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穷街末巷到高楼大厦不过是那几步路 却隔着那么深的偏见 每个人都紧闭自己的内心 这个冷漠的城市被寂寞吞噬 女主角回到了阔别两年的美国却说:我在自己的国家,却感觉那么的陌生.. |
|
一个用国歌做手机铃声的越战老兵,一个生在美国长在非洲从巴勒斯坦归来寻亲送信的女孩,故事发生在天使城,折射的是整个美利坚在911后遗症之痛中的迷失。资料馆放映德语配音的胶片,更在观感上加重了这种迷失感。
悬疑类型元素包装的特别公路片,侦破的过程如同重演噩梦,渴望的是在尽头的破解时刻给这个梦找到出口从而醒来,然而在踹开最后一道门后发现这个迷宫是封闭的,没有谁能修好你,只有狠狠一砸把自己从虚妄中生拽出来,重新振作认清真相再次上路。打碎重塑难免绝望痛苦,这个拽起自己的过程之茫然无措透过文德斯的镜头令人心碎。 |
|
文德斯尝试用电影来探讨美国的政治与民生问题,拍得不温不火,无甚新意。退伍老兵舅舅保罗代表着极端的国家主义与对外战争、暴力倾向,而其孤绝偏执的、受迫害妄想症般的反恐侦查行动则成为911后美国对外政策的缩影。成长在非洲与阿拉伯的拉娜则代表了世界主义与爱,寄住在贫民救济所的她亦折射出美国对国内民生问题的忽视。两人的逐步和解与片尾的二人驾车同游(真正具有文德斯特色的镜头序列)则在象征层面上完成了对美国内外重重裂隙的一次想象性弥合。(6.5/10) |
|
#资料馆留影##文德斯影展#观感近似于wenders在2000年的《百万美元酒店》,都是关于米国边缘人群的文艺写实电影,涉及了“越战”的精神流毒以及911对美国人心灵的重创,wenders刻意把“越战”与911事件进行了互文比对,两者的本质或许是一致的,自以为是的“世界警察”却深陷自制的泥潭无法自拔,看得出wenders对老美的自大与神经是冷嘲热讽的,可是他又对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抱有希望,所以安排最终Michelle Williams饰演的侄女与“老神经”叔叔和解,并且一起在夕阳里发现生活的意义。而这也是wenders给美国人开的一剂药方。 |
|
改個名做"迷失天使城"果個幾有心思wow..因為真係有d"迷失東京"既感覺,不過佢當然比"迷失東京"更有明確既主題,我對佢係天台聽ipod個場面好有印象,拍得new york好得下,我幾鍾意一開始女主角係機場度既時候有個廣播"請勿幫助求助者"果度.我覺得好正 |
|
文德斯通过新旧两代美国人的视角诗意地展现出当时美国社会在911以及其他伤痛中的挣扎与反思,小米的角色温柔而理性、善良而勇敢,是美国社会母性的象征,而由约翰迪尔饰演的受PTSD困扰的越战老兵自信专注而充满探索精神,是美国社会父性的象征,两种性格相互依靠取暖。我米表演微妙细致动人美极了 |
|
能把这题材拍的如此平淡也只有文德斯了。。。音乐依旧赞,虽然很不搭 |
|
文德斯,行不行啊。结尾别搞这样么,女孩过于蕴藉了一点呵。那个老太太的讽刺不错啊,paul也还行。歌不错 |
|
幾乎和柏林蒼穹下一樣好。 |
|
资料馆德语配音版,别扭得要死。迷失天使城与德州巴黎一脉相承。美国赢了越战,总有人想害美国……文德斯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批判性观点:911不是开始也不是结尾,美国人的焦虑由来已久,且从未消失。如果说普通人对宏大的国际政治缺乏理解力的话,打破国家叙事幻想的最好良药就是一剂身边事,一个身边人。尽管人与人之间终究无解,但还算能有一丝慰藉。 |
|
公路送尸,阿婆换台,阴谋论越战大叔和自由主义小侄女联手调查巴基斯坦游民神秘死亡事件;后911时代的政治指涉过于直白了,结果连叔侄情都来不及刻画好 |
|
Wenders居然用DV拍出了这部电影,疮痍与荒漠暴露在纪录片般的真实感的影响下。聚焦的是911事件后的心理创伤与信仰的失衡,以及这片丰饶之地上的政治谎言和底层挣扎,WW总是能把孤独和勇气拍得这么入骨而且执着。片尾的蒙太奇是一场意外之旅,在光的带领下走出迷宫。 |
|
Los Angeles-lost angels city.一个经历了越战、伊拉克战争的特种兵,在目睹美国发生911事件后,产生一系列阴谋论,最后和他的外甥女踏上了找寻真相之路,发现一切是自己的臆想…… |
|
文德斯对美国社会的一次温和讽刺,由后911说开,问题直指美国式恐惧和贫困,镜头注目于洛杉矶贫民区和郊区荒凉小镇,空间上暗示了种族和等级隔离。说教明显,故角色典型也不怪,米歇尔威廉姆斯很水灵。 |
|
晕晕乎乎地,没大看明白,尤其是资料馆放的胶片版,德语配音,有时候嘴形对不上,手拍字幕还总慢半拍。很多细节看不明白,比如最后那封信到底谁写的。能隐隐感到的是人的创伤与迷茫。这次文德斯展,这部应该不是修复过的吧。音乐很好听,很通俗的那种好听。竟然豆瓣标记才700多人看过。资料馆1号厅 |
|
背景音乐很好听,演得很好,相当嘲讽 |
|
你会发现文德斯什么类型片都会掺杂着公路片的元素,甚至也会给老兵设置一个为事实记录影像与声音的装置来探讨媒介,公路与媒介已经是文德斯的风格了。不过这部恰恰挺弱的,关于两个亲人的公路救赎,结尾说教与象征意味明显刻意,叙事层次也明显浅薄稍弱。 |
|
在天台戴着耳机跳舞的Lana,好喜欢这个时候的小米。 |
|
罗嗦导演的又一力作.总体还行.
