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狗日子 Hundstage (2001)

    最近更新: 2025-04-10 正片
    • 主演:玛利亚·霍夫斯塔尔 / Alfred Mrva / Erich Finsches / Gerti Lehner / Franziska Weisz
    • 导演:尤里西·塞德尔 (Ulrich Seidl)
    • 编剧:
    • 分类:考驾照
    • 地区:奥地利
    • 年份:2001
    • 更新:04.10
    • TAG:奥地利,文艺,2001,奥地利电影,尤里西·塞德尔,UlrichSeidl,狗日子,欧洲,剧情
    • 别名:我的狗日生活@@@堕落人生@@@Dog Days
    • 片长/单集:121分钟
    • 豆瓣评分 7.5 (898票)
    • IMDB评分 7.0 (6,668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49%
    • Metacritics评分 Metacritics: 66
    • TMDB评分 6.60 (热度:8.31)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奥地利电影《狗日子》的免费在线观看,《狗日子》是对白语言为德语,属于剧情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5分,有898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热浪侵袭下的奥地利,似乎每个人焦躁的内心都在炙烤下扭结,那些怪诞或者隐秘的举动,在阳光之下再也不觉新鲜……肥胖的退休老人为邻居的吵闹困扰,他精心修剪了草坪,又为心爱的狗买来例行的大量狗粮后,他让女清洁工穿上了老伴的衣服;一对儿失去了孩子的离异夫妻不得不继续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妻子在家中与男人放纵逸乐,身旁的前夫一声不吭;一个喋喋不休的搭车女让人们厌烦,他们愤怒的赶她下车;推销安保系统的男人被客户们纠缠斥责,但他终于找到了替罪羊;一个舞女被嫉妒又暴躁的男友打出车外;一......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解说视频包含大量剧透,谨慎观看

    80岁老人的“狗日子”,捡破烂供侄子上大学,活出了尊严!纪录片

    作者:盖饭微剧场

    一定要看到最后,狗日子的偷袭!

    作者:毒眼电影dy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HD/DVDrip

      Hundstage.2001.DVDRip.x264[2.10GB ] 详情
      Hundstage.2001.DVDRip.x264[2.10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热浪侵袭下的奥地利,似乎每个人焦躁的内心都在炙烤下扭结,那些怪诞或者隐秘的举动,在阳光之下再也不觉新鲜肥胖的退休老人为邻居的吵闹困扰,他精心修剪了草坪,又为心爱的狗买来例行的大量狗粮后,他让女清洁工穿上了老伴的衣服;一对儿失去了孩子的离异夫妻不得不继续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妻子在家中与男人放纵逸乐,身旁的前夫一声不吭;一个喋喋不休的搭车女让人们厌烦,他们愤怒的赶她下车;推销安保系统的男人被客户们纠缠斥责,但他终于找到了替罪羊;一个舞女被嫉妒又暴躁的男友打出车外;一个女人被丈夫和带回来的朋友肆意侮辱,但那位朋友很快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 本片获2001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等多项专业褒奖。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2 IMDB 6.7 高清
      Paradies: Glaube
      2012
      考驾照
      奧地利

