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FF14# 首映归来:新版迷墙演唱会以墙为巨幕,演出效果令人五体投地。此片用Roger Waters的寻根之旅片段将全场串联起来,完整地诠释了这张经典专辑的缘起,并在新时代赋予其全新的意涵。本人有幸曾于2年前亲历多伦多现场,在此跪地剖腹向众友邻推荐。 |
|
时光容易把人抛,平心而论,当70岁的Waters依然响亮的唱出30年前的反战主题时,就像乐迷提的最后一个问题一样,是不是有一点fucking loud了?惊叹于演唱会斑驳迷幻奇绝瑰丽的视觉效果,飞机从天而降,洒落一地符号,水爷举起MP40,隔空扫射着politics。古稀之年的Waters,将自己重新烙印在了21世纪之墙 |
|
一定要在几位老爷子活着的时候去看一次现场。roger woters 或者david gilmour 都行。另外,这次站在墙头的竟然不是gilmour,感觉现场肯定有人觉得上当了吧?注意看 comfortably numb 高潮时时的观众表情。 |
|
既是演唱會,也算是電影的延續;反戰命題變成永恆命題,舞台佈置完美,細節更加入新時代元素;戰爭不僅限於軍備,經濟手段也是,大品牌也可以是「炸彈」,無孔不入;電影形式的部份顯得憂傷,關於追憶的情節有淡淡的心酸;對照多年前的電影,2套都是傑作。 |
|
这种制作精良的live现场应该多进影院放映。
影院应该设计一个看live的厅,里面没有座椅,只有一些高脚凳和桌子,提供酒水可以抽烟。 |
|
2015画质音质前五的音乐蓝光 |
|
感染力太强了,听了无数遍的comfortably numb的solo都听哭了,穿插的水爷纪录片片段也好感人,风景极美。两个儿子都因为战争失去了父亲。全场一起喊tear down the wall的时候太热血了!现场效果好爆了真的好想看 |
|
DG缺席,所以确实是水爷自己的“迷墙”。不过,“迷墙“是世界的,是属于所有不愿被体制压迫的自由人。就知道第一个全场大合唱会是“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2”,唱到“comfortably numb”的时候水爷将“墙”推翻,进入高潮。看了这场演唱会的人,相信他们会永生难忘。 |
|
視覺效果,音樂效果,都不錯。 現場音樂會,還是挺好的。4星 |
|
世界上还剩下几堵墙呢? |
|
太帅了,真想看一次这样的现场啊 |
|
卡西诺山公墓 |
|
记得看人写07年在上海就地看过唱1整张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台上飘着那只粉猪,真是幸福的人。不care他用the wall啃老。看上1部the wall听见里面的音乐就想去死。看这部只想知道我能不能看到现场以及看不到现场我能不能至少在巨幕电影院看1遍 |
|
視覺效果的確完美,舊有的The Wall震動人心,演唱會版本的是延伸。當音樂響起自然會識唱,會觸動。賣老舊情懷,賣家庭故事、人家都七十歲了不要太苛求。賣賣回憶、情懷就足矣。 |
|
用了半纪录片的手法,结合水爷自身经历(也是创作The Wall的缘起),落到反战上面。相比91年柏林墙那场,制作更精良,舞台效果更佳,但少了那种震撼感。 |
|
纪录片和演唱会的完美结合,多处泪点:Roger Waters带着子孙瞻仰自己祖父的墓碑,和他们探讨各自的梦境,和1980年Earl‘s Court录像中的自己合唱Mother,在父亲的墓地前小号吹起Outside the Wall,不再多说,期待下一轮巡演,必到 |
|
omg!墙倒下的那一刻 |
|
光看1080P已经醉的不行了要能去一次这种现场我估计能哭瞎! |
|
❤ |
|
The Wall演唱会
舞台设计真是太惊艳了!