可是冗长的叙述的确让人厌烦. |
|
《迷失天使城》,911两周年的文德斯探讨的迷失在越战、911事件及后续心理创伤的美国故事。
今日馆里放映的竟然是德语配音版,太让人脱离美国背景了。文德斯的叙述方式+口不对形的诡异德语配音,前半段有点难以入戏。所以比较关注镜头,基本都是近距离的晃动大特写。相比同类型的剧情片,太有文德斯风格了。穿插的文德斯式的幽默,太可爱了~当两个人最终走向一起的漫游美国洛杉矶的故事,终于又回归了系列电影~
赶脚如果原音会从头就很享受的影片~ |
|
把一部分美国人的心态描写得很活现。 |
|
好冷,簡直是阿莫多瓦的反義詞 |
|
舒服了,虽然周一要考试还是去看文德斯。舅舅保罗和女主兰娜的相逢与拯救,大抵是保守右派和新自由主义的一次交锋。而最终指向“美国”何为,在星条旗的光辉下,人们如何重建精神秩序。结尾还是有点庸常。可惜资料馆似乎引入的不是原声而是德语配音?全片最大亮点是ost,文德斯音乐品味也太好了,用indle rock去表现主人公的撕裂情绪。 |
|
很喜欢这个女的 |
|
我不喜歡天真得過份的主角 |
|
2008十月。 |
|
PTSD片。资料馆都德语配音看得我尴尬癌都犯了,分分钟想快进。 |
|
between the eyes..他者眼中的美國。 |
|
一个越战老兵大叔,在911后2年,在天使之城LA顶上了一个和洗衣粉中东流浪汉,开始调查是否和制造炸弹有关。一个不承认越战失败的大叔,最终还是证明自己退役大兵的腐朽没落无用。电影镜头语言很棒,片头的热度感应的画面好美,音乐很棒。(为最后保罗噩梦梦见越战坠机哭号的镜头加一星)创伤应激的大叔 |
|
资料馆. 我为我们之间无谓的争执而抱歉。 |
|
以前最爱维姆文德斯的路上风景。保罗舅舅最后终于把我给乐着了,主题过于鲜明,还是年轻而勇敢的女孩 Michelle Williams留下了深刻印象。 |
|
千里迢迢万里寻踪是文德斯一贯的主题,越往后面越真实具体的感情,这倒不是他最拿手的。 |
|
过于用力的后911时代电影。退役老兵和回国少女都是太形式化的象征手法,而且除了象征还真没有别的什么。两个人的孤独直到结尾也还是各自的孤独,文德斯不善此类主题。 |
|
现代版本的唐吉珂的 |
|
和现代启示录差不多的电影啊,比较接近现在的时间而已 |
|
还是那么从容~ |
|
2005文化大劇院 |
|
虽然配乐很足但文德斯完全不想掩饰自己对于音乐品味的见解,稍加思索其实还是那股创伤后如何治愈的过程~ |
|
这是部政治味较浓的影片,交织了大美国谎言、后越战创伤、911国难。 |
|
“外人”视角独特,剪辑技法精妙,德语配音诡异…… |
|
德语配音的天使城是真的迷失,迷失在小西天 |
|
歌选得都超棒,探讨后911时期美国内部的各种矛盾,以小见大。可惜资料馆这次放的是德语配音版,非常影响体验Orz |
|
三星半。911之后的美国反恐就像片中的保罗一样,疯狂激进,患上了被害妄想症。不同的是结尾保罗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现实中的美国政府则愈加变本加厉。对了,Michelle Williams同Carey Mulligan撞脸,为什么看着前者我一直想起后者来? |
|
这世界有不少偏执狂,大部分是天才,但其中,一类人是“悲哀”的代名词,他们叫士兵。 |
|
音乐很好听
|
|
一场灾难。虽可窥见文德斯的野心与反映现实的担当,但电影只有无聊的拍法拍出的更无聊的故事。前面所有情节和最后二十分钟的强行“升华”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文德斯式风格只剩下不加节制泛滥的音乐和奇观堆积。两个小时的容量还不及一集美剧。 |
|
几年前在电视上看到的 |
|
比美國人拍得更有深度。 |
|
去年暑假打工认识的中村欧吉桑推荐。文德斯忠实粉,所有作品他都看过。说,Land of Plenty 是落泪最多的一部。而我看完后,好像明白了点什么,好像又不敢猜测他的内心。 |
|
维姆文德斯的文艺作品,以洛杉矶城区街道生活为背景,检视当代美国城市中的焦虑与幻想!两个人的视角,一个越战老兵,不时的内心伤痛,一个年轻女人,理想主义的思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