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布里埃尔集中体现了中年男人最卑劣的一面:在人际交往中毫无掩饰地以自我为中心,故意无视他人的感受和幸福。他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是支持作家阿德里安的朋友,自称是真正欣赏他作品的少数人之一。然而,在阿德里安逝世后,当他的才华被更多人认可时,在他的表面下隐藏着一种阴险的嫉妒。加布里埃尔非但没有为朋友的成功而庆贺,反而对阿德里安的艺术成就持批判和怨恨的态度。
更令人厌恶的是加布里埃尔对待他年轻得多的姘妇安妮的态度。他自私地渴求安妮的青春活力和性诱惑,然而面对她难以捉摸的性情,他却无能为力。这也就难怪,每当安妮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时,他就会不断地对她施压。加布里埃尔的自我陶醉使他完全无视安妮的基本需求,因为他始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对安妮的合理关切不屑一顾。 |
|
放松,散文诗般的生活点滴汇聚 |
|
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什么都没有发生 |
|
拉朵嫣的力作。真不好下载,2013.10.20 |
|
一看名字就喜欢的电影。我不知道怎么表达,电影里人物之间的感情非常细腻,成熟,亲切,非常舒服。没有华丽的技巧,所要表达的感情却非常丰富,很真实亲切。感觉就像《love before sunset》,从头到尾都是人物之间的对话,尽管爱情已经不在,同样也是非常温情浪漫的电影。 |
|
只是想吃个乳酪面包 可是只卖法棍 想喝个冰啤酒可是只有常温 没办法决定是喝矿泉水还是低因咖啡 失控是常态 没办法决定才是常态
人是季节的孩子 因为开头字幕说——八月末九月初 万事都要讲求缘分 今天和这电影有点缘分 |
|
阿萨亚斯的文艺腔+法国新浪潮遗风。红玫瑰与白玫瑰+生存困境与创作自由。心灵的出口,契如创作的瓶颈。PS:手持摄影同质于《清洁》的艰难律动,生活情境的细致描摹契如侯麦的诗意絮叨,而人物命运走向上的双色逆差则予人以巨大的迷惘和无力。另,片名使我想到曾哥的《狮子座》。 |
|
@ 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 séance présentée par Olivier Assayas et Mathieu Amalric 又是一部非常自述的片子,讲自己和周围人的中年状况。阿萨亚斯介绍说,他起初想拍一部关于死亡的片子,拍着拍着拍成了一部关于生活的片子。情感、逝去、在场、缺席…非常细腻非常流动。中途死去的作家的形象中明显有Serge Daney的影子,而演作家的16岁情人的Mia Hansen-Løve那时还没跟阿萨亚斯好上。Mathieu Amalric介绍说,那时他自己跟Jeanne Balibar感情火热,却要在片子里演一对分手了(又藕断丝连)的情侣,非常好玩。但的确演得还是很到位的。两个女主都非常鲜明非常优秀(Virginie Ledoyen那段SM画面太惊艳了),但总体感觉片子还是太中年男人了…越靠近结尾越乏力。当年流行的手持Super 16,充出来在大屏幕上放画质还挺粗糙。 |
|
很好很好。 |
|
秋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 |
|
法国文艺片特有的絮叨 |
|
20080916 DVD |
|
好奇30岁的生活 |
|
在主角群身上看到处处现世的投影,诸多触动,些许安慰 |
|
喜欢这样客观参与情感的法国片也对阿萨亚斯怀有好感 |
|
8.5+ 阿萨亚斯是真正懂生活的人 |
|
late august, early september。喜欢片名不喜欢片子,总觉得这个时节才是一年年的转折分界点。想起来了就加上来。
|
|
视点散漫自由地游移跟随转换,平稳的时光流转中,剪辑所带来的断裂和偶发空缺使得错综复杂的情愫不断在自欺下稳固和恍然中生成。刻意剥离的戏剧性,弥漫着秋天那种平淡又落寞的气息,生活好似只能在不可得之人破碎的遗憾中轮转,在事件后反倒触发了新生的通透,有种被奇迹包裹的电影时刻 |