      天堂:信仰

      Paradies: Glaub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4.5。1.十诫之殇!2.宗教信仰是无法被讨论的,就像科学并不一定是太阳,性爱并不一定是欢愉。3.作为禁欲圣女,当安娜面对赤果果的野外群P时,她崩溃了,疯一般回家冲澡,为上帝洗涤受辱的灵魂。4.风格不如[天堂:爱]漂亮,但暴风雨之夜好有力量。5.圣女日常之态,同香特尔的独角戏史诗[让娜·迪尔曼]。
      • 3.5。竟然会有人看笑?!我相信导演探讨信仰问题是极其真诚的。就我与基督徒们的接触来看,前半段对基督徒生活的刻画相当真切。至于将两种宗教冲突纳入婚姻问题之中,总觉得处理不好。结尾对信仰的彻底绝弃也不怎么可信:基督徒不会有这么差的抗弯能力。更喜欢上一部《天堂:爱》。
      • 以信仰代替爱人,要什么就没什么
      • 镜头太有意思了,稳当当地对着一扇门,就拍门里的故事,这种稳当扎实特别能让人产生对欲望的罪孽和羞耻感。宗教真让人疯狂,而对于没有信仰的人们,性爱让他们疯狂。又见对宗教的探讨,却是在探讨宗教的不可探讨性(好拗口的一句话)。很漂亮的一部片。
      • 我就是来看看构图的,看这些固定机位如何反复利用!对于缺失爱和安全感的人,总要寻找一个强大的信仰理由让自己生存下去,即使无法说服自己,也要勉为其难继续;我们往往无法和最亲密的人沟通,我们只爱陌生人;这根本不是信仰,这是人世的煎熬。
      • 原本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但凡宗教探讨都会胸闷,但这片比较外在的观察简单而幼稚的嬉戏如何面对混乱的人类现实,如果不能完成一种自认为普遍的联合认同,对拯救的幻想也会如此脆弱地消失。
      • 纵然残疾和信仰都压抑不了人性的欲望。不同信仰间的碰撞以及信仰者与无神论者之间的冲突,如同传销一般死缠烂打讨人厌的布道,冷静严肃到冰冷的镜头,一下下鞭打,一声声嘶吼,还有那神经质般的低声呓语。走火入魔的信仰只是盲目的偏执,当信仰坍塌,它只是个冰冷的挂饰。
      • 比第一部更沉闷...通过大量定格展现一个教徒的生活...裸身鞭挞、耶稣塑像自慰、聚众诵经...瘫痪丈夫的回归使得Anna平静如水的传教生活开始分崩离析...在我看来,其实最大的矛盾就在于对性的抗拒,丈夫因为妻子不愿同床而心情暴躁,仇恨因而转移到宗教对立上...当信仰接手生活后,便是一场悲剧...
      • 太可怕了
      • 187---信仰是个婊子---2013.10.11
      • 第三幕戏内戏外都拍崩了...正所谓真正的粉丝,哪有这么容易反戈?被挑衅打骂几次,生活的平衡就碎一地?好的地方在于导演前面铺设的人性细节虽然很“预设”,但至少有鲜明的性别差异视角,到来标记时才意识到,这是个男导演。
      • 3次手持.
      • 信仰就是个婊子
      • 2013/3/23 1500 UA TAI KOO
      • 慢慢的看就是了
      • 精心守护的平衡实则不堪一击。断腿之夫,既成为力量的制衡,又实现完美的对称。用生活流的技术拍出戏剧感,看得人心惊胆战。
      • 我不知道是否有天堂,但我正活在地狱。本片是奥地利导演尤里西塞德尔《天堂》三部曲的第二部。
      • 色调清冷,风格写实,如此而已。
      • 比上一部舒服多了。
      • 疯狂的爱与恨
    • 豆瓣 7.0 IMDB 7.0 HD国语中字
      De Ofrivilliga
      2008
      剧情片
      瑞典

      身不由己

      De Ofrivillig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比较有想法。和电影没什么关系。叫表达想法的影像比较合适。
      • 延续了《吉他蒙古人》的风格,也是几组人的碎片呈现。不同的是这次观察的不是问题人群,是瑞典社会的普通人,导演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探讨“人们害怕丢脸”这件事。
      • 理念惊人。大大小小无数个事件都讲了同一个问题,而且丝毫不觉得凌乱,剪辑和编剧功力极强。中景别固定长镜头,低画质前置摄像头。最好玩儿的是擦裙子的女人和不开车的司机。奥斯特伦德讲故事有时极其隐晦,但一旦能明白他说的意思,你便读懂了整个世界。
      • 看不懂,也许就是划分文艺片的理由。
    • 豆瓣 7.5 IMDB 7.6 HD中字
      Oslo, 31. august
      2011
      剧情片
      挪威

