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无所有,只剩肉体供养人类。痛苦对我来说只是短暂的,四处皆天堂。可怜的人类,似乎毫无察觉。 |
|
杀马杀牛杀小牛杀羊,虽说现在大部分都工业化了,但屠夫的工作还是需要强大神经。美丽的白马旋即变成一堆肉,被割掉脑袋和蹄子的小牛还有机械反射,腿还在空中乱刨……热乎乎的血泉涌出流在地上白白浪费,还好是黑白,没像《十三个月亮》一样http://youtu.be/hk4LHcOMA4s |
|
"I shall strike you without anger and without hate,like a butcher.""卑劣的凡夫俗子们结队成群,挨享乐这无情屠夫的鞭子抽,去到卑屈的节日上采撷悔恨,我的痛苦啊,伸出手,打这儿走。”(波德莱尔)城市生活的静好与屠宰场的杀气腾腾(所谓文明与暴力的共存),两线交叉的巨大落差,构成人类生活图景的微缩隐喻,待宰的羔羊排队等待上断头台,它们不知命运沦落何方,不知引领它们走向死亡的正是引路者。视觉冲击太大,心灵受到暴击。 |
|
Noël Burch之所以将Franju的影片视为对meditations与conflict of ideas的展现,大抵与常常被忽略的进入屠杀场景前拥吻恋人的城市生活段落不无关联。 |
|
有点庆幸不是看的彩色片 |
|
法国作者式纪录片。将巴黎的静谧市郊景色与屠宰场的血腥场景交叉剪辑,创造出极大的反差效果,垃圾场的废弃模特,唱片机也令人想起布努埃尔的超现实风格。影片将屠夫的工作过程不带修饰地直接暴露在观众前,宰杀马匹、小牛、绵羊,放血剥皮砍头,其中穿插着教堂钟声。在这种荒谬之下,弗朗叙传达了自己对于道德的探索。 |
|
找了好久,没想到就在CC无脸之眼的花絮里,弗朗叙的主题并不是屠宰场,他讲巴黎宁静的城郊、喧闹的市场和美丽的运河与屠宰马、牛、羊的场景交织,用扇、书、门进行转场,男女两条旁白配合,加上舒缓的配乐和无声的纪实,呈现出暴力的两面性,从中也能窥见对二战的反思来,波德莱尔的诗点题 |
|
肉食者必看。 |
|
第二次才努力看完,即便不是动物保护主义者也不是素食主义者这样的片子也会让人的神经受到极大的考验。。。将这部片子和雷乃的夜与雾剪辑在一起效果一定远胜爱森斯坦在罢工中的屠宰与屠杀蒙太奇。。。PS以后一吃肉或许就会想起那些画面,罪过罪过。。。 |
|
片首的丽人接吻,整片的血腥屠杀——所谓文明,建立在血腥之上。【★★★☆ 入四】 |
|
人的诗意加动物的现实.....好可怕>_< |
|
看完之后始终回忆的是开头男女的接吻。 |
|
115 |
|
【纪录片/短片】动物之血 (1949)【中字】: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1538467/ —— 1.因为《十三个月亮》的讨论而得知这部纪录短片;2.成长于农村,看过杀猪鸡鸭鹅等,身为影迷,也看过《地球公民》《海豚湾》等纪录片,尽管如此,片中屠杀马牛的画面依然还是会感到血腥残忍;3.作为纪录片,前面人们的生活片段,感觉有好几个镜头是摆拍的;…… |
|
圣约翰放出了小羊;/
屠夫希律给它做了记号./
我们引领这只温顺善良的羊羔/
走向死亡./
圣路加干脆利索地/
屠宰了一头公牛./
在天国的酒窖/
任你随意品尝美酒;/
天使们烘烤面包./
世间的一切音乐,/
都不能与我们的相比,/
当一万一千个少女/
开始翩翩起舞,/
圣乌尔苏拉也露出笑颜./ |
|
巴黎屠宰场实录,马、牛、羊之砍头放血、抽筋扒皮、开膛破肚全纪录,如果是彩色的得有多刺激……#DVD# |
|
疼 |
|
so!? |
|
在他镜头下的屠宰过程有一种玛格南黑白照片的质感。
