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起强烈的想再看书的兴趣,电影里的配乐太动人,安妮的演绎敏感动人,活泼又悲伤 |
|
恶心的犹太佬 |
|
豆瓣页面对这部电影介绍甚少,勉强看出女主角是莱亚凡艾肯。很有质感的影片,色彩和运镜都是上乘之作。美化了每个人的形象,躲了两年一个月还那么光鲜亮丽,有烟有酒,写日记的笔也不缺,虽然只看见他们削土豆皮,但似乎都不差营养。得知盟军即将胜利,外面的供给和未来愿景都在变好,他们吃上了草莓……最后半小时揪心,盖世太保悄悄摸进来,洗劫了他们最后的财产,将所有人带往集中营,幸好没看上散落在地的“安妮日记”。安妮一步三回头,十分不舍粉红色日记本,但是她忍住了,没有去拿,那本对二战时期历史描写独具意义的日记没有随她一起消逝。紧接着字幕交代了8人中7人短暂的剩余人生,只有安妮的爸爸,她最爱的爸爸,幸存下来。 |
|
22年的平安夜的下午,看了这部电影,蛮压抑,莫名的觉得一股愤怒情绪环绕四周 |
|
女主角跟安妮本人还真的有一些相似,看完以后很久都不能平复 |
|
纳粹让她的世界只剩房间的四壁,但少女的成长却像破土而出的花儿一样。根据纪实文学改编,信件体真是戳心(真人死时才15岁啊,万恶的纳粹...)幽闭恐惧症表示看得很内伤。 |
|
演员演得真好,感觉安妮就是她! |
|
说实话拍得挺认真的,只是原著在各大节目和影视中要被玩烂了,观众审美疲劳,宣传也过度了,并且导演也没有玩出什么花样来,如果是前几年的话分分钟走上TOP榜单。非常适合东亚市场。 |
|
恰钱的烂片, 一点都不还原 |
|
一直以来被高中英语课本误导,突然发现原来安妮日记竟然是用德语写的…… |
|
小学时看过《安妮日记》这本书,昨天偶然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电影,真的很感慨,没有战争的日子就是好日子。我觉得电影基本满分,表演、摄影、音乐都完美,安妮的演员演出了安妮的性格,长得也很像。唯一不足的是与彼得相爱的有点突然。 |
|
小姑娘是真漂亮啊,就像姐姐说的,你有一双很漂亮的眼睛,一个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少女 |
|
[CCTV-第一剧场/频道包装·宣传片/央视频AirPlay] |
|
让我了解到了一段必须要知道的历史 |
|
光明节那日的祈祷词,相信上帝的人,不会活在黑暗里。。。759天,终究没有等来胜利,一名青春期少女的作家梦,在她身后得以实现。。。尽管已经侧重安妮自身,但确实不够深入细腻 |
|
小姑娘真的好漂亮😭😭😭what happened to her and her family’s so unjust |
|
上了一个月的高强度德语,当我发现这个电影是德语的时候我也是认命了。当年去荷兰阿姆斯特丹旅行的时候还路过了这个安妮小屋,当时也没有进去看,下次吧。 看了这个电影才知道这段故事。 原著改电影本就不容易,我没有看过书,电影觉得三星吧。参观过奥斯维辛集中营,当时给我的震撼还是很深的。 很可惜2年多的躲避生活还是没有逃过最后的命运,爸爸最后生还了是不是背负了更大的心里创伤。其实前面2年即便是在躲避中,也都在努力生活,安妮的青春期也会发生,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泯灭,生活还要继续。2023.03.03 Netflix |
|
他们是怎么被发现的? |
|
小女孩压抑的活在黑暗里,努力抗争,却死在黎明前的希望里,生命在战争里渺小如蚁。 |
|
2024.6.22|CCTV第一剧场 22:00播放🎬。电影《新安妮日记》(2016版)小演员和历史上的安妮长得很像,看完心闷闷的。安妮一家人在阁楼躲藏700多天,即将迎来想象中的自由和曙光时被抓住送往集中营。影片最后,安妮和姐姐玛格特以及母亲像牲畜一般被打上号码,剃掉秀发,毫无尊严地脱下裙子检查身体,这一部分真的太绝望了。安妮去世时年仅15岁,在小阁楼,她与“小男友”谈及梦想时两眼闪光,说希望能做个作家。她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心事,在严酷的环境中依然充满斗志,但因为战争一切戛然而止。看完真的让人难过…敬自由!敬和平! |
|