      奥斯陆,8月31日

      Oslo, 31. augus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真要講絕對的優雅,這部可以排到不知到哪裡去。
      • 燈蛾撲火?!
      • 奔三张儿的北欧哥俩好
      • 非常喜欢!
    • 豆瓣 7.3 IMDB 7.2 HD中字
      Stellet licht
      2007
      剧情片
      法国

      寂静之光

      Stellet lich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1.一部让神迹临降的电影,契如德莱叶[词语]变奏,聚焦墨西哥门诺教徒一家,看似稀松平常的婚外情故事被雷加达斯以自然而诗意的笔触赋予了灵性。2.首尾对仗,由黑夜星空旋转下移至日出渐变开篇,以夕霞日落上移至星夜作结。3.与日出日落宇宙节律相契合,影片时常用远景长镜呈现室外天空中的云朵,尽管云的实际平均运动速度和小汽车相当,但由于距离过远,肉眼难以觉察,影片正是由此引领我们放慢观看节奏、专注于内在时间感知,体验自然界看似静止实则缓缓持续的流变。4.广角镜头扭曲了室内的门廊墙柱,彰显出日常生活中的撕扯与扭结之力。5.零配乐,取而代之的是细腻繁复的自然声:虫鸣,鸟啼,牛哞,风吟,溪流,雨落,进一步开启我们被封闭的自然感知。6.钟表滴滴及影片内质令人想及伯格曼。7.点点光晕,麦田之浪,眼角之泪,雨中倒地。(8.5/10)
      • 寂静之光实在令人震撼,一部让我想起了早已陈封许久的“大师”这个称号的杰作。这是一部甚为虔诚的电影,以极大的包容心正视了人性中局限的一面,丝毫没有丑化批判之意,有种洞穿一切的释然与温暖。与之匹配的是看待事物的方式,即在一种所有人共享下的,带有诗性色彩的严谨时空中体会世界的运作方式
      • 1.日出日落之间,和平与爱;2.自然光影,摄影还不错;3.公主死去,王子悲伤,小三吻醒了公主。
      • 7/10。生物混音代替了演员话语,模糊边缘、中央聚焦的滤镜,延绵时间的摄影机上天入地捕捉繁星之美,小到阳光雨露的花草鱼虫,大到人兽机械的收割作业,撒大网式搜出一个家屋风景的所有意象,共同构筑力量储蓄的细节性叙事,也成就了导演的自恋,用婚外恋的事件支撑全片太单薄,更像在看人与自然图集。 @2015-07-19 12:36:25
      • 纵然是百般精湛技艺,也无法把一个老套的故事讲出新意。
      • 2008-11-15,开头那扑面而来的窒息。
      • 真是,寂静啊。
      • 有必要那么慢吗
      • 真可惜,在美得令人窒息的《寂静之光》里雷加达斯最终选择让他的镜头运动而不是让镜头里的人物运动。这导致了他从根本上无法解决摄影机不在场的问题。试图展现大地上的性压抑并不能只靠镜头记录下那些僵化的身体和表情,而是要像《色戒》那样为人物找到宣泄内心欲望的出口。因此影片最好的段落反而不是结尾的神迹,而是妻子在雨中哭诉的那一幕。
      • 如此强的形式感难免让人产生一点不满,尽管它本身描写的那么好的事情。
      • 整体算是佳作。不过虽说是老塔继承者,实际上雷加达斯也仅仅算是有层皮像。
      • 节奏出奇的慢,部分镜头和描述非常棒,但也充斥着不知所以然的虚招
      • 3.5;首尾呼应的长镜美得摄人心魄,天地万物的恒常与无常尽在这风声虫鸣里,流俗故事在远景的注视和广角的扩张中,自有一番别致神韵;神迹显现的结尾。
      • 匠气,匠气一逼的匠气!开场长镜过后男猪坐那哭怎么哭得那么欠咧。别以为耍几个长镜,摆几个构图,插几个调度就牛逼了,当这一切成为目的之后,别以为自己和类型片有什么区别,你他妈更机心,只有没脑子的外貌协会才会捧你。
      • 仅取景,用光,构图便足以五星。最后的长镜头太美了。
      • 超级无敌宇宙大闷片
      • 毫无疑问重写了德莱叶的Ordet。雷加达斯走上了一条如此顽固的道路,即坚信自然主义才能触碰奇迹。在这个自然主义的世界中,看和听的一切都已泛滥成灾;但好歹还有一些不协调的光线和声音设计,作为影像织物上的泪点,提醒我们“海”是由水滴组成的。
      • 神一样的天空,神一般的泪水,神来之笔。
      • 看图片猜电影的答案在这。一流的导演和摄影。二流的演员和故事。
      • 在自然面前,在时空中,人类那点爱恨情仇、生老病死、进化繁衍算得了什么呢!
    • 豆瓣 8.3 IMDB 7.2 HD中字
      Ο μελισσοκόμος
      1986
      动作片
      法国

