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万物有价 The Price of Everything (2018)

    最近更新: 2025-02-14 HD
    • 主演:杰夫·昆斯 / 格哈德·里希特
    • 导演:纳撒尼尔·康 (Nathaniel Kahn)
    • 编剧:
    • 分类:纪录片
    • 地区:美国
    • 年份:2018
    • 更新:02.14
    • TAG:纪录片
    • 片长/单集:105分钟
    • 豆瓣评分 8.4 (1188票)
    • IMDB评分 7.3 (1,368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92%
    • Metacritics评分 Metacritics: 76
    • TMDB评分 7.10 (热度:3.16)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美国电影《万物有价》的免费在线观看,《万物有价》是对白语言为英语,属于纪录片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8.4分,有1188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万物有价》探秘了错综复杂的当代艺术世界,也揭示了在如今唯利是图、消费主导的社会中,艺术和对艺术的激情所扮演的角色。影片将镜头对准各路藏家、艺术品经销商、拍卖行与众多艺术家,包括最近的市场宠儿杰夫·昆斯、格哈德·里希特、妮德卡·阿康伊里·克罗斯比,还有曾经的艺术明星拉里·彭斯等。这部纪录片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当下的价值观,暴露出其中深刻的矛盾,讽刺当下为无价的艺术品定价的行为。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The Price of Everything (2018) [1080p] [WEBRip] [5.1] [YTS.MX].torrent[1.82GB ] 详情
      The Price of Everything (2018) [1080p] [WEBRip] [5.1] [YTS.MX].torrent[1.82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The Price of Everything (2018) [720p] [WEBRip] [YTS.MX].torrent[909MB ] 详情
      The Price of Everything (2018) [720p] [WEBRip] [YTS.MX].torrent[909M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HD1080P官方英语中字】 详情
      【HD1080P官方英语中字】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万物有价》探秘了错综复杂的当代艺术世界,也揭示了在如今唯利是图、消费主导的社会中,艺术和对艺术的激情所扮演的角色。影片将镜头对准各路藏家、艺术品经销商、拍卖行与众多艺术家,包括最近的市场宠儿杰夫·昆斯、格哈德·里希特、妮德卡·阿康伊里·克罗斯比,还有曾经的艺术明星拉里·彭斯等。这部纪录片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当下的价值观,暴露出其中深刻的矛盾,讽刺当下为无价的艺术品定价的行为。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6 IMDB 6.5 殿堂内望
      Das große Museum
      2014
      纪录片
      奥地利

      殿堂内望

      Das große Museum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每一座博物馆,都在构建一个不可能的巴别塔。
      • 從展場裝潢之特殊、文物入藏/保存不易、爭取政府預算之積極,到為了招徠更多觀眾而更名加上「帝國」一詞,想講的很多,但由於篇幅和敘事手法(無旁白、刻意隱藏敘事觀點)而流於瑣碎,配樂更讓人昏昏欲睡。花那麼多工夫拍攝,結果拍成只有文化界(甚或可能只有博物館學界)看得下的,似乎有點可惜。
      • 奥地利美术馆和英国气质太不一样了,几乎没有关于参观公众交流的段落,整一场帝王风范、无视外界的采购、整修、预算、重建,Kaiserliche真是唯一合适的词了……个人更偏爱国家美术馆,但是这部片子也不想给三星呢:)
      • 靜觀的段落讓人聽到一整座建築在呼吸。官僚定必與機構同行,若有對話以外的表達形式更佳,但動靜交替的企圖仍可解。印象最深是那個穿門過室的推軌鏡頭,攀山涉水去印表機拿張紙,巨大的空間需要一如既往的能量持續填滿才得生命。結尾巴別,一把拆毀,任憑你步步為營,一切堅固的東西都必將煙消雲散。
      • 这部纪录片除了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馆内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还记录了他们将展品陈列室重新装修变成皇家珍品陈列室的过程,将陈列室和艺术馆两个部分合并到一起。闭馆之后的状态,工作人员做着各种清洁和保护工作,他们做事的态度看得人都跟着变冷静了,各种严谨和小心翼翼。
      • 想住在勃鲁盖尔房间里
      • 全景展示一家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内部运作的纪录片,导演刻意地没有旁白没有采访连提示性字幕都没有,偶尔出现几个笑点,想做一种不介入无观点的“客观”纪录片。于是缺点就是显得有些琐碎和沉闷。注意并不是整个博物馆重新装修,而只是其中的皇家陈列室,其他区域都是正常开放的,导演却有意不拍观众。
      • 其中一个馆区装修改造期间的纪录,像一部剪辑选材水平差一截的怀斯曼型纪录片。里面比较牛逼的是重新陈列布局时居然不是预先全部在电脑里排好,而是现场还要指挥工人扛着大小画换位置的,叱咤风云感。
      • 片子有点闷,也有点淡淡的冷幽默。看到堂堂大博物馆也要出售限量版古玩复制品补充开销,对前前老板居然有了一点点理解……巴别塔也是一砖一石日复一日累积起来的,每一块砖石本身都是极细微普通的劳作。第一次去小西天电影资料馆,影院体验不错~
      • 博物馆日常事务,拍得优雅克制。勃鲁盖尔的细节太迷人了。
      • 一不小心睡过去半个小时 喜欢对艺术品的修复和维护的桥段 以及那个满场笑声的穿越整个博物馆只为取打印件的长镜头 但其实可以拍得更引人入胜的 德国人的幽默感啊真无语
      • 纪录片对它本身的关注远远甚于其对博物馆更甚于对博物馆中的内容。刻意捕捉的“趣味”其实无趣得很,九十分钟目不暇接一无所获。
      • 闷/有趣
      • 还不错的博物馆幕后花絮纪录片。最喜欢的一幕是馆长带着总统参观博物馆,突然问总统接下来我们要不要...总统连连说不,然后镜头扫过一幅地图,是曾经广袤的奥地利领土。
      • too much bureaucracy involved makes the documentary look like a propaganda
      • 虽然没啥剧情,但是看的浑身清爽,好想在博物馆工作,给油画找虫眼,拔墙根的杂草
      • 奥地利人对待展厅好残暴,地板整个掀掉,壁纸全部扯掉就为了重新布置配合新展,太震撼!!英国佬羡慕得口水都要滴下来辣。
      • 看文物修复工作摆架规划比较有意思 那些行政啊管理方面的就有一丢丢无聊 真实枯燥 不过也是本片的特色之处
      • 踩滑板車的研究人員,戴鼻釘的修復小哥,認真可愛有性格的一群人。
      • 略有沉闷,但不错,这种角度的片子很少。中国电影资料馆 2015-9-25 对对,殿堂内望……大博物馆这个名字搜不到
    • 豆瓣 8.5 正片
      El Bosco
      2016
      剧情片
      西班牙/法国