看完了五版安妮,对于时间节奏的几处关键点,所有的版本都有着墨,本版2小时的时长,更像是99年版的节奏,有日记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再创作。安妮日记不同版本的看头在于如何解读安妮和皮特的情感,每一版都不甚相同,这一版的安妮可以说在自我视角的刻画上都比前几版更开放层次更丰富,镜头语言甚至加入了后现代特质。但是对于群像的描画就被衬托的过于单薄。 |
|
在电影院看的德语版,其实没听太懂 |
|
安妮~ |
|
太可怜了。。 |
|
看不出战争的样子 |
|
少女情怀入手倒是很还原,原创的纳粹上门有点鸡肋,日记里戏份不多的姐姐也显得很亲密 |
|
主流意识形态的附庸,如果去除意识形态长期的灌输,并无亮眼之处。有钱人的避难,穷人可是连这个待遇都没有,直接送去集中营,鼓吹同盟国的“正义”和单方面指责纳粹这样的主流意识形态因素,让观感不多么好。影片其实还是主要着墨女主的个人感情生活和少女的叛逆期,但这种感情描写有点显老套了,而且精英家庭的环境属实没法让我这种平民代入。 |
|
无聊极了,对于犹太人的苦难,我已经有点疲劳了 |
|
最后被拉进集中营的段落还是有相当大的冲击力 |
|
着重表现安妮的思想和成长。几乎所有改编电影中安妮的形象都比日记里的安妮任性烦人。 |
|
心痛 本该是自由的生活 美好的青春 幸福的家庭 最后….一切归于0。最后我坐在黑暗的房间里哭了很久,久久不能缓和….我的猫似乎感受到了我的情绪,很快就跑来到我的身边默默的闻了闻我的膝盖,安静的趴下了 |
|
一个少女的视角,从青春期到长大,对生命更多未探索的部分充满了无数的好奇,去安全屋后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一切变故,一直直到被发现送往集中营,面对死亡,只能说和平年代的我们尤其幸福,为花季少女的鲜活美丽永远停留在15岁了而惋惜,为惨绝人寰的德国纳粹竖中指。 |
|
特别失望,简直拍成了青春期叛逆少女成长记。唯一的亮点就是女主,颜值高,有灵气。 |
|
电影很接近原著,扮演安妮的演员很符合原著里的形象。
感觉电影里藏身的库房大了很多 |
|
少女心境感很强 |
|
剧情虽说一般,不过那若影若无的恐惧伴随全片,一家人如同蝼蚁般的生存述说着种族清洗的罪恶。 |
|
思考,勇敢,信仰,美好。 |
|
女主演技真的不太行 |
|
在绝望中流露着等待黎明的希望,安妮的视角下战争对普通犹太人的影响,在封闭压抑的空间苦中作乐,微妙的少女心事,充满未知和悲伤,很令人动容,没敢看下去 |
|
看完很沉重,世界的罪人希特勒,一个领导者的错误引导,为什么那么多人跟随,把人性中的恶发挥极致。有些历史永远不值得被原谅,在战争面前,人人都是微小的,愿永远和平年代 |
|
压抑中渴求一点希望,守护着稀有的温度,最终等来死亡。珍贵的是留下了一本日记 |
|
结尾很好 |
|
其实女主把困惑好奇都表现的很好,只是究竟是战争促成纳粹与犹太人之争还是他们促成战争 |
|
彩色版的安妮日记,但是一样的沉重,让人感到痛心。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值得不断的提起,不断的反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这样的历史不要重演。 |
|
桌上的汤热气尚存,世界却瞬间暗了。猝不及防被逮捕,辗转陨落在集中营,戳上血红编号,剃去茂盛长发,他们还是没等到期盼已久的黎明。不迷信上帝,不放松警惕,不原谅罪恶。 |
|
我第一次看安妮日记原著的时候就是十三岁左右,和最初的安妮差不多大。后来陆续看了几部和安妮日记相关的电影以及动画片,不得不说我觉得这一部是拍的最好的。
这部电影的感情很细腻,有很多安妮作为一个少女的心声。出场的角色不少,但每个人都有特点,长相也不容易让观众记错。
很喜欢安妮生活的态度,不惧强权敢于反抗,不论是不礼貌的阿姨还是海滩边的纳粹预备军,安妮都敢直接怼回去。
总的来说,不错的电影。 |
|
最后的二十分钟,才进入了高潮 |
|
看了这部电影马上敢去看了jüdisches Museum对德意志这个民族真是又爱又恨 |
|
一个充满矛盾的安妮,天真但又倔强,在战争的阴霾下,自由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在阁楼上躲藏了两年多后,这八个人终究走进集中营,消失在世界,只留下那本残酷的日记。 |
|
影片开头那几个挑事的德国少年真可恨,真想冲他们泼硫酸玛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