      养蜂人

      Ο μελισσοκόμος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开车撞进餐馆去接你。把你的手掌咬出血。大剧院里的一夜。三场重点戏。孤独的人彼此相伴,常常误认为爱情。
      • 视听方面少了一些精致的调度,长镜头以固定机位为主,配乐也偏于简单。某种程度上配合了养蜂人压抑的状态。养蜂就是一个不断的放逐过程,雄峰最终会被工蜂杀死。这种对放逐和死亡的渴望与恐惧,是解读养蜂人挣扎的母题。
      • 即使很慎重地打分,也无法掩饰我对安哲的不喜欢。细节的设计感、人为感如此之强,所谓诗性的段落,诗意的惆怅,都显现出一种刻意布置的造作。想起逸事一则:某电影节上,安哲落坐侯孝贤旁,套近乎说:人家都说我们两人的风格很像。候不知其人是谁,唯唯诺诺。返台后找来安哲的片子观摩,看毕呸了一口说
      • 1.你瞧,那雨、那海、那远方,都是我数不尽道不清的悲伤;2.或许相对于悲伤,其实更多的是对生活空洞和未来空虚的恐惧。
      • 中景的长镜头,真的是他妈的很恶心。即使剧情内在很让人感叹,但镜头实在是很不喜欢。第一次看安哲,他的镜头全是这样么?
      • 1.漂泊老者与流浪少女间的情感故事,既是短暂的父女,又是片刻的恋人。2.安哲政治背景最弱的作品之一(仅在探望病重故人的对话中隐现),配乐亦恬淡稀零,唯有长镜或固定凝视或慢摇低语。3.与[雾中风景]构成对位:老人或儿童公路片,寻父之旅中父亲的存在或缺席,片头婚礼上众人仰头凝望消失的鸟恍若驻足赏雪。4.老人沿地图标记寻觅过去,少女则追逐着未来,不变的是浪游,一如少女所言:“我喜欢不断地启程”。5.难忘的片断:少女与养蜂人共住一夜时与另一个青年做爱;为斯皮罗剃胡子;他驾车撞入酒馆后,她跑着上车;舔舐老人手心伤口的吸血少女。6.废弃电影院舞台上的缠绵前戏,白色大银幕前的激情释放,确为安哲罕有的直露镜头。7.独属于养蜂人的死亡方式,在叩击地面时,斯皮罗老人是否又想起了那首童谣(攀上胡椒树,采摘胡椒...)?(9.0/10)
      • #重看#3.5;“像每年春天一样,出发了。”一场回溯生命的旅程,妄图寻求宽宥,妄图再次激起重生的勇气,去见想见的人,当重温布满生命印记的旧地方如何破落,当青春的肉体拒绝承载苍老的记忆,他才明白一切错误都无可挽回了。放飞蜂群意味着最后一次启程的落幕。
      • 安哲影片中最不喜欢的一部,可是分明是我最喜欢的男人马斯楚安尼演的,随时想大吼“放开他……”真的看不得他这幅落魄,被年龄玩弄,心里焦虑得不行,完全赌气不愿意体量他。非常奇怪的观感。看来“最喜欢”们的合作也不一定最顺心意。以热闹但是让人悲伤的婚礼开始,以冷清的两人婚礼结束,不被祝福的命运。现在想来居然觉得最美的段落是在加油站偷看女孩跳舞。其实将激情时刻定在电影院也有很多情怀成分了,只是由于冷落了老友让我觉得完全不美好。手抖多下,终于没舍得打3星……SiffU2019
      • 影片一开始,就闻到《雾中风景》的气味。果然,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的惯用风格:光晕与雾、缓慢运镜、没有结尾的段落、散乱的布景。记忆并没通过画面闪回,而是用歌谣、节奏、气味、建筑做出隐忍的表达。一组镜头没有原因结果,安哲不对他的人物和故事做任何解释。