      博斯,梦幻花园

      El Bosc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这是一部可以不停重复观看的纪录片,因为它是一幅画。梦幻的人间乐园,是冥想与休憩之地抑或代表混乱?仔细看,留意眼睛,处处都是启示与隐喻,处处都有旋律,不同的视觉,不同的观看者,对于这个花园而言,可能就有鲜明的天堂或地狱之分。暗藏的表达究竟有没有真相?画家的真意究竟是什么?对此,也许只能说一点:透过表面看本质。--“大多数人看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影子。”其他的,不解,原因是这幅画,它想被人理解,又不想被人完全解读。换句话说,这幅画具有人的心理,而人的现实也如此,没有人可以完全理解一个人。不过,也有这样的说法,绘画就是给事物正确命名,那么真相还是在画中的。这令人联想到这部电影的形式,虽说是纪录片,存在感却像奇幻片。迷思无处不在,我们需要不停阅读,把它当做镜像,当做梦境,当做一场尚未发生的欢愉。
      • 相比归纳梳理的科普,我还是爱这种心神游荡的浸没。理性的感性的智性的神性的,缺一不可。观者的姿势比作品本身更有趣(拉什迪帕慕克艾奥迪出镜!),内外皆复调。惊艳一刻,与清明上河图重叠,镜头倾斜从亚当角度看出,相同元素聚合,以及打雷的Gods and monsters!兴奋得唱了出来!
      • 电影很好睡,画作很神奇。
      • 蔡国强怎么这么闲
      • 17年就M,居然现在才看,以为没那么久。也就500年。 这部纪录片真的,我能舔屏!!!拼完1000颗拼图、入手博斯大开本以后,这部纪录片几乎每帧暂停舔屏。从各国艺术家、博斯研究者的解说、分享到BGM,放大最细节的局部,都充满惊喜!常读常新。 性隐喻、每个细节的无限解读可能、每个时代语境下的阐释……还能更博大吗?
      • 伟大的作品是一面镜子,这大概是我最喜欢的一幅画了,很多年了,常看常新,无需多言。
      • 站在那里看一下午也看不够的“人间乐园”。对艺术不是很懂,了解有限的西方名画里私心最喜欢博斯这幅。诡谲又邪恶。有点厌倦成人世界振臂高呼的非黑即白。梦不是无辜纯粹的,生命也不是,艺术也不是。
      • #SIFF# 作为镜子的『人间乐园』。很有揭示性的多重(古/今,不同职业/年龄/文化)视角。
      • #2017SIFF# 比那个佛罗伦萨美术馆好多了……围绕一个主题,有史料有争论有分析有观点,还有各种大牌出来客串分析。提供不同的角度观察这幅艺术史名作(估计去普拉多看最多看五分钟吧)。艺术史纪录片就得这么拍才对。
      • 可怜我贫瘠的美术史知识,一生能看懂这幅画就够了。
      • 对于画这种从无处簇生花团,向异域途往心灵的媒介来说,画出的本是我们自己,看到的也终是我们自己。尤其像博斯这样的画家,穿过数百年时空看他的画作绝不止是时代之眼,而更像创造了一种语言。天堂有所美好也有所孤寂,地狱有所折磨也有所欢愉,人间有所缤纷也有所无趣,天堂就是人间,世间都是人间。
      • There’s a wonderful quote from Andrei Tarkovsky:Touched by a masterpiece, a person begins to hear in himself that same call of truth which prompted the artist to his creative act.
      • #SIFF第四场 纪录片不好拍,尤其是古灵精怪的大神博斯。最关键的几个点都没讲到。那个树人是博斯自画像啊居然没提!!更多还是围绕画面兜圈子~~但是在大银幕上细节看得很爽~~好想再回西班牙啊~~~PS:那个银发的艺术史家太美了,虽然是半百多的妇人了但是特别仙!!我的目标~~~
      • 普拉多是欧洲我最喜欢的博物馆,人间乐园是普拉多里我看得最久的画。Earthly delights, heavenly delights
      • 光是大量高清画作细节就觉得值到不行……太特么牛逼了!
      • 9。无论画面、音乐、意蕴都很棒,看的起鸡皮疙瘩。
      • 202001,B站上有正版的,有细节有说明,很好。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198990?theme=movie
      • 每个人都可以在这张五百年前的画上看到自己,当然也可以看到历史和现实。 比如2020年正在上演的一切,折磨和挣扎。
      • 五星都是给画本身的。太喜欢了。
      • 这片本身拍得就跟梦一样美好啊,从观察观众的视角开篇,展现这幅画的迷人魅力,然后就是介绍同样谜一样的作者身世以及这幅画的主人都有过谁。接下来就是对这幅画的介绍了,画家为什么这么画,这么画能表达怎样的含义,这幅画给当时和现代人心灵怎样的触动,说到触动,请了多位现当代的文学艺术和观众,来谈他们对这幅画的感受,弱弱地说一句,感觉蔡国强讲得有点浅、不够深入。不仅当代的艺术家受到这幅画的影响,从他问世来,就有很多艺术家和作品受到他的影响。最后画面看向观众,BGM是bach的曲子,余韵悠长,让人脑海里还在消化着Bosch的这幅画,和他想要通过画表达的思想与内容,当然我们也在思考我们自己。
    • 豆瓣 8.3 IMDB 7.3 HD中字
      National Gallery
      2014
      纪录片
      法国/美国/英国

