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实的“腹背受敌”和“里外不是人”//艺术只能起到一些短暂的休止作用 人本性里的怀疑和偏见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占据了判断的大部头份额//左手边的小哥 至少睡了一个多小时 能在反战片里睡得这么安详 实在让人感叹和平真好(。 |
|
没有苦大深仇几乎没有血腥暴力,有温馨温情和欢笑,战争的残酷荒谬(出影院觉得好口渴 |
|
情绪的焦灼感还不够强烈。 |
|
人被突然抛掷到现实的大荒漠里,像SB一样为了一个无意义的意义逃亡,像SB一样做了一个关于现代性的梦,像SB一样为了一个无意义的意义献出生命。不要问为什么,问就是爱过。 |
|
战争能不能结束不是两方说了算的,是我说了算的。——英国节目主持人。 |
|
西奈沙漠逃亡之路,一路焦渴和无助,回过头来想想,荒漠里那封送达不到的信最心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满目战争荒诞苦涩,埃及兵同时也是犹太人,敌对阵营约等于犹太人打犹太人,大家都能合唱一样的歌曲,理解一样的文化梗,战争中小人物的命运不如一只兔子,河岸两边双方士兵疯狂扫射,夹在中间死去的人啊明明是你们的兄弟同胞 #以色列电影周# |
|
六日战争那档子事,够讽刺 |
|
3.5;一切恻隐、怜悯、慈悲在战争面前都是无力的,人为划分的国界、疆域、种族、阶级在生死面前都消失殆尽,而人类依旧在孜孜以求地以鲜血和生命博取权欲。零星闪现的冷幽默凸显战争的残酷和荒诞,齐声高唱“自由万岁”的人民最终失去自由,结尾两岸射击讽刺性十足。 |
|
以色列电影周,和平atmos厅,2016年30周年耶路撒冷电影资料馆2k修复,8.3分
“莱拉,我想和你一起坐在尼罗河边,看河水静静流淌”——伊萨姆,一封未送到的信
视角独特的反思战争残酷的经典作品,80年代一些作者性比较强的影片(还比如《自己去看》),都会用惊喜的侧面来书写战争的荒诞与存在的无理。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其驾驭叙事的能力令人刮目相看,或许也是受制于经费限制,独辟蹊径反而柳暗花明。配乐是满满的B级片电子风格,不过与荒凉感十足的沙漠一起,打造出一幅人之将死的末日图景。导演对歌曲选择的品味也是不错
前进一步,是希望的家乡与运河
后退一步,是停战后的追击与屠杀
生存,还是毁灭
这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而是在黎明的温暖沐浴大地之前
最无法实现的梦想 |
|
@以色列影展 想用尽一生的努力去逃避犹太人的标签,然后命运钦定你来演夏洛克。 |
|
3.6。2022.01.16 和平影都 6排17。战争像沙漠一样无尽且充满绝望;中段喝酒开始,有荒诞的展开;英国记者的形象,代表了西方政权,‘你们的战争是否结束,由我们说了算’;最后逃到河边,被两方士兵击杀,是战争最讽刺的体现。 |
|
喜欢原为演员的士兵那段在水面前的夏洛克台词表演,太一气呵成了。过程太欢乐了到结尾才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无常。 |
|
政治隐喻很巧妙,几乎不留痕迹的贯穿了全片。作为反战电影,跳出了常规的“他们也是好人”的叙事,从他们的角度展开,全片在威尼斯商人段落第一次进入高潮,而前进,人民的曲子让这一高潮展现了国际主义的情怀。是不可多得的佳作,用这样的片子作为2021的收官,让我对过去一年观影的记忆有了极为满足的结束。谢谢你,上海艺术电影联盟。 |
|