      • 讲一个老年人步步走向死亡的故事,这是至目前为止,安氏最悲观的剧中人物/分别与重聚的文学母题 安氏作品“公路”特性的最直接表现,是流亡者必须要面对的两次洗礼。分别意味流浪的开始,重聚意味着回归,两者都十分具有“公路”性。
      • 虽然感觉略有无病呻吟,但仍是呻吟得让我欲罢不能。
      • 孤独到绝望,原来你什么都不想要。。。
      • 7.6;開頭和結尾總是太搶眼
      • 四星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你为什么看上去这样悲伤?”//在没有发生的时候都知道一定会发生 然而竟然这样悲伤 连宣泄都算不上 而是另一种沉默//第一次恍惚到以为电影里的人物会从画面中走出来
      • 老男人在回忆往事之旅中一再叹息;小女子迷惘的人生需要一次意外的疯狂来提升;于是在那样一个时刻,他们的生命时间交叉而过,快刀在坚盾上击出火星;但也仅仅是一次短暂的交汇,然后各自心知肚明擦身而过。安哲真是擅长将淡淡的情绪拉成绵长的不间断的线,贯穿起140分钟和40年;但归根结底这不仅仅是一部伤感的公路片,而依旧是一部“后革命”电影(老头的家庭破碎和被迫辞去教职转做养蜂人,应该都与他早年参加左翼运动有关),只是主导动机由《猎人》的愤怒,转为对几乎不着一字的峥嵘岁月的缅怀——只要你意识到,医院里那个酒鬼朋友分别时手指不停敲击桌面,应该是牢狱里传讯的手段,而它再次出现在片尾——当老头掀翻所有蜂箱扑倒在地奄奄一息,手指同样不停敲击着土地……
      • 只剩精致的运镜和调度的安哲仿佛少了一丝灵气,尽管情绪的落脚点依然恰到好处。政治与历史的瞬间留在了其他一些不可言说的幻景之中,而影像成功回归个体本身。不可觅的故土与永恒的流放,在一种失去形态的离散中,一种在饮鸠止渴与自我救赎的中间值中,养蜂人终于退到了人生的边缘。影片的结尾通过不断放大的压迫感完成所有情欲的释放,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胡椒树断,两手空空,于是手指再次叩击,敲响故土之音。
      • 安哲常用的是手风琴/口哨/唱机.这次片末用的是钢琴哩.还是特别轻快的弹奏方式.不是快乐那种快.而是每个音指尖刚好接触旋即弹起那种快.偏偏这样让人更觉沉重.亚历山大大帝回家跟墙上的新娘服说”我回来了“.“塞瑟岛之旅”男主回家老妻问”吃饭了吗“.这次当男主到达希腊.妻子说“把做饭的火给点上了“. 2019.6.17 上一次在大银幕看MM是去年SIFF最后一天的意式结婚和离婚,这一次我不断想起“三生一死”,父女迷情一如既往打动我。
      • 静物画面,雨中的餐桌,“女蜂王之舞”|全家福,妻子摔破酒杯,暗示家庭关系破裂,和斯皮罗和大女儿的戏份呼应|"不要去捉小鸟",斯皮罗即是那只小鸟,背负回忆的痛苦踏上返乡之旅,寻伴,海边,理想已被冷酷的历史浇灭|少女的“未来”与他的“过去“试图沟通,但在剧场舞台最后一次交流仍是失败|结束
      • “攀上胡椒树,采摘胡椒,胡椒树突然断了,手里什么也没拿到。”老男人,少女,流浪,死亡,飘散的诗意
      • #SIFF2019# 从北向南的返乡之旅(身体与精神上的),父亲与女儿(历史与未来),蜂的隐喻象征,中年危机。淡化政治、镜头运动偏固定,最悲凉的安哲。中年人的无力感和对将来的失望,看得我很丧。大银幕看情欲戏真赤鸡。
    • 豆瓣 8.2 IMDB 7.5 BD高清中字
      Uzak
      2002
      剧情片
      土耳其