|
法国人的爱情就像他们的咖啡和香烟,融于生活,却从无刻意,所谓爱情就是吃的来,聊的来,玩的来,做的来,对人生云云永恒落俗套的命题,他们能将狗血充分演绎并升华其哲学性。 |
|
选择很难,然而正是那些缺憾和随机性才让生活变得如此迷人啊。
碎片式的处理带来妙不可言的生活质感,还有那销魂如舞蹈般的情欲戏~酒吧和宴会最能考验导演的水平,阿萨亚斯一直都干得不错。就算是在阿萨亚斯所有作品中也能排入第一梯队,薇拉原来是17岁的米娅汉森洛夫! |
|
A grief-stricken awakening in pursuit of a more idiosyncratic path. |
|
调度充满了一种哭后的状态。不知道为什么,其实人已经特别疲,觉得特别累,几乎爬不起来了。但看完这片还是想拍电影。 |
|
HK-D9《我的爱情遗忘在秋天》 |
|
啊本人也想拍这种松散自由迷人的电影啊 |
|
3.5/5 后半段情绪很抓人,微妙的松弛感。维吉妮·拉朵嫣某些角度还挺像赫西的。 |
|
444444444 |
|
两位女主都好漂亮,都脸盲了! |
|
左右為難 |
|
喜歡這樣流動的高敏電影;日常偶發的犯賤是很好的驗明法——並非有恃無恐;其前提恰恰是“有”恐,情緒化魯莽時會因難自知的僥幸心理忽視掉這個 |
|
7.9 有种主角性别换位的感觉,多了一些忧郁。 |
|
没劲-12/08/15 at FIAF |
|
4-,维吉妮离开旅馆那一段恍惚间以为在看王家卫,晃动的镜头和人物局部捕捉带来美丽的韵律。大部分时间剪辑都是契合话语节奏的,阿萨亚斯台词也写得很好,整体舒展又举重若轻。最近我看电影好像需要一点刺激,这部表达的内容在法国电影里太常见了。 |
|
4+ |
|
极其舒缓,极其散漫。淡如白水,却又不是毫无回味。 |
|
友谊,总是呼唤着一部来临中的作品。
剪辑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断裂,淡出总让人觉得有点不自信,实际上没有等到应该剪辑的那个点。 |
|
7.3 碎片堆叠,时间字幕卡,阿萨亚斯的片总有种絮絮叨叨啰嗦中年人的感觉。 |
|
八月末九月初,季节交替情爱更迭,游弋的视角与自我的不确定。 |
|
好年轻的Mia,一直觉得像,看完发现还真是她。 |
|
关于成长 |
|
这部电影让我记住了Virginie Ledoyen的脸 |
|
2013champo |
|
其实有很多阿萨亚斯玩弄类型片桥段的影子,但基地还是法式知识分子在生活中提取感悟的过程。 |
|
中年,是最接近秋天的年纪,似乎收获了该有的一切,也到了应该享受果实的时候,但身后却早已堆满了落叶。糟糕又不如意的生活,大家似乎都只是在苦中作乐。“人总是死了才变得有天分”,身上的“重担”一步步试探着崩溃的边缘。别人对自己越认可,自己反而越没自信,冥冥中落入了死亡的深渊。
醺醺的状态,忘我的状态,爱情多半也是废墟,而经济问题又让废墟蒙了层土。“如果你怕,表示你还爱我”,看得出不舍与难戒断,但还要假装洒脱地告别,实则双方都有想再在一起的想法,但又不知道如何开口,以及开口后又会回到分手前那些吵闹的日子……希望“不会只是我的一段过去,有一天总会破镜重圆”,后来,我发现自己真的爱你。
无声的告别是崭新的开始。当大家聚在一起怀念朋友的最后一面时,生活似乎才开始走向正轨。 |
|
想起一首诗:他们有自己的诸神,爱争论、专注或粗心。但也有一种神性,无处不在,隐形。他们试图捕捉,用绘画、诗歌和旋律,都徒劳无功。又读到另一首诗:我们拥有悲剧?哦不!生命随虚弱的一笑而去,入于冷漠。这些情感经历,根本无以维持。而我感觉就像青春的幽灵,在殡仪员的舞会上。 |
|
比起新浪潮的各位前辈,张曼玉的前夫实在是水平差得远,拍狗血戏也只有无聊。奥利维耶我是一部喜欢的也没有。 |
|
爱情、友谊让人成长。 |
|
三 |
|
我想看这部电影 2013-07-10 |
|
导演兼编剧,Olivier.Assayas这回是整个人全心投入了.
片子跟其他法国电影一样,小平淡小温情小感动,文艺得一塌糊涂. |
|
昨天还在听Beuys的音乐今天就在电影里看到Beuys的画,好巧。年轻时候的Amalric真的很有魅力,那个感觉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