那个是表演者的士兵真是可逮着用了,数次思辨的陈词都从他的嘴巴中说出,让这个人设未免有讨巧之嫌,还不如另外那个士兵一句生存的问题用的巧妙,他俩在第一个三分之一的段落醉酒之后,就进入了一个失去理性和方向的状态,其中安插了一场媒体的“表演”,这是这部电影的双重讽刺,一直持续到影片结束,战争是没有方向的,也是不会结束的,两个人迷迷糊糊最后的清醒是仍然逃不过战争的宿命。 |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若要追祸首,都TM赖美帝 |
|
3.5“战争就是很多人的妻子被抢占,然后生10个农夫”。战争时代的沙漠公路片,六日战争结束后,两个埃及士兵想回苏伊士河。以色列历史不了解,感觉两方士兵并没有那么苦大情深,中间碰到死掉联合国瑞典士兵以及说英语傻不拉几的记者角色喜剧很有意思,总觉得隐隐约约在黑。喝多了的士兵学莎士比亚,两边一起伴着《前进人民》的配乐踏步其乐融融之后,到达苏伊士河却被前后一起开枪打死。#以色列电影周@和平影都 |
|
战争年前,一起都显得很渺小~时不时的幽默,温暖只显得战争更为荒诞~夕阳下唱着自由的人们,最终难逃死亡~ |
|
战争是最大的虚无,大家都只是为了一些渺小的心愿而活着。看完之后好想大口喝水。 |
|
回去,穿越火线的公路片。战争中的人,可爱的人,怀揣心事的人,被子弹和炸药的威力粉碎成结果之下的隐形注脚。 |
|
0116 以色列电影展 和平影都。
以小见大。喜剧大概是人类幻想出来的美好;你看,就哪怕六天的战争。最后,也会把所有希望毁灭掉再给你看。
去他妈的宗教,去他妈的身份特征。和平,和平,和平! |
|
以小见大,以色列人拍的两个埃及士兵未完成的回乡记,本身就很有意思,两方士兵相遇后好戏才上演,短暂的和平相处只是昙花一现,战争的阴影和带来的伤害却阴魂不散 |
|
视角别致的反战片,既有苦大仇深也有黑色幽默 |
|
和平影都 |
|
以色列电影周 |
|
沙漠戏台,棋子人生。小成本毕业作品,用类似公路片的结构,折射战争中各方的面貌,一种荒谬的全球化景象,他们分享莎士比亚的犹太人角色,union在夕阳下的意大利民歌中,但英国节目组咆哮着战争没完,UN已成尸体,回家的路上为捍卫家园者而死。影片的反战混合着强烈的生存体验,焦渴直逼镜头,恰好在和平影都放映,更巧的是刚收到10086的兵役通知。 |
|
三星:视角独特,设计刻意,照进现实很反讽... |
|
反战电影 拍得不痛不痒…没有呗打动… |
|
充满黑色喜剧的战争片 第一次喝醉酒撑着遮阳伞的Haled是最可爱的战争角色(跑题 德约科维奇撑伞打球也很小丑) Haled是埃及人 犹太人 信仰伊斯兰教 好混乱... |
|
以色列导演拍的“敌军”视角。埃及布下的雷区成为悲剧的导火索,炸死以色列巡逻队也葬送埃及士兵。两个国家交火,牺牲的人民要填满苏伊士运河。埃及的犹太人在祖国是《威尼斯商人》里的大反派,在以色列人眼里是杀死同胞的恶魔。西奈沙漠这么大,承载着埃及军人丢下的装备,瑞典联合国士兵和他的苏格兰威士忌,还有英国记者对战争的渴望。战友的情书佚失在枪林弹雨,肩并肩看尼罗河流淌的美梦早已破灭。同样只存在于幻想里的是一朝成为大明星,帮朋友免票的Haled,以及Gassan“接棒”亡友生下的10个小农夫。《前进人民》在唱什么?我们都期盼其中的平等自由(il comunismo e la libertà),等到的却只是鲜血凝成的红色旗帜(bandiera rossa)。 |
|
[2]有一万种视角可以反战,可是一旦选取了最严肃的哪一种之后我最忌讳的就是还要夹杂一些黑色幽默。或许是贴切又恰当的,可是我也必须承认这是我的局限性,我厌恶得很。 |
|
# 2022 以色列电影周 |
|
#以色列影展#将复杂的战争问题浓缩成简单的情节剧,通过两个埃及士兵在沙漠中遇到不同身份的群体侧面展示战争的荒谬。英国记者那段讽刺也直白,抨击西方对中东战争的伪善。角色口述过去经历和个人梦想,引入宗教和国别的隔阂,最终在苏伊士运河前中弹,放大个体被摧毁的悲剧。情节稍显简单刻意。 |
|