一开始有缺块的墙
一块砖头一块砖头堆砌成一面完整的墙
每一块砖头都是一块显示屏
无数砖头堆砌成一块巨大的显示屏
主题和创意融合得天衣无缝
最后墙倒的一霎那太震撼了
演唱会中间穿插一些类似纪录片的片段
还有一些82版电影的片段或音频
果然现场才是最炸裂的
甩82版电影几十条街
70岁的水爷老当益壮
将82版电影中的元素通过影像,人偶,舞台剧等形式嵌入演唱会
简直是完美的视听盛宴!
演唱会现场才是The Wall的正确打开方式啊!
|
|
全方位各工种绝佳呈现,简直是无法逾越。(土制家庭影院5.1系统观看) |
|
从飞机上落下十字架、镰刀锤子、美元、星月、六芒星、壳牌、梅赛德斯奔驰。 |
|
推牆。 |
|
masterpiece |
|
一场华美的视觉和听觉的饕餮盛筵。 |
|
Roger Waters the Wall (2014) |
|
补注。无与伦比的视觉感官心灵全方位的冲击与体验,我时常伴着这部纪录片,调到最高音量,和它的歌声内涵一起舞蹈。 |
|
太棒了,无以言表。 |
|
老爷子一辈子有一个作品就够吃一辈子了 |
|
一方面演唱会非常的震撼,另一方面电影又过于的煽情,在插入罗杰·沃特斯祭奠的片段之后,这部音乐纪录片果然变得严肃起来,但也显得不够真实,因为非音乐会的地方拍得相当文艺,就像出自某个母语非英语的欧洲导演之手。果然还是不大了解Pink Floyd,所以没有太多的情感共鸣,但听听歌倒也还不错。 |
|
waters永远活在二战阴影中
墙倒了这么多年 墙上站的早已不是gilmour
现在符合这砖的是东方人民
能让人感觉到和pink floyd活在一个时空里很奇妙 真想看现场 |
|
估计是这辈子看的最后一个平克现场了 老爷子想出了无数个形式 这个暮年回忆让人动容 但墙还是那堵墙 永恒不变 但也实在让人品不出新滋味了 |
|
拎着保温壶上场的平克依然是你大爷 |
|
一晃眼,当年买墙的卡带还是中学时代。充其量也是听个热闹。放在今天的商演水准,这帮爷爷也还是世界级的,那块巨大的舞台墙够牛逼。不过真要听内容,估计也就剩一帮老粉了。 |
|
气氛不能复现,老头子失去了煽动力。整个一“没有新的语言也没有新的力量来表达新的感情” |
|
“摇滚不是理性的表达艺术,但始终是催人觉醒的力量。” |
|
朝圣现场 |
|
演唱会非常的震撼 |
|
Hit the WALL |
|
1.开场非常震撼。
2.舞台大屏特效非常贴合。
3.反战主题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4.音乐有精品但总体略显伤感、颓废与愤怒。我倒是觉得,只有艺术的极度美好才能反衬出战争的残酷。无论是以记录片、演唱会或是歌剧的形式,重点都还是要放在音乐作品本身才好。 |
|
B- |
|
战争创伤版,脑残满天星 |
|
技术支撑下的理念先行,71岁的Roger Waters,摇滚不老,摇滚万岁! |
|
水爷我的神! |
|
垂暮啦,几十年还是这面墙,虽然演唱会设计是典范,但这对摇滚不是什么好评价。 |
|
吊的一逼 |
|
坐在电影院里想象如果能置身那场演唱会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最后水爷和尼克的simple facts简直是于谦郭德纲附体 |
|
這個舞臺設計……服了 |
|
牆起牆倒,著名的大型反戰光影演唱會。
演唱的另一個重點應該就是聽歌吧?但是幾乎全部的歌曲都不好聽,真的無法硬著頭皮說它好棒棒。 |
|
牛逼大了。这超级宽屏墙体,强悍舞美,无语了。无缘现场,也无缘大荧幕,这玩意最低限度也得看蓝光原盘,DTS开到最足。谁还管水爷是不是装逼,是不是自我膨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