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不要看任何剧透!比之前的美式苏联纪录片进步的一点在于,不再是戴单色眼镜对冷战与社资论二元切割,所以结尾处交代如今境遇,这一惊天扭转使格局立即开阔崭新,同时具有难以疏解的讽刺意味。看至最后发现上了导演的当,难怪男主角夸他聪明,原来棋逢对手。 |
|
我是费季索夫,从小打冰球,被大苏联冰球队征召,为国争光无数,后教练跌宕,恶教头上岗,视红军冰球队为金牌机器,遂抱恨来到美帝,盼望收获富贵,屡屡受挫,不料与步我后尘的四兄弟在底特律重聚,竖起彼时苏式旋风冰球大旗,斩获冠军,人到中年,心眷故国,被普皇招安,任起体育部长,这就是我的故事。 |
|
悲欢离合俱全。原来苏联是冰球界巴西队,比起北美野蛮球风华丽得像冰上芭蕾!球星至今也个性很强面对美国媒体绝不低头。资料丰满,一贯夸张的球评也给影片增色。虽说美苏都把体育胜败上升到体制成败,到头来还是赢球就好,管你思想国籍,底特律以前苏联国家队阵容夺冠时燃爆。结尾惊人,男主牛逼。 |
|
跟想象(误解)的完全不是一码事,并没那么多比赛内容,但提到冰球的部分依然是燃,更有各种大背景小团队的悲欢离合。。很难说是不是喜欢男主,但他确实牛逼。。也刚意识到苏联解体的时候我已经那么大了,却毫无印象,果然从小就文盲政治盲。。 |
|
解剖苏联,吾国行宪后也一定要拍一部类似的,就叫《乒乓》(PINGPONG)。 |
|
切入点非常巧妙,被采访者的各种处境也被聪明地赋予一种“暧昧”。小孙女的“打扰”都成了神来之笔。 |
|
这年头很多纪录片比剧情片更精彩更热血,通过一支红军冰球队五虎将的经历反应整个前苏联社会的变迁。这个故事其实挺讽刺的,从一个体制内逃出来,最后再回到一个差不多的体制,但这好像也正是这个战斗民族的运动精神的核心,那不再是关于个人,而是关乎自己的民族和深爱着的故土故人。★★★★ |
|
今年纪录类最佳出炉:在丰富性、立场性、独立性、叙事技巧、火候和节奏等多个维度都堪称完美的一部纪录片,算得上将纪录片拍得鲜活有料(好看)又无损主题思考(严肃)的典范。// 大历史格局,小人物悲欢,史料混剪无缝,配乐动画两加分。 |
|
想了一下,这种后场倒球迂回前进,几人配合无间的打法其实挺耳熟,瓜迪奥拉极可能看过红军冰球队的比赛……拍得挺聪明,开头问起“苏联生活如何”被斯拉瓦比了中指,最后斯拉瓦也错把芝加哥人导演当做“加利福尼亚男孩”,看来大家对彼此的刻板印象都不少呢,还好在大部分叙事里都回避了这些先见。 |
|
哈哈哈荷索怎么会少了我哈哈哈苏联怎么会少了老宇文儿
——————————————————
精彩绝伦!勇敢优雅的灵魂…不断流转的视角就像冰球场上红军队艺术挂毯般的打法。斯拉瓦最后说教导孩子们要相信自己的队友。Unite… 折戟沉沙的历史从冰面下凿出,难说不是当下未来,金色光芒上亦蒙着灰尘。 |
|
几个细节: 费提索夫看短信的时候导演总催他,于是费部长给他竖了个中指;KGB哄孙女的时候导演又催他,这导演好烦啊;费提索夫说过一句they'll kill me,字幕没给;狗熊打冰球也是醉了。观后感:王治郅。 |
|
讲的苏联时期几乎战无不胜的冰球队,虽然是纪录片,却拍出了传统体育故事片的热血感!尤其主角,人生经历太跌宕起伏了吧,以前老觉得“战斗民族”四个字开玩笑的,看完此人的半段人生我完全折服了。片子娱乐感很强,不过作为从祖国来的观众,对这种训练模式的吃惊程度可能不会有西方人那么大 |
|
特别好看,现实比剧情片更精彩!暴露访谈问题很有意思,特别明显体现了不同体制下的思维差异。更有意思的是发现15年一个新闻说费迪索夫呼吁阻止运动员28岁前去北美打球。还真是……一种轮回……魔幻到无法想象! |
|
导演毕竟还是Too Young,他在访谈中的很多提问和对素材的整体编排让人感觉到他很难理解这些球员对苏联爱恨交加的情感,但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尽力地以中立的视角去观察和描述这一切,更何况这个故事本身就足够波澜起伏;一头一尾两种手势这种对比真是太可爱了。 |