另,我爱片中那工业时代特有的屠宰厂建筑 |
|
屠夫地狱 |
|
天地之间,凡是生物动物都值得敬畏。 |
|
非常喜欢屠宰场,50年的片子可以看到比怀斯曼《肉》的顺滑流水线作业还是生猛许多。屠宰小牛直接砍头放血,牛死了还在无意识抽搐那段蛮猛的。有一个屠夫一边叼着烟一边把牛锯成两半看着也太悠闲hhh 不过我不喜欢结尾以及中间穿插着的一些旁白,透露着强烈的反思意味,这就不好玩儿了 |
|
4.8 就是一場煉獄。黑白的鏡頭也充滿了力量啊!!! 另外,一上來那匹馬就讓我完全震倒了.... |
|
Cruel, cruel, cruel man. |
|
这是一部可以把人变成素食者的记录片。值得庆幸的只有20分钟,但白马大牛小牛小羊一一被肢解的过程让观者感觉是过了2000000分钟。 |
|
(短片无评分)狮子不会因其啃食的羚羊而伤心忏悔,但是我们会,所以我们是人对吧? |
|
特别intense,巴黎街景到屠宰场,文明与荒蛮一线之间。 |
|
主要成分很直接震撼。残忍...用的就是Javier在老无所依里面用的那个。各种一招致命的杀动物方法。整头牛的屠宰过程。还有在腹中的小牛...小牛犊被绑在架子上活着直接用刀剖了大动脉,脚还在蹦哒,同时有人在哼欢快的调子。片头和过场太故意了些,很多刻意的剪辑和调度安排很没必要。最后哼起了la mer |
|
我去 |
|
哼着歌的血腥暴力,排着队的待宰羔羊,「火车寻觅下一批受害者」,完全是一部可以和夜与雾比读的大屠杀电影。杀马想到班尼的录像带,正午钟声想到黑炮事件。//<金色木屋:致敬大卫·林奇>@pku |
|
非常冷静的科教般的镜头,偶尔有主观的意思。看的时候在啃一块有肉的食物。主啊,我为自己的铁石心肠忏悔! |
|
不是什么都可以搬上荧幕的 乔治弗朗叙 在你拍这部纪录片之前为什么不想想自己的底线在哪里?你的镜头再马格南 你的表现力再强 你豆瓣评分再高 我也要给你1分 |
|
8.5/10。屠宰场屠宰动物的残酷日常。各种屠宰动物的段落处理(摄影剪辑等)地残忍而触目惊心,有时还用一些美好的东西(比如亲吻的俊男靓女、转场的扇子/门/书、静谧的巴黎郊外、可爱的孩子们等)去反衬屠宰场的残忍,但有点没处理好正反两面的连续性(问题类似于《坠入》,但远没那么严重),扣0.5。短片减0.5。 |
|
其實是紀錄片﹐又唔覺有乜咁震驚。 |
|
不禁想到加斯帕·诺的《马肉》。 |
|
姑且算是人类漫长历史上一次平平常常的大屠杀吧。 |
|
8.5,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左岸派纪录片的雏形,直接的动物屠宰场面真的生猛,放现在要被动保人士怼到飞起的。 |
|
屠宰场纪录片..... |
|
克拉考尔所谓的:“雅典娜盾牌上反映出的美杜莎之头”。文明和残忍的对比并不完全构成揭露或指责的意图,只因其为我们通常难以正视的现实的一种,将这些与我们日常中的现实加以勾连,突破恐惧的禁区,让它们留存在记忆之中。这同为影像一种本质的诉求。 |
|
無法面對的真相 |
|
忘标了 |
|
待宰羔羊 |
|
肢解科教片 看完觉得有点恶心 不是说这些屠宰师傅 我是说我自己 |
|
被砍掉头还疯狂抖动的牛身 |
|
这类片子给我们“观众”有如下启示:我们与劳动是脱节的;我们没勇气直面生死;我们对诗意一无所知。 |
|
我就是刀下的牛羊,谨慎观看 |
|
谢天谢地,没拍宰猪 |
|
吐了 |
|
特别硬核。前3分钟的祥和美好扇面转场直接到硬性切入,毫不避讳的杀生镜头与宗哲反讽,大概是绝版。饿肚子直接看出生理反应。 |
|
诗性与野蛮的互文,纪录与抒情的交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