除了埃及阿拉伯人与以色列犹太人之间的国家-民族关系以及其倒错的宗教身份象征,片子还有着当时以瑞典为要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这一中立国家/组织,并通过其整个“已死”姿态的保持的和角色之口将其嘲讽了一番。而要说直接讽刺的,还是那个英语记者(NBB新闻,可能还是以色列组织)。那个想要成为演员的埃及士兵(各种演技大爆发)一再上演各种戏剧桥段,在最后的死亡上成功回应了那句“to be or not to be”——以为前面就是活路,却没想是绝路。 |
|
影片最高光的时刻就是两队处于敌对阵营的人,面对着同一段旋律,用不同的歌词合唱,抛弃了一切纷争,对比之前和之后的境遇,凸显出战争的无意义以及对人性的扭曲 |
|
life is beautiful |
|
1/16@和平 【剧透警告】 以色列影展。熟悉的苍凉,熟悉的幽默,从来不觉以色列是所谓“电影小国”,学生毕业作品就有这种水平。六日战争背景里角力的各方在败兵曳地走的“沙漠公路片”里粉墨登场(约旦背后的英国惨遭大黑哈哈),夕阳与左翼高歌令年轻人忘记敌我,而战争再荒诞再滑稽再似一出经典莎剧惹得哄堂大笑,也难逃因错认而互相射杀的悲剧底色 ——这多少也点出了战争的本质 —— 利益争夺之外,还有受战逃天性蛊惑,轻易便扣下的扳机。 |
|
#以色列电影周 和平影都# 几乎不见鲜血的残酷战争片,生命不值得尊重吗 ?! |
|
战争是人类最荒谬的行为之一。 |
|
极好的反战片 |
|
有点黑色幽默,最后提醒我们战争依然是那么沉重 |
|
最小切口下最大限度的反战表达,即宏大而荒谬的战场叙事是如何消耗人的意志的。在这之中,战争是沙漠间的无名坟墓,是不满于“没有刺激场面可拍”的战地记者,是打着花伞疯疯癫癫念叨着《威尼斯商人》台词的醉鬼。拼命往苏伊士运河方向进发的士兵们,绝非为了正义或胜利的信念,而只是想从那被敌我观念包裹的,荒诞又危险的枪口下逃脱。 |
|
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愤恨地卸下武器的片段。结束战争不能让他们活着回去,遭遇敌军也不代表一定会被击杀,但在战争中,人们总是自以为是地去揣度事实,啼笑皆非的真相会被武断和愤怒掩盖,在希望跟前死去的结局早已在恐怖片似的配乐中下了伏笔。我有一度以为和以色列小队相遇会是酒醉后的梦境,看到最后,也不知哪个结局的哀叹会更少一些。 |
|
埃及的犹太人死在了苏伊士运河,就像他的身份在两国的处境一般。在同一首音乐中的欢笑与同步终归昙花一现,一觉醒来,地雷与战争的现实就在眼前。 |
|
#以色列影展
敌方视角、战时的理想、虚伪的西方媒体、自由意志、共产主义、梦想、同理心、荒诞下的现实悲剧,这还是一个学生作业。 |
|
看完惊觉海报的妙:五个人走在一起,中间拿武器的三个人姿态完全不戒备甚至还显得放松欢快,队首的小红伞,和压阵的人手执酒瓶。包括整个海报背景,光线极亮能感受到太阳炙热对应全片沙漠背景……这张海报是一流水准! |
|
#以色列影展,被子弹击穿的胸膛流淌出一样红色的血 |
|
看名字还以为是苏联电影。荒漠中几个士兵,环境、人物都简单,但故事还不错,很好的反战题材 |
|
非常少见的沙漠逃亡公路片(镜头大量贴近猪脚士兵在踩沙滑沙,看得我心痒痒),竟然是从六日战争的埃及兵视角拍的,以色列这么允许电影创作see it from the other side的吗 |
|
最后的结局让人唏嘘,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不互相防备? |
|
中间被黑色幽默基调蒙蔽一度真的以为是一部反战喜剧 直到结局
被唤醒了看苏联战争片的记忆
没想到最终真的回到了苏伊士河 也没想到是以这样的方式回到苏伊士河……
2022.1.16 以色列电影周@和平影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