      国家美术馆

      National Galler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看到第二部便了解了Wiseman的纪录片性格——永远给最少的导引和最原始的材料,同时对观众的要求就自然高了起来。观影过程真实感到在被这些久远画作跨越浩瀚时空回以凝视。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对他们所探讨的话题实在不能再熟悉,无论marketing还是budgeting完全是课堂讨论的现实版。
      • 对于曾经流连于这座美术馆的人,我到底从中获得了什么?
      • 补标。怀斯曼依然弱化主观导向性,坚持以画面和剪辑中的内在逻辑带动叙事,多主题渐次展开相互交织,对观影者的专注度要求非常高,而他的片趣味正在于此,意义皆在空隙之中。
      • 稍微失望。如果是关于美术馆而不仅仅是美术馆内的艺术品的就好了。怀斯曼大师高龄之后视角迟钝了。
      • 一窥艺管文博专业日常,运营、修复、布展、讲解……国内馆最大的差距不在藏品,而在对待公众的态度上
      • 堆砌将近十个gallery talk实在有点多,而且涉及其他部门太少了,三个小时太长。但就像片头他们自己说的一样,不管怎样National Gallery本身摆在那里所以拍出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感觉只是日常而没有拍出英国和National Gallery的特点挺可惜的。在房顶抗议Shell开采石油No Oil Painting的也太傻了吧。
      • 三星半。拍得太散,缺乏叙事和人物。装裱、复原保养和展览时的用光是我感兴趣的内容,偏偏不展开来说。这种DV式的片子不是我的菜。
      • 三个小时全英文对白无字幕,听懂了十分之一。电影聚焦了参观者对画作的欣赏神态,帮盲人摸画,讲解员向大家叙述介绍的过程,美术馆高层对经营问题的探讨,还展示了画作的修复……其中对于一些名作品的讲解尤为趣味横生,深刻独特。其实作画就是对慢慢流逝的时间的展现啊![4.4看的]
      • 随着时代的推进 博物馆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藏品收集之地 它们渐渐成为各个城市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时而拍画时而观察游客 讲座画室会议穿插交错 就像是展现出当代博物馆的不同身份 【纪录本身 便大于题材
      • 了解到很多油畫修復的內幕,受益匪淺。大段的講解非常多,也是體驗性的。但沉默凝視的片段略嫌不夠,可能也因為所展現的大部分都是敘事性的、宗教主題的作品。
      • 归到去年的吧,看得迟了点,算是整年不太丰富的纪录片中,相当有趣的一部!不仅第一次了解到油画修复的各种细节,还旁听了给盲人的绘画介绍课,很动人。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看展品的眼神都闪着光。有时候真的很难向人解释为什么自己那么喜欢去博物馆,只要有空就去,这部电影说是答案,也不尽然
      • NYFF 52 #5 如果说Oppenheimer是在纪录片语境下制造戏剧化的大师,那Wiseman则是截然相反,专注做“墙上的苍蝇”到84岁,实在老当益壮。3hr全景式呈现NG:刷墙布光,预算教育,策展修复,当然最重要的是看着你的画,和看着画的你。对艺术永葆热忱者不会腻歪的絮叨,也是一场朴实的致敬。
      • 没打瞌睡的我对美术馆题材真是真爱了 以前以为自己听力不行 这次才发现腐国的艺术评论员讲话真是啰里八嗦抓不住重点