      远方

      Uzak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孤独是什么?是面对面却无法交流,是肩并肩偏只有挖苦,是私人空间被侵犯的恼羞,是想高攀却遭白眼的失落,是心口不一的尊卑自照,是切肤之痛的矛盾互攻,是一恍惚就来不及说出那个字,是爱之切切却已没机会上前。
      • 锡兰的片子,与其说是讲故事,不如说是拍状态。独身的城市男性知识分子,生计闲散无忧,却也无聊沉闷,闲来打打飞机,开开嘴炮,孵孵酒吧,看看老塔的<潜行者>跟<镜子>,撸撸A片…可就算是这样寂廖的状态,也恨有人闯入和打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叫什么来着?PS:锡兰跟老塔,是最会刻画风的导演。
      • “你说你要像塔可夫斯基一样拍电影。”
      • 现代人的孤独感最可悲之处在于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疏离,却在各自追寻与他人的联系中被彼此推得更远。这种精神困局正是锡兰[远方]的主题。我们曾在蔡明亮的[爱情万岁]里见过类似的追寻,只不过那里真正的中心是一间空房子,而这里的公寓则充满了生活的细节。人类最终只能通过这些物件才能间接地相连。
      • 锡兰成名作,戛纳评审团大奖。表现人情的冷漠疏离,沉缓冷冽的基调,固定与横摇长镜,各种画外空间运用,精致构图(不少框中框及遮挡式构图)及精简的对白等都像极了安东尼奥尼的无情节电影,公园树后偷窥也令人想及[放大]。细节:老塔[潜行者]&黄片,鞋柜,偷听,怀表,拍死老鼠以避猫,烟。(8.5/10)
      • 进城务工的乡下亲戚,性格孤僻的摄影师。毫无共通点的两人,终究没法离开各自的孤独到达远方。两人都只能躲在暗处观望,一个无法开始,一个不愿结束。
      • 慢,闷,于是更显的真实,点到为止的留白式叙述,却又有种不满自溢的张力;飘雪的伊斯坦布尔,男人之间的隔阂,被物化抑或意象化的女性,远方其实并不远,只是自我的缚束让那看起来遥不可及;摄影加分太多,牛得不像话。
      • 如何用镜头语言刻画距离感的最佳指南,从无处不在的物理上的区隔(房门、室内与室外、公共场所的遮蔽物)到多处浅焦镜头,把两位主角完全地与彼此、与周遭环境隔离开,无时无刻不在塑造一种哪怕共处一室,也如在远方的疏离。话很少,取而代之的是总在发出声音的门和地板,每一声嘎吱都如一次沉吟,一次呼救。锡兰真的很会用天气讲故事,雪简直是他用来塑造无助和寂寥的最佳道具,这在数部作品里都有所印证。两位主角看似差异极大,却又经历着完全相同的境遇,特别是悄悄跟随心上的女士又无果而返,两处情节的展开和节奏几乎一模一样,然而和解又不会如期而至,深夜查看被粘住的老鼠的镜头也许是他们唯一一次采用同一视角,唯一一次相互体认的可能(但下一秒,楼上窗内的和楼下路边的,距离再次拉开)。
      • 看完就像有一记闷闷的重拳打在心口--现实中就是有这么多无法调和的矛盾,无法解决的问题,无法言说的感情。当最后人离开了,通过一只表弟留下的烟,反而感受到了他对他的一丝理解与和解。
