃尔加入共济会前后的故事这里居然一丁点都没有提及?是因为政治原因不给拍吗?这么精彩且重要且绝对不可以删剪的内容都不拍让电影一下失去了所有的魅力......如果第一部是美得惊艳,那么这一部就是美得空洞了,该说的什么都没有说,什么都没有…… ( 都赞扬娜塔莎?是时代的局限吗?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娜塔莎,她的美就像电影一样空洞又无趣.书里的娜塔莎我也不喜欢,那种被刻意放大的天真烂漫的下面显得特别愚蠢,灵魂没有任何归属,一直随波逐流. 我更喜欢玛丽亚公爵小姐,坚强,隐忍,独立,默默承担起她能承担的一切责任,她身上有我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至于对娜塔莎的讨厌不知道看完全四册《战争与和平》的原著时会不会有所改变?) |
|
“爱情像鲜花,它总不开放。欲望像野草,疯狂地生长”。娜塔莎,娜塔莎,我的小姑娘,小哥萨克,你还什么都不懂,不懂。
比第一部易看多了!!! |
|
俄罗斯电影大师展,影城一厅,莫斯科电影制片厂2017年2k修复版
1,“如果一个人不停回忆,他最终会回忆起,自己出生前的事”
2,在书中,托尔斯泰让娜塔莎因担心没人邀请她跳舞而忍不住要哭了出来;当安德烈和娜塔莎在银幕上相视而起舞的那一刻,我被感动得忍不住要哭了
5/22影城一厅二刷
1,“如果我是世界上最英俊,最智慧,最高贵的人,如果我还是自由身,我一定会跪下来向您,求婚的”
2,娜塔莎和安德烈第一次起舞的那刻,真是每看一次,都会被感动一次
3,娜塔莎和阿那托利在舞会上跳舞的旋律,是娜塔莎和安德烈舞会音乐的变奏
4,今天在影城21排观看,发现大银幕的色彩效果,比第一轮在7排看,要好不少 |
|
虚实相交的镜头,友谊之上恋人未满-“假如我不是我,而是世界上最漂亮、最聪明、最完美的人,假如我是自由的,我会马上跪下来向您求婚。我会对您说,我是真心的爱您。” |
|
仍然是逆天的原著还原度,仍然是大写的有钱,别说熊和狼,打猎和剧院的戏份都非常大气,贵族派头十足。四部正好对应原著的四卷,将各卷的侧重点提炼为三位主角和一场大战,充满规整美。娜塔莎被阿纳托利引诱的部分,对白几乎全删,转而用配乐来营造迷幻感,表现力十足。 |
|
我想您能把金汤匙含住的,就得当着,没法省了,棉花糖般的轻盈与伏特加般的浓烈碰撞出的不是火柴盒而是针线盒,缠上的无名指用有时来混熟无时无刻,心底的彩虹依然召唤七色,一股暖流没有计量单位而被多不完美交割,但又有谁不是头疼脑热,远观和亵玩让花朵成瓣摆动紧扣的两侧。 |
|
娜塔莎和安德烈公爵跳舞那段有苏到,但还是和第一部一模一样的毛病,冗长枯燥的编排,莫名其妙的摄影炫技,本质上空洞无趣的镜头语言。考虑到苏联电影早有“蒙太奇学派”和后来的“诗意电影”,一直在想要是《雁南飞》导演来就好了。就算是塔可夫斯基式的沉闷,他的电影语言也是生动细腻的,而本作导演真的有在认真考虑电影叙事吗,为什么分镜语言看上去那么呆板?空前绝后的投资真就只是华丽璀璨的布景板服化道而已。 |
|
和平时期,由感情纠葛主导,舞会场面不比战争小,抒情华美的画面仿佛在流动,堪称视觉盛宴。最让人感动的还是皮埃尔对娜塔莉隐秘的爱。 |
|
这一部是浮浪少女娜塔莎的绝对主场。天真亢奋按也按不住,西方老电影真的很喜欢拍恋爱脑的女人,但是配上那明丽的脸和婀娜的身材,好吧你想要什么都应该你做什么都对!不管是皮埃尔还是安德烈公爵都应该一场舞会就为你倾倒,鳏夫立即求婚,有妇之夫按捺神伤。本是多么可爱的少女,未婚夫一到手就晾着她,还未过门未来公公小姑居然还嫌恶。于是本应猥琐的阿纳托利居然也演出了一见钟情郎才女貌。倒是皮埃尔,这边痛诉别人勾引处女,那边火热告白,一下子给我整懵了。偏偏老绿茶的脸长得至少我个人是很看不懂。那你们说要看人心里美,可这没有小说加持,心里美目前也看不到啊这个。不过不管如何,作为66年的片子,人头济济气势恢宏的舞会,自由飒爽的打猎度假,还有最后惊鸿一瞥的军队开拔、镜头画面真是精美的无话可说。 |
|
读托尔斯泰的忏悔录时觉得很亲切,因为托尔斯泰的心路历程跟我20出头的时候很像,但他比我善良,比我对道德和真理更虔诚。看了这一部,我再次意识到,我现在早就没有托尔斯泰的那种善良了,在这样的故事里,现在的我根本不同情里边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 |
|
这一节的名场面是安德烈和娜塔莎跳舞,托翁很喜欢男女主以跳舞的形式相识相爱,那倒也是,毕竟舞蹈是情欲美的升华形式。娜塔莎一跳成名光彩熠熠。托翁笔下的女主好像就属于那种一下子就进去感情状态的风格,挡都挡不住,要不是因为安德烈的成熟稳重,娜塔莎那状态和疯了一样,后面遇到海伦她弟更是。。。真是见到帅哥就挪不动腿的典范,哪会顾及皮埃尔美好而高上的心灵却隐藏在胖胖的气囊下呢?赶紧先发好人卡,哈哈哈哈,不过安德烈真是又高贵又理想又帅啊~估计这是托翁最理想的自己吧! |
|
战争的间隙,可爱、可怕的恋爱脑少女。 |
|
皮埃尔所崇拜的拿破仑与沙皇签订了蒂尔西特合约,此后俄法结盟,国内进入了一段和平时期。沙皇举办庆功舞会,作为娜塔莎保护人的皮埃尔要求安德烈向娜塔莎求舞。安德烈开始爱上了他并成功向娜塔莎求婚但给予她一年的自由时光。娜塔莎感到不知所措,一边是兴奋感但另一边是未知的不知所措。娜塔莎和家里人一起打猎好不快活。皮埃尔的内弟阿纳托利在自己有妻子的情况下在安德烈离开后又在多洛霍夫的唆使下疯狂爱上了娜塔莎,这让她欲罢不能甚至想和他私奔,弄得皮埃尔非常难堪。安德烈知道后非常愤怒,他将娜塔莎的东西悉数通过皮埃尔还给了她,皮埃尔遇见了私奔失败后的娜塔莎,她十分懊悔且矛盾,皮埃尔事后发现自己也爱上了她但迫于他是个夫妻分居的有妻之夫。夜晚能看见明亮的彗星,这是不祥之兆。拿破仑率军渡过涅曼河,给俄国人的真正的考验到来了。 |
|
Natasha is still a 傻逼. (Don't) try to convince me otherwise. |
|
安德烈:我从没体验过这种感情,现在我心里世界分成两半。
-一半有她,那儿有幸福、希望、光明;另一半没她,那儿尽有苦闷和黑暗。
皮埃尔:假如我不是我,而是世界上最漂亮、最聪明、最完美的人;假如我是自由的,我会马上跪下来向您求婚,我会对您说:我真心的爱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