      • SIFF2019。我一个逛博物馆必睡着,在伦敦那么久没去过National Gallery的人,坐在上海的电影院里全程精神地看一部National Gallery的纪录片,可以说非常行为艺术了。
      • 嚮往做conservation restoration的職業 #求職廣告看到請豆郵我可厲害了
      • 一部对艺术史专业内的人来说,可以说是分分钟高潮的电影。但这种博物馆系列的电影,本来局限性就很大。就像不懂古董的人,肯定不懂玩古玩的乐趣般。熟悉每个大师,每件镜头闪过去的作品,然后大脑无意识的弹出作家名字的感觉。哈哈哈,懂得人才会懂那种感受。
      • 3.5 后面略重复拖沓了点
      • 怀斯曼以不介入的方式(无旁白、无采访、无配乐)纪录了一间博物馆的方方面面:日常展出、各色观众的凝视、面向不同群体的讲解员、讲座、与同行交流的馆方专家、向艺术生授课的专家、特展的策展与运营、专家接受媒体采访、媒体制作艺术纪录片、开幕嘉宾社交专场、布展调试的细节、艺术品的修复与研究工作、画框的制作、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收支预算的讨论、观众的绘画课、展厅中的钢琴表演、特展上的现代芭蕾演出、与特展配合的诗朗诵。其中作为主线、也是篇幅最大的部分,是先后完整纪录了十来位讲解员对十来件作品的讲解。我想导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向观众宣传博物馆的精品或介绍如何欣赏一幅画,而是服务于他所要展现的方方面面。比如,不同讲解员面对的观众群体不同,讲的侧重点也不同,还与画框制作、布展打光等方面形成呼应。只可惜印象派篇幅太少。
      • #7000. 后半段有点作,前面一些有趣和温暖的解读,还有修复的工匠,都喜欢。
      • 弗雷德里克·怀斯曼的“真实电影”,省去常规叙事,一切反而显得自然,令人感觉真的在某个无事的午后走入了美术馆。观感是很舒服的,置身于美术馆这样的建筑本来就很惬意,足够宁静,足够缓慢,是隔离争执的好地方,在这样的空间游走,观看或静坐,听馆内工作人员讲解名画或细细聆听人们的脚步回响,是认真感受艺术也好,是消磨时间也罢,都那么怡然自得,恰到好处。
    • 豆瓣 8.1 IMDB 7.3 BD1280高清中英双字
      Francis Bacon: A Brush with Violence
      2017
      剧情片
      英国

      弗朗西斯·培根:暴力画笔

      Francis Bacon: A Brush with Violenc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我错了我一直以为培根是十八十九世纪的人,纪录片里个个人在说他们和培根的交情看得我一脸懵。
      • 伟大的画家,用敏感而痛苦的一生,造就伟大且独一无二的作品。
      • 能画出这么brutal, violent的画,本身的生活一定是千百倍的in disarray. 老去对于同性恋更是残酷,因为那是建立在beauty之上的,身边都围着秃鹫,哎,成为不朽又如何
      • 如果不是看了这个纪录片,肯定不会想到弗朗西斯·培根和他的得偿所愿。经由他的个人经历,连同他的画作,清晰地展现了他的一生。正如他的朋友所说“他将人生视作一场冒险”。性、暴力,受虐和珍视的一切,对于培根自己来说是这样“忧伤”的存在。他将痛苦、喜悦毫无保留的放在自己画中,从而得到情绪上的净化。但这些画作却又印照出他的柔软和虚弱。有机会很想亲眼看下这些画作,感受当下创作的能量。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