|
燃爆了,热血程度胜过不少体育传记片。苏联冰球队曾是地球上统治力最强的一支球队,它的兴衰浮沉与政治体制变迁密不可分。尽管队员们经历了举国体制下的种种束缚和折磨,但心中曾有的那份爱国之情和同生死共患难的友情足够真挚。影片剪辑和配乐十分精妙,结尾回到当下俄罗斯的社会文化问题。(8.8/10) |
|
其实还是一部体育纪录片 |
|
老社会主义人民耳熟能详的戏码,毕竟是老大哥,从红色到灰色的过程里,所有的故事都早就上演过。红翼夺冠一段叫人动容。 |
|
以一支球队的变迁折射大时代。体制塑造了他们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感情,让他们打出神乎其技的冰球;体制也压抑他们的个性、阻拦他们的发展、剥夺他们的自由。意识形态的对立无处不在,每个人对体制的认同度也各有差异,而这又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命运。曾经最好的朋友可以形同陌路,时过境迁之后又共同身居高位并肩作战。在两套体制下游走的跌宕起伏的职业生涯,编都编不出来的传奇人生。咱们这边,中国女排的故事拍成电影似乎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有所思辨,何时马家军甚至王治郅们的故事能够被搬上银幕呢? |
|
很有趣的纪录片,从各个方面讲述了红军冰球队的历史,从而反映出了时代变迁、国家动荡、政治讽刺等大命题,同时也反映出人性种种以及友谊的患得患失等动人细节,再加上故事本身十分有戏剧性,影片讲得又十分引人入胜,非常棒! 8.0分★★★★ |
|
本来把制作者操作性的部分弄进纪录片去,不一定算好事,但在此片中,加入的恰到好处,将费部长的喜怒哀乐都勾勒更漂亮。 |
|
看了2遍了,还是很激动人心。
这部影片把几位天才运动员的一生与国家生死存亡,荣辱与共等事件忠实得记录了下来。拍摄得也是极其吸引人,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在体制下,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个很微妙的问题。过犹不及,如何平衡好这关系,是一门艺术。5星推荐。 |
|
很赞的剪辑,调皮的采访。挑战体制的运动员最后还是回归祖国,对俄国人来说监狱的记忆是很难忘却的,从而产生一种延续到子孙的感恩怀恋。他们在随行监察的注视下,面对西方世界货品丰富的超市,以及美国右翼们不友好的问候,会是怎样一种心情? |
|
以冰球的视角切入,达到对苏联政治与体制的批判,佩服导演之余,不小心又被这个战斗民族的冰球精神所折服。有趣的是,几个主要人物的采访与大量的历史视频来回穿插,把人物跌宕的人生与苏联政权的变迁牢牢捆绑,完美。 |
|
2015看到的最的电影,现在整个人都不平静了。斯拉瓦·费季索夫,这个名字我得背下来,好一遍遍推荐给其他人听。 |
|
天朝运动员们排队求拍 |
|
这真是太好看了哈哈哈哈哈。在此之前我从没觉得冰球是一项值得欣赏的运动过(而且这项运动现在往往被视为有毒男性气质的代名词),但是苏联人的风格优雅极了……另外再那啥的虚构兄弟反目也抵不过现实……好兄弟节骨眼上选择不同道路分道扬镳还被迫一起打球若干年后尽管拒绝再提当年事但还是和好这历程简直了……kdl(找这部看原本是因为本片executive producer:赫尔佐格👌也许也是他自己一直感兴趣的题材吧——日后直接自己采访了戈尔巴乔夫 |
|
前半段编辑痕迹太重,预设立场很明显,到了后半段,内容愈加复杂,每个人对这项运动和对国家的情感一层层出来,这部片才真正有了力量感。 |
|
题材很好,但倾向性太强,近似于一部无甚细节的剧情片。 |
|
1.精彩的不仅是内容涵盖体育、政治、人生,电影本身通过剪辑、配乐营造的跌宕起伏和连续转折的紧凑节奏也让人欲罢不能。2.看他们在NHL重新打出艺术冰球时觉得体育本身真美好,但让政治归政治体育归体育终是难为。3.这些曾被政治耽误的“红军”,辗转“红翼”,又重新和政治变得亲密。4.被击碎的套娃。 |