      • 略闷,慎看。长镜头,慢节奏,少对话。锡兰的摄影总是有加分的。类似的的故事其实国内也有不少,难得的是导演能抓住很多有趣的细节,在心理描写上得到了极大的丰满。很多地方都太妥帖了,尤其是那个城里的摄影师,这是不是锡兰自己的生活经验啊。
      • 锡兰的作品中这部最忧伤。农村的小伙来到城市投奔自己的亲戚,寄人篱下的生活,表哥的冷漠自私,自卑的出生,城市人鄙夷的目光,暗恋的女孩不敢说出口。下雪的伊斯坦布尔更加寒冷,找不到工作独自一人惆怅的在海边踟蹰。这样的故事你一定听过。城市改变了你,现代化综合症发生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 本片荣获2003年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土耳其最佳年度导演和最佳年度影片以及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2003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两位男主角双双荣膺影帝称号。©
      • 1星给逝去的伊敏·托普拉克。最看重的就是锡兰的人文关怀,他作品中人与人的关系总是那么微妙而又真实。摄影很美,对白很少几乎都是纯镜头语言。觉得这种电影比那种特效堆积起来的电影有味道多了。
      • 第一部在电影资料馆看的片。非常让人纳闷,居然全场爆满,这么闷的导演不是应该会吓跑很多人吗。标准闷死你不偿命。但是由于最近各种爱长镜头加大师级摄影和调度。所以导演深得我心,那种优美的调度,配色建议大屏幕观看。另外,锡兰每个主角都有呢么点肾虚的感觉,也算是个人风格之一哈
      • 情状电影,孤魂野鬼般的城市游走,从满天白雪到夜幕昏沉,从故乡到远方。间离的家庭与孤独的人生,共同发散出一种自我流放气质。锡兰的镜语体系相当适合把握与呈现此种现代性城市中人与人间孤独/隔阂的景观,摇摄/特写均带有某种流动的诗意气息。
      • 我看过了的,但是我完全没有看懂。所以我完全不记得这个电影了。真遗憾。
      • 真的拍出了人类通感,欲望下徘徊逃避、理想主义的崩坏、凛冽的寂寥孤独,对仗工整地描绘出了逾越阶级的生存困境,兄弟二人跟新世纪初经济孱弱的土耳其一同阳痿。如果将马姆的前妻移民加拿大的后记拍出来那就是《山河故人》了:走到哪,脚下终究土地,不必赋予意义或是乡愁……
      • 居然很好看,没有废镜头,完全不闷,戛纳双男主没有丝毫表演痕迹,完美演绎了生活的窘迫和寄人篱下的寒酸感,细节很抓人。最后那盒烟是一种“和解和释怀”,伊斯坦布尔当然不是你的,但我在这城市生活数十年,它也不属于我。
      • 锡兰主题比较直白的作品,Uzak翻译成远方不太妥,有些削弱/混淆语境。两个孤独的人生活在一起并不消解孤独,而是产生疏离,很普适的是两人即使在原处境仍是一种局外人状态。锡兰的镜头语言很适合捕捉疏离与孤独。可能是题外话:近代以来伊斯坦布尔知识分子的身份归宿一直处于一种纠结摇摆的状态。博斯普鲁斯海峡便是历史和文化隔阂的源头,眺望它就是一种“呼愁”方式吧。这点锡兰和帕慕克很一致。
      • 你常说,你该像塔科夫斯基那样拍电影,那么你为什么不试图忘了那些往事?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