|
影像节奏很High,如红军的冰球风格一样行云流水一泻千里,配乐音效在纪录片里十分出色。塔拉索夫是和罗巴洛夫斯基一样可以终身为父的好园丁,可惜他被官僚毁了。最后回俄罗斯从政的段落草草带过,有些语焉不详,索契冬奥会的水还是很深啊…… |
|
社会主义国家体育竞技政治化是常规操作了。冰球这项运动确实还蛮有意思的。不过想想CCCP集体球类运动能拿金牌的项目好像也蛮少,除了冰球好像只有男排? |
|
举国体制下的体育,当看着苏联Red Five横扫赛场时也跟着一起鸡冻,但输了之后也替他们捏一把冷汗…… 主角是个能干的人,看着他和好朋友头发白了再站在一起时感慨万分!我问了一句身边的德国人u don’t get it, do u? He said, no.. |
|
8,跟冰上奇迹对照看简直不要太赞 |
|
五人组的卓越成绩跟体制的培养息息相关 当他们离开熟悉的环境立即被北美粗野蛮力的团队打蒙 红军队是有风格的 意识形态斗争差点断送了这份苏联式竞技的优雅 一旦祖国走上正轨并给予他们机会 回家永远是最优选择#冬奥会应景观影2# |
|
用冰球队反映政治文化变迁,还捎带社会体制的对比,绝好的题材、绝好的切入点。当然也能体会这种体育运动的热血,冰球队员间的团队精神,以及他们同经历共患难的情谊,记录资料与情绪结合得如此美妙,在反思、感动与热血间来回切换,感觉不再是在看纪录片。 |
|
这个队长是条硬汉。就是在体制中,他也尽力争取自己的权益,不轻易妥协。其实体育应该高于政治,他们最后的美好回忆都是RUSSIAN FIVE五个人在球场上有如神助的默契配合。这就是一门手艺日臻完美的一种状态,一种感觉,这跟政治是无关的。 |
|
拍得很精彩,剪辑、配乐(都是古典乐?)。Everything is politics. Everything is about ideology. 我想到了网球,从胡娜到李娜,走了多少年才到今天。以及,虽然深受体制之害,但无论是Slava还是李娜,还是有故土之情,希望养育过自己的国家,能够变得更好。 |
|
graphic好 |
|
还是挺精彩的 作为 Fetisov 的人物弧光也赋予了张力 全片只有追问第一次 Kasatonov 时候用了个推焦 而且真的是 球场上是体育 场外全是政治 人物命运 电光火石 一个缝隙抓住了 轨迹完全不可预料 |
|
拍的很好,当年的录像之类的素材搜集的很充分,几乎近似于故事片了,采访部分谈的也挺扎实,最后居然是俄罗斯体育部长了,这跌宕的人生啊 |
|
4.1,体育和政治~~有故事片的节奏。。 |
|
回头看苏联时代的竞技体育都是艺术~ |
|
1.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分出高低是个伪命题。
2.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各有优劣。
3.说体育和政治无关那是骗人。
4.搞不清前苏联和中国的区别就白活了。 |
|
想给六星。 |
|
非常好。他是个真正的男人,非常了不起的男人。 |
|
美国人拍了一部关于苏联人的纪录片,中国人感受很深! |
|
太好看了!-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不,我们有两个选择,要么回去,要么熬向前。俄国真是强悍的民族。我是最后还受苏联时代影响的一代,他们在NFL拿到冠军,好像我也重返荣耀。荣耀祖国,又被国驱逐,在异地奋斗浴血,再荣归之日,已沧海桑田。我们真是需要偶像和荣誉的生物,无法承受飘零的无意义~ |
|
角度非常棒,并且有个好处就是运动题材有很多真实的影像资料。 |
|
红色冰上华尔兹吊打韦恩-格雷茨基... |
|
永远的2号Fetisov和他五个小伙伴的故事。用现在的话说,他们个个都是“体系球员”了。像巴萨一样追求华丽传切的冰上舞者,就在这支独一无二